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謝二世
胎穿後我在科舉文裏玩複仇 作者:螞蟻愛爬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說完了店鋪的安排,三人又去了後院說房間怎麽分配。
“你住這個大房間,適合你讀書,陽光充足,又安靜……”
“這兩個房間挨著一起的給你大嫂和大圓他們姐妹住。”
“我和你娘住這間,靠近店鋪做事也更方便,”
陳大江開心的說著,說著說著眼眶就紅了,哎,這好日子怎麽就不能讓他老娘和大兒子也享受幾天呢!
陳春生也是興奮的像自己買了新房子一樣,還暢想著以後自己買了這樣的房子要怎麽分配房間。
“二哥,你這鋪子好啊,以後我要是有錢了,也買一個和你這一樣的,我家淩雲兩口子也得住那個最大的,讀書用最合適了,淩青和淩風兄弟兩留住這最邊上的那間,我家玉蘭住靠近正屋這間,我和我媳婦住靠近店鋪這間,這不是房間也正好嘛,這房間多就是好啊。”
就是你是不是壓根沒有考慮你兒子娶媳婦的事情?
陳大江也高興的和陳春生互拍肩膀,點頭同意他的說法。
“你說的對,以後你也搬來縣城,咱們都能把這日子越過越好的。”
這是他們兄弟倆對未來的期待和憧憬。
陳十九看著院子裏那口井若有所思,現在的井都是這種用石塊堆切成的井,可以說這一口井就價值二十多兩銀子了。
所以算下來,這個鋪子買的還是很劃算的,就是這井沒有井蓋會不會不安全,大圓二圓會不會掉下去?
有點擔心,陳十九拉著陳大江就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爹,我覺得我們要做一個井蓋,把井蓋住,這要是大圓二圓一不小心掉了進去……”
陳大江點頭,這井確實沒有村裏的高,這要是孩子掉下去,確實危險。
“你說的對,那要做個啥樣的?”
陳十九思索“做個木頭的吧,用比較重的木頭做厚實一點,小孩推不動的那種。”
陳大江和陳春生紛紛點頭,陳春生更是覺得這個侄子實在是周到細致,而且聰慧過人。
不但做事謹慎細致,點子也多,就這麽一會不但安排好了店鋪賣什麽糕點,還能想到賣那個他聽都沒聽說過的蜜餞。
聽說那個茯苓也是十九發現的,這孩子怎麽就這麽優秀呢,
他家淩雲怎麽除了讀書就隻會讀書了,到底差在哪裏了?
不行今天迴去要和兒子說說,不能讓他一天到晚的讀書,這人都要讀成一個書呆子了。
鎖好門,路邊隨意買了幾個菜包吃了三人便打道迴府了。
吳氏和大圓已經早一步迴家了,迴去後和家裏人說了一下鋪子的情況。
大家都開心不已,王氏更是覺得自己留下來是正確的選擇,這要是迴了娘家,娘家肯定不同意她留下肚子裏的孩子。
還會把自己再嫁給一次,這再嫁一次的話誰又知道能嫁個什麽樣的人家。
還不如就留在這裏守著自己的孩子,現在家裏也越過越好了,不但小叔子讀書厲害,就連城裏都有房子鋪子了。
以後她也不會考慮離開的事了,她隻期待自己肚子裏這個能是個兒子,這樣的話自己老了也能有個依靠。
希望夫君在天有靈能保佑自己肚子裏的是個兒子……
陳謙:好媳婦,我會的。
吳氏拿著鋪子的契書左看右看,愛不釋手,開心眼睛都泛起了淚花。
“娘,咱們家的日越來越好,你怎麽還哭了。”王氏趕忙拉著婆婆的手安慰。
二圓心疼的直唿唿“阿奶,你別哭,二圓給你唿唿。”
“阿奶沒事,阿奶這是高興的的。”
是高興,也是遺憾……
下午陳十九帶著他爹一起砍竹子去了,村裏有一個小窯洞,是以前村裏燒窯或者燒炭用的。
不過這個季節可沒有人家要燒炭的,一般大家都是入冬前燒炭,而且也很少有人會用竹子來燒炭的。
次日陳十九和陳大江拿著昨天買好的東西再次一大早前往縣城。
嚴夫子的私塾在城東,這裏住的大多都是大戶人家,街道也比其他地方寬,想來是為了方便過馬車。
到了寒山私塾陳大江上前敲門,一個書童過來,看到陳大江父子二人問道。
“今日私塾已經放假了,你們找誰?”
陳十九上前客氣的迴答道“你好,我是來拜訪嚴夫子的。”
書童疑惑的看了一眼陳大江,見他點頭,便也沒有再問,隻以為這大人有什麽不方便的,轉頭看向陳十九問道。
“哦,那你怎麽稱唿!”
陳十九抬手迴禮說道“小子陳十九,今年七歲,”
“好,我去請示老爺,你在此稍等片刻。”書童點頭,說完便進去迴話了。
這個時代拜訪人還不需要拜帖,拜帖這種東西起源於什麽時候陳十九不知道,不過這裏雖然隸屬於江南,但是文風卻是還沒有前世唐宋時期這麽鼎盛。
這裏的朝代也是架空的,隻有春秋戰國之前的夏,商,東\/西周和前世有些雷同。
在周朝覆滅後不知為何隻經曆了四百八十多年的諸侯混亂,雖然也被稱為春秋戰國,但是明顯和前世的曆史不同。
而這裏一統一天下的是一個叫大黎的王朝,大黎雖然貢獻不小,但是奈何隻經曆了短短百年便被大蜀給覆滅了。
蜀朝經曆兩百八十多年,隨後便又再次經曆了六十多年的戰亂,這才成立了現在的大乾朝。
而大乾朝從立國到現在也不過六十年多年,科舉也才實行四十幾年。
直到謝二世皇帝去世前才徹底完善科舉製度,朝廷都還是維持以前的三公九卿製,所以想要和那個時代的唐宋一樣文風盛行,肯定是還需要不少時間的。
而這三公九卿製和科舉製度一起結合就不合適了。
所以謝三世登基後,另外設立了一個叫考功司部門,由皇帝和三公共同監督。
陳十九也聽說過現在這位皇帝剛登基的時候是想要想改製的,但是當時反對的人太多,再加上當時科舉也在改製的關頭。
所以就一直維持到了現在,陳十九對這製度也是醉了,也不能說三公九卿製度不好。
隻能說它對剛開國的時候用來集權還是挺好的,但是想要實現整個國家的強大還是需要實行三省六部製度比較合適。
君不見大唐盛世用的就是這個製度嘛!
“你住這個大房間,適合你讀書,陽光充足,又安靜……”
“這兩個房間挨著一起的給你大嫂和大圓他們姐妹住。”
“我和你娘住這間,靠近店鋪做事也更方便,”
陳大江開心的說著,說著說著眼眶就紅了,哎,這好日子怎麽就不能讓他老娘和大兒子也享受幾天呢!
陳春生也是興奮的像自己買了新房子一樣,還暢想著以後自己買了這樣的房子要怎麽分配房間。
“二哥,你這鋪子好啊,以後我要是有錢了,也買一個和你這一樣的,我家淩雲兩口子也得住那個最大的,讀書用最合適了,淩青和淩風兄弟兩留住這最邊上的那間,我家玉蘭住靠近正屋這間,我和我媳婦住靠近店鋪這間,這不是房間也正好嘛,這房間多就是好啊。”
就是你是不是壓根沒有考慮你兒子娶媳婦的事情?
陳大江也高興的和陳春生互拍肩膀,點頭同意他的說法。
“你說的對,以後你也搬來縣城,咱們都能把這日子越過越好的。”
這是他們兄弟倆對未來的期待和憧憬。
陳十九看著院子裏那口井若有所思,現在的井都是這種用石塊堆切成的井,可以說這一口井就價值二十多兩銀子了。
所以算下來,這個鋪子買的還是很劃算的,就是這井沒有井蓋會不會不安全,大圓二圓會不會掉下去?
有點擔心,陳十九拉著陳大江就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爹,我覺得我們要做一個井蓋,把井蓋住,這要是大圓二圓一不小心掉了進去……”
陳大江點頭,這井確實沒有村裏的高,這要是孩子掉下去,確實危險。
“你說的對,那要做個啥樣的?”
陳十九思索“做個木頭的吧,用比較重的木頭做厚實一點,小孩推不動的那種。”
陳大江和陳春生紛紛點頭,陳春生更是覺得這個侄子實在是周到細致,而且聰慧過人。
不但做事謹慎細致,點子也多,就這麽一會不但安排好了店鋪賣什麽糕點,還能想到賣那個他聽都沒聽說過的蜜餞。
聽說那個茯苓也是十九發現的,這孩子怎麽就這麽優秀呢,
他家淩雲怎麽除了讀書就隻會讀書了,到底差在哪裏了?
不行今天迴去要和兒子說說,不能讓他一天到晚的讀書,這人都要讀成一個書呆子了。
鎖好門,路邊隨意買了幾個菜包吃了三人便打道迴府了。
吳氏和大圓已經早一步迴家了,迴去後和家裏人說了一下鋪子的情況。
大家都開心不已,王氏更是覺得自己留下來是正確的選擇,這要是迴了娘家,娘家肯定不同意她留下肚子裏的孩子。
還會把自己再嫁給一次,這再嫁一次的話誰又知道能嫁個什麽樣的人家。
還不如就留在這裏守著自己的孩子,現在家裏也越過越好了,不但小叔子讀書厲害,就連城裏都有房子鋪子了。
以後她也不會考慮離開的事了,她隻期待自己肚子裏這個能是個兒子,這樣的話自己老了也能有個依靠。
希望夫君在天有靈能保佑自己肚子裏的是個兒子……
陳謙:好媳婦,我會的。
吳氏拿著鋪子的契書左看右看,愛不釋手,開心眼睛都泛起了淚花。
“娘,咱們家的日越來越好,你怎麽還哭了。”王氏趕忙拉著婆婆的手安慰。
二圓心疼的直唿唿“阿奶,你別哭,二圓給你唿唿。”
“阿奶沒事,阿奶這是高興的的。”
是高興,也是遺憾……
下午陳十九帶著他爹一起砍竹子去了,村裏有一個小窯洞,是以前村裏燒窯或者燒炭用的。
不過這個季節可沒有人家要燒炭的,一般大家都是入冬前燒炭,而且也很少有人會用竹子來燒炭的。
次日陳十九和陳大江拿著昨天買好的東西再次一大早前往縣城。
嚴夫子的私塾在城東,這裏住的大多都是大戶人家,街道也比其他地方寬,想來是為了方便過馬車。
到了寒山私塾陳大江上前敲門,一個書童過來,看到陳大江父子二人問道。
“今日私塾已經放假了,你們找誰?”
陳十九上前客氣的迴答道“你好,我是來拜訪嚴夫子的。”
書童疑惑的看了一眼陳大江,見他點頭,便也沒有再問,隻以為這大人有什麽不方便的,轉頭看向陳十九問道。
“哦,那你怎麽稱唿!”
陳十九抬手迴禮說道“小子陳十九,今年七歲,”
“好,我去請示老爺,你在此稍等片刻。”書童點頭,說完便進去迴話了。
這個時代拜訪人還不需要拜帖,拜帖這種東西起源於什麽時候陳十九不知道,不過這裏雖然隸屬於江南,但是文風卻是還沒有前世唐宋時期這麽鼎盛。
這裏的朝代也是架空的,隻有春秋戰國之前的夏,商,東\/西周和前世有些雷同。
在周朝覆滅後不知為何隻經曆了四百八十多年的諸侯混亂,雖然也被稱為春秋戰國,但是明顯和前世的曆史不同。
而這裏一統一天下的是一個叫大黎的王朝,大黎雖然貢獻不小,但是奈何隻經曆了短短百年便被大蜀給覆滅了。
蜀朝經曆兩百八十多年,隨後便又再次經曆了六十多年的戰亂,這才成立了現在的大乾朝。
而大乾朝從立國到現在也不過六十年多年,科舉也才實行四十幾年。
直到謝二世皇帝去世前才徹底完善科舉製度,朝廷都還是維持以前的三公九卿製,所以想要和那個時代的唐宋一樣文風盛行,肯定是還需要不少時間的。
而這三公九卿製和科舉製度一起結合就不合適了。
所以謝三世登基後,另外設立了一個叫考功司部門,由皇帝和三公共同監督。
陳十九也聽說過現在這位皇帝剛登基的時候是想要想改製的,但是當時反對的人太多,再加上當時科舉也在改製的關頭。
所以就一直維持到了現在,陳十九對這製度也是醉了,也不能說三公九卿製度不好。
隻能說它對剛開國的時候用來集權還是挺好的,但是想要實現整個國家的強大還是需要實行三省六部製度比較合適。
君不見大唐盛世用的就是這個製度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