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選擇
亂世英豪:開局挑戰諸侯 作者:齊兒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袁紹的事暫告一段落。
青安這邊,派遣使者接收了這批投降的士兵後,
立即以迅疾的信使,將袁紹送迴父親身邊,讓他也分享這份喜悅;
至於剩餘的袁軍,
卻讓青安頗為頭疼。
原因無他,隻因這次投降的袁軍人數過於龐大。
雖說昨夜的內訌後,
袁紹麾下的六十五萬大軍隻剩四十萬,
但對當前的青軍而言,這數量依舊過多。
僅是這四十萬張嗷嗷待食的嘴,就讓青安頭疼不已。
再者,這些人向青安投降,
僅僅是為求溫飽,並非真正被青安的王者氣勢所折服。
因此,對於他們的忠誠度,青安心中自有一杆秤!
這些戰士的根依然紮在冀州的古老土地上,他們的親人仍在那裏生活。目前,他們向青安俯首稱臣,可這並不能保證他們不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刻重燃叛逆之火。這無疑給青安帶來了無盡的困擾。
然而,青安無法像傳說中的白起或項羽那樣,輕易地將這些人葬送於土坑之下。除非他和他的家族願意徹底放棄對冀州的掌控。況且,自小接受的智慧教誨也讓他無法下此狠手。
放走他們,憂慮猶存;殺死他們,又違背本心。更不用說,還有這四十萬需要供養的戰士。短期內,青安尚能承受。但若長久下去,他的領地恐怕會被這浩大的口糧需求壓垮。
“對了,幹飯人?”突然,青安的目光閃爍出靈感的光芒。一個大膽的計劃在他心中萌生。既然這些人為了食物而歸順,何不讓他們為自己種植食物呢?要知道,在這個奇幻的漢朝世界,最匱乏的是人口,最不缺的便是未開墾的土地!
既然這些人是免費的勞力,何不直接引導他們去屯田?想到這裏,青安不禁對自己的一番智思感到得意。於是,他喚來青仁,將自己的構想傾訴給他。
青仁聽到青安的計劃,嘴巴張得大如銅鈴。他從未見過這樣的主意——將四十萬大軍投入農田。雖說青操曾將作亂的黃巾軍用於屯田,但那些黃巾軍隻是戰鬥力低下的烏合之眾,除了耕種別無他用。而眼前這批士兵,卻是袁紹麾下真正的精銳,冀州四州的征戰都依賴於他們。此刻,青仁看著青安,腦海中不禁浮現出“浪費天材”的念頭。
青安見青仁麵帶憂鬱地看著自己,自然理解他的疑慮。對此,青安並未過多辯解,隻是平靜地反問道:“如果把他們留在身邊,你能確保他們不再反叛嗎?”此話一出,青仁啞口無言。經過三秒的深思,他最終認同了青安的決策。
郭嘉等人目睹青安打算將四十萬袁軍轉為農夫,眼中泛起迷茫。青安見這群智者又開始腦洞大開,自行推理,隻能攤手苦笑:“我也沒辦法,如果有更好的建議,我會采納的。”他的話將問題拋迴給了郭嘉等人。
郭嘉等人在聽取青安的話後,深思熟慮,最後也隻能無奈地搖搖頭。沒錯... ...
在四十萬心懷異誌的霜鱗軍麵前,派遣他們去開墾荒土似乎成了當前最明智的策略。
“然而,即便送去開墾,這仍是目前最上乘的計策。”
“但我還有一個計劃,足以改變他們對我們根深蒂固的認知。”
就在這時,一旁的賈詡忽然開口,打破了沉默。
“哦???”
見到賈詡有更佳的建議,青安等人不由將目光聚焦在他身上。
賈詡感受到眾人期待的目光,不慌不忙,淡笑道:
“這些人內心的抗拒,歸根結底,源於他們長久追隨袁紹,潛意識裏已把自己當作袁紹的部下,而我們將他們視作敵對的霜鱗軍。”
“但他們今日為了生存敢於反抗袁紹,顯露出在生死與袁紹之間,他們選擇了生存。”
“我們可借此,利用他們在屯田的時光,尤其在他們的早晚兩餐時刻,不斷向他們宣揚,是少主的恩澤才使他們得以存活。”
“如此這般,不出兩個月,他們心中對少主必將滿懷感激之情。”
賈詡說著,自豪地撫了撫胡須。
青安聽完賈詡的話,此刻深感震撼。
因為賈詡的策略,在兩千年後被稱為“洗腦”。
盡管這在兩千年後已司空見慣,但此刻是漢代。
賈詡能想出這樣的計策,足見他在人心操控上的深厚造詣。
郭嘉等人聽完,片刻後,四人均露出了驚歎的神色,默默地在心中對賈詡豎起了大拇指。
……
袁紹與投降士兵的問題已妥善解決。
青安這邊,把後續事宜交給青仁、郭嘉等人後。
他帶領賈詡、樂進以及五千鐵騎,疾速趕往河內郡。
青安急於前往河內郡,原因很簡單。
就在兩天前,他收到情報,袁紹的嫡次子袁熙率十萬大軍進攻河內郡。
那時,青安的布局已然成熟,隻待袁紹自投羅網。
於是他並未過多幹涉,而是將一切托付給了於禁。
雖說對於禁,青安心中充滿了信心。
但世事難料,萬一出現變故呢?
這誰也無法預料。
在戰局未塵埃落定之前,一切都有可能發生。
正因為這個原因,青安才一刻不停地趕往河內郡。
然而,當他一路飛馳,渡過黃河,踏上河內郡的土地。
眼前的景象令青安瞬間愣住了。
青安這邊,派遣使者接收了這批投降的士兵後,
立即以迅疾的信使,將袁紹送迴父親身邊,讓他也分享這份喜悅;
至於剩餘的袁軍,
卻讓青安頗為頭疼。
原因無他,隻因這次投降的袁軍人數過於龐大。
雖說昨夜的內訌後,
袁紹麾下的六十五萬大軍隻剩四十萬,
但對當前的青軍而言,這數量依舊過多。
僅是這四十萬張嗷嗷待食的嘴,就讓青安頭疼不已。
再者,這些人向青安投降,
僅僅是為求溫飽,並非真正被青安的王者氣勢所折服。
因此,對於他們的忠誠度,青安心中自有一杆秤!
這些戰士的根依然紮在冀州的古老土地上,他們的親人仍在那裏生活。目前,他們向青安俯首稱臣,可這並不能保證他們不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刻重燃叛逆之火。這無疑給青安帶來了無盡的困擾。
然而,青安無法像傳說中的白起或項羽那樣,輕易地將這些人葬送於土坑之下。除非他和他的家族願意徹底放棄對冀州的掌控。況且,自小接受的智慧教誨也讓他無法下此狠手。
放走他們,憂慮猶存;殺死他們,又違背本心。更不用說,還有這四十萬需要供養的戰士。短期內,青安尚能承受。但若長久下去,他的領地恐怕會被這浩大的口糧需求壓垮。
“對了,幹飯人?”突然,青安的目光閃爍出靈感的光芒。一個大膽的計劃在他心中萌生。既然這些人為了食物而歸順,何不讓他們為自己種植食物呢?要知道,在這個奇幻的漢朝世界,最匱乏的是人口,最不缺的便是未開墾的土地!
既然這些人是免費的勞力,何不直接引導他們去屯田?想到這裏,青安不禁對自己的一番智思感到得意。於是,他喚來青仁,將自己的構想傾訴給他。
青仁聽到青安的計劃,嘴巴張得大如銅鈴。他從未見過這樣的主意——將四十萬大軍投入農田。雖說青操曾將作亂的黃巾軍用於屯田,但那些黃巾軍隻是戰鬥力低下的烏合之眾,除了耕種別無他用。而眼前這批士兵,卻是袁紹麾下真正的精銳,冀州四州的征戰都依賴於他們。此刻,青仁看著青安,腦海中不禁浮現出“浪費天材”的念頭。
青安見青仁麵帶憂鬱地看著自己,自然理解他的疑慮。對此,青安並未過多辯解,隻是平靜地反問道:“如果把他們留在身邊,你能確保他們不再反叛嗎?”此話一出,青仁啞口無言。經過三秒的深思,他最終認同了青安的決策。
郭嘉等人目睹青安打算將四十萬袁軍轉為農夫,眼中泛起迷茫。青安見這群智者又開始腦洞大開,自行推理,隻能攤手苦笑:“我也沒辦法,如果有更好的建議,我會采納的。”他的話將問題拋迴給了郭嘉等人。
郭嘉等人在聽取青安的話後,深思熟慮,最後也隻能無奈地搖搖頭。沒錯... ...
在四十萬心懷異誌的霜鱗軍麵前,派遣他們去開墾荒土似乎成了當前最明智的策略。
“然而,即便送去開墾,這仍是目前最上乘的計策。”
“但我還有一個計劃,足以改變他們對我們根深蒂固的認知。”
就在這時,一旁的賈詡忽然開口,打破了沉默。
“哦???”
見到賈詡有更佳的建議,青安等人不由將目光聚焦在他身上。
賈詡感受到眾人期待的目光,不慌不忙,淡笑道:
“這些人內心的抗拒,歸根結底,源於他們長久追隨袁紹,潛意識裏已把自己當作袁紹的部下,而我們將他們視作敵對的霜鱗軍。”
“但他們今日為了生存敢於反抗袁紹,顯露出在生死與袁紹之間,他們選擇了生存。”
“我們可借此,利用他們在屯田的時光,尤其在他們的早晚兩餐時刻,不斷向他們宣揚,是少主的恩澤才使他們得以存活。”
“如此這般,不出兩個月,他們心中對少主必將滿懷感激之情。”
賈詡說著,自豪地撫了撫胡須。
青安聽完賈詡的話,此刻深感震撼。
因為賈詡的策略,在兩千年後被稱為“洗腦”。
盡管這在兩千年後已司空見慣,但此刻是漢代。
賈詡能想出這樣的計策,足見他在人心操控上的深厚造詣。
郭嘉等人聽完,片刻後,四人均露出了驚歎的神色,默默地在心中對賈詡豎起了大拇指。
……
袁紹與投降士兵的問題已妥善解決。
青安這邊,把後續事宜交給青仁、郭嘉等人後。
他帶領賈詡、樂進以及五千鐵騎,疾速趕往河內郡。
青安急於前往河內郡,原因很簡單。
就在兩天前,他收到情報,袁紹的嫡次子袁熙率十萬大軍進攻河內郡。
那時,青安的布局已然成熟,隻待袁紹自投羅網。
於是他並未過多幹涉,而是將一切托付給了於禁。
雖說對於禁,青安心中充滿了信心。
但世事難料,萬一出現變故呢?
這誰也無法預料。
在戰局未塵埃落定之前,一切都有可能發生。
正因為這個原因,青安才一刻不停地趕往河內郡。
然而,當他一路飛馳,渡過黃河,踏上河內郡的土地。
眼前的景象令青安瞬間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