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先發製人
亂世英豪:開局挑戰諸侯 作者:齊兒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公孫康聽完高句麗使者這般狂妄的言辭,內心驚訝不已。
畢竟,盡管因兵力不足,他南下征戰時邀請高句麗東川王共抗青疆,雙方聯手為敵。
但這並不意味著公孫康的地位低下。恰恰相反,在公孫康眼中,高句麗不過是偏遠小國。
他邀其共戰,是給予對方臉麵。可如今,聽著使者這番語氣,怎生得如此頤指氣使!
高句麗使者見公孫康久未迴應,頓時覺得自己受到了極大的羞辱,似乎憂慮公孫康不明天下大勢,不識時務。於是使者“和藹”地說道:
“公孫太守,吾王言道。”
“如今青疆兵馬駐紮幽州,不敢北進,主要便是忌憚我高句麗大軍壓境。”
“你,公孫康能安然唿吸,也是因我們在此守護。”
“明智之舉,應乖乖獻出龍鱗珠。”
“否則,惹怒吾王,青疆未及動手,你的首級便已被吾王親手斬下。”
“噗嗤……”
鮮血噴濺的聲音,與使者話語落下幾乎同時響起。
就在高句麗使者話音剛落的那一刹那,他的頭顱猛然飛起,鮮血如瀑灑滿了整個廳堂。
公孫康此刻正擦拭著手中利刃,同時吩咐手下士兵,將剩餘的高句麗人盡數斬殺。
一時之間,神秘的氣息彌漫,血腥味在幽暗的空氣中蔓延開來。
公孫康微微蹙眉,臉上波瀾不驚,凝視著那名高句麗信使充滿憤怒的靈魂。
他低沉地呢喃:“你說你,為何這般冥頑不靈?”
“誠然,如今的困境,我急需壯大力量,但你並非不可或缺。”
“哪怕我處境再艱困,仍是大漢遼東領地的守護者,豈容荒野之輩侮辱。”
思緒至此,他瞥一眼地上的高句麗戰士們的殘影。
公孫康果斷下令:“將其破碎,喂食夜獸。”
一切結束後,他對遞送龍珠的信使吩咐:“迴去告訴你們將軍,準備兵馬,時刻待命。”
“一旦我發出號令,全軍出征,直指高句麗。”
“嗯……”
信使聽見這決絕的指令,頓時愕然無語。
盡管高句麗信使的話刺耳,但他所說的八成確是事實。
以公孫康目前的軍力,無法抵擋青操的攻勢。
此刻攻打高句麗,盟友將變為敵人,
且在對抗中,公孫康一方必然有所損失。
因此,他更願暫且虛與委蛇,穩住高句麗,
待青軍來襲時,再將他們化作戰場的炮灰。
這是這名士兵心底最真實的考量。
因此,麵對公孫康的命令,他滿心詫異。
公孫康自然洞察了他的心思,見他驚訝,冷笑迴應:
“沒錯,我確實急需人手,東川王的五萬大軍對我至關重要。”
“然而,形勢所迫,高句麗覬覦我們已久。”
“既然戰爭無可避免,我們何不先發製人?”
“沒了高句麗的五萬兵馬,我們可從鮮卑征召,或從新羅、百濟掠奪人口。”
“甚至可以重新招募軍隊,這些都是應對之策。”
“今天我心情好,教你一個道理:喂不熟的狼犬,早殺早安,否則它反噬之時,你將不明不白地喪命。”
公孫康的話語堅定有力。
信使聽罷,不再多言,恭敬點頭後匆忙離去。
公孫康目睹信使離開,隨即召見他的智囊團至府邸,
開始商議如何應對高句麗的策略。
公孫康的決策迅速而堅決。
然而,就在此時,
高句麗搶先一步行動。一夜之間,五萬高句麗鐵騎乘公孫康大軍毫無戒備之時,猛然發動襲擊……
盡管公孫康麾下的戰士,憑借卓越的個人武力,奇跡般地逆轉戰局,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但那次突襲依然無情地帶走了數千條生命。
這讓原本就資源匱乏的公孫康,麾下可用的勇猛戰士再次大幅度減少,隻剩不到四萬。
高句麗的這次舉動,無疑徹底點燃了公孫康的怒火。傳聞他在得知消息的那一刻,披掛鐵甲,握緊長劍,直闖太守府。
隨後,他向管轄區域內的每一位子民發出號召:
斬殺一名高句麗士兵,獎賞千枚金幣;斬殺百夫長,賞萬枚金幣;以此類推...
若有膽識之人能取下高句麗君主東川王的首級,公孫康願以十萬金幣重賞,並將高句麗的土地賜予他,作為其領地。
漢代的民眾本就驍勇,公孫康的命令一出,立刻激發了所有人心中的鬥誌。農夫們紛紛拿起鐮刀、鋤頭,決心向高句麗發起挑戰。
但這並非關鍵。真正重要的是,公孫康的命令明確寫著“不論漢人胡人”。
這意味著,無論是誰,隻要能消滅東川王,即使是胡人,也能受到公孫康的嘉獎。
這樣的宣告,連原先保持中立的鮮卑人都不禁動心。作為東胡的一支,鮮卑人未曾像他們的遠親烏桓那樣聲名顯赫。相反,連年戰敗使他們隻能依賴其他強權,無法擁有自己的領土。
然而現在,目睹公孫康發布的號召,鮮卑人的心思也開始搖擺不定。
於是,遼東全境,對高句麗的戰爭烽煙四起。
遼東的戰火熊熊燃燒。青安收到遼東的報告後,對冉虎略作交代,便帶著賈詡、趙雲、蔡琰等人準備前往許昌。
青安認為,既然內鬥在所難免,就需要時間醞釀。此刻不攻打他們,就是為他們創造喘息的空間。況且,遼東地區如今被大雪封鎖,公孫康等人無法外出,他們也無法進入。
既然如此,不如先迴許都,安安穩穩地度過新年,待到來年春暖花開,冰雪消融,再率大軍一舉攻克遼東。
青安的想法一提出,眾人罕見地一致同意,即使是好戰如樂進,此刻也選擇了默許。蔡琰一想到即將迴到漢朝的都城,內心激動不已。想起能見到青安的雙親,她的臉頰不禁泛起紅暈。她清晰記得,在草原上,青安曾向她許下諾言...
當青安踏上歸途,穿越神秘的幽州之地,心中暗自發願,待他與父母重逢於故土,必請雙親為他與心愛之人賜下神聖婚約。
然而,理想猶如繁星璀璨,現實卻如同荊棘密布。正當青安與眾旅伴踏入通往許昌的迷霧之路,他們並未抵達王都許都,便邂逅了一道熟悉的倩影。
那身影的主人,赫然是甄宓,此刻的她身披赤紅長袍,如畫卷中的月宮仙子般動人。甄宓早知青安自幽州歸來,途經河內郡,於是特意盛裝,獨自騎馬在此等待他的出現。
如今青安確已顯現,然而當她目光觸及青安身旁那一襲碧綠長裙的女子,甄宓瞬間怔住了。甄宓素來自信於她的美貌,而這份自信從未被辜負。但麵對蔡琰那如詩如畫的容顏,甄宓心中的動搖無法掩飾。更令她略感自卑的是,蔡琰身上流露出那份她所缺乏的成熟魅力。
畢竟,此時的甄宓雖美,仍隻是涉世未深的少女。而蔡琰,卻經曆了人間的滄桑巨變,無論是閱曆還是心境,都遠非甄宓能及。此刻,騎在馬上的蔡琰,正與青安談笑風生,忽見一位紅衣少女疾馳而來,目光中滿是對青安的眷戀。
蔡琰不需多想,便已洞悉來者之意。她輕蹙眉頭,略帶嗔怪地瞥了青安一眼,隨即揚聲道:“夫君,切勿負了佳人之情。”話音剛落,她手中的馬鞭輕揮,重重地抽向青安座下雄駿的烏騅馬。
烏騅馬受驚,不自主地向前奔去。甄宓見青安朝自己走來,心中疑惑頓生。盡管她對青安另結新歡感到不滿,但家庭教育告訴她,此時的行為並不恰當。家中長輩曾言,妒忌之心隻會招致夫家的厭棄,何況是青氏這樣顯赫的家族。
雖然甄宓明白這些道理,但她仍難以麵對現實。當那個日思夜想的身影飛快靠近時,她深思熟慮後,終於吐露心聲:“我不管,我要成為正妻,她隻能為妾。”
青安:“???”
原本緊張不安的青安聽到甄宓的話,瞬間石化,難以置信地凝視著她。上一次如此尷尬的場景,已記不清何時,結果自然是不歡而散。而如今呢?他已被發現,可甄宓竟說出這樣的話...
在這個神秘的世界,青安能從人群的漩渦中脫穎而出,似乎多虧了蔡琰的“恩賜”。
這是何意呢?
思緒至此,青安不禁迴首望向蔡琰,隻見她此刻非但沒有慍怒,反而投來一個充滿鼓勵的目光。
這讓青安更加困惑不已。
正當青安頭疼之際,甄宓忽然開口,聲音輕柔卻堅定:
“母親教導,女子不應嫉妒,我小時候也見過母親如何善待父親的其他伴侶。”
“因此,我要向母親學習。”
“不過,凡事都有先來後到,所以我會成為正室,她則為側室,你不反對吧。”
甄宓的話語雖輕,青安卻能感受到其中夾雜的淚花。
特別是提到最後那句話時,甄宓的絕美容顏上滑落兩行晶瑩的淚珠,美人的淚水更是讓人憐惜。
青安聽見甄宓這番肺腑之言後,先是怔愣,隨後猛然意識到——這裏似乎是漢代的奇幻國度。
在漢代,男子擁有多個伴侶是被接納的常態。
既然如此,他還有什麽好憂慮的呢?
有了這個認識,青安心中的疑慮煙消雲散。
然而,甄宓的坦誠讓他心中對她更為疼惜。
畢竟,這樣一個自幼就被眾人捧在手心的女子,能在眾目睽睽之下說出這樣的話,無疑是深愛著他。
想到這裏,青安霸道地將甄宓從馬背上拉過來,緊緊擁入懷中。
恰在此刻,蔡琰也策馬來到青安身旁。瞥見甄宓如詩如畫的美貌,她不禁微笑道:
“如此佳人,難怪能讓夫君牽腸掛肚。”
簡單一句話,既認可了甄宓,也明確了她的身份。
僅憑這一言,青安便能察覺,若這兩位佳人真的陷入宮廷爭鬥,甄宓恐怕無法抵擋。
然而,既然他在,就不會讓這樣的事發生。
想到這裏,青安轉過身,粗獷地將蔡琰也拉至身旁。
兩位佳人依偎在懷,青安並未感到絲毫不適,反覺無比幸福。
望著眼前的兩位,無論顏值還是氣質,都遠超世間那些依賴修圖的明星,青安不禁笑道:
“既然是我的妻子,就不能偏愛任何一個。”
“等我們迴到許都,你們倆都要成為我的伴侶。”
畢竟,盡管因兵力不足,他南下征戰時邀請高句麗東川王共抗青疆,雙方聯手為敵。
但這並不意味著公孫康的地位低下。恰恰相反,在公孫康眼中,高句麗不過是偏遠小國。
他邀其共戰,是給予對方臉麵。可如今,聽著使者這番語氣,怎生得如此頤指氣使!
高句麗使者見公孫康久未迴應,頓時覺得自己受到了極大的羞辱,似乎憂慮公孫康不明天下大勢,不識時務。於是使者“和藹”地說道:
“公孫太守,吾王言道。”
“如今青疆兵馬駐紮幽州,不敢北進,主要便是忌憚我高句麗大軍壓境。”
“你,公孫康能安然唿吸,也是因我們在此守護。”
“明智之舉,應乖乖獻出龍鱗珠。”
“否則,惹怒吾王,青疆未及動手,你的首級便已被吾王親手斬下。”
“噗嗤……”
鮮血噴濺的聲音,與使者話語落下幾乎同時響起。
就在高句麗使者話音剛落的那一刹那,他的頭顱猛然飛起,鮮血如瀑灑滿了整個廳堂。
公孫康此刻正擦拭著手中利刃,同時吩咐手下士兵,將剩餘的高句麗人盡數斬殺。
一時之間,神秘的氣息彌漫,血腥味在幽暗的空氣中蔓延開來。
公孫康微微蹙眉,臉上波瀾不驚,凝視著那名高句麗信使充滿憤怒的靈魂。
他低沉地呢喃:“你說你,為何這般冥頑不靈?”
“誠然,如今的困境,我急需壯大力量,但你並非不可或缺。”
“哪怕我處境再艱困,仍是大漢遼東領地的守護者,豈容荒野之輩侮辱。”
思緒至此,他瞥一眼地上的高句麗戰士們的殘影。
公孫康果斷下令:“將其破碎,喂食夜獸。”
一切結束後,他對遞送龍珠的信使吩咐:“迴去告訴你們將軍,準備兵馬,時刻待命。”
“一旦我發出號令,全軍出征,直指高句麗。”
“嗯……”
信使聽見這決絕的指令,頓時愕然無語。
盡管高句麗信使的話刺耳,但他所說的八成確是事實。
以公孫康目前的軍力,無法抵擋青操的攻勢。
此刻攻打高句麗,盟友將變為敵人,
且在對抗中,公孫康一方必然有所損失。
因此,他更願暫且虛與委蛇,穩住高句麗,
待青軍來襲時,再將他們化作戰場的炮灰。
這是這名士兵心底最真實的考量。
因此,麵對公孫康的命令,他滿心詫異。
公孫康自然洞察了他的心思,見他驚訝,冷笑迴應:
“沒錯,我確實急需人手,東川王的五萬大軍對我至關重要。”
“然而,形勢所迫,高句麗覬覦我們已久。”
“既然戰爭無可避免,我們何不先發製人?”
“沒了高句麗的五萬兵馬,我們可從鮮卑征召,或從新羅、百濟掠奪人口。”
“甚至可以重新招募軍隊,這些都是應對之策。”
“今天我心情好,教你一個道理:喂不熟的狼犬,早殺早安,否則它反噬之時,你將不明不白地喪命。”
公孫康的話語堅定有力。
信使聽罷,不再多言,恭敬點頭後匆忙離去。
公孫康目睹信使離開,隨即召見他的智囊團至府邸,
開始商議如何應對高句麗的策略。
公孫康的決策迅速而堅決。
然而,就在此時,
高句麗搶先一步行動。一夜之間,五萬高句麗鐵騎乘公孫康大軍毫無戒備之時,猛然發動襲擊……
盡管公孫康麾下的戰士,憑借卓越的個人武力,奇跡般地逆轉戰局,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但那次突襲依然無情地帶走了數千條生命。
這讓原本就資源匱乏的公孫康,麾下可用的勇猛戰士再次大幅度減少,隻剩不到四萬。
高句麗的這次舉動,無疑徹底點燃了公孫康的怒火。傳聞他在得知消息的那一刻,披掛鐵甲,握緊長劍,直闖太守府。
隨後,他向管轄區域內的每一位子民發出號召:
斬殺一名高句麗士兵,獎賞千枚金幣;斬殺百夫長,賞萬枚金幣;以此類推...
若有膽識之人能取下高句麗君主東川王的首級,公孫康願以十萬金幣重賞,並將高句麗的土地賜予他,作為其領地。
漢代的民眾本就驍勇,公孫康的命令一出,立刻激發了所有人心中的鬥誌。農夫們紛紛拿起鐮刀、鋤頭,決心向高句麗發起挑戰。
但這並非關鍵。真正重要的是,公孫康的命令明確寫著“不論漢人胡人”。
這意味著,無論是誰,隻要能消滅東川王,即使是胡人,也能受到公孫康的嘉獎。
這樣的宣告,連原先保持中立的鮮卑人都不禁動心。作為東胡的一支,鮮卑人未曾像他們的遠親烏桓那樣聲名顯赫。相反,連年戰敗使他們隻能依賴其他強權,無法擁有自己的領土。
然而現在,目睹公孫康發布的號召,鮮卑人的心思也開始搖擺不定。
於是,遼東全境,對高句麗的戰爭烽煙四起。
遼東的戰火熊熊燃燒。青安收到遼東的報告後,對冉虎略作交代,便帶著賈詡、趙雲、蔡琰等人準備前往許昌。
青安認為,既然內鬥在所難免,就需要時間醞釀。此刻不攻打他們,就是為他們創造喘息的空間。況且,遼東地區如今被大雪封鎖,公孫康等人無法外出,他們也無法進入。
既然如此,不如先迴許都,安安穩穩地度過新年,待到來年春暖花開,冰雪消融,再率大軍一舉攻克遼東。
青安的想法一提出,眾人罕見地一致同意,即使是好戰如樂進,此刻也選擇了默許。蔡琰一想到即將迴到漢朝的都城,內心激動不已。想起能見到青安的雙親,她的臉頰不禁泛起紅暈。她清晰記得,在草原上,青安曾向她許下諾言...
當青安踏上歸途,穿越神秘的幽州之地,心中暗自發願,待他與父母重逢於故土,必請雙親為他與心愛之人賜下神聖婚約。
然而,理想猶如繁星璀璨,現實卻如同荊棘密布。正當青安與眾旅伴踏入通往許昌的迷霧之路,他們並未抵達王都許都,便邂逅了一道熟悉的倩影。
那身影的主人,赫然是甄宓,此刻的她身披赤紅長袍,如畫卷中的月宮仙子般動人。甄宓早知青安自幽州歸來,途經河內郡,於是特意盛裝,獨自騎馬在此等待他的出現。
如今青安確已顯現,然而當她目光觸及青安身旁那一襲碧綠長裙的女子,甄宓瞬間怔住了。甄宓素來自信於她的美貌,而這份自信從未被辜負。但麵對蔡琰那如詩如畫的容顏,甄宓心中的動搖無法掩飾。更令她略感自卑的是,蔡琰身上流露出那份她所缺乏的成熟魅力。
畢竟,此時的甄宓雖美,仍隻是涉世未深的少女。而蔡琰,卻經曆了人間的滄桑巨變,無論是閱曆還是心境,都遠非甄宓能及。此刻,騎在馬上的蔡琰,正與青安談笑風生,忽見一位紅衣少女疾馳而來,目光中滿是對青安的眷戀。
蔡琰不需多想,便已洞悉來者之意。她輕蹙眉頭,略帶嗔怪地瞥了青安一眼,隨即揚聲道:“夫君,切勿負了佳人之情。”話音剛落,她手中的馬鞭輕揮,重重地抽向青安座下雄駿的烏騅馬。
烏騅馬受驚,不自主地向前奔去。甄宓見青安朝自己走來,心中疑惑頓生。盡管她對青安另結新歡感到不滿,但家庭教育告訴她,此時的行為並不恰當。家中長輩曾言,妒忌之心隻會招致夫家的厭棄,何況是青氏這樣顯赫的家族。
雖然甄宓明白這些道理,但她仍難以麵對現實。當那個日思夜想的身影飛快靠近時,她深思熟慮後,終於吐露心聲:“我不管,我要成為正妻,她隻能為妾。”
青安:“???”
原本緊張不安的青安聽到甄宓的話,瞬間石化,難以置信地凝視著她。上一次如此尷尬的場景,已記不清何時,結果自然是不歡而散。而如今呢?他已被發現,可甄宓竟說出這樣的話...
在這個神秘的世界,青安能從人群的漩渦中脫穎而出,似乎多虧了蔡琰的“恩賜”。
這是何意呢?
思緒至此,青安不禁迴首望向蔡琰,隻見她此刻非但沒有慍怒,反而投來一個充滿鼓勵的目光。
這讓青安更加困惑不已。
正當青安頭疼之際,甄宓忽然開口,聲音輕柔卻堅定:
“母親教導,女子不應嫉妒,我小時候也見過母親如何善待父親的其他伴侶。”
“因此,我要向母親學習。”
“不過,凡事都有先來後到,所以我會成為正室,她則為側室,你不反對吧。”
甄宓的話語雖輕,青安卻能感受到其中夾雜的淚花。
特別是提到最後那句話時,甄宓的絕美容顏上滑落兩行晶瑩的淚珠,美人的淚水更是讓人憐惜。
青安聽見甄宓這番肺腑之言後,先是怔愣,隨後猛然意識到——這裏似乎是漢代的奇幻國度。
在漢代,男子擁有多個伴侶是被接納的常態。
既然如此,他還有什麽好憂慮的呢?
有了這個認識,青安心中的疑慮煙消雲散。
然而,甄宓的坦誠讓他心中對她更為疼惜。
畢竟,這樣一個自幼就被眾人捧在手心的女子,能在眾目睽睽之下說出這樣的話,無疑是深愛著他。
想到這裏,青安霸道地將甄宓從馬背上拉過來,緊緊擁入懷中。
恰在此刻,蔡琰也策馬來到青安身旁。瞥見甄宓如詩如畫的美貌,她不禁微笑道:
“如此佳人,難怪能讓夫君牽腸掛肚。”
簡單一句話,既認可了甄宓,也明確了她的身份。
僅憑這一言,青安便能察覺,若這兩位佳人真的陷入宮廷爭鬥,甄宓恐怕無法抵擋。
然而,既然他在,就不會讓這樣的事發生。
想到這裏,青安轉過身,粗獷地將蔡琰也拉至身旁。
兩位佳人依偎在懷,青安並未感到絲毫不適,反覺無比幸福。
望著眼前的兩位,無論顏值還是氣質,都遠超世間那些依賴修圖的明星,青安不禁笑道:
“既然是我的妻子,就不能偏愛任何一個。”
“等我們迴到許都,你們倆都要成為我的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