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變數
亂世英豪:開局挑戰諸侯 作者:齊兒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但無論老父如何自蹈險境,他始終是青安的父親。
從郭嘉那裏獲知一切後,
青安的思緒不禁飄向原曆史中,
青操如何化解潼關之戰的危機。
他記得,在潼關戰役之初,
青操的手下被馬超擊潰,西涼鐵騎一路追殺,迫使青操割須棄袍逃命。
接著,許褚赤膊與馬超激鬥,雙方膠著。
最後,青操施展反間計,離間了馬超與韓遂的關係。
最終,在青操和韓遂的合力之下,馬超敗北,隻得投奔漢中的張魯。
按原著劇情,青安原本無需擔憂青操,
但實際上,戰場的兇險遠超書本描述的千百倍。
不提其他,
單是被迫割須棄袍保命這一項,
馬超便是獨一無二。
要知道,即便是呂布,曾多次將青操逼入絕境,也沒能讓青操如此狼狽。
加之羌兵兇悍,他們的戰鬥力非同小可。
馬超敢號稱擁有三十萬軍士,
其實際兵力恐怕已過十萬,
很可能在十五萬左右。
五萬對十五萬?
這豈不是自尋死路!
再者,青操對青安的猜忌更添了一份不確定……
於是,曆史上曾投身潼關激戰的青仁、徐晃、許褚,此刻並未列入遠征的行列中。
然而,令人慶幸的是,由於青安的影響,典韋在命運的漩渦中幸存了下來。
許褚未曾現身,典韋卻依然在側。加之原作中的關鍵人物,那位在危急關頭拯救了青操的青洪,此刻也隨行出征,這或許是青老板身上的神秘光環在起作用。
但這僅有的助力,遠遠不足以應對嚴峻的挑戰。
畢竟,馬超的勇猛在整個三國世界中都是赫赫有名的。更別提現在馬家新近遭遇喪事,無疑為馬超的情緒增添了憤怒的增益。
對此,青操的出征,青安心中滿是憂慮。“郭大人,如果我的猜測沒錯,馬超雖勇,但我青軍曆經南征北戰,也非等閑之輩。因此,對於父親的勝利,我不持疑慮。真正讓我掛心的是,父親與馬超的對決中可能出現的未知變數。”
“變數?”郭嘉聞言,先是一怔,隨後即刻迴應:“公子所指的變數,莫非是西涼郡守韓遂?”
“正是,韓遂此人。”郭嘉的敏銳讓青安不禁感慨:“果真,與智者交談總是事半功倍。”
就在青安沉思之際,郭嘉繼續說道:“韓遂現下為西涼郡守,且與馬騰義結金蘭。按理說,馬超舉兵之事,韓遂必定知曉,甚至可能出兵相助。”
“然而,馬超此番舉兵,表麵上看策劃已久,實則愚不可及。若我是韓遂,即便表麵與馬超並肩,內心也會暗自為己預留退路。畢竟,世上再難找到如馬超這般愚笨之人了。”
“當然,馬超也可能是出於惡意而非愚蠢。但無論他是蠢是惡,以韓遂的深思熟慮,他絕不會與馬超同流合汙到底。”
“所以公子的意思是,必要時可以爭取韓遂的合作!”青安隻點了兩點,郭嘉已將局勢剖析得井井有條。
青安見郭嘉已洞悉其意,無奈地默默豎起大拇指。他吩咐郭嘉將這個情報傳達給青操,並再三叮囑不要在言語間提及自己。說完,青安便轉身離去。
郭嘉望著青安漸行漸遠的背影,深深地歎了口氣,對青安的評價不禁又提升了一級。
與此同時,十分鍾前的另一場景。
青操因憤怒拂袖而去後,忽然意識到作為父親,無端猜忌孩子是何等失禮。況且,他已是大漢的丞相,若無包容之心,將來如何能君臨天下...
思緒至此,青操意識到將青安獨自留在迴廊盡頭實乃失禮之舉,決定尋他一敘,同時暗中觀察,探查青安是否對他存有芥蒂。
然而,正當青安步入隱蔽之處,他聽到了郭嘉的聲音,談論的正是他在朝會上的舉止言辭。
但今番不同,朝會上郭嘉雖對他的決策有所保留,卻未曾直言批評。如今,郭嘉在提及他的行為後,言語間卻透出了無奈的歎息。緊接著,迴應郭嘉的,竟是青安的聲音。
“怎麽可能!”
這豈是尋常之事?怎能忍受!青操心中明白,郭嘉向來是他最為倚重的智者顧問。
如今,郭嘉竟與青安私下討論自己,且言辭間頗有微詞。
郭嘉啊郭奉孝,我怎會察覺到自官渡之戰歸來,你竟如換了個人一般,不再食五石散,不再涉足風月之地,更頻頻讚譽青安。
原先,青操還以為是自己的猜忌誤解了郭嘉,但現在,他們的“密謀”已被他親耳證實。
想到這裏,青操胸中怒火熊熊,但他並未失去理智。畢竟,青安的武勇與郭嘉的智計,是他們勢力的至高組合。
倘若此刻衝動而出,萬一惹得二人惱怒,轉而對付他,該如何是好?盡管直覺告訴他青安不至於如此行事,但昨日之前,他同樣認為郭嘉不會“背叛”。
此刻,青操越想越惱火,內心的決心也越發堅定:絕不采納青安和郭嘉的提議。
“對,就是如此。”
他為自己壯膽,說完重重地點了點頭。
從郭嘉那裏獲知一切後,
青安的思緒不禁飄向原曆史中,
青操如何化解潼關之戰的危機。
他記得,在潼關戰役之初,
青操的手下被馬超擊潰,西涼鐵騎一路追殺,迫使青操割須棄袍逃命。
接著,許褚赤膊與馬超激鬥,雙方膠著。
最後,青操施展反間計,離間了馬超與韓遂的關係。
最終,在青操和韓遂的合力之下,馬超敗北,隻得投奔漢中的張魯。
按原著劇情,青安原本無需擔憂青操,
但實際上,戰場的兇險遠超書本描述的千百倍。
不提其他,
單是被迫割須棄袍保命這一項,
馬超便是獨一無二。
要知道,即便是呂布,曾多次將青操逼入絕境,也沒能讓青操如此狼狽。
加之羌兵兇悍,他們的戰鬥力非同小可。
馬超敢號稱擁有三十萬軍士,
其實際兵力恐怕已過十萬,
很可能在十五萬左右。
五萬對十五萬?
這豈不是自尋死路!
再者,青操對青安的猜忌更添了一份不確定……
於是,曆史上曾投身潼關激戰的青仁、徐晃、許褚,此刻並未列入遠征的行列中。
然而,令人慶幸的是,由於青安的影響,典韋在命運的漩渦中幸存了下來。
許褚未曾現身,典韋卻依然在側。加之原作中的關鍵人物,那位在危急關頭拯救了青操的青洪,此刻也隨行出征,這或許是青老板身上的神秘光環在起作用。
但這僅有的助力,遠遠不足以應對嚴峻的挑戰。
畢竟,馬超的勇猛在整個三國世界中都是赫赫有名的。更別提現在馬家新近遭遇喪事,無疑為馬超的情緒增添了憤怒的增益。
對此,青操的出征,青安心中滿是憂慮。“郭大人,如果我的猜測沒錯,馬超雖勇,但我青軍曆經南征北戰,也非等閑之輩。因此,對於父親的勝利,我不持疑慮。真正讓我掛心的是,父親與馬超的對決中可能出現的未知變數。”
“變數?”郭嘉聞言,先是一怔,隨後即刻迴應:“公子所指的變數,莫非是西涼郡守韓遂?”
“正是,韓遂此人。”郭嘉的敏銳讓青安不禁感慨:“果真,與智者交談總是事半功倍。”
就在青安沉思之際,郭嘉繼續說道:“韓遂現下為西涼郡守,且與馬騰義結金蘭。按理說,馬超舉兵之事,韓遂必定知曉,甚至可能出兵相助。”
“然而,馬超此番舉兵,表麵上看策劃已久,實則愚不可及。若我是韓遂,即便表麵與馬超並肩,內心也會暗自為己預留退路。畢竟,世上再難找到如馬超這般愚笨之人了。”
“當然,馬超也可能是出於惡意而非愚蠢。但無論他是蠢是惡,以韓遂的深思熟慮,他絕不會與馬超同流合汙到底。”
“所以公子的意思是,必要時可以爭取韓遂的合作!”青安隻點了兩點,郭嘉已將局勢剖析得井井有條。
青安見郭嘉已洞悉其意,無奈地默默豎起大拇指。他吩咐郭嘉將這個情報傳達給青操,並再三叮囑不要在言語間提及自己。說完,青安便轉身離去。
郭嘉望著青安漸行漸遠的背影,深深地歎了口氣,對青安的評價不禁又提升了一級。
與此同時,十分鍾前的另一場景。
青操因憤怒拂袖而去後,忽然意識到作為父親,無端猜忌孩子是何等失禮。況且,他已是大漢的丞相,若無包容之心,將來如何能君臨天下...
思緒至此,青操意識到將青安獨自留在迴廊盡頭實乃失禮之舉,決定尋他一敘,同時暗中觀察,探查青安是否對他存有芥蒂。
然而,正當青安步入隱蔽之處,他聽到了郭嘉的聲音,談論的正是他在朝會上的舉止言辭。
但今番不同,朝會上郭嘉雖對他的決策有所保留,卻未曾直言批評。如今,郭嘉在提及他的行為後,言語間卻透出了無奈的歎息。緊接著,迴應郭嘉的,竟是青安的聲音。
“怎麽可能!”
這豈是尋常之事?怎能忍受!青操心中明白,郭嘉向來是他最為倚重的智者顧問。
如今,郭嘉竟與青安私下討論自己,且言辭間頗有微詞。
郭嘉啊郭奉孝,我怎會察覺到自官渡之戰歸來,你竟如換了個人一般,不再食五石散,不再涉足風月之地,更頻頻讚譽青安。
原先,青操還以為是自己的猜忌誤解了郭嘉,但現在,他們的“密謀”已被他親耳證實。
想到這裏,青操胸中怒火熊熊,但他並未失去理智。畢竟,青安的武勇與郭嘉的智計,是他們勢力的至高組合。
倘若此刻衝動而出,萬一惹得二人惱怒,轉而對付他,該如何是好?盡管直覺告訴他青安不至於如此行事,但昨日之前,他同樣認為郭嘉不會“背叛”。
此刻,青操越想越惱火,內心的決心也越發堅定:絕不采納青安和郭嘉的提議。
“對,就是如此。”
他為自己壯膽,說完重重地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