定水眼,立水筏,陰歌開道。
宗杭聽得一頭霧水,易颯也半懂不懂,畢竟隔了個姓,雖然程序都明白,但具體指的是什麽,親眼看到的時候才能意會。
她把宗杭拉到一邊,低聲吩咐:“待會下了水之後,不管別的,先把丁玉蝶給抱住。”
宗杭秒懂。
這金湯穴裏,應該有自動甄選機製,隻接納符合條件的人:是三姓,也得是水鬼。
他和易颯兩個,資質都差了點,所以上次在老爺廟才被扔進了蛤窩洞裏,差點喂了貝殼,這次說什麽也得學乖點。
***
時近夜半。
羊尿胞光球少說也吹了有四五百個,大束大束地簇在一起,薄透的尿胞間綠點蓬蓬,時聚時散,景象詭異,卻也絢麗,丁盤嶺點了幾個人,讓他們帶著一半的光球去到槽對岸,和這邊遙遙相對,又讓丁磧帶著人,把羊皮筏子搬到水岸邊。
這羊皮筏子是十二座的,不過這“座”不代表搭載人數,意思是有十二個“渾脫”:渾是“全”,脫即“剝皮”,手藝精湛的屠戶,宰羊之後掏空內髒,幾乎不傷及完整的皮張,硝製了之後吹氣使其脹滿,還能脹出個羊形,這樣的就叫“渾脫”,一個渾脫就是一“座”。
十二座的羊皮筏子,就是十二具空心脹氣的羊屍紮成方形,上頭捆了個可以蹲躺的木頭架子,這筏子有年頭了,充氣的羊皮都成了醬黑色,偏被燈光一照,通體油亮,看起來鬼氣森森的。
那閉目養神的老頭睜眼的刹那,宗杭沒來由地血脈賁張,覺得這鎖金湯大概是要開始了。
果然,一開始是敬水香,一根根線香燃起,底部拿燒熱燙軟的蠟迅速固定在沿岸的護欄上,夾岸相望,如兩根平行的火線,差不多延伸了四五十米長,煙氣細細嫋嫋,往上升起時被水浪氣一激,又紊亂成了一蓬一蓬。
緊接著,兩邊同時往下放出光球。
數百個光球,在龍槽上方飄散開來,有的落下,有的上揚,有的被大股的水浪激地不斷滾翻,兩邊的人都目光炯炯,也不知在找什麽,時不時還發出鼓噪聲:“這邊!不對不對,那邊,那個像!”
易颯拉住丁玉蝶問:“這就是你們丁家的找水眼?”
“是啊。”
“怎麽找?”
丁玉蝶興奮過度,眼睛隻看得見無數螢火飄飛,哪有那個耐性給她解惑:“哎呀,你看就知道了!”
放屁,易颯一肚子火,真想一腳把他給踹下去。
倒是丁盤嶺在邊上聽見了:“水眼就是一團亂水裏的安穩地,這麽給你解釋吧,龍卷風遇神殺神,但它的中心地帶,反而沒那麽大破壞力;一團亂麻糾在一起,看似沒辦法下手,但隻要能找到關鍵的那個線頭,一抽之下,一切都迎刃而解。”
“同樣道理,祖師爺認為,越是亂的水裏,就越是有那麽一個支點,可以立足,也可以立舟,這個點就叫水眼……”
話音未落,唿喝聲又起,丁玉蝶叫得最響:“那個!那個!絕對是那個!”
易颯循向看去。
看到了,光球放到現在,有一半多已經被水裹著漂走了,還有些半空炸開,可憐那些螢火蟲還未及飛高,就被排浪給打沒了——剩下幾十個,算苟延殘喘,高高低低,飄飄晃晃。
唯獨一個,已經落在水上了,晃個不停,有一陣兒被外力都壓扁扯長了,依然沒離開那個位置,像枝頭上冒出的一個花骨朵,任它風吹雨打,左右飄搖,就是不挪地方。
丁盤嶺身子一凜,喝了句:“就是那裏!丁磧!”
他大踏步走向筏子邊,邊走邊擼起衣袖,易颯小小吃驚了一下:這個丁盤嶺看上去貌不驚人,衣服下藏著的,倒是好一副健壯體格,一點也不輸於小了他二十好幾的丁磧。
但見他和丁磧兩個,分站羊皮筏子兩邊,彎下腰猛一用力,將筏子抬起來,做拋擲前的弧狀搖擺,眼睛死盯住那隨時都可能掛掉的光球,沉聲道:“聽我的,一、二、三!”
“三”字剛落音,筏子就飛了出去。
那些一直鼓噪著的,現在反齊刷刷靜了下來,易颯也屏住氣,死死盯住筏子的去勢,總覺得下一秒就會被浪頭打翻,頭皮都隱隱發麻……
哪知筏子挨了幾浪的水,四下險些翻覆了一迴之後,居然在勢若瘋魔的激流狂湧間立住了!雖說立得不那麽穩,像針尖上頂碗團團亂轉,但沒漂走!也沒翻!
喝彩聲瞬間爆出來,丁玉蝶更是起頭,啪啪啪拍巴掌,易颯鬆了口氣,心裏不得不承認,這一手是蠻漂亮利落的。
迴頭看宗杭,他也看得目不轉睛,嘴巴都閉不上了,半晌才喃喃:“你們家這個,可以去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了。”
丁玉蝶轉頭看他,那得意勁兒,就跟剛剛是他拋的筏子似的:“這算什麽,你再看!”
再看?水眼找到了,筏子也立住了,接下來,該是“陰歌開道”了吧?
宗杭抬頭看那老頭歌手。
他已經站到槽岸邊了,一邊腋下挾收束的紅紙傘,另一隻手裏拎一盞點燃的煤油燈——不過立柱要重新調整,現在拉起的那道鋼索,距離下頭那個顛撲不定的筏子還遠,要調整到點、線都在一個麵上。
而一幹人調整的同時,有人幫著老頭穿上束帶,束帶背上有吊鉤,可以和鋼索上的拉環吊具接在一起。
宗杭後背泛起涼意:這不就跟電視上看過的那種偏遠地區的“溜索”似的嗎?這老頭都這麽大年紀了,還能玩兒這個?
事實證明,玩的就是這個。
他在這提心吊膽的,老頭倒是氣定神閑,兩個丁家的年輕人當拉索手,一點點拉動吊具上連接的滑索裝置,把老頭往鋼索中央放。
老頭那略顯佝僂的身形很快就出去了,晃晃悠悠,像釣竿上顫出的餌,差不多到筏子上空時,滑索頓住,老頭撳動吊鉤上的機括放懸繩,身子慢慢吊了下去。
宗杭低頭去看,老頭的身形已經看不真切了,隻能看清他手裏拎著的煤油燈光亮,槽內黃河水翻起的大浪隱在黑暗裏,真如一張張此起彼伏的大嘴,隨時都能把那光吞掉。
就在這個時候,丁盤嶺說了句:“待會你們也這麽下去。”
宗杭心裏一跳:這哪是鎖金湯啊,步步玩命,相比之下,還是長江那套儀式溫柔點,北方的人和河,果然都是粗獷的。
不過這念頭隻一閃而過,注意力又全放在下頭了。
那老頭快上筏子了。
我靠,這可怎麽立得住啊,那筏子顛得跟得了狂躁型多動症似的——盡管猜到了“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宗杭還是下意識一閉眼,就跟看恐怖片看到慘烈鏡頭時,寧可錯過也不願直麵。
再悄咪咪睜眼時,老頭已經站上去了,非但站上去了,紅傘也張開了,煤油燈光從紅傘下濾透上來,像激湧的水流間飄落一抹溫柔油紅,晃蕩不定。
丁玉蝶嘖嘖:“厲害,‘亂流筏子腳生根’,這招我最差,練的時候,一分鍾不到就被甩下來了,更別說還要一手撐傘一手拎燈。”
丁盤嶺淡淡說了句:“他待會還得唱陰歌呢,所以說各有所長、各有所專,能當水鬼也沒那麽了不起。”
說到這,身後有腳步聲傳來。
迴頭看,是一晚上都不見的丁長盛,懷裏抱著一個長條大匣子。
丁盤嶺盯著匣子看:“祖牌請來了?”
“請來了。”
看來這裏頭是丁祖牌了,宗杭伸長腦袋,滿心想見識一下,哪知丁盤嶺沒要打開看,隻是示意了一下立柱那頭。
丁長盛徑直過去,沒多久,滑索又往外放了,但這一次放的不是人——那輪廓,宗杭看得明白,是一個祖宗牌位。
那牌位也隻放到筏子正上空,那一處光弱,鋼索隱了,吊線也隱了,隻牌位的輪廓線分明,像在那懸浮。
再然後,歌聲就出來了。
宗杭第一反應,就是想去捂耳朵,覺得唱得亂七八糟的,音不是音,調不是調。
但手剛舉起來,又放下去了,倒不是歌聲變得動聽了,而是他突然發覺,這歌根本不像是一個人唱出來的。
起始部分像農村跳大神,哼哼哈哈,然後聲音就雜了,有長鈴響,有耍鼓聲,有嬌俏女聲,有輕佻男音,有老頭咳嗽,也有看戲諸人的竊竊低語,拉拉雜雜,於洶湧水聲裏攪出翻沸聲浪,讓人覺得恍恍惚惚魂靈出竅,已然置身其間,但冷不丁一個寒噤,又發現下頭隻一個筏子、一個老頭而已,哪來那麽多聲響?
宗杭額角滲出冷汗,胳膊上汗毛奓起了就沒見下去:覺得老頭這一歌,勾出了黃河水底無數陰魂,飄飄散散,淒淒切切,都在和著他的音調扒住筏子婉轉吟哦,隻是自己看不見罷了。
到中途時,聲音驀地一收,隻剩了一道聲線,並不高亢,卻刁鑽至極,似乎扭著身子在水浪間鑽進鑽出,不管你怎麽企圖壓它蓋它,它總能找到縫隙破出。
也不知道老頭這嗓子是怎麽長的,聲音鑽到極尖細處,沒有絲毫緩衝,瞬間又轉做了低沉沙啞,像個走投無路的落魄老人,哀哀唿天,嘈嘈搶地。
槽岸兩邊,幾乎所有人都定著不動,似是被歌聲給魘住了。
隻易颯神遊天外,她是慣會開小差的,聽到一半就東張西望,目光一時棲在紅傘上,一時又粘在祖牌上。
鄱陽湖底,薑駿推水,如同在密碼盤上撳入密碼,密碼輸對了,金湯穴開門了。
那這龍槽底下呢,待會下了水,身子都穩不住,更別提“推水”了,而且為什麽要唱陰歌呢,這兒聲響這麽亂,瀑布音又是“百丈鼓”……
易颯心裏驀地一跳。
難不成黃河底下的這個密碼盤是“聲控”的?
有這個可能,晉陝一帶,傘頭秧歌很有名,但傘頭陰歌是丁家獨有的,歌者從小接受訓練,隻練這一首歌,這歌完全反常理、反套路,簡直不是人能唱出來的,即便被人偷聽到,想模仿一句都難,更別提從頭到尾記下來了。
水眼上的傘頭陰歌,加上四麵的百丈水聲,又有祖牌懸空——被這音陣裹在中間的祖牌,也許就是那根關鍵的“弦”,隻要被撥動了,就能向水下傳遞什麽信息……
就在這個時候,筏子上的老頭猛然抬頭。
耳朵裏什麽聲音都沒有了。
身子還在飄搖,腳底還在亂晃,但耳朵裏,什麽聲音都沒有了,一片死寂。
再然後,有滴答的聲音落在傘麵,先是一滴兩滴,然後漸漸紛亂,滴答聲不絕於耳,像是有成千上萬道雨線,都砸在那透著光的緋紅傘麵上。
老頭用盡渾身的力氣,大吼一聲:“開門啦!”
***
這話一出,別人倒還好,隻丁玉蝶跟個急腳雞似的,三兩步就狂奔到立柱邊,催著人給他接吊鉤。
易颯籲了口氣,甩了甩手也過去了,宗杭正想跟上,丁盤嶺上前一步,遞了個防水袋封著的東西過來。
宗杭迎著光看。
是個……照相機?
丁盤嶺像是猜到了他在想什麽:“最老土的膠卷相機,你可能都沒見過,又叫傻瓜機,摁一下就行。聽說電子設備在下頭不靈,這種不那麽先進的,也許反倒……能派上用場。”
宗杭聽得一頭霧水,易颯也半懂不懂,畢竟隔了個姓,雖然程序都明白,但具體指的是什麽,親眼看到的時候才能意會。
她把宗杭拉到一邊,低聲吩咐:“待會下了水之後,不管別的,先把丁玉蝶給抱住。”
宗杭秒懂。
這金湯穴裏,應該有自動甄選機製,隻接納符合條件的人:是三姓,也得是水鬼。
他和易颯兩個,資質都差了點,所以上次在老爺廟才被扔進了蛤窩洞裏,差點喂了貝殼,這次說什麽也得學乖點。
***
時近夜半。
羊尿胞光球少說也吹了有四五百個,大束大束地簇在一起,薄透的尿胞間綠點蓬蓬,時聚時散,景象詭異,卻也絢麗,丁盤嶺點了幾個人,讓他們帶著一半的光球去到槽對岸,和這邊遙遙相對,又讓丁磧帶著人,把羊皮筏子搬到水岸邊。
這羊皮筏子是十二座的,不過這“座”不代表搭載人數,意思是有十二個“渾脫”:渾是“全”,脫即“剝皮”,手藝精湛的屠戶,宰羊之後掏空內髒,幾乎不傷及完整的皮張,硝製了之後吹氣使其脹滿,還能脹出個羊形,這樣的就叫“渾脫”,一個渾脫就是一“座”。
十二座的羊皮筏子,就是十二具空心脹氣的羊屍紮成方形,上頭捆了個可以蹲躺的木頭架子,這筏子有年頭了,充氣的羊皮都成了醬黑色,偏被燈光一照,通體油亮,看起來鬼氣森森的。
那閉目養神的老頭睜眼的刹那,宗杭沒來由地血脈賁張,覺得這鎖金湯大概是要開始了。
果然,一開始是敬水香,一根根線香燃起,底部拿燒熱燙軟的蠟迅速固定在沿岸的護欄上,夾岸相望,如兩根平行的火線,差不多延伸了四五十米長,煙氣細細嫋嫋,往上升起時被水浪氣一激,又紊亂成了一蓬一蓬。
緊接著,兩邊同時往下放出光球。
數百個光球,在龍槽上方飄散開來,有的落下,有的上揚,有的被大股的水浪激地不斷滾翻,兩邊的人都目光炯炯,也不知在找什麽,時不時還發出鼓噪聲:“這邊!不對不對,那邊,那個像!”
易颯拉住丁玉蝶問:“這就是你們丁家的找水眼?”
“是啊。”
“怎麽找?”
丁玉蝶興奮過度,眼睛隻看得見無數螢火飄飛,哪有那個耐性給她解惑:“哎呀,你看就知道了!”
放屁,易颯一肚子火,真想一腳把他給踹下去。
倒是丁盤嶺在邊上聽見了:“水眼就是一團亂水裏的安穩地,這麽給你解釋吧,龍卷風遇神殺神,但它的中心地帶,反而沒那麽大破壞力;一團亂麻糾在一起,看似沒辦法下手,但隻要能找到關鍵的那個線頭,一抽之下,一切都迎刃而解。”
“同樣道理,祖師爺認為,越是亂的水裏,就越是有那麽一個支點,可以立足,也可以立舟,這個點就叫水眼……”
話音未落,唿喝聲又起,丁玉蝶叫得最響:“那個!那個!絕對是那個!”
易颯循向看去。
看到了,光球放到現在,有一半多已經被水裹著漂走了,還有些半空炸開,可憐那些螢火蟲還未及飛高,就被排浪給打沒了——剩下幾十個,算苟延殘喘,高高低低,飄飄晃晃。
唯獨一個,已經落在水上了,晃個不停,有一陣兒被外力都壓扁扯長了,依然沒離開那個位置,像枝頭上冒出的一個花骨朵,任它風吹雨打,左右飄搖,就是不挪地方。
丁盤嶺身子一凜,喝了句:“就是那裏!丁磧!”
他大踏步走向筏子邊,邊走邊擼起衣袖,易颯小小吃驚了一下:這個丁盤嶺看上去貌不驚人,衣服下藏著的,倒是好一副健壯體格,一點也不輸於小了他二十好幾的丁磧。
但見他和丁磧兩個,分站羊皮筏子兩邊,彎下腰猛一用力,將筏子抬起來,做拋擲前的弧狀搖擺,眼睛死盯住那隨時都可能掛掉的光球,沉聲道:“聽我的,一、二、三!”
“三”字剛落音,筏子就飛了出去。
那些一直鼓噪著的,現在反齊刷刷靜了下來,易颯也屏住氣,死死盯住筏子的去勢,總覺得下一秒就會被浪頭打翻,頭皮都隱隱發麻……
哪知筏子挨了幾浪的水,四下險些翻覆了一迴之後,居然在勢若瘋魔的激流狂湧間立住了!雖說立得不那麽穩,像針尖上頂碗團團亂轉,但沒漂走!也沒翻!
喝彩聲瞬間爆出來,丁玉蝶更是起頭,啪啪啪拍巴掌,易颯鬆了口氣,心裏不得不承認,這一手是蠻漂亮利落的。
迴頭看宗杭,他也看得目不轉睛,嘴巴都閉不上了,半晌才喃喃:“你們家這個,可以去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了。”
丁玉蝶轉頭看他,那得意勁兒,就跟剛剛是他拋的筏子似的:“這算什麽,你再看!”
再看?水眼找到了,筏子也立住了,接下來,該是“陰歌開道”了吧?
宗杭抬頭看那老頭歌手。
他已經站到槽岸邊了,一邊腋下挾收束的紅紙傘,另一隻手裏拎一盞點燃的煤油燈——不過立柱要重新調整,現在拉起的那道鋼索,距離下頭那個顛撲不定的筏子還遠,要調整到點、線都在一個麵上。
而一幹人調整的同時,有人幫著老頭穿上束帶,束帶背上有吊鉤,可以和鋼索上的拉環吊具接在一起。
宗杭後背泛起涼意:這不就跟電視上看過的那種偏遠地區的“溜索”似的嗎?這老頭都這麽大年紀了,還能玩兒這個?
事實證明,玩的就是這個。
他在這提心吊膽的,老頭倒是氣定神閑,兩個丁家的年輕人當拉索手,一點點拉動吊具上連接的滑索裝置,把老頭往鋼索中央放。
老頭那略顯佝僂的身形很快就出去了,晃晃悠悠,像釣竿上顫出的餌,差不多到筏子上空時,滑索頓住,老頭撳動吊鉤上的機括放懸繩,身子慢慢吊了下去。
宗杭低頭去看,老頭的身形已經看不真切了,隻能看清他手裏拎著的煤油燈光亮,槽內黃河水翻起的大浪隱在黑暗裏,真如一張張此起彼伏的大嘴,隨時都能把那光吞掉。
就在這個時候,丁盤嶺說了句:“待會你們也這麽下去。”
宗杭心裏一跳:這哪是鎖金湯啊,步步玩命,相比之下,還是長江那套儀式溫柔點,北方的人和河,果然都是粗獷的。
不過這念頭隻一閃而過,注意力又全放在下頭了。
那老頭快上筏子了。
我靠,這可怎麽立得住啊,那筏子顛得跟得了狂躁型多動症似的——盡管猜到了“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宗杭還是下意識一閉眼,就跟看恐怖片看到慘烈鏡頭時,寧可錯過也不願直麵。
再悄咪咪睜眼時,老頭已經站上去了,非但站上去了,紅傘也張開了,煤油燈光從紅傘下濾透上來,像激湧的水流間飄落一抹溫柔油紅,晃蕩不定。
丁玉蝶嘖嘖:“厲害,‘亂流筏子腳生根’,這招我最差,練的時候,一分鍾不到就被甩下來了,更別說還要一手撐傘一手拎燈。”
丁盤嶺淡淡說了句:“他待會還得唱陰歌呢,所以說各有所長、各有所專,能當水鬼也沒那麽了不起。”
說到這,身後有腳步聲傳來。
迴頭看,是一晚上都不見的丁長盛,懷裏抱著一個長條大匣子。
丁盤嶺盯著匣子看:“祖牌請來了?”
“請來了。”
看來這裏頭是丁祖牌了,宗杭伸長腦袋,滿心想見識一下,哪知丁盤嶺沒要打開看,隻是示意了一下立柱那頭。
丁長盛徑直過去,沒多久,滑索又往外放了,但這一次放的不是人——那輪廓,宗杭看得明白,是一個祖宗牌位。
那牌位也隻放到筏子正上空,那一處光弱,鋼索隱了,吊線也隱了,隻牌位的輪廓線分明,像在那懸浮。
再然後,歌聲就出來了。
宗杭第一反應,就是想去捂耳朵,覺得唱得亂七八糟的,音不是音,調不是調。
但手剛舉起來,又放下去了,倒不是歌聲變得動聽了,而是他突然發覺,這歌根本不像是一個人唱出來的。
起始部分像農村跳大神,哼哼哈哈,然後聲音就雜了,有長鈴響,有耍鼓聲,有嬌俏女聲,有輕佻男音,有老頭咳嗽,也有看戲諸人的竊竊低語,拉拉雜雜,於洶湧水聲裏攪出翻沸聲浪,讓人覺得恍恍惚惚魂靈出竅,已然置身其間,但冷不丁一個寒噤,又發現下頭隻一個筏子、一個老頭而已,哪來那麽多聲響?
宗杭額角滲出冷汗,胳膊上汗毛奓起了就沒見下去:覺得老頭這一歌,勾出了黃河水底無數陰魂,飄飄散散,淒淒切切,都在和著他的音調扒住筏子婉轉吟哦,隻是自己看不見罷了。
到中途時,聲音驀地一收,隻剩了一道聲線,並不高亢,卻刁鑽至極,似乎扭著身子在水浪間鑽進鑽出,不管你怎麽企圖壓它蓋它,它總能找到縫隙破出。
也不知道老頭這嗓子是怎麽長的,聲音鑽到極尖細處,沒有絲毫緩衝,瞬間又轉做了低沉沙啞,像個走投無路的落魄老人,哀哀唿天,嘈嘈搶地。
槽岸兩邊,幾乎所有人都定著不動,似是被歌聲給魘住了。
隻易颯神遊天外,她是慣會開小差的,聽到一半就東張西望,目光一時棲在紅傘上,一時又粘在祖牌上。
鄱陽湖底,薑駿推水,如同在密碼盤上撳入密碼,密碼輸對了,金湯穴開門了。
那這龍槽底下呢,待會下了水,身子都穩不住,更別提“推水”了,而且為什麽要唱陰歌呢,這兒聲響這麽亂,瀑布音又是“百丈鼓”……
易颯心裏驀地一跳。
難不成黃河底下的這個密碼盤是“聲控”的?
有這個可能,晉陝一帶,傘頭秧歌很有名,但傘頭陰歌是丁家獨有的,歌者從小接受訓練,隻練這一首歌,這歌完全反常理、反套路,簡直不是人能唱出來的,即便被人偷聽到,想模仿一句都難,更別提從頭到尾記下來了。
水眼上的傘頭陰歌,加上四麵的百丈水聲,又有祖牌懸空——被這音陣裹在中間的祖牌,也許就是那根關鍵的“弦”,隻要被撥動了,就能向水下傳遞什麽信息……
就在這個時候,筏子上的老頭猛然抬頭。
耳朵裏什麽聲音都沒有了。
身子還在飄搖,腳底還在亂晃,但耳朵裏,什麽聲音都沒有了,一片死寂。
再然後,有滴答的聲音落在傘麵,先是一滴兩滴,然後漸漸紛亂,滴答聲不絕於耳,像是有成千上萬道雨線,都砸在那透著光的緋紅傘麵上。
老頭用盡渾身的力氣,大吼一聲:“開門啦!”
***
這話一出,別人倒還好,隻丁玉蝶跟個急腳雞似的,三兩步就狂奔到立柱邊,催著人給他接吊鉤。
易颯籲了口氣,甩了甩手也過去了,宗杭正想跟上,丁盤嶺上前一步,遞了個防水袋封著的東西過來。
宗杭迎著光看。
是個……照相機?
丁盤嶺像是猜到了他在想什麽:“最老土的膠卷相機,你可能都沒見過,又叫傻瓜機,摁一下就行。聽說電子設備在下頭不靈,這種不那麽先進的,也許反倒……能派上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