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子就那麽大,小學生樣頭碰著頭一起看,還要互相照顧閱讀速度,顯然不太可能——兩人很快達成默契:易颯主看,每翻過一頁,會給他解說主要內容,宗杭不聲不響坐在一邊,或耐著性子等,或歪頭打量易颯,必要時,也會湊上去看兩段。
扉頁上是丁長盛的自述,簡略提了下三江源事件。
“……趕到的時候,災難已經發生了,簡直是個修羅場,遍地死人,沒死的也血肉模糊,在地上亂爬,不少人爬迴了車上,死在車座裏,還有把車子開出去的,翻在一兩裏開外。薑孝廣說,薑駿在無線電裏提到了那個洞,但我們方圓幾裏都搜找過了,並沒有看到什麽洞……”
宗杭喃喃:“漂走了吧,不是叫‘漂移地窟’嗎。”
有可能,但易颯想象不出,地窟該怎麽樣在地裏“漂”。
她翻向下一頁:“丁長盛他們緊急和後方聯係了一下,一致決定把事情壓下來,絕不對外聲張,即便是對內,也要控製知情人範圍。”
這可以理解,九幾年,發生這麽大的事,還是在西部,不管是報警還是送醫,都一定會引起有關部門的注意,一個搞不好,三姓的老底都會被翻個底朝天。
第一頁上記述的是死者善後事宜和生還者的安置部署。
死者都被安排盡快燒掉了,因為“身體扭曲變形,有異味,有的甚至出現膿皰毒瘡”,大家擔心會像瘟疫一樣肆虐傳染,集中燒毀之後,還在原地撒了生石灰消毒。
又有個括號,裏頭備注死者名單在最後一頁。
易颯馬上翻到最後一頁,目測有六七十個名字,規規整整,易九戈也在裏頭,和一堆的易姓羅列在一起。
易颯愣了半晌,才又翻迴來:事情過去太久了,她對易九戈也沒什麽印象了,隻記得挨姐姐打時,父親會過來護著,僅此而已。
關於生還者,大家討論了很久,丁長盛極力主張“關起來”、“不是我針對他們,但誰知道他們感染了什麽,會不會去禍害別人”。
宗杭小心斟酌了一下易颯的麵色:“易颯,雖然我對丁長盛沒什麽好印象,但我覺得,他這個主張,其實是……比較合理的。”
那些生化危機類的恐怖電影裏,都有類似的橋段,對於不明就裏的病毒病症,一開始都是要隔離、封鎖,隻不過隔離失敗,才釀成了全球性的災難。
那種情況下,不集中關起來,“各迴各家自己休養”,好像也說不過去。
易颯嗯了一聲,又往下翻頁。
接下來的,就是斷斷續續的記錄了,一個人占三四頁的篇幅,記錄的都是譫妄時說的話,有些人話多,洋洋灑灑,但細看多為重複,有些人話少,寥寥幾行,還有些人,從頭到尾,就沒說過什麽特別的,所以沒有記錄在冊。
***
第一個叫易平,男,事發時34歲,1996-1999,看來隻捱了三年。
——你們老把我關著,我還怎麽辦事啊?我還有事呢,很重要的事,耽誤了,你們負得起責任嗎?
——輪渡什麽時候開?幾點了?鍾呢,怎麽不在我牆上掛個鍾?我趕時間,我要去金湯裏值班。
——上船了,大家要上船了,來了,它們就快來了。
底下備注一行小字:很多人都提過ta們,也不知道是男是女,所以統一用“它”替代。
這話沒頭沒腦,是有點莫名其妙,難怪丁長盛說這是“瘋言瘋語”,不把它當一迴事。
第二個叫易胡安,男,時年27歲,1996-2004。
這個人的話列出來,確實像重度精神病患者,還是個戰爭狂。
——我們不能把大好河山拱手讓給敵人!都跟著我衝啊,衝,弄死它們!
——我們要用麻袋把黃河給堵上!把長江給填平!調一萬台抽水泵,把瀾滄江給抽了!不要怕沒水喝,我們可以喝太平洋的水!
——大家不要掉以輕心!不是鬧著玩的,絕不是鬧著玩的。
易颯看得哭笑不得,丁長盛那種性子,每天麵對這樣的狀況,怕是會吐血。
再往下看。
這個叫易蓮,女,時年24歲,1996-2009。
女人的說辭,總會相對含蓄內斂一些。
——再也迴不到從前了,還不如早點死了算了。
——它們跟我們一樣,它們什麽都知道。
——多舍,多舍……
宗杭奇道:“多舍?多多舍棄的意思嗎?”
易颯搖頭,示意自己也不知道。
再往下翻,連著幾個大同小異,有嚷嚷著要完蛋的,有反複強調要出去辦事的,也有不斷問著“鍾呢,鍾呢”的。
又掀開新一頁。
易寶全,男,時年41歲,1996-2007。
易颯渾身一凜,還沒細看,心已經砰砰跳起來。
易寶全的話很長,應該是丁長盛記的,因為筆跡和扉頁上的相同,而且邊上批了句“一派胡言浪費時間”——別的人都依照吩咐老老實實記述,不多加一個字,隻有丁長盛這樣領頭的,才能以審閱者的姿態圈圈劃劃。
記錄之前,先有一行說明:易寶全的症狀和別人的稍微有點不同,這個人相對沉默,從不大喊大叫,還在房間牆壁上畫了張很怪的畫,原樣謄於背麵。
易颯先翻到背麵看,果不其然,就是那張劃屍為舟的圖,隻不過雖說是“原樣謄畫”,但畫工比牆上那幅差遠了,少了許多撲麵而來的震撼。
大湖、死屍,太容易讓人聯想起什麽了,宗杭脫口問了句:“這大湖,不會是鄱陽湖吧?”
易颯沒吭聲,徑直翻迴去。
記錄的第一句就讓她有點心驚肉跳。
——死屍就是度亡舟,死人在水底睜眼,趁著夜色悄悄上岸。
宗杭有點懵,前些天的經曆還都鮮活:死人在水底睜眼,說的是息巢裏那些死人嗎?那數量,真的傾巢出動,從水裏蜂擁爬出,也未免太瘮人了……
他打了個寒戰。
——黃河灘頭百丈鼓,掛水湖底輪迴鍾,金湯水連來生路,渡口待發千萬舟。
——它們走到絕處,眼前無路,想迴頭。
——生命隻有一次,對任何人來說,都隻有一次。
……
宗杭愣愣看著,覺得話中所指,句句都跟自己相關,但具體關聯在哪,又說不清。
他拿手點向紙麵上一處:“易颯,這個‘掛水湖底輪迴鍾’,鄱陽湖不就是掛水湖嗎?我們在息巢裏看到的那個太極盤一樣的東西,會不會就是輪迴鍾啊?”
易颯的注意力卻不在“鍾”上。
她盯著“輪迴”那兩個字看。
輪迴,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一般代表又一重新生,這上頭說,“金湯水連來生路”,來生,自然就是新生,而既然有“輪迴”這兩個字,那“多舍”……
她周身泛起寒意:“不是‘多舍’,記錄的人聽岔音了,應該是‘奪舍’。”
宗杭不懂什麽叫奪舍:“這又是什麽意思啊?”
易颯迴過神來:“快,把我手機拿過來,在包裏。”
她語氣不對,宗杭趕緊去到摩托車旁,把掛著的包拿過來。
易颯翻出手機,手指微微發抖,她翻到通訊錄,幾下滑過,撥了易雲巧的電話。
易雲巧接得很快,聲音一如既往的神秘兮兮:“哎,颯颯,我正要找你呢,你聽說了嗎……”
這位雲巧姑姑,真像個大型的消息處理中心,任何時間找她,都有八卦聽,永遠不愁寂寞。
易颯打斷她:“雲巧姑姑,我有事找你,你認識易寶全這個人嗎?”
易雲巧愣了一下:“易寶全……”
易颯在心裏暗暗祈禱:認識,你一定要認識,都是易家的人,跟你差不多輩分,在三江源“遇難”,你不可能不認識。
“你打聽他幹什麽啊,我都得管他叫‘哥’呢,死了二十多年了,跟你姐姐一樣,三江源出的事,是個水八腿……”
說到這兒,許是勾起舊事,易雲巧歎氣:“當年,咱們易家,也真是倒了八輩子血黴了,全哥人挺好的,我結婚的時候,他封了挺大的紅包,禮賓冊子上,還摁了手印……”
等會……摁手印?這是什麽操作?
易颯奇道:“不應該簽名嗎?”
易雲巧說:“就是說呢,也是因為這個,我記得牢:全哥是五幾年生人,該上學的時候正好趕上運動,他又不向學,喜歡跟著瞎竄熱鬧,耽誤了上學,所以他不怎麽識字,人家都是簽名寫賀辭,他隻摁了個手印,這事吧,他自己覺得丟人,我們也不會往外傳……哎,颯颯,你在哪啊,怎麽我聽這麽大水聲?”
不識字,不會寫……但那“我們來了”幾個字,寫得可是相當有鋒銳。
易颯腦子裏轟轟的:“那他……會畫畫嗎?”
“筆杆子都不願握的人,還會畫畫?哎,不對,你打聽的應該不是他吧,同名同姓的?”
易颯也不知道自己敷衍了幾句什麽,總之是前言不搭後語的,把易雲巧支吾了過去。
掛了電話,全身發冷,她垂下腦袋,兩手插在頭發裏又摁又捏,似乎當腦子是檸檬——得擠壓揉按,才能產出些有價值的思量。
宗杭默默地把她的手機拿過來,自己去搜什麽叫奪舍。
首頁很快就跳出來了,說是道家的一種理論,借別人的身體還陽,迷信點說,估計就是借屍還魂了。
輪迴、奪舍,聽起來總覺得像是誤入中國古老的玄學筆記、灰暗傳說,宗杭胳膊上,粒粒雞皮疙瘩奓起。
良久,易颯才抬起頭來,輕聲說了句:“宗杭,會不會這些死而複活的人,其實根本不是原來的自己,早就是別人了?”
說這話的時候,天色恰好完全暗下來,最後一線光瞬間被洶湧激越的水麵咽進腹裏。
宗杭像被蠍子蟄了般,渾身一顫,大聲說了句:“你在說什麽啊,易颯,不是的,不會的!”
易颯反而平靜。
她指向那本筆記:“裏頭說,生命隻有一次,對任何人來說,都隻有一次。”
宗杭說:“丁長盛也說了,那都是瘋言瘋語,一派胡言!”
他全身的血止不住往腦子裏突,這一時刻,真是寧願為丁長盛搖旗呐喊,也不願相信別的。
他就是宗杭,還是宗杭,宗必勝和童虹的兒子,他的一切一切,都跟過去一模一樣,憑什麽說他是別人?
易颯伸出手,握住他的,低聲說:“宗杭,你別慌啊,我跟你是一樣的。”
水聲嘩嘩,河麵上激起的水霧是涼的,風也是涼的,隻易颯的手是暖的。
她說:“丁長盛看不懂這本筆記很正常,他不是水鬼,不常下水,也沒去過息巢,他當然會覺得這是胡說八道,即便我姐姐,也是下了息巢之後,才意識到一些事的。”
宗杭握著她的手,緩了好一會兒,低低嗯了一聲,神思恍惚間,忽然想起之前在溶洞做過的那個夢:自己寄出的那張明信片,被郵局蓋上了“查無此寄件人,不予投遞”的戳。
夢真的是有征兆的嗎?他已經不是過去的那個宗杭了?
宗杭頭痛欲裂。
易颯安慰他:“你也不用太在意這事,現在還都是推測……‘它們來了’裏頭的那個它們,應該是真的有所指的,隻不過,‘它們’好像不是人,而是……”
宗杭壓低聲音:“鬼嗎?”
易颯緩緩搖頭。
不像,跟民間傳說裏的鬼怪,似乎也相去甚遠,更像某種未知的力量。
她沉吟:“三江源那一次,易家人死了一大批,也活了一批,丁長盛一直覺得,那些幸存者是受到了感染,但其實,他們是複活得太快了,這一批活過來的人,其實已經是‘它們’了,不管是我姐姐、薑駿,還是這冊子上記下的人。”
“說是借屍還魂也不確切,其實更像……”
她突然冒出一個詞來:“嫁接。”
這個詞,她也解釋不清,於是手機上搜了給宗杭看。
簡單來說,是植物的一種生殖方式,“把一種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種植物的莖或根上,使兩個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株”,又說是“利用植物受傷後能夠愈傷的機能來進行的”。
她拿宗杭舉例:“你被打了三槍,槍槍致命,但我後來看過你的傷口,都已經長好了,這是一種‘愈傷’的機能,人是沒有的,你懂嗎?但‘它們’可能有。”
“再說息巢裏的那些屍體,死是死了,都還沒有腐爛,稱得上新鮮,你被沉湖時,也剛死不久,可能恰好符合嫁接的條件,但這種嫁接,有排斥反應,爆血管就是其中一種,長成奇形怪狀、肌骨移位,也是一種。”
宗杭聽得似懂非懂。
他想起有一次去農家樂時,農莊裏的人伺弄植株,好像也提過嫁接,還舉了個例子,土豆嫁接西紅柿,據說得到的新植物,上頭結西紅柿,下頭長土豆。
但沒聽說過還能“嫁接”人的。
正茫然間,聽到易颯歎息:“咱們三姓的水,也是真深啊,開金湯鎖金湯,大家都以為是個保險櫃、藏寶箱……‘金湯水連來生路’,隻怕每一個金湯穴,都是祖師爺安排下的、用於嫁接的巢。”
易寶全的那幅畫,劃屍上岸,其實是個隱喻,屍體怎麽可能當作船來劃呢,那是“它們來了”,嫁接成功,於是“死人在水底睜眼”,然後上岸。
她擰亮手電,重新翻開那本冊子,一行行照給宗杭看。
“很可能,真的有無以計數的‘它們’要來。”
“但第一批的先頭部隊,其實已經來了。而且這第一批人,其實是被安排了使命的,隻不過他們‘嫁接’得不那麽成功,狀態千奇百怪。我姐姐說,她把‘完美’給想錯了,我們總下意識認為,嫁接得好看周正是完美,但如果標準根本不是這個呢,隻有領會到那些使命的,才是完美的人,這一點上來說,薑駿比我們都要完美。”
“你看這,‘再也迴不到從前了,不如死了算了’,她可能知道自己被嫁接了,不是原來的自己了。”
“再看這,‘我有重要的事,我趕時間,要去金湯值班’,你迴想一下薑駿,他進了鄱陽湖下的金湯穴,把祖牌嵌進了太極盤之後,就不走了,他在巢脾間來迴巡視,像不像在值班?”
還真像,宗杭有些毛骨悚然:“那他想幹嘛?”
易颯關掉手電。
黑暗中,她的眼睛亮得出奇:“從某種程度上,他像是去接生的,‘掛水湖下輪迴鍾’,那麵太極盤,就是輪迴鍾,嵌入了祖牌,相當於啟動,表明某些事情已經快開始了,它們就要來了,息巢內的屍體,都在等待嫁接。湄公河上,也有掛水湖,就是洞裏薩湖,黃河是地上河,沒有掛水湖,所以詩裏說的是‘黃河灘頭千丈鼓’。”
宗杭結巴:“那它們,從哪來啊?”
剛問完,他就反應過來。
從大河來。
冊子裏有個人說,要填了黃河長江,抽幹瀾滄江,說明那些“它們”,是從大河裏來!
宗杭看向麵前的黃河,驀地遍體生寒,不覺往後縮了縮。
已經看不清輪廓了,隻能看到黑魆魆的一片,和岸連在了一起,隆隆的水聲周而複始,壓蓋著水麵下深不可測的秘密。
如果真的從大河來,三條大河,真像是三條產道啊,一本金湯譜,標出的不是藏寶地,而是偌大產房,每一個金湯穴,都是整裝待發的輪迴渡口。
這世界絢爛輝煌,日日都有大事件新氣象,人人行色匆匆,周而複始奔忙……
沒空去留意一朵花開、一片葉落、河麵上陡起漩渦、雪線上多一脈水流。
也沒空去留意僻靜處、暗影中,“它們”的三線輪迴,正悄悄展開。
扉頁上是丁長盛的自述,簡略提了下三江源事件。
“……趕到的時候,災難已經發生了,簡直是個修羅場,遍地死人,沒死的也血肉模糊,在地上亂爬,不少人爬迴了車上,死在車座裏,還有把車子開出去的,翻在一兩裏開外。薑孝廣說,薑駿在無線電裏提到了那個洞,但我們方圓幾裏都搜找過了,並沒有看到什麽洞……”
宗杭喃喃:“漂走了吧,不是叫‘漂移地窟’嗎。”
有可能,但易颯想象不出,地窟該怎麽樣在地裏“漂”。
她翻向下一頁:“丁長盛他們緊急和後方聯係了一下,一致決定把事情壓下來,絕不對外聲張,即便是對內,也要控製知情人範圍。”
這可以理解,九幾年,發生這麽大的事,還是在西部,不管是報警還是送醫,都一定會引起有關部門的注意,一個搞不好,三姓的老底都會被翻個底朝天。
第一頁上記述的是死者善後事宜和生還者的安置部署。
死者都被安排盡快燒掉了,因為“身體扭曲變形,有異味,有的甚至出現膿皰毒瘡”,大家擔心會像瘟疫一樣肆虐傳染,集中燒毀之後,還在原地撒了生石灰消毒。
又有個括號,裏頭備注死者名單在最後一頁。
易颯馬上翻到最後一頁,目測有六七十個名字,規規整整,易九戈也在裏頭,和一堆的易姓羅列在一起。
易颯愣了半晌,才又翻迴來:事情過去太久了,她對易九戈也沒什麽印象了,隻記得挨姐姐打時,父親會過來護著,僅此而已。
關於生還者,大家討論了很久,丁長盛極力主張“關起來”、“不是我針對他們,但誰知道他們感染了什麽,會不會去禍害別人”。
宗杭小心斟酌了一下易颯的麵色:“易颯,雖然我對丁長盛沒什麽好印象,但我覺得,他這個主張,其實是……比較合理的。”
那些生化危機類的恐怖電影裏,都有類似的橋段,對於不明就裏的病毒病症,一開始都是要隔離、封鎖,隻不過隔離失敗,才釀成了全球性的災難。
那種情況下,不集中關起來,“各迴各家自己休養”,好像也說不過去。
易颯嗯了一聲,又往下翻頁。
接下來的,就是斷斷續續的記錄了,一個人占三四頁的篇幅,記錄的都是譫妄時說的話,有些人話多,洋洋灑灑,但細看多為重複,有些人話少,寥寥幾行,還有些人,從頭到尾,就沒說過什麽特別的,所以沒有記錄在冊。
***
第一個叫易平,男,事發時34歲,1996-1999,看來隻捱了三年。
——你們老把我關著,我還怎麽辦事啊?我還有事呢,很重要的事,耽誤了,你們負得起責任嗎?
——輪渡什麽時候開?幾點了?鍾呢,怎麽不在我牆上掛個鍾?我趕時間,我要去金湯裏值班。
——上船了,大家要上船了,來了,它們就快來了。
底下備注一行小字:很多人都提過ta們,也不知道是男是女,所以統一用“它”替代。
這話沒頭沒腦,是有點莫名其妙,難怪丁長盛說這是“瘋言瘋語”,不把它當一迴事。
第二個叫易胡安,男,時年27歲,1996-2004。
這個人的話列出來,確實像重度精神病患者,還是個戰爭狂。
——我們不能把大好河山拱手讓給敵人!都跟著我衝啊,衝,弄死它們!
——我們要用麻袋把黃河給堵上!把長江給填平!調一萬台抽水泵,把瀾滄江給抽了!不要怕沒水喝,我們可以喝太平洋的水!
——大家不要掉以輕心!不是鬧著玩的,絕不是鬧著玩的。
易颯看得哭笑不得,丁長盛那種性子,每天麵對這樣的狀況,怕是會吐血。
再往下看。
這個叫易蓮,女,時年24歲,1996-2009。
女人的說辭,總會相對含蓄內斂一些。
——再也迴不到從前了,還不如早點死了算了。
——它們跟我們一樣,它們什麽都知道。
——多舍,多舍……
宗杭奇道:“多舍?多多舍棄的意思嗎?”
易颯搖頭,示意自己也不知道。
再往下翻,連著幾個大同小異,有嚷嚷著要完蛋的,有反複強調要出去辦事的,也有不斷問著“鍾呢,鍾呢”的。
又掀開新一頁。
易寶全,男,時年41歲,1996-2007。
易颯渾身一凜,還沒細看,心已經砰砰跳起來。
易寶全的話很長,應該是丁長盛記的,因為筆跡和扉頁上的相同,而且邊上批了句“一派胡言浪費時間”——別的人都依照吩咐老老實實記述,不多加一個字,隻有丁長盛這樣領頭的,才能以審閱者的姿態圈圈劃劃。
記錄之前,先有一行說明:易寶全的症狀和別人的稍微有點不同,這個人相對沉默,從不大喊大叫,還在房間牆壁上畫了張很怪的畫,原樣謄於背麵。
易颯先翻到背麵看,果不其然,就是那張劃屍為舟的圖,隻不過雖說是“原樣謄畫”,但畫工比牆上那幅差遠了,少了許多撲麵而來的震撼。
大湖、死屍,太容易讓人聯想起什麽了,宗杭脫口問了句:“這大湖,不會是鄱陽湖吧?”
易颯沒吭聲,徑直翻迴去。
記錄的第一句就讓她有點心驚肉跳。
——死屍就是度亡舟,死人在水底睜眼,趁著夜色悄悄上岸。
宗杭有點懵,前些天的經曆還都鮮活:死人在水底睜眼,說的是息巢裏那些死人嗎?那數量,真的傾巢出動,從水裏蜂擁爬出,也未免太瘮人了……
他打了個寒戰。
——黃河灘頭百丈鼓,掛水湖底輪迴鍾,金湯水連來生路,渡口待發千萬舟。
——它們走到絕處,眼前無路,想迴頭。
——生命隻有一次,對任何人來說,都隻有一次。
……
宗杭愣愣看著,覺得話中所指,句句都跟自己相關,但具體關聯在哪,又說不清。
他拿手點向紙麵上一處:“易颯,這個‘掛水湖底輪迴鍾’,鄱陽湖不就是掛水湖嗎?我們在息巢裏看到的那個太極盤一樣的東西,會不會就是輪迴鍾啊?”
易颯的注意力卻不在“鍾”上。
她盯著“輪迴”那兩個字看。
輪迴,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一般代表又一重新生,這上頭說,“金湯水連來生路”,來生,自然就是新生,而既然有“輪迴”這兩個字,那“多舍”……
她周身泛起寒意:“不是‘多舍’,記錄的人聽岔音了,應該是‘奪舍’。”
宗杭不懂什麽叫奪舍:“這又是什麽意思啊?”
易颯迴過神來:“快,把我手機拿過來,在包裏。”
她語氣不對,宗杭趕緊去到摩托車旁,把掛著的包拿過來。
易颯翻出手機,手指微微發抖,她翻到通訊錄,幾下滑過,撥了易雲巧的電話。
易雲巧接得很快,聲音一如既往的神秘兮兮:“哎,颯颯,我正要找你呢,你聽說了嗎……”
這位雲巧姑姑,真像個大型的消息處理中心,任何時間找她,都有八卦聽,永遠不愁寂寞。
易颯打斷她:“雲巧姑姑,我有事找你,你認識易寶全這個人嗎?”
易雲巧愣了一下:“易寶全……”
易颯在心裏暗暗祈禱:認識,你一定要認識,都是易家的人,跟你差不多輩分,在三江源“遇難”,你不可能不認識。
“你打聽他幹什麽啊,我都得管他叫‘哥’呢,死了二十多年了,跟你姐姐一樣,三江源出的事,是個水八腿……”
說到這兒,許是勾起舊事,易雲巧歎氣:“當年,咱們易家,也真是倒了八輩子血黴了,全哥人挺好的,我結婚的時候,他封了挺大的紅包,禮賓冊子上,還摁了手印……”
等會……摁手印?這是什麽操作?
易颯奇道:“不應該簽名嗎?”
易雲巧說:“就是說呢,也是因為這個,我記得牢:全哥是五幾年生人,該上學的時候正好趕上運動,他又不向學,喜歡跟著瞎竄熱鬧,耽誤了上學,所以他不怎麽識字,人家都是簽名寫賀辭,他隻摁了個手印,這事吧,他自己覺得丟人,我們也不會往外傳……哎,颯颯,你在哪啊,怎麽我聽這麽大水聲?”
不識字,不會寫……但那“我們來了”幾個字,寫得可是相當有鋒銳。
易颯腦子裏轟轟的:“那他……會畫畫嗎?”
“筆杆子都不願握的人,還會畫畫?哎,不對,你打聽的應該不是他吧,同名同姓的?”
易颯也不知道自己敷衍了幾句什麽,總之是前言不搭後語的,把易雲巧支吾了過去。
掛了電話,全身發冷,她垂下腦袋,兩手插在頭發裏又摁又捏,似乎當腦子是檸檬——得擠壓揉按,才能產出些有價值的思量。
宗杭默默地把她的手機拿過來,自己去搜什麽叫奪舍。
首頁很快就跳出來了,說是道家的一種理論,借別人的身體還陽,迷信點說,估計就是借屍還魂了。
輪迴、奪舍,聽起來總覺得像是誤入中國古老的玄學筆記、灰暗傳說,宗杭胳膊上,粒粒雞皮疙瘩奓起。
良久,易颯才抬起頭來,輕聲說了句:“宗杭,會不會這些死而複活的人,其實根本不是原來的自己,早就是別人了?”
說這話的時候,天色恰好完全暗下來,最後一線光瞬間被洶湧激越的水麵咽進腹裏。
宗杭像被蠍子蟄了般,渾身一顫,大聲說了句:“你在說什麽啊,易颯,不是的,不會的!”
易颯反而平靜。
她指向那本筆記:“裏頭說,生命隻有一次,對任何人來說,都隻有一次。”
宗杭說:“丁長盛也說了,那都是瘋言瘋語,一派胡言!”
他全身的血止不住往腦子裏突,這一時刻,真是寧願為丁長盛搖旗呐喊,也不願相信別的。
他就是宗杭,還是宗杭,宗必勝和童虹的兒子,他的一切一切,都跟過去一模一樣,憑什麽說他是別人?
易颯伸出手,握住他的,低聲說:“宗杭,你別慌啊,我跟你是一樣的。”
水聲嘩嘩,河麵上激起的水霧是涼的,風也是涼的,隻易颯的手是暖的。
她說:“丁長盛看不懂這本筆記很正常,他不是水鬼,不常下水,也沒去過息巢,他當然會覺得這是胡說八道,即便我姐姐,也是下了息巢之後,才意識到一些事的。”
宗杭握著她的手,緩了好一會兒,低低嗯了一聲,神思恍惚間,忽然想起之前在溶洞做過的那個夢:自己寄出的那張明信片,被郵局蓋上了“查無此寄件人,不予投遞”的戳。
夢真的是有征兆的嗎?他已經不是過去的那個宗杭了?
宗杭頭痛欲裂。
易颯安慰他:“你也不用太在意這事,現在還都是推測……‘它們來了’裏頭的那個它們,應該是真的有所指的,隻不過,‘它們’好像不是人,而是……”
宗杭壓低聲音:“鬼嗎?”
易颯緩緩搖頭。
不像,跟民間傳說裏的鬼怪,似乎也相去甚遠,更像某種未知的力量。
她沉吟:“三江源那一次,易家人死了一大批,也活了一批,丁長盛一直覺得,那些幸存者是受到了感染,但其實,他們是複活得太快了,這一批活過來的人,其實已經是‘它們’了,不管是我姐姐、薑駿,還是這冊子上記下的人。”
“說是借屍還魂也不確切,其實更像……”
她突然冒出一個詞來:“嫁接。”
這個詞,她也解釋不清,於是手機上搜了給宗杭看。
簡單來說,是植物的一種生殖方式,“把一種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種植物的莖或根上,使兩個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株”,又說是“利用植物受傷後能夠愈傷的機能來進行的”。
她拿宗杭舉例:“你被打了三槍,槍槍致命,但我後來看過你的傷口,都已經長好了,這是一種‘愈傷’的機能,人是沒有的,你懂嗎?但‘它們’可能有。”
“再說息巢裏的那些屍體,死是死了,都還沒有腐爛,稱得上新鮮,你被沉湖時,也剛死不久,可能恰好符合嫁接的條件,但這種嫁接,有排斥反應,爆血管就是其中一種,長成奇形怪狀、肌骨移位,也是一種。”
宗杭聽得似懂非懂。
他想起有一次去農家樂時,農莊裏的人伺弄植株,好像也提過嫁接,還舉了個例子,土豆嫁接西紅柿,據說得到的新植物,上頭結西紅柿,下頭長土豆。
但沒聽說過還能“嫁接”人的。
正茫然間,聽到易颯歎息:“咱們三姓的水,也是真深啊,開金湯鎖金湯,大家都以為是個保險櫃、藏寶箱……‘金湯水連來生路’,隻怕每一個金湯穴,都是祖師爺安排下的、用於嫁接的巢。”
易寶全的那幅畫,劃屍上岸,其實是個隱喻,屍體怎麽可能當作船來劃呢,那是“它們來了”,嫁接成功,於是“死人在水底睜眼”,然後上岸。
她擰亮手電,重新翻開那本冊子,一行行照給宗杭看。
“很可能,真的有無以計數的‘它們’要來。”
“但第一批的先頭部隊,其實已經來了。而且這第一批人,其實是被安排了使命的,隻不過他們‘嫁接’得不那麽成功,狀態千奇百怪。我姐姐說,她把‘完美’給想錯了,我們總下意識認為,嫁接得好看周正是完美,但如果標準根本不是這個呢,隻有領會到那些使命的,才是完美的人,這一點上來說,薑駿比我們都要完美。”
“你看這,‘再也迴不到從前了,不如死了算了’,她可能知道自己被嫁接了,不是原來的自己了。”
“再看這,‘我有重要的事,我趕時間,要去金湯值班’,你迴想一下薑駿,他進了鄱陽湖下的金湯穴,把祖牌嵌進了太極盤之後,就不走了,他在巢脾間來迴巡視,像不像在值班?”
還真像,宗杭有些毛骨悚然:“那他想幹嘛?”
易颯關掉手電。
黑暗中,她的眼睛亮得出奇:“從某種程度上,他像是去接生的,‘掛水湖下輪迴鍾’,那麵太極盤,就是輪迴鍾,嵌入了祖牌,相當於啟動,表明某些事情已經快開始了,它們就要來了,息巢內的屍體,都在等待嫁接。湄公河上,也有掛水湖,就是洞裏薩湖,黃河是地上河,沒有掛水湖,所以詩裏說的是‘黃河灘頭千丈鼓’。”
宗杭結巴:“那它們,從哪來啊?”
剛問完,他就反應過來。
從大河來。
冊子裏有個人說,要填了黃河長江,抽幹瀾滄江,說明那些“它們”,是從大河裏來!
宗杭看向麵前的黃河,驀地遍體生寒,不覺往後縮了縮。
已經看不清輪廓了,隻能看到黑魆魆的一片,和岸連在了一起,隆隆的水聲周而複始,壓蓋著水麵下深不可測的秘密。
如果真的從大河來,三條大河,真像是三條產道啊,一本金湯譜,標出的不是藏寶地,而是偌大產房,每一個金湯穴,都是整裝待發的輪迴渡口。
這世界絢爛輝煌,日日都有大事件新氣象,人人行色匆匆,周而複始奔忙……
沒空去留意一朵花開、一片葉落、河麵上陡起漩渦、雪線上多一脈水流。
也沒空去留意僻靜處、暗影中,“它們”的三線輪迴,正悄悄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