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江寧閑遊
朱元璋好聖孫何止可旺三代 作者:爛柯遊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元璋是越想越激動,越想越想現在就將這石見銀山給拿到手。無它,他實在是太缺錢了,不僅缺錢,還缺糧,反正是啥都缺。
朱元璋起身,左走走,右走走,大概一炷香的時間後,望著自己的大孫開口說道:“大孫,皇爺爺終於知道你為何要做這商賈之事了,這石見銀山啊,咱覺得可以去辦,但你也知道朝廷沒錢,也沒有辦法造船去遠渡重洋攻打東瀛。
這樣吧,你隻要把今日所有發生的事情整理成一個陳條和章程,咱就力排眾議,支持你從事商賈之事並全力支持你改革的事宜。
至於標兒,你們父子倆啊,同心協力,將這件事情辦好了,就是大功一件!”
朱標、朱雄英聞言,紛紛起身行禮,迴答道“兒臣(孫兒)領旨。”
朱元璋滿意地點了點頭,最後說道:“大孫啊,這大明江山來之不易,也幸虧道祖親臨,並賜下大孫如此聰明的聖孫,我大明百姓今後有福了。
大孫,擇日不如撞日,你這會兒就迴去整理一下今日你所說的事情,皇爺爺擇日就下旨實行。去吧!”
朱雄英聞言,再次行禮,然後告退離去。此刻的他心情也是相當的澎湃,人活一世,不就是為了體驗自身價值,若毫無作為,豈不是白活一生?
站在武英殿門口,望著遠去大孫的身影,年近半百的朱元璋感慨道:“標兒,父皇我啊終究是老了,這歲月不饒人啊。
看著大孫如此豪邁的步伐,我大明江山後繼有人了。”
朱標開口安慰:“父皇,您現在還老當益壯,還能……”說著,兩人邊講邊往裏間而去。
……
“叮,恭喜使用者觸發隱藏任務,改變大明朝重大曆史走向。係統獎勵敏捷加十,係統商城兌換券十萬,修為五千年(封印中),山地營一千人。”
“叮,使用者信息已更新……”
路上,隨著係統提示音在朱雄英的腦海裏響起,他越發對未來充滿著期待,也對此次改革的信心越發充足。
“叮,現下發支線任務二,推動大明經濟發展,係統獎勵係統商城兌換券十萬,修為五千年。”
呦,這迴是真的更有意思了,自己竟然還不知道能主動觸發支線任務,想想上一次的支線任務,任務也不過剛剛完成一半罷了,還得繼續努力,加油啊。朱雄英心裏想著,就越發高興,往午門而去。
在馬匹上,蔣瓛不時地迴望,發現他們前行的方向並不是迴佘村的路,心中不禁有些疑惑。他驅馬來到朱雄英身側,詢問道:“英哥兒,我們這是要去哪裏?”
朱雄英點了點頭迴答道:“嗯~,不是迴家,我要去江寧縣去看看,好著手準備試驗區的事宜。”
蔣瓛聞言自然是無話可說,反正他們隻要保護好吳王殿下的安全就行,至於去哪裏,去幹什麽,他們無權過問,也不敢去幹涉。
小半個時辰之後,二十多匹快馬來到江寧縣外,在朱雄英示意要下馬走路走訪之後,隨行的三四名侍衛則牽著馬匹,找地方先放著。
他們的動作熟練而默契,顯然是經過了長時間的訓練。朱雄英一行人下了馬之後,徒步走進了江寧縣城。
隻見南門大街上人頭攢動,車水馬龍,細細一瞧,顯然這些人是不同行業的人,從事著各種活動。大街一側有一些攤販和許多遊客。貨攤上擺有刀、剪、雜貨。有賣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
也有許多遊客在視野末端的橋側欄杆上,似乎在指指點點,又或著在觀看河中往來的船隻。
而在大街中間的人行道上,是一條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轎的,有牽馬的,有挑擔的,有趕毛驢運貨的,有推獨輪車的……
朱雄英笑看著眼前的場景,轉頭詢問身旁的蔣瓛道:“沒想到這江寧縣令竟治理得如此之好,也不知道姓甚名誰家住何方,我好登門拜訪。”
一旁的蔣瓛在心中思索一番後,這才開口迴答道:“英哥兒,據我所知,這江寧縣令乃是高謙甫,是平陽人,官評以廉著稱。”
朱雄英聽後,不禁感歎道:“原來是他,遊曆天下之時,就曾聽聞他的名聲,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看來他真的是一位好官,不錯不錯。”
當然了,朱雄英這樣說也不過是客套話罷了,誰又能知道這位高謙甫在外人麵前是這樣,其內心又是什麽樣呢?再何況,縣令老爺開開嘴,底下那些不入流的吏員是跑斷腿。
一念至此,朱雄英繼續往前走,想再看看其它的地方。這天子腳下,首善之地,誰又能保證沒有什麽醃臢之地,或者什麽刻意被掩蓋的地方呢?
他的思緒飄忽不定,仿佛迴到了那個曾經遊曆天下的歲月。那個時候,他年少而熱血,充滿了對這方世界的好奇和向往。他走過了許多地方,也見過了許多人和事。
有些地方美麗而祥和,有些地方則貧窮而落後。他曾經看到過官員貪汙腐敗,百姓民不聊生的場景,也曾經看到過官員清廉正直,百姓安居樂業的場景。
他深深地感受到了政治清明對於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性。
“英哥兒,你在想什麽呢?”蔣瓛的話打斷了他的思緒。
“哦,沒什麽,隻是有些感觸罷了。走,我們往那邊走走看看。”朱雄英迴過神來,微笑著說道。
兩人一邊說著,一邊繼續往前走,而隨行的儀鸞司人馬則有序的散布在其四周,暗中保護著。他們從看到了許多百姓在街頭巷尾忙碌著,有些在賣菜,有些在織布,有些在打鐵。
再看到街道上人越來越少,所穿服飾也是老破舊,再到人員乞討。
隻見一少女低頭抽泣著,在其一旁正躺著一位枯骨的老人,望其氣色與精神氣,怕是時日無多,兇多吉少。
隻聽這少女抽泣一會兒,在看到眼前路過的朱雄英一行人,雖朱雄英一身素色衣袍,但一眼就能看出來,這布料是非富即貴之人。
就祈求道:“這位小少爺,求求你行行好,救救我爹爹吧,我爹爹生病了,我沒錢治病,隻能是賣身救父了。”
朱雄英望其口吻,心中頓生同情憐憫之情,有道是眾生皆苦,唉,這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啊!
朱元璋起身,左走走,右走走,大概一炷香的時間後,望著自己的大孫開口說道:“大孫,皇爺爺終於知道你為何要做這商賈之事了,這石見銀山啊,咱覺得可以去辦,但你也知道朝廷沒錢,也沒有辦法造船去遠渡重洋攻打東瀛。
這樣吧,你隻要把今日所有發生的事情整理成一個陳條和章程,咱就力排眾議,支持你從事商賈之事並全力支持你改革的事宜。
至於標兒,你們父子倆啊,同心協力,將這件事情辦好了,就是大功一件!”
朱標、朱雄英聞言,紛紛起身行禮,迴答道“兒臣(孫兒)領旨。”
朱元璋滿意地點了點頭,最後說道:“大孫啊,這大明江山來之不易,也幸虧道祖親臨,並賜下大孫如此聰明的聖孫,我大明百姓今後有福了。
大孫,擇日不如撞日,你這會兒就迴去整理一下今日你所說的事情,皇爺爺擇日就下旨實行。去吧!”
朱雄英聞言,再次行禮,然後告退離去。此刻的他心情也是相當的澎湃,人活一世,不就是為了體驗自身價值,若毫無作為,豈不是白活一生?
站在武英殿門口,望著遠去大孫的身影,年近半百的朱元璋感慨道:“標兒,父皇我啊終究是老了,這歲月不饒人啊。
看著大孫如此豪邁的步伐,我大明江山後繼有人了。”
朱標開口安慰:“父皇,您現在還老當益壯,還能……”說著,兩人邊講邊往裏間而去。
……
“叮,恭喜使用者觸發隱藏任務,改變大明朝重大曆史走向。係統獎勵敏捷加十,係統商城兌換券十萬,修為五千年(封印中),山地營一千人。”
“叮,使用者信息已更新……”
路上,隨著係統提示音在朱雄英的腦海裏響起,他越發對未來充滿著期待,也對此次改革的信心越發充足。
“叮,現下發支線任務二,推動大明經濟發展,係統獎勵係統商城兌換券十萬,修為五千年。”
呦,這迴是真的更有意思了,自己竟然還不知道能主動觸發支線任務,想想上一次的支線任務,任務也不過剛剛完成一半罷了,還得繼續努力,加油啊。朱雄英心裏想著,就越發高興,往午門而去。
在馬匹上,蔣瓛不時地迴望,發現他們前行的方向並不是迴佘村的路,心中不禁有些疑惑。他驅馬來到朱雄英身側,詢問道:“英哥兒,我們這是要去哪裏?”
朱雄英點了點頭迴答道:“嗯~,不是迴家,我要去江寧縣去看看,好著手準備試驗區的事宜。”
蔣瓛聞言自然是無話可說,反正他們隻要保護好吳王殿下的安全就行,至於去哪裏,去幹什麽,他們無權過問,也不敢去幹涉。
小半個時辰之後,二十多匹快馬來到江寧縣外,在朱雄英示意要下馬走路走訪之後,隨行的三四名侍衛則牽著馬匹,找地方先放著。
他們的動作熟練而默契,顯然是經過了長時間的訓練。朱雄英一行人下了馬之後,徒步走進了江寧縣城。
隻見南門大街上人頭攢動,車水馬龍,細細一瞧,顯然這些人是不同行業的人,從事著各種活動。大街一側有一些攤販和許多遊客。貨攤上擺有刀、剪、雜貨。有賣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
也有許多遊客在視野末端的橋側欄杆上,似乎在指指點點,又或著在觀看河中往來的船隻。
而在大街中間的人行道上,是一條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轎的,有牽馬的,有挑擔的,有趕毛驢運貨的,有推獨輪車的……
朱雄英笑看著眼前的場景,轉頭詢問身旁的蔣瓛道:“沒想到這江寧縣令竟治理得如此之好,也不知道姓甚名誰家住何方,我好登門拜訪。”
一旁的蔣瓛在心中思索一番後,這才開口迴答道:“英哥兒,據我所知,這江寧縣令乃是高謙甫,是平陽人,官評以廉著稱。”
朱雄英聽後,不禁感歎道:“原來是他,遊曆天下之時,就曾聽聞他的名聲,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看來他真的是一位好官,不錯不錯。”
當然了,朱雄英這樣說也不過是客套話罷了,誰又能知道這位高謙甫在外人麵前是這樣,其內心又是什麽樣呢?再何況,縣令老爺開開嘴,底下那些不入流的吏員是跑斷腿。
一念至此,朱雄英繼續往前走,想再看看其它的地方。這天子腳下,首善之地,誰又能保證沒有什麽醃臢之地,或者什麽刻意被掩蓋的地方呢?
他的思緒飄忽不定,仿佛迴到了那個曾經遊曆天下的歲月。那個時候,他年少而熱血,充滿了對這方世界的好奇和向往。他走過了許多地方,也見過了許多人和事。
有些地方美麗而祥和,有些地方則貧窮而落後。他曾經看到過官員貪汙腐敗,百姓民不聊生的場景,也曾經看到過官員清廉正直,百姓安居樂業的場景。
他深深地感受到了政治清明對於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性。
“英哥兒,你在想什麽呢?”蔣瓛的話打斷了他的思緒。
“哦,沒什麽,隻是有些感觸罷了。走,我們往那邊走走看看。”朱雄英迴過神來,微笑著說道。
兩人一邊說著,一邊繼續往前走,而隨行的儀鸞司人馬則有序的散布在其四周,暗中保護著。他們從看到了許多百姓在街頭巷尾忙碌著,有些在賣菜,有些在織布,有些在打鐵。
再看到街道上人越來越少,所穿服飾也是老破舊,再到人員乞討。
隻見一少女低頭抽泣著,在其一旁正躺著一位枯骨的老人,望其氣色與精神氣,怕是時日無多,兇多吉少。
隻聽這少女抽泣一會兒,在看到眼前路過的朱雄英一行人,雖朱雄英一身素色衣袍,但一眼就能看出來,這布料是非富即貴之人。
就祈求道:“這位小少爺,求求你行行好,救救我爹爹吧,我爹爹生病了,我沒錢治病,隻能是賣身救父了。”
朱雄英望其口吻,心中頓生同情憐憫之情,有道是眾生皆苦,唉,這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