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官渡之戰
亂世英豪:開局挑戰諸侯 作者:齊兒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在場之人,個個都是智計超群的英才。
雖然他們都自信智謀不遜於賈詡,
但他們手上卻沒有令人信服的輝煌戰績;
或者有,但也僅是小巫見大巫,無法與賈詡“動蕩長安”之舉相提並論...
後來,當眾人期待在戰場之上,與賈詡一較高下的那一刻來臨。
然而賈詡卻已迅速向青安領地俯首稱臣,隨後被青安迅速引領至神秘的陳郡之地!
這使得郭嘉等人不禁感到一絲失落!
於是,此刻聽見賈詡關於戰場和他們見解相異的觀點,
郭嘉等人顯得尤為熱切。
賈詡察覺到眾人神情的微妙轉變,
心中不由自主地輕輕一顫;
內心的苦澀,猶如深海之淵。
當然,賈詡的哀愁並非源於智謀不及他人,
而是因為他步步謹慎,卻終究無意間觸怒了郭嘉等人。
從青安此刻的眼神中,賈詡明白,
如果此刻示弱,他所麵對的將不僅僅是郭嘉等人的不滿。
“事已至此,唯有勇往直前!”
賈詡暗自為自己鼓勁,
隨即迎著眾人期待的目光,堅毅地說道:
“以我對少主的了解,深知少主從不打無把握之仗!”
“更何況,依據之前少主傳迴的情報,我已經得知,少主已與公孫瓚建立了聯絡!”
“既然與公孫瓚結盟,那麽公孫瓚及其盟友張燕皆可視為我們的盟友。”
“然而——”
“公孫瓚成為盟友,其敵自然也成了我們的敵人。”
“這些敵對勢力,除了原先的袁紹,還有烏桓部落的踏頓,以及遼東的公孫康。”
“這兩股力量中,烏桓部隊因其靠近幽州,多年來趁我大漢動蕩,擄走大量人口,其中工匠尤其眾多。”
“而當今的踏頓單於,野心勃勃,時常自比為匈奴大單於冒頓,意圖侵擾我漢土。”
“因此,若少主要進軍河北,踏頓此人,必須嚴加防範!”
“至於公孫康,隻是守門之犬,隻要我們不踏入他的領土,他便不敢妄動分毫!”
“然而,若少主欲乘機奪取遼東,公孫康必將成為你的強敵,畢竟這類人雖怯懦,但從不輕易屈服。”
“這些提及的敵人,都是潛在威脅。”
“隻有在擊敗袁紹之後,他們才會顯現出來。”
“河北四州,經年累月在袁紹治理下,多數民眾對他仍有深厚的支持,畢竟在袁紹治下,他們尚能生存。”
“所以,如果少主隻想挫敗袁紹,現有的兵力足以應對。”
“但若要掌控河北,這點兵力遠遠不夠。”
賈詡一口氣闡述了自己的看法。
郭嘉等人聽完,無不心生敬佩。
尤其是郭嘉,他一直自認無人能在全局洞察上超越自己...
然而此刻,當賈詡的解析如天籟般傳來,眾人陡然有如遇知音之感,尤其是在賈詡剖析踏頓與公孫康兩位異族首領的性格之時。
郭嘉方始明悟,為何賈詡的計策總能無往不利。原來他人著眼於事,而賈詡,他洞悉人心!
通過剖析人物性格,他預判敵人的下一步棋局。僅此一項,賈詡便已超越多數智者。
青安,除郭嘉外,同樣深受震撼。賈詡的推斷,與原著史詩如出一轍,尤其是對踏頓與公孫康性格的剖析,精準無誤。
須知,原史記載,袁紹隕落後,青操鎮守河北,曆經幾番激戰,終挫敗袁譚、袁尚和袁熙三兄弟。而袁尚、袁熙兄弟敗退後,首選便是逃往烏桓,冀望東山再起,從而引出了青操日後遠征烏桓的壯舉。
待烏桓被青操剿滅,這對兄弟逃至遼東。此時,青操遵從郭嘉的智計,不主動招惹公孫康,結果兄弟倆被公孫康當作貢品獻給青操。
想到此處,青安情不自禁地望向郭嘉。據原書所述,這策略乃郭嘉臨終前的傑作。
另一廂,與青安、郭嘉相似,其餘四人均因賈詡的見解,徹底信服於他。青安見郭嘉三人已各抒己見,目光自然而然投向了最後那位。
此人非他,正是荀攸,潁川荀氏的名門之後。此刻,麵對青安炯炯有神的目光,荀攸笑言:
“微臣才疏學淺,沒有郭嘉的奇謀,沒有程昱的神機,更不及文和先生的卓識!”
“但微臣知道,袁紹攻打白馬的計劃已被少主瓦解!”
“所以,袁紹必定另擇一處,再度南侵!”
“那處所在,比白馬更適合,且更靠近許都,那地方就是……”
“慢著!”
荀攸正欲揭曉地點,青安突然打斷了他。荀攸一時錯愕,見眾人矚目,青安笑而不語:
“公達先生提到此處,我心裏其實也浮現了一個地方,不知是否與公達先生所想一致。”
“在座諸位皆為風雅之士,今日子修便附庸風雅一次。”
“公達先生,我們各自在紙上寫下那個地名的一個字,待寫完後再對比,如何?”
“好,這個提議甚妙!”青安提出如此文雅的較量,眾人紛紛讚同。
身為王室後裔,劉曄對享樂之事頗有研究,此刻他欣然讚同。
其餘人見青安神態篤定,內心深處亦對青安的展現充滿期盼。
於是,在侍從呈上紙墨之後。
青安與荀攸背對眾人,各自在紙上落下一字。
片刻後,眾人矚目之下。
荀攸的紙上,躍然呈現一個蒼勁飛揚的【靈】字;
青安的紙上,卻靜躺一個質樸無華的【渡】字。
在場之人,個個都是智計超群的英才。
雖然他們都自信智謀不遜於賈詡,
但他們手上卻沒有令人信服的輝煌戰績;
或者有,但也僅是小巫見大巫,無法與賈詡“動蕩長安”之舉相提並論...
後來,當眾人期待在戰場之上,與賈詡一較高下的那一刻來臨。
然而賈詡卻已迅速向青安領地俯首稱臣,隨後被青安迅速引領至神秘的陳郡之地!
這使得郭嘉等人不禁感到一絲失落!
於是,此刻聽見賈詡關於戰場和他們見解相異的觀點,
郭嘉等人顯得尤為熱切。
賈詡察覺到眾人神情的微妙轉變,
心中不由自主地輕輕一顫;
內心的苦澀,猶如深海之淵。
當然,賈詡的哀愁並非源於智謀不及他人,
而是因為他步步謹慎,卻終究無意間觸怒了郭嘉等人。
從青安此刻的眼神中,賈詡明白,
如果此刻示弱,他所麵對的將不僅僅是郭嘉等人的不滿。
“事已至此,唯有勇往直前!”
賈詡暗自為自己鼓勁,
隨即迎著眾人期待的目光,堅毅地說道:
“以我對少主的了解,深知少主從不打無把握之仗!”
“更何況,依據之前少主傳迴的情報,我已經得知,少主已與公孫瓚建立了聯絡!”
“既然與公孫瓚結盟,那麽公孫瓚及其盟友張燕皆可視為我們的盟友。”
“然而——”
“公孫瓚成為盟友,其敵自然也成了我們的敵人。”
“這些敵對勢力,除了原先的袁紹,還有烏桓部落的踏頓,以及遼東的公孫康。”
“這兩股力量中,烏桓部隊因其靠近幽州,多年來趁我大漢動蕩,擄走大量人口,其中工匠尤其眾多。”
“而當今的踏頓單於,野心勃勃,時常自比為匈奴大單於冒頓,意圖侵擾我漢土。”
“因此,若少主要進軍河北,踏頓此人,必須嚴加防範!”
“至於公孫康,隻是守門之犬,隻要我們不踏入他的領土,他便不敢妄動分毫!”
“然而,若少主欲乘機奪取遼東,公孫康必將成為你的強敵,畢竟這類人雖怯懦,但從不輕易屈服。”
“這些提及的敵人,都是潛在威脅。”
“隻有在擊敗袁紹之後,他們才會顯現出來。”
“河北四州,經年累月在袁紹治理下,多數民眾對他仍有深厚的支持,畢竟在袁紹治下,他們尚能生存。”
“所以,如果少主隻想挫敗袁紹,現有的兵力足以應對。”
“但若要掌控河北,這點兵力遠遠不夠。”
賈詡一口氣闡述了自己的看法。
郭嘉等人聽完,無不心生敬佩。
尤其是郭嘉,他一直自認無人能在全局洞察上超越自己...
然而此刻,當賈詡的解析如天籟般傳來,眾人陡然有如遇知音之感,尤其是在賈詡剖析踏頓與公孫康兩位異族首領的性格之時。
郭嘉方始明悟,為何賈詡的計策總能無往不利。原來他人著眼於事,而賈詡,他洞悉人心!
通過剖析人物性格,他預判敵人的下一步棋局。僅此一項,賈詡便已超越多數智者。
青安,除郭嘉外,同樣深受震撼。賈詡的推斷,與原著史詩如出一轍,尤其是對踏頓與公孫康性格的剖析,精準無誤。
須知,原史記載,袁紹隕落後,青操鎮守河北,曆經幾番激戰,終挫敗袁譚、袁尚和袁熙三兄弟。而袁尚、袁熙兄弟敗退後,首選便是逃往烏桓,冀望東山再起,從而引出了青操日後遠征烏桓的壯舉。
待烏桓被青操剿滅,這對兄弟逃至遼東。此時,青操遵從郭嘉的智計,不主動招惹公孫康,結果兄弟倆被公孫康當作貢品獻給青操。
想到此處,青安情不自禁地望向郭嘉。據原書所述,這策略乃郭嘉臨終前的傑作。
另一廂,與青安、郭嘉相似,其餘四人均因賈詡的見解,徹底信服於他。青安見郭嘉三人已各抒己見,目光自然而然投向了最後那位。
此人非他,正是荀攸,潁川荀氏的名門之後。此刻,麵對青安炯炯有神的目光,荀攸笑言:
“微臣才疏學淺,沒有郭嘉的奇謀,沒有程昱的神機,更不及文和先生的卓識!”
“但微臣知道,袁紹攻打白馬的計劃已被少主瓦解!”
“所以,袁紹必定另擇一處,再度南侵!”
“那處所在,比白馬更適合,且更靠近許都,那地方就是……”
“慢著!”
荀攸正欲揭曉地點,青安突然打斷了他。荀攸一時錯愕,見眾人矚目,青安笑而不語:
“公達先生提到此處,我心裏其實也浮現了一個地方,不知是否與公達先生所想一致。”
“在座諸位皆為風雅之士,今日子修便附庸風雅一次。”
“公達先生,我們各自在紙上寫下那個地名的一個字,待寫完後再對比,如何?”
“好,這個提議甚妙!”青安提出如此文雅的較量,眾人紛紛讚同。
身為王室後裔,劉曄對享樂之事頗有研究,此刻他欣然讚同。
其餘人見青安神態篤定,內心深處亦對青安的展現充滿期盼。
於是,在侍從呈上紙墨之後。
青安與荀攸背對眾人,各自在紙上落下一字。
片刻後,眾人矚目之下。
荀攸的紙上,躍然呈現一個蒼勁飛揚的【靈】字;
青安的紙上,卻靜躺一個質樸無華的【渡】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