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頓了頓,在心中整理一下要說的話後這才開口正色道:“楊大人,你們口口聲聲說本王從事商賈之事,與民爭利之罪名。本王暫且先不論這個,爾等先聽本王一言,再說不遲。


    昔日,道祖臨凡,凡朝中老臣、大臣想必也親臨觀看一二,更何況是那夜的賜宴了。


    而在兩三年前,本王奉了皇爺爺及道祖老人家的旨意,巡遊天下,其旨在體恤民情,了解民意。此事想必在場眾位老臣、大臣以及當日之宮廷侍衛都已聽聞,本王也就不再多贅述了。


    民,何也?以興耡利甿者也。有道是耕田者為農,為民。皇爺爺立國之初,曾立下士農工商之國策,商為末位,被爾等視為賤業。”


    朱雄英緩了一下,見有人想要插嘴,繼續說道:“商賈之事,本王自認從事過,而這近日之玻璃,也是本王之產業,本王絕不會不承認。爾等所述之事情,也屬實情。


    然,農乃立國之本,萬世而不動其基。楊大人,敢問我大明之天下,難道隻有這民、士嗎?難道這工、商不是我大明之百姓?”


    楊大興此刻苦著臉,話都不知道該怎麽說,今日本來他不想第一個出頭的,但是誰叫他地位低,人脈少。眼前的這位殿下似乎是想要專門薅自己啊!


    楊大興自然不會說工商不是大明百姓這樣的話,但他還是有一個點可以抓,故而強撐著膽子,開口反駁道:“殿下,這士農工商自然皆是我大明之百姓,但這又如何?殿下從事商賈之事,單單那玻璃之收益,豈不是與民爭利?


    商賈不事生產,投機倒把,肆意囤積居奇。殿下天潢貴胄之身,又何必屈尊從事此業呢?”


    朱雄英很是爽快地點了點頭,他等的就是楊大興這句話,不然皇爺爺送給自己的那一箱就沒有用處了。


    “嗯,楊大人說得在理,有些商賈確實不事生產,有囤積居奇之嫌。”說完,朱雄英轉身向朱元璋行了一禮,開口接著說道:“皇爺爺,請容孫兒帶一物到這門前。”


    朱元璋點了點頭,不多時蔣瓛帶著兩名儀鸞司人馬將那箱抬到朱雄英麵前,並第一時間打開。朱雄英順勢來到這個木箱前蹲了下來,在翻找了十幾息之後,邊起身邊口中喃喃道:“嗯,楊大人這份還真有些難找。”


    待站直身體,朱雄英遂打開手中的奏折,緩緩開口說道:“楊大興,紹興府人士,洪武三年經李大人保舉,初入朝堂。洪武十年八月,調迴京城任禦史一職。


    據調查核實,楊大人家中良田一千三百二十七畝,店鋪三百一十四間,涉及糧、鹽、畜等業。其中,家族成員一百二十四人,家中奴仆四百三十一名,名下掛靠田產兩千一百畝。


    洪武十一年三月,江淮澇災,其名下店鋪囤積糧食,以平常三倍之糧價售賣於民,獲利三萬餘兩白銀。


    洪武……”


    說完,朱雄英接著來到木箱前繼續翻找,不多時又拿著李韋的奏折,侃侃而談李韋的過往。李韋的人生事跡說完,朱雄英就停下想要繼續翻找的想法,因為剛才在他朗讀的時候,餘光已經見到這兩人神情的緊張。


    朱元璋此刻也接過自己大孫停下來的話,適時開口嗬斥:“楊大興!李韋!爾等之所為,想必是證據確鑿,爾等可知罪!”


    楊大興、李韋應聲跪地,李韋磕磕碰碰的說道:“陛,陛下,臣,臣之家業皆是祖上留下來的祖業,而殿下所說的事情,微臣常年在京,家中發生何事,微臣實在不知啊!


    還請,請陛下恕罪。”說完,李韋狠狠地磕了幾個頭,妄想通過不知者無罪的方法,逃過一劫。


    短暫休息好的朱雄英,對著自己的皇爺爺行了一禮,在朱元璋眼神示意允許開口說話後,朱雄英接著說道:“楊大人,李大人,還有在場的某些大人們。正所謂人在做,天在看。”


    朱雄英說到這裏,停頓了一下,環顧了一圈在場的大臣,尤其是那些剛才還在準備彈劾他的大臣,眼神中充滿了壓迫感。


    “某些大人口口聲聲說本王與民爭利,那麽本王試問這玻璃何人會製作?本王又與誰爭利了!再看看你們,名下田產無數,與民相關之產業更是數不勝數,是本王與民爭利,還是你們與民爭利?”


    說到這裏,朱雄英的語氣越發嚴厲,聲音也越發高昂,他的目光如同一柄利劍,直刺向那些心中有鬼的大臣。


    “皇爺爺曾言,我大明朝乃是於百姓共天下的,但現在看來嘛,這天下啊,正在被某一些大人所啃食,這民利啊,正被某一些士紳給拿走了。”


    朱雄英此刻的心中充滿了悲痛和憤怒,他迴想起自己在民間看到的那些窮苦百姓,他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那些官員們卻還在為了自己的私利而致大明百姓而不顧!


    “至於本王,正本經營,童叟無欺,雖價格昂貴,但畢竟物以稀為貴。而這稅收,應天府尹乃至戶部也應該知道,本王之稅銀,皆如實如數上繳。”


    語畢,整個奉天門寂靜下來,這殿下說出來的話可以說是字字珠璣且直扣人心了,這大明官員從事商賈之事,本就是人盡皆知的事情,現在大庭廣眾之下明說,簡直是直接捅出了一個大窟窿。


    此刻,作為朱雄英的父親,大明的太子,朱標在對著自己的父皇行了一禮後,轉身緩和了一下氣氛道:“民貴君輕,以民為本。我大明自然是以百姓為重要,而這士農工商乃至從事百業也皆是我大明之百姓。”


    朱標這句話算是將這百姓定了性質,在這句話說完之後,朱標接著說道:“雄英這孩子畢竟年紀還小,且身負重器,從事商賈之事也是事出有因,並非其主觀而為。


    父皇,至於楊大人等人,念在其不知家中子弟所為,就治一個失察之罪如何?”


    朱元璋哪裏會輕易地放過這些人,不然豈不是枉顧了自己一番準備?當然了,自己兒子的麵子還是要給的,這罪過嘛也自然要治罪。


    “太子所言,眾位愛卿以為如何?而皇長孫當年遊曆天下也正是奉了道祖老人家和咱的旨意,從事這商賈之事,也是出於體恤民情,且合法經營,如實繳稅,乃不足為慮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朱元璋好聖孫何止可旺三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爛柯遊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爛柯遊夢並收藏朱元璋好聖孫何止可旺三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