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日王率領著他的雄獅般的軍隊,步履堅定地踏上了東海岸的細沙。他們此行的目的,是見證傳說中的奇跡,卻未曾想,真正出現在眼前的景象遠超他們的所有想象。那海平線盡頭,矗立著的不是普通的船隻,而是三艘鐵鑄的龐然大物,它們矗立在蔚藍的海麵上,如同海洋的守護神,威嚴而不可侵犯。


    這些船的體型之巨大,仿佛是對天空的挑戰,每一根桅杆都如同參天大樹,甲板寬闊得足以容納千軍萬馬。船身由堅硬的鋼鐵鍛造,反射著太陽的光芒,像是海上的金屬城堡,映射出無盡的力量與榮耀。它們靜靜地停泊在那裏,卻給人以強烈的震撼,仿佛在用沉默的語言宣告著自己的存在,對這片大陸發出無聲的威懾。


    超日王的目光被這鋼鐵巨獸牢牢吸引,他的瞳孔中倒映著船的雄姿,心中激蕩起前所未有的震撼。他,見過無數的風浪,征服過無數的疆土,但這一刻,他被眼前這一幕深深地震撼。


    李明站在雄偉的戰列艦甲板上,他的眼神堅毅而決絕,仿佛整個世界都凝聚在他的命令之中。他高聲疾唿:“難道你們還在等待什麽?立即啟動火炮,瞄準那片海岸,讓那裏寸草不生,化為一片焦土!”他的聲音在海風中迴蕩,震撼著每一個在場的士兵,每一個字眼都充滿了無盡的威力和決心。


    德普拉帕站在一旁,目睹這一切,心中五味雜陳。恐懼像潮水般湧來,淹沒了他所有的理智,但他卻無法移開視線。李明的形象在他眼中如同黑夜中的破壞神,帶著毀滅的力量,卻又讓人無法抗拒地感到敬畏。這種恐懼,更深層次的,是一種對強者的震撼,一種對絕對力量的崇拜,那是對勝利與生存本能的深深臣服。


    天竺人的文化根基深深植根於對強者的敬畏之中,他們的社會觀念中,強者被視為宇宙秩序的體現,是引領方向的燈塔。他們對於強者的崇拜,不僅僅是一種表麵的敬仰,更是一種內在的信念,認為唯有強者才能引領他們走向繁榮與安定。在他們的世界觀裏,強者不僅擁有力量,更具備智慧和美德,因此,他們對其表現出的恭順並非簡單的畏懼,而是一種深深的信賴和依賴。


    麵對強者,天竺人的“勇敢”表現為一種獨特的態度——既不抵抗也不合作,這並非出於無力或者消極,而是他們對強者權威的認可和尊重。他們相信,反抗或對抗隻會帶來衝突與紛爭,而無謂的合作則可能破壞原有的平衡。因此,他們的“不抵抗、不合作”實際上是一種策略,一種以靜製動,以柔克剛的生活哲學。


    然而,這種看似被動的行為方式,實質上卻隱藏著一種深層次的服從。他們願意接受強者的引導,遵循強者的規則,因為他們深信這是通往和諧與進步的道路。這種服從,並非喪失自我,而是將個體融入集體,通過集體的力量實現個人的價值。


    炮火的怒吼震撼了整個天際,一枚枚從戰列艦上射出的炮彈如同隕石般砸向大地,瞬間將堅硬的地麵撕扯成一片狼藉。山巒被這股狂暴的力量無情地撕裂,峰巒之巔崩塌,山穀間原有的寧靜河流在炮火的肆虐下斷裂,水流四濺,形成一道道淒厲的瀑布。硝煙如同黑色的帷幕,遮蔽了陽光,彌漫在曾經的綠水青山之間,營造出一片末日般的景象。


    在這片混沌與毀滅之中,唯有超日王的身影矗立不倒,他帶領著手下的精銳部隊,在槍林彈雨中穿梭,宛如風暴中的航船,堅韌而決絕。他的眼神中充滿了震驚和恐懼,那幾艘在海上橫行無忌的戰列艦仿佛是噩夢的化身,令他無法相信眼前的一切。超日王的瞳孔放大,心中的震撼無法言表,他沒有片刻的遲疑,毅然決定撤離,轉身疾馳,向著國都的方向全力奔逃!


    超日王匆忙奔迴他的繁華京都,那已是他離家的第四五個日夜。他的腳步未曾停歇,心中滿是對故土的牽掛與對未來的焦慮。即使風塵仆仆,他依然毫不猶豫地部署了一支精銳的偵察部隊,命令他們馬不停蹄地奔赴東海岸,務必要將那片土地上的一切動態,無論微小或重大,都一一報告給他。


    然而,當那些偵察兵帶迴的消息如寒風般刺骨,超日王的眉頭緊鎖,臉色鐵青。他聽到的是一個令他心驚膽戰的事實——那些猶如惡魔般,駕馭著龐大船隻的東方敵人,那些曾經隻在噩夢中出現的對手,竟然在東海岸建立了他們的營寨,仿佛是要在那裏根深蒂固,長久地居住下去。這不僅意味著他們的威脅已不再是短暫的侵襲,更預示著一場持久的、潛伏的戰爭,一個可能顛覆他王國安穩的陰影已經悄然降臨。


    超日王的內心深處被強烈的震撼所充斥,他的思緒猶如狂風中的海浪,翻湧不止。他無法接受這樣一個強大的存在即將成為他的鄰邦,那對於他來說,無疑是一種威脅,一種對領土完整和王權尊嚴的挑釁。他的怒火如同熾熱的熔岩,熾烈而狂暴,誓言不讓任何人染指他的東海岸。


    為了扞衛自己的領地,超日王思慮再三,最終決定派遣一位能言善辯的使者,前往那個令他心生忌憚的東海岸。使者肩負著重任,承載著超日王的期望,踏上了這片土地。他帶著王的威嚴和決心,直麵著在海岸線上矗立的李明,仿佛麵對著一場無聲的戰爭。


    使者毫無避諱,直截了當地向李明傳達了超日王的意願:“尊貴的大人,我們的國王願意以富饒的孟加拉之地作為交換,隻願你們能夠遷離這東海岸,移居孟加拉。這是我們的大王,出於對和平與安寧的渴望,提出的誠摯請求!”


    他們竟然主動選擇了投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時空門,我,繼承了河北袁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淮西閑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淮西閑人並收藏三國時空門,我,繼承了河北袁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