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蒙古馬的負重能力並不出眾。
背負如此沉重的負載行進如此遠的距離,這些蒙古馬早已氣喘籲籲,步履艱難。
許定國說完,一旁的劉澤清也插話進來。
命運多舛的劉澤清對許定國感同身受,兩人同朝為官,同朝受辱,關係愈發緊密。隻見他上前施禮道:
\"王爺,屬下的士兵也無法再前行,我們的士兵比不上老旗軍的精銳,而且馬匹還少了一匹,這些馬隻是中原山東馬戶飼養的劣馬,與王爺您旗下八旗天兵騎乘的蒙古駿馬無法相比,實在是難以繼續行進了……\"
聽完他們的訴說,豪格覺得也有幾分道理。
他沉思片刻後下令:
\"你們兩個,帶領兵馬原地休息一時辰,時辰一到,立即率軍南下!\"
\"遵命!\"
聞言,兩人如釋重負,連忙拱手應答。
與此同時。
朱德身為尊貴的大明太子,此刻並未騎馬。
朱德的馬匹並不充裕。
他還攜帶了三十六門三磅炮,身邊所有的馬加起來也隻有兩千多匹,而這兩千多匹中,兩千匹是由麾下的鐵騎騎乘的蒙古馬。
現在,朱德身邊的鐵騎隻剩下一千,不再有兩千之眾。
為了確保神秘力量的靈動,卓德隻能賦予騎兵每人雙駿,以至於半數鐵騎被迫下馬,徒步前行,而像他這位王子的坐騎,也被調配至更重要的使命。
牽引神秘的魔導炮!
當卓德駕馭著三十六門三靈石炮的神駿時,這些神奇生物的能量消耗極其迅猛,必須頻繁替換才能保持疾馳!
他自己則選擇步行,以身作則,激勵士氣。
不隻是他,就連尊貴的天啟皇帝朱由檢,也在軍隊中徒步跋涉。
然而,正當他思緒空靈,專心行走之際,黑銘孝的喜悅之聲打斷了寧靜。
“殿下,殿下,那些蠻族已落後我們數千人,大約五六千……”
“嗯?”
卓德聞言,精神陡然振奮,望向急馳歸來的黑銘孝,詢問詳情。
“詳細講講?”
“那五千餘似乎是蠻族的漢裔部隊,僅配備單馬,長途奔襲數十裏後,戰馬已疲態盡顯,無法追趕我們的步伐,隻得停下休息!”
“太好了,真是個喜訊!”
卓德拍打著盔甲,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將領們也紛紛露出笑容。
少了五六千敵軍,接下來的交鋒,他們在戰場上麵對的清軍將隻剩下一萬八千!
盡管明朝軍隊之前損失近千,許多人掉隊,但仍有兩萬三千餘人在列!
兩萬三對抗一萬八!
優勢明顯!
何況,明朝軍中尚有眾多三靈石炮,與一萬兩千支重型火鏈槍!
想到這裏,卓德臉上綻放出笑容。
“看來我們選擇了正確的道路,傳令,繼續前進!”
又向南行進了二十多裏,日已過午,申時已至,眼見明軍仍未停下,豪格的麵色逐漸憂慮。此刻,他緊握馬韁,帶領一支白鎧士兵,出現在明軍方陣西邊的小丘上,透過魔晶鏡遠眺,不禁感慨:
“都走了八十裏了,這些尼堪為何還不知疲倦?”
“王爺,尼堪們已疲憊不堪,估計連火鏈槍都舉不起來了,何不乘機發動衝鋒?”
鼇拜建議道。
“或許,再等等……”
豪格猶豫,鼇拜連忙勸道。
“王爺,不能再等了,我們的戰馬即將耗盡精力,再拖延下去,他們會徹底脫離我們的追擊。即使能趕上,他們再次故技重施怎麽辦?現在距離淮南隻剩兩百裏……”
“現在正是他們最疲倦的時刻,我們的戰馬還有餘力,出擊吧?”
“你率領三千騎兵先行牽製他們,再派人通知許定國和劉澤清兩人加速南下。本王率軍在此休息半個時辰,恢複力量,隨後再戰……”
\"全麵衝鋒才是王道,斷不可零敲碎打,否則我們八旗鐵騎無法抵擋尼堪們的狂瀾……\"
鼇拜神色焦慮,豪格的戰術智慧確實非黃台吉可比,對麵列陣的眾多魔炮與火槍,構築起四麵銅牆鐵壁,每側數千槍口,七八座炮台,他麾下的三千鐵騎又怎能抵擋得住?
隻怕尚未近身,己方就得先被那狂暴的魔炮和巨炮轟殺過半!
此刻,唯有以雷霆萬鈞之勢一舉衝殺,傾盡全力,豈能猶猶豫豫地分批上陣?
\"那就按你說的辦!\"
豪格對鼇拜的信任根深蒂固,立即采納了他的計策。
鼇拜聞言鬆了口氣,與此同時,豪格迅速下達軍令。刹那間,疲憊不堪的清朝大軍快速集結,緊跟在明朝軍隊後麵幾裏,這些清軍早就憋足了怒火,渴望與禦林軍展開激戰!
此刻良機來臨,眾人紛紛躍躍欲試!
而他們行動的動靜自然瞞不過對麵的明軍,明軍也因此開始行動。察覺到清軍動向後,朱德立刻意識到了這是清軍準備突襲的跡象。
他匆忙發布了一係列指令。
\"止步,整隊,布設魔炮!\"
明軍士兵得以暫時停下腳步,連續行進了兩個半時辰,體力幾乎耗盡,沿途已有兩千餘士兵掉隊,連三磅重的魔炮也因挽馬疲憊或陷入泥沼損失了九門。然而,他們終於得以休憩。
然而,停下來可以,休息卻不行。
因為外頭還有敵軍窺伺,因此,盡管疲倦,明軍士兵迅速在戰場上布置陣地,明軍陣型依次展開。
豪格統領的清軍始終在明軍西側,故明軍防禦的重點也是西方。
麵對兩萬餘人的龐大軍隊,加上朱德的指揮能力有限,在混亂的戰場上指揮如此規模的部隊無異於天方夜譚。因此,戰場上四鎮明軍並未組成單一的巨大方陣,而是自北向南排成長龍般的二十個莫裏斯戰術陣列!
每個陣列內的士兵都麵向西方,背對東方。
二十個陣列首尾相接,景象壯觀。每個陣列正麵有一百人,五十名分布在陣列兩側的火槍手和位居中央的長槍兵!
但這二十個千人方陣並非直線排列,而是呈弧線布置,從中央方陣開始,逐漸向兩側方陣收縮,以此方式保護兩翼的安全。
同時,也減少了正麵戰場的寬度——明軍的火力強大,正麵越寬,火力就越分散,因此壓縮戰場寬度至關重要!
背負如此沉重的負載行進如此遠的距離,這些蒙古馬早已氣喘籲籲,步履艱難。
許定國說完,一旁的劉澤清也插話進來。
命運多舛的劉澤清對許定國感同身受,兩人同朝為官,同朝受辱,關係愈發緊密。隻見他上前施禮道:
\"王爺,屬下的士兵也無法再前行,我們的士兵比不上老旗軍的精銳,而且馬匹還少了一匹,這些馬隻是中原山東馬戶飼養的劣馬,與王爺您旗下八旗天兵騎乘的蒙古駿馬無法相比,實在是難以繼續行進了……\"
聽完他們的訴說,豪格覺得也有幾分道理。
他沉思片刻後下令:
\"你們兩個,帶領兵馬原地休息一時辰,時辰一到,立即率軍南下!\"
\"遵命!\"
聞言,兩人如釋重負,連忙拱手應答。
與此同時。
朱德身為尊貴的大明太子,此刻並未騎馬。
朱德的馬匹並不充裕。
他還攜帶了三十六門三磅炮,身邊所有的馬加起來也隻有兩千多匹,而這兩千多匹中,兩千匹是由麾下的鐵騎騎乘的蒙古馬。
現在,朱德身邊的鐵騎隻剩下一千,不再有兩千之眾。
為了確保神秘力量的靈動,卓德隻能賦予騎兵每人雙駿,以至於半數鐵騎被迫下馬,徒步前行,而像他這位王子的坐騎,也被調配至更重要的使命。
牽引神秘的魔導炮!
當卓德駕馭著三十六門三靈石炮的神駿時,這些神奇生物的能量消耗極其迅猛,必須頻繁替換才能保持疾馳!
他自己則選擇步行,以身作則,激勵士氣。
不隻是他,就連尊貴的天啟皇帝朱由檢,也在軍隊中徒步跋涉。
然而,正當他思緒空靈,專心行走之際,黑銘孝的喜悅之聲打斷了寧靜。
“殿下,殿下,那些蠻族已落後我們數千人,大約五六千……”
“嗯?”
卓德聞言,精神陡然振奮,望向急馳歸來的黑銘孝,詢問詳情。
“詳細講講?”
“那五千餘似乎是蠻族的漢裔部隊,僅配備單馬,長途奔襲數十裏後,戰馬已疲態盡顯,無法追趕我們的步伐,隻得停下休息!”
“太好了,真是個喜訊!”
卓德拍打著盔甲,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將領們也紛紛露出笑容。
少了五六千敵軍,接下來的交鋒,他們在戰場上麵對的清軍將隻剩下一萬八千!
盡管明朝軍隊之前損失近千,許多人掉隊,但仍有兩萬三千餘人在列!
兩萬三對抗一萬八!
優勢明顯!
何況,明朝軍中尚有眾多三靈石炮,與一萬兩千支重型火鏈槍!
想到這裏,卓德臉上綻放出笑容。
“看來我們選擇了正確的道路,傳令,繼續前進!”
又向南行進了二十多裏,日已過午,申時已至,眼見明軍仍未停下,豪格的麵色逐漸憂慮。此刻,他緊握馬韁,帶領一支白鎧士兵,出現在明軍方陣西邊的小丘上,透過魔晶鏡遠眺,不禁感慨:
“都走了八十裏了,這些尼堪為何還不知疲倦?”
“王爺,尼堪們已疲憊不堪,估計連火鏈槍都舉不起來了,何不乘機發動衝鋒?”
鼇拜建議道。
“或許,再等等……”
豪格猶豫,鼇拜連忙勸道。
“王爺,不能再等了,我們的戰馬即將耗盡精力,再拖延下去,他們會徹底脫離我們的追擊。即使能趕上,他們再次故技重施怎麽辦?現在距離淮南隻剩兩百裏……”
“現在正是他們最疲倦的時刻,我們的戰馬還有餘力,出擊吧?”
“你率領三千騎兵先行牽製他們,再派人通知許定國和劉澤清兩人加速南下。本王率軍在此休息半個時辰,恢複力量,隨後再戰……”
\"全麵衝鋒才是王道,斷不可零敲碎打,否則我們八旗鐵騎無法抵擋尼堪們的狂瀾……\"
鼇拜神色焦慮,豪格的戰術智慧確實非黃台吉可比,對麵列陣的眾多魔炮與火槍,構築起四麵銅牆鐵壁,每側數千槍口,七八座炮台,他麾下的三千鐵騎又怎能抵擋得住?
隻怕尚未近身,己方就得先被那狂暴的魔炮和巨炮轟殺過半!
此刻,唯有以雷霆萬鈞之勢一舉衝殺,傾盡全力,豈能猶猶豫豫地分批上陣?
\"那就按你說的辦!\"
豪格對鼇拜的信任根深蒂固,立即采納了他的計策。
鼇拜聞言鬆了口氣,與此同時,豪格迅速下達軍令。刹那間,疲憊不堪的清朝大軍快速集結,緊跟在明朝軍隊後麵幾裏,這些清軍早就憋足了怒火,渴望與禦林軍展開激戰!
此刻良機來臨,眾人紛紛躍躍欲試!
而他們行動的動靜自然瞞不過對麵的明軍,明軍也因此開始行動。察覺到清軍動向後,朱德立刻意識到了這是清軍準備突襲的跡象。
他匆忙發布了一係列指令。
\"止步,整隊,布設魔炮!\"
明軍士兵得以暫時停下腳步,連續行進了兩個半時辰,體力幾乎耗盡,沿途已有兩千餘士兵掉隊,連三磅重的魔炮也因挽馬疲憊或陷入泥沼損失了九門。然而,他們終於得以休憩。
然而,停下來可以,休息卻不行。
因為外頭還有敵軍窺伺,因此,盡管疲倦,明軍士兵迅速在戰場上布置陣地,明軍陣型依次展開。
豪格統領的清軍始終在明軍西側,故明軍防禦的重點也是西方。
麵對兩萬餘人的龐大軍隊,加上朱德的指揮能力有限,在混亂的戰場上指揮如此規模的部隊無異於天方夜譚。因此,戰場上四鎮明軍並未組成單一的巨大方陣,而是自北向南排成長龍般的二十個莫裏斯戰術陣列!
每個陣列內的士兵都麵向西方,背對東方。
二十個陣列首尾相接,景象壯觀。每個陣列正麵有一百人,五十名分布在陣列兩側的火槍手和位居中央的長槍兵!
但這二十個千人方陣並非直線排列,而是呈弧線布置,從中央方陣開始,逐漸向兩側方陣收縮,以此方式保護兩翼的安全。
同時,也減少了正麵戰場的寬度——明軍的火力強大,正麵越寬,火力就越分散,因此壓縮戰場寬度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