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五代十國宋遼西夏
諸天萬界:從天龍八部開局 作者:桾師祭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到了山腳,陳宇便和丐幫諸位長老道禮分別。
事情已了,便讓鄧百川二人將五女帶迴去好好修煉,吩咐他們實力沒有達到一流之前,不許離開姑蘇闖蕩江湖,並讓木婉清負責監督。
至於陳宇和王語嫣,還另有事情要去做。
陳宇平時隨和,說話也有趣,但認真起來,幾女還是有些怕的,也不敢強嘴,隻能乖乖迴去。
阿朱阿碧本來就是陳宇的婢女,自然聽陳宇吩咐。
木婉清、鍾靈和阿紫三人開始時還都有些叛逆,但在陳宇層出不窮的現代式手段的調教下,也不敢不聽。若是不聽,誰也不知道他下次會用什麽手段懲罰。
陳宇將之後天下會發展的大方向告訴了鄧百川二人,便不插手,準備做一個甩手掌櫃了。
至於會中的一些內務,除非是十分重大的,可飛鴿傳書給自己,其餘的二人商量著處理即可。
安排完畢後,就帶著王語嫣朝著許家集方向行進。
和周同的約定,他還是記得的。
許家集的客棧廂房裏,周同看著陳宇身旁的王語嫣,眼神曖昧的說道:“老弟可真是豔福不淺呀。”
“周兄說笑了。”陳宇邊說邊領著王語嫣坐下:“如今已是傍晚,你我今日秉燭夜談,還是明日再說?”
“還是早些談吧,西夏那邊戰事又起,官家叫我去前線幫忙壓陣,說不得要連夜返迴汴京了。”周同眉頭輕皺。
陳宇聽完點了點頭。
不由自主的迴想起了五代十國到宋、遼、西夏之間的這段曆史。
遼國是遊牧政權,曾為兩晉南北朝時草原帝國柔然的遺族,907年建立了政權,立都上京林潢府,也就是現在的內蒙古。
這一年,中原王朝後梁皇帝朱溫,殺唐哀宗自立為帝,唐朝正式滅亡,中原大地上各藩鎮割據並立,五代十國的亂世正式開啟。
遼國初時的人口雖然隻有200萬,但人人皆是控弦之士。
在遼國初任皇帝耶律阿保機的帶領下,十八年時間所向披靡,直至公元924年一統草原,將領土擴展到了四百多萬平方公裏。
但北方大都是苦寒,遼國的人口始終不多,就算是得到了現在人口接近一億的東三省之地,在那時,也基本上是荒無人煙之地。
倒不是沒有人來開辟這片寶貴的黑土地,隻是這裏冬天零下幾十度,人們無法禦寒,更加無法定居。
棉花雖然在南北朝就傳入中國了,但直到宋末元初才傳入內地,明初時期在朱元璋強令下才得以推廣使用。
東三省直到清朝末年人口還不是很多,現在能夠擁有一億人,也是民國初期“闖關東”風潮驅使下從山東中原等地流入的人口。
……
遼國幅員遼闊,東起包括庫頁島東三省在內的日本海,西至今日中國、蒙古、俄羅斯、哈薩克四國分界線的阿爾泰山。
若隻論地盤,也算得上是七省之地了。
但人口卻隻有區區700多萬,勉強算是兩省之人力。
700萬人不多,可遼國卻連這700萬人都難以養活。
但是窮山惡水出精兵,從這700萬人中挑選出來的甲兵,自然就成了精兵強將。
因為這些人吃飯都是問題,自然會為了一口吃食用命去拚。
……
公元913年,五代十國中後唐國開國皇帝沙陀族李存瑁占領幽雲十六州。
說起李存勖,不得不說一下他驕人的軍事能力。
李存瑁,大唐潘鎮勢力,河東節度使晉王李克用長子。
與李克用其餘十二義子並稱十三太保。
908年,李克用死,李存瑁掌權,開始了他無敵的一生。
911年,高邑、魏州之戰,李存勖親率大軍滅掉曾經剿滅過黃巢義軍的後梁開國皇帝朱溫50萬大軍。
五代第一個政權,後梁朱溫,僅三年便被滅亡。
913-914年,其又滅亡桀燕政權的劉守光,取了燕雲十六州。
920年,大破狼子野心的契丹耶律阿保機,將其趕迴長城之外。
之後並岐國,滅前蜀,吞漢中,收兩川,結束河朔三鎮並立,一統整個北方。
十多年間睥睨天下,至923年中原天下之地已被他“四占其三”。
李存勖軍事奇才,政治卻是白癡。
他讓自己的皇後劉氏幹政,又寵信伶人戲子,曾賜伶人楊婆兒、陳俊、儲德源等人為四品刺史職。
致使這些伶人戲子竟然欺辱當朝大臣和軍官。
終在三年後的926年,各地兵馬不願再忍讓臣服,紛紛反叛,最終死於亂軍之中。
李存瑁死後,其義兄大太保李嗣源即位,期間仁政,號稱“小康”。
李嗣源仁政,但手段不夠鐵血,也縱容潘鎮持續發展,933年病逝後,內部矛盾爆發。
五代第二個政權,二十二年滅亡。
這其中,李嗣源義子李從可軍力強大,打的李嗣源女婿石敬瑭毫無招架之力,石敬瑭無奈,以割讓燕雲十六州為代價,換得契丹出兵相助。
燕雲十六州之地,就是現在的河北的北半部和山西的南半部,合起來約一省之地,又是在長城以內,得此便可虎視中原,長驅直入。
這等條件,遼國第二任皇帝耶律德光自然無法拒絕,親率精兵五萬,助石敬瑭滅李從可,建立起後晉政權。
依約定,938年,石敬瑭劃燕雲十六州予遼國,並自稱子皇帝。
942年,僅不過當了四年皇帝石敬瑭病逝。
947年,遼國第二任皇帝耶律德光,以後晉皇帝石重貴不尊他做爺爺為借口,率兵南下。
因無長城屏障,契丹騎兵長驅直入,破入中原,直下中原腹地開封城。
耶律德光定國號“遼”,要做那中原皇帝正統。
但此時的契丹不似沙陀、黨項諸族一般,漢化程度極低,又因北地苦寒,軍隊進入中原燒殺搶掠,不受約束。
中原漢族自是不應許,各地義軍四起,耶律德光無奈,率遼軍退出中原,途中病逝。
此時,曆經十四年,五代第三個政權滅亡。
同年,義軍中的一股勢力,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占領開封,稱帝立國後漢,此乃五代第四個中原政權。
第二年,劉知遠病逝,其子劉承佑即位。
劉承佑即位第二年,因猜度手下大將郭威,便欲殺之,卻反被其殺。
951年,繼後梁、後唐、後晉、後漢,郭威自立後周,成立了五代最後一個朝代政權。
郭威繼位後肅政,減免徭役,整頓軍紀,打擊腐敗。
許是天妒英才,954年,郭威死,其養子柴榮繼位,改革禁軍,抵禦北漢,三伐南唐,至958年盡收長江以北,迫南唐取消帝號。
959年,柴榮伐遼,從遼國第四任皇帝手中收取了三關三州,不久之後,駕崩。
同年,其七歲幼子柴宗訓登基。
960年,歸德軍節度使、潘鎮宋州的趙匡胤部下發起了陳橋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立國號“宋”,就此開始結束五代十國的亂局。
而立國之後,趙匡胤先後平定了昭義節度使,淮南節度使,鞏固政權。
962年至976年,十四年間,趙匡胤帶領宋軍勢如破竹,先後覆滅了割據巴蜀之地的後蜀、割據兩廣海南之地的南漢、還有割據江南之地的南唐。
976年,趙匡胤北伐,出征北漢途中身死,傳位於其弟趙光義,978年趙光義使用政治壓力收複了割據江浙的吳越,979年繼承兄長意誌,大軍開拔親征,覆滅北漢。
至此,除燕雲十六州和雲南大理外,俱收長城以內。
趙光義在位21年,兩次攻遼,企圖收複燕雲十六州,但遼國紮根燕雲已經五十餘載已經紮根,兩伐遼國,均都無果。
然草原遊牧政權住進了長城以內,怎能令中原王朝心安?
1005年,遼國立國近百年,也是占領燕雲十六州之地的第67個年年頭。
大遼第六任皇帝和大宋第三任皇帝定下了“澶淵之盟”。
宋遼議和後,直至120年之後遼國滅亡,兩國之間再無大戰。
事情已了,便讓鄧百川二人將五女帶迴去好好修煉,吩咐他們實力沒有達到一流之前,不許離開姑蘇闖蕩江湖,並讓木婉清負責監督。
至於陳宇和王語嫣,還另有事情要去做。
陳宇平時隨和,說話也有趣,但認真起來,幾女還是有些怕的,也不敢強嘴,隻能乖乖迴去。
阿朱阿碧本來就是陳宇的婢女,自然聽陳宇吩咐。
木婉清、鍾靈和阿紫三人開始時還都有些叛逆,但在陳宇層出不窮的現代式手段的調教下,也不敢不聽。若是不聽,誰也不知道他下次會用什麽手段懲罰。
陳宇將之後天下會發展的大方向告訴了鄧百川二人,便不插手,準備做一個甩手掌櫃了。
至於會中的一些內務,除非是十分重大的,可飛鴿傳書給自己,其餘的二人商量著處理即可。
安排完畢後,就帶著王語嫣朝著許家集方向行進。
和周同的約定,他還是記得的。
許家集的客棧廂房裏,周同看著陳宇身旁的王語嫣,眼神曖昧的說道:“老弟可真是豔福不淺呀。”
“周兄說笑了。”陳宇邊說邊領著王語嫣坐下:“如今已是傍晚,你我今日秉燭夜談,還是明日再說?”
“還是早些談吧,西夏那邊戰事又起,官家叫我去前線幫忙壓陣,說不得要連夜返迴汴京了。”周同眉頭輕皺。
陳宇聽完點了點頭。
不由自主的迴想起了五代十國到宋、遼、西夏之間的這段曆史。
遼國是遊牧政權,曾為兩晉南北朝時草原帝國柔然的遺族,907年建立了政權,立都上京林潢府,也就是現在的內蒙古。
這一年,中原王朝後梁皇帝朱溫,殺唐哀宗自立為帝,唐朝正式滅亡,中原大地上各藩鎮割據並立,五代十國的亂世正式開啟。
遼國初時的人口雖然隻有200萬,但人人皆是控弦之士。
在遼國初任皇帝耶律阿保機的帶領下,十八年時間所向披靡,直至公元924年一統草原,將領土擴展到了四百多萬平方公裏。
但北方大都是苦寒,遼國的人口始終不多,就算是得到了現在人口接近一億的東三省之地,在那時,也基本上是荒無人煙之地。
倒不是沒有人來開辟這片寶貴的黑土地,隻是這裏冬天零下幾十度,人們無法禦寒,更加無法定居。
棉花雖然在南北朝就傳入中國了,但直到宋末元初才傳入內地,明初時期在朱元璋強令下才得以推廣使用。
東三省直到清朝末年人口還不是很多,現在能夠擁有一億人,也是民國初期“闖關東”風潮驅使下從山東中原等地流入的人口。
……
遼國幅員遼闊,東起包括庫頁島東三省在內的日本海,西至今日中國、蒙古、俄羅斯、哈薩克四國分界線的阿爾泰山。
若隻論地盤,也算得上是七省之地了。
但人口卻隻有區區700多萬,勉強算是兩省之人力。
700萬人不多,可遼國卻連這700萬人都難以養活。
但是窮山惡水出精兵,從這700萬人中挑選出來的甲兵,自然就成了精兵強將。
因為這些人吃飯都是問題,自然會為了一口吃食用命去拚。
……
公元913年,五代十國中後唐國開國皇帝沙陀族李存瑁占領幽雲十六州。
說起李存勖,不得不說一下他驕人的軍事能力。
李存瑁,大唐潘鎮勢力,河東節度使晉王李克用長子。
與李克用其餘十二義子並稱十三太保。
908年,李克用死,李存瑁掌權,開始了他無敵的一生。
911年,高邑、魏州之戰,李存勖親率大軍滅掉曾經剿滅過黃巢義軍的後梁開國皇帝朱溫50萬大軍。
五代第一個政權,後梁朱溫,僅三年便被滅亡。
913-914年,其又滅亡桀燕政權的劉守光,取了燕雲十六州。
920年,大破狼子野心的契丹耶律阿保機,將其趕迴長城之外。
之後並岐國,滅前蜀,吞漢中,收兩川,結束河朔三鎮並立,一統整個北方。
十多年間睥睨天下,至923年中原天下之地已被他“四占其三”。
李存勖軍事奇才,政治卻是白癡。
他讓自己的皇後劉氏幹政,又寵信伶人戲子,曾賜伶人楊婆兒、陳俊、儲德源等人為四品刺史職。
致使這些伶人戲子竟然欺辱當朝大臣和軍官。
終在三年後的926年,各地兵馬不願再忍讓臣服,紛紛反叛,最終死於亂軍之中。
李存瑁死後,其義兄大太保李嗣源即位,期間仁政,號稱“小康”。
李嗣源仁政,但手段不夠鐵血,也縱容潘鎮持續發展,933年病逝後,內部矛盾爆發。
五代第二個政權,二十二年滅亡。
這其中,李嗣源義子李從可軍力強大,打的李嗣源女婿石敬瑭毫無招架之力,石敬瑭無奈,以割讓燕雲十六州為代價,換得契丹出兵相助。
燕雲十六州之地,就是現在的河北的北半部和山西的南半部,合起來約一省之地,又是在長城以內,得此便可虎視中原,長驅直入。
這等條件,遼國第二任皇帝耶律德光自然無法拒絕,親率精兵五萬,助石敬瑭滅李從可,建立起後晉政權。
依約定,938年,石敬瑭劃燕雲十六州予遼國,並自稱子皇帝。
942年,僅不過當了四年皇帝石敬瑭病逝。
947年,遼國第二任皇帝耶律德光,以後晉皇帝石重貴不尊他做爺爺為借口,率兵南下。
因無長城屏障,契丹騎兵長驅直入,破入中原,直下中原腹地開封城。
耶律德光定國號“遼”,要做那中原皇帝正統。
但此時的契丹不似沙陀、黨項諸族一般,漢化程度極低,又因北地苦寒,軍隊進入中原燒殺搶掠,不受約束。
中原漢族自是不應許,各地義軍四起,耶律德光無奈,率遼軍退出中原,途中病逝。
此時,曆經十四年,五代第三個政權滅亡。
同年,義軍中的一股勢力,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占領開封,稱帝立國後漢,此乃五代第四個中原政權。
第二年,劉知遠病逝,其子劉承佑即位。
劉承佑即位第二年,因猜度手下大將郭威,便欲殺之,卻反被其殺。
951年,繼後梁、後唐、後晉、後漢,郭威自立後周,成立了五代最後一個朝代政權。
郭威繼位後肅政,減免徭役,整頓軍紀,打擊腐敗。
許是天妒英才,954年,郭威死,其養子柴榮繼位,改革禁軍,抵禦北漢,三伐南唐,至958年盡收長江以北,迫南唐取消帝號。
959年,柴榮伐遼,從遼國第四任皇帝手中收取了三關三州,不久之後,駕崩。
同年,其七歲幼子柴宗訓登基。
960年,歸德軍節度使、潘鎮宋州的趙匡胤部下發起了陳橋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立國號“宋”,就此開始結束五代十國的亂局。
而立國之後,趙匡胤先後平定了昭義節度使,淮南節度使,鞏固政權。
962年至976年,十四年間,趙匡胤帶領宋軍勢如破竹,先後覆滅了割據巴蜀之地的後蜀、割據兩廣海南之地的南漢、還有割據江南之地的南唐。
976年,趙匡胤北伐,出征北漢途中身死,傳位於其弟趙光義,978年趙光義使用政治壓力收複了割據江浙的吳越,979年繼承兄長意誌,大軍開拔親征,覆滅北漢。
至此,除燕雲十六州和雲南大理外,俱收長城以內。
趙光義在位21年,兩次攻遼,企圖收複燕雲十六州,但遼國紮根燕雲已經五十餘載已經紮根,兩伐遼國,均都無果。
然草原遊牧政權住進了長城以內,怎能令中原王朝心安?
1005年,遼國立國近百年,也是占領燕雲十六州之地的第67個年年頭。
大遼第六任皇帝和大宋第三任皇帝定下了“澶淵之盟”。
宋遼議和後,直至120年之後遼國滅亡,兩國之間再無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