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鍾山皇陵(1)
朱元璋好聖孫何止可旺三代 作者:爛柯遊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元璋的話語在朱雄英心中激起了一絲漣漪。他期待著能夠祭拜自己的母妃,畢竟這是賦予他這一世生命的生母。盡管他們母子的見麵次數並不多,但朱雄英對於那份母子之間的親情依然深感珍貴。
讓朱雄英等待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太久。半個月後,在一個陰天的中午,朱元璋率領著太子朱標、朱雄英以及朱允熥,在錦衣衛的嚴密保護下,踏上了前往鍾山的道路。鍾山,對於朱雄英而言,不僅是一處曆史的見證,更是他即將祭拜母妃的地方。
一行人經過一個時辰的行程,終於抵達了鍾山山麓。眾人下車後,朱雄英立刻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鍾山山勢雄偉,與後世的紫金山頗為相似,但更讓朱雄英驚歎的是,這裏的樹木更加茂密,空氣也更加清新。
朱元璋站在山前,眺望著鍾山龍盤虎踞的山勢,轉頭對朱雄英說:“大孫呐,你跟隨張三豐真人學習,想必也懂得一些堪輿之術。我特意讓劉伯溫為皇陵堪輿風水,你覺得這裏的風水如何?”
朱雄英仔細觀察了鍾山山勢,隻見它宛如龍蟠虎踞,確實是難得的風水寶地。而且,這裏的靈氣充沛,比起後世被過度開發的紫金山要強得多。他恭敬地對朱元璋說:“迴皇爺爺,孫兒雖跟隨張師父學習,但堪輿之術尚不精通。不過,孫兒覺得鍾山山勢龍蟠虎踞,紫氣東來,確實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
朱元璋聽後哈哈大笑,說:“大孫啊,你不必謙虛。你跟隨張三豐真人學習,必定有所收獲。鍾山山勢龍蟠虎踞,紫氣東來,這正是皇陵所在之地。你們隨我來,看看皇陵的風水如何?”
眾人跟隨朱元璋朝著皇陵方向走去。很快,他們便來到了皇陵所在地。隻見皇陵前方有一座石牌坊,上麵刻著“大明皇陵”四個大字。
朱元璋指著皇陵說:“這便是我大明日後皇帝的陵墓。皇陵選址於此,正是借助了鍾山龍蟠虎踞的山勢和紫氣東來的吉祥之氣。大孫,你覺得這皇陵風水如何?”
朱雄英仔細觀察了皇陵的位置和山勢,發現皇陵正好位於鍾山龍脈之處,前方又有寬闊的平原,確實是難得的風水寶地。他恭敬地說:“迴皇爺爺,這皇陵選址極佳,借助了鍾山龍蟠虎踞的山勢和紫氣東來的吉祥之氣。皇陵所在之地,乃是龍脈所在,定能保佑大明江山千秋萬代。”
朱元璋聽後再次哈哈大笑,說:“好,好,大孫所言極是。這皇陵風水確實極佳,定能保佑我大明江山千秋萬代。”
千秋萬代?這怕是不可能喔,如果按照原本曆史上的走勢來看,大明也不過是兩百餘年的國祚,而且這鍾山皇陵也隻安葬了皇爺爺您一位帝王,而日後的大明皇帝,則因為四叔奪了允炆的帝位等諸多原因,而安葬於燕藩。
當然了,像這些話,朱雄英是萬萬不會說出口的,不僅僅是因為曆史已經發生了改變,更是為了讓皇爺爺不必要增添什麽後顧之憂。像什麽後期皇爺爺重開的陪葬等不合理的製度,他完全可以在自己的操作下,慢慢地修改過來。
鍾山皇陵,用後世的命名來說是明孝陵,於洪武十四年開始修建,而此刻的鍾山皇陵也不過開工修建一年不到。正處於奠基開工建設的階段,距離徹底建成以及投入使用,怕是要再等個幾十年,或者更久也說不一定。
畢竟這個世界的朱元璋、馬皇後以及太子朱標等人,已經喝下了道祖所賜的仙釀,隻要不要遇到致命性的傷害,這壽數嘛絕對是比曆代之帝王活得長久。隻是可惜的是,自己的生母以及外祖父並沒有這麽好的福氣,早早的就離開了人世。
不多時,眾人走過了石像路,路過了望柱、欞星門、金水門,來到了享殿前。朱元璋指著還在建設當中的享殿開口說道:“大孫呐,等咱百年之後,皇爺爺就要待在寶城之下,看著標兒、還有你,以及以後的大明皇帝的祭拜了。
唉,咱這一生啊,做過佃戶、做過和尚,更做過乞丐一般的苦行僧的日子。咱要不是遇到了你們的皇祖母,咱這會兒都不知道死在哪個亂葬崗呢?”
說完這句話之後,朱元璋看了一眼還在夯地基的享殿,接著說道:“你們呐,也不用說什麽咱沒做過乞丐的事,當時那種時候,說好聽一點就是出去化緣,說難聽一點就是頂著一個和尚的身份,像那些地主老財或者大明百姓們乞討。
咱做過這種事情,咱沒必要去遮遮掩掩什麽的,你們以後呢,也沒這必要修改咱的出身,咱就是一個莊稼漢出身的皇帝。至於是非功過嘛,咱也無所謂了,讓後世子孫去評價吧。”
朱元璋的這番話,頓時就讓在場的眾人安靜了下來。作為大明帝國的締造者,朱元璋的一生可以說是充滿了傳奇色彩。從一個一無所有的放牛娃,到最後的九五之尊,其中的艱辛和困苦,自然不是尋常人所能理解的。
朱雄英聽著皇爺爺的自述,心中不禁感慨萬分。他明白,朱元璋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除了自身的努力和能力外,更離不開那些曾經幫助過他的人,包括已經逝去的外祖父,以及皇奶奶對將領子女的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
他深深地鞠了一躬,恭敬地說道:“皇爺爺,您的一生都是為了大明和百姓們著想。您的功績和付出,後世子孫都會銘記在心的。我們也會繼續努力,讓大明更加繁榮昌盛的。”
朱元璋聽了朱雄英的話,滿意地點了點頭。他知道,自己的這個孫子是個有才華、有抱負的年輕人。隻要他能繼續努力,大明的未來一定會更加光明。
眾人繼續前行,來到了鍾山皇陵的核心區域。這裏已經初步建成了寶城和明樓等建築,雖然還沒有完全竣工,但已經可以初步看出其雄偉和莊嚴的氣勢。
朱元璋站在明樓前,眺望著遠方。他的心中充滿了期待和憧憬,期待著大明的未來更加美好,憧憬著子孫們能夠繼續傳承他的誌向和理想。
他知道,自己的時間或許已經不多了,也或許還有很長很長的時間。但他相信,隻要大明帝國一直保持著繁榮昌盛的態勢,他的子孫們能夠繼續為國家和百姓們著想,他的心願就一定會實現。
讓朱雄英等待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太久。半個月後,在一個陰天的中午,朱元璋率領著太子朱標、朱雄英以及朱允熥,在錦衣衛的嚴密保護下,踏上了前往鍾山的道路。鍾山,對於朱雄英而言,不僅是一處曆史的見證,更是他即將祭拜母妃的地方。
一行人經過一個時辰的行程,終於抵達了鍾山山麓。眾人下車後,朱雄英立刻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鍾山山勢雄偉,與後世的紫金山頗為相似,但更讓朱雄英驚歎的是,這裏的樹木更加茂密,空氣也更加清新。
朱元璋站在山前,眺望著鍾山龍盤虎踞的山勢,轉頭對朱雄英說:“大孫呐,你跟隨張三豐真人學習,想必也懂得一些堪輿之術。我特意讓劉伯溫為皇陵堪輿風水,你覺得這裏的風水如何?”
朱雄英仔細觀察了鍾山山勢,隻見它宛如龍蟠虎踞,確實是難得的風水寶地。而且,這裏的靈氣充沛,比起後世被過度開發的紫金山要強得多。他恭敬地對朱元璋說:“迴皇爺爺,孫兒雖跟隨張師父學習,但堪輿之術尚不精通。不過,孫兒覺得鍾山山勢龍蟠虎踞,紫氣東來,確實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
朱元璋聽後哈哈大笑,說:“大孫啊,你不必謙虛。你跟隨張三豐真人學習,必定有所收獲。鍾山山勢龍蟠虎踞,紫氣東來,這正是皇陵所在之地。你們隨我來,看看皇陵的風水如何?”
眾人跟隨朱元璋朝著皇陵方向走去。很快,他們便來到了皇陵所在地。隻見皇陵前方有一座石牌坊,上麵刻著“大明皇陵”四個大字。
朱元璋指著皇陵說:“這便是我大明日後皇帝的陵墓。皇陵選址於此,正是借助了鍾山龍蟠虎踞的山勢和紫氣東來的吉祥之氣。大孫,你覺得這皇陵風水如何?”
朱雄英仔細觀察了皇陵的位置和山勢,發現皇陵正好位於鍾山龍脈之處,前方又有寬闊的平原,確實是難得的風水寶地。他恭敬地說:“迴皇爺爺,這皇陵選址極佳,借助了鍾山龍蟠虎踞的山勢和紫氣東來的吉祥之氣。皇陵所在之地,乃是龍脈所在,定能保佑大明江山千秋萬代。”
朱元璋聽後再次哈哈大笑,說:“好,好,大孫所言極是。這皇陵風水確實極佳,定能保佑我大明江山千秋萬代。”
千秋萬代?這怕是不可能喔,如果按照原本曆史上的走勢來看,大明也不過是兩百餘年的國祚,而且這鍾山皇陵也隻安葬了皇爺爺您一位帝王,而日後的大明皇帝,則因為四叔奪了允炆的帝位等諸多原因,而安葬於燕藩。
當然了,像這些話,朱雄英是萬萬不會說出口的,不僅僅是因為曆史已經發生了改變,更是為了讓皇爺爺不必要增添什麽後顧之憂。像什麽後期皇爺爺重開的陪葬等不合理的製度,他完全可以在自己的操作下,慢慢地修改過來。
鍾山皇陵,用後世的命名來說是明孝陵,於洪武十四年開始修建,而此刻的鍾山皇陵也不過開工修建一年不到。正處於奠基開工建設的階段,距離徹底建成以及投入使用,怕是要再等個幾十年,或者更久也說不一定。
畢竟這個世界的朱元璋、馬皇後以及太子朱標等人,已經喝下了道祖所賜的仙釀,隻要不要遇到致命性的傷害,這壽數嘛絕對是比曆代之帝王活得長久。隻是可惜的是,自己的生母以及外祖父並沒有這麽好的福氣,早早的就離開了人世。
不多時,眾人走過了石像路,路過了望柱、欞星門、金水門,來到了享殿前。朱元璋指著還在建設當中的享殿開口說道:“大孫呐,等咱百年之後,皇爺爺就要待在寶城之下,看著標兒、還有你,以及以後的大明皇帝的祭拜了。
唉,咱這一生啊,做過佃戶、做過和尚,更做過乞丐一般的苦行僧的日子。咱要不是遇到了你們的皇祖母,咱這會兒都不知道死在哪個亂葬崗呢?”
說完這句話之後,朱元璋看了一眼還在夯地基的享殿,接著說道:“你們呐,也不用說什麽咱沒做過乞丐的事,當時那種時候,說好聽一點就是出去化緣,說難聽一點就是頂著一個和尚的身份,像那些地主老財或者大明百姓們乞討。
咱做過這種事情,咱沒必要去遮遮掩掩什麽的,你們以後呢,也沒這必要修改咱的出身,咱就是一個莊稼漢出身的皇帝。至於是非功過嘛,咱也無所謂了,讓後世子孫去評價吧。”
朱元璋的這番話,頓時就讓在場的眾人安靜了下來。作為大明帝國的締造者,朱元璋的一生可以說是充滿了傳奇色彩。從一個一無所有的放牛娃,到最後的九五之尊,其中的艱辛和困苦,自然不是尋常人所能理解的。
朱雄英聽著皇爺爺的自述,心中不禁感慨萬分。他明白,朱元璋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除了自身的努力和能力外,更離不開那些曾經幫助過他的人,包括已經逝去的外祖父,以及皇奶奶對將領子女的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
他深深地鞠了一躬,恭敬地說道:“皇爺爺,您的一生都是為了大明和百姓們著想。您的功績和付出,後世子孫都會銘記在心的。我們也會繼續努力,讓大明更加繁榮昌盛的。”
朱元璋聽了朱雄英的話,滿意地點了點頭。他知道,自己的這個孫子是個有才華、有抱負的年輕人。隻要他能繼續努力,大明的未來一定會更加光明。
眾人繼續前行,來到了鍾山皇陵的核心區域。這裏已經初步建成了寶城和明樓等建築,雖然還沒有完全竣工,但已經可以初步看出其雄偉和莊嚴的氣勢。
朱元璋站在明樓前,眺望著遠方。他的心中充滿了期待和憧憬,期待著大明的未來更加美好,憧憬著子孫們能夠繼續傳承他的誌向和理想。
他知道,自己的時間或許已經不多了,也或許還有很長很長的時間。但他相信,隻要大明帝國一直保持著繁榮昌盛的態勢,他的子孫們能夠繼續為國家和百姓們著想,他的心願就一定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