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你退下吧,我想獨自靜一靜。\" 朱德擺手,示意李忠離開。
寬敞的殿內,隻有門口靜靜站崗的兩名衛士,和遠處低頭沉思的宮女。朱德微閉雙眼,仿佛在沉睡,實則在腦中將過去的每一件事重演了一遍。
如今的大明,不必再將大軍集中在北方的荒蕪之地,那裏如同無底深淵,再多的兵馬也無法填滿。西南地區,錯綜複雜的土著勢力也讓朝廷束手無策,別說尚未收服的雲南,即便是已收複的廣西,朝廷的掌控力也十分微弱,許多地方王權無法觸及。
這裏,同樣是無盡的困境!
艱難,實在是艱難。朱德輕歎。
接下來是西藏地域,那裏是吐蕃的世界。在這片土地上,如同雲南一樣,既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在這個時代,它的戰略價值遠不及雲南,土壤貧瘠。
洪武二年,朱元璋便派出使者帶著詔書前往西藏,命各部落首領舉薦舊官,到京城接受任命。然而,吐蕃卻在觀望,僅有少數部落首領赴京朝見,而元朝冊封的吐蕃宣慰司都元帥索南普卻仍未歸降,隻是步步退向高原腹地。
去年,朝廷派兵數萬收複了洮、岷等地,攻克了元朝的吐蕃宣慰使司都元帥府所在地河州。或許因為大明滅亡北元,他們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畏懼。
然而近日,形勢有了變化。不知帕木竹巴第悉釋迦堅讚在其內部發生了何事,他派使者進京,借大明皇長孫誕生的喜訊,獻上了佛像、佛經、舍利,並請求大明冊封他為灌頂國師。
朱元璋有些心動,卻沒有立刻答應。盡管\"國師\"的名號對大明而言無關緊要,但他仍想弄清楚對方的真實意圖。畢竟,大明並不像元朝那樣崇信喇嘛教,不可能輕易冊封任何人。
據神秘傳言,僅隔數日,來自遙遠的西陲,藏地世襲領主,鎮守邊疆的武靖王卜納剌,那忽必烈雄獅血脈第七子西平王奧魯赤的第五代傳人,亦遣使朝京,祈求歸順。但他期望能保留對吐蕃之地的統治權。
驚喜如魔法般猝不及防,吐蕃的強大勢力群起歸附。
\"方進,這《星辰法規》再神聖,也無法套用於霜雪高原的吐蕃之地,否則豈非縱容了那些暴虐的領主?”朱德提醒道。
在大明對吐蕃實施魔力牽絆政策的現狀下,根本無法顧及那些領主在其領土上如何對待奴隸,如同草芥般任意踐踏,甚至剝奪他們的生命。
“微臣自是明白。”方進頷首道,“據微臣了解,吐蕃因地處高原,環境奇異,長久與外界魔法世界隔絕,故而封閉落後。比如某些貴族舉行祭典時,會毫不猶豫地割取奴隸的肢體、頭顱,作為神秘儀式的符咒。”
“實乃野蠻至極!”
這就好比南洋的精靈森林、西洲的獸人部落,以及東洲的巨人之地,文明層次大致相當。
朱德皺眉沉思,似乎在構思什麽深遠的計謀。
方進繼續說道:“微臣之意,可借此操縱輿論,將吐蕃描繪成一個被黑暗侵蝕的邪惡之地,甚至將那些統治者描繪成罪孽深重的惡魔。”
這是借助文字的力量,發動輿論戰來貶低敵人。
“意圖何在?”
“首先,讓大明上下對吐蕃產生強烈的優越感。其次,也可警示我大明的官員,勿蹈覆轍。”
“其三,為將來大明對吐蕃直接管轄並派遣流官奠定基礎。微臣以為,那些吐蕃貴族終將被朝廷清算,隨後我們會遷徙大量漢族民眾前往,以徹底解決邊患。”
大明的版圖之內,不應有如此原始野蠻的角落。
朱德問:“如此遙不可及的冰封之地,東莞伯覺得在朕有生之年能實現嗎?”
“殿下,事在人為,微臣相信殿下必能成功!”方進語氣堅決地迴應。
朱德深知,要實現這一切,首要條件便是在他執政期間,啟動一場魔法革命。
唯有在文明層麵形成壓倒性的優勢,才能讓那片廣袤的土地永遠臣服於帝國的統治之下。
他亦觀察到,依賴海市的商業繁榮,長期發展下去,魔法革命並非不可能。
事實上,蒸汽機並非無法發明,但若缺乏繁榮的商貿基礎,即使擁有蒸汽機,也隻會如同無根之樹,無源之水,隻能成為博物館中的藝術品。
“殿下,雖吐蕃遠離應天府千裏之遙,但想必不會封為異姓王吧,無論是賜予皇子還是功臣。”方進又問。
“當然不會!”朱德斬釘截鐵地說,“凡與大明大陸相連之處,皆不可能外封。未來任何大明的諸侯國或藩屬國,都將與本土相隔浩渺大海。”
這就是大明分封與西周封邦的不同,必須隔著浩瀚的海洋......
\"因此,尊貴的殿下,假設您能真正掌控那片神秘之地,連同遙遠的西域,豈非成就了曆代帝王未曾實現的偉業?”方進屈膝行禮,激動地陳述。
“那麽現在,孤該怎樣應對那些前來歸順的吐蕃貴族呢?”
“殿下,我們先給予他們過分的讚譽,降低他們的戒心,接著培養幾股對立的力量,讓他們彼此消耗。殿下…”方進沉思道,“這些人見識過大明的輝煌繁榮後,總會有些人心生異誌,尋求變革,這正是我們的機會。”
“我明白了你的意思。”
……
那些熱衷於施展神秘魔法的喇嘛,向來不受他的待見。
西境的武靖王卜納剌,畢竟是昔日天元帝國開國英主忽必烈的血脈,那些異域僧侶又能算得了什麽?
趙翥接著說:“關鍵是巴蜀明夏已成過往,他們也感受到一種兔死狐悲的涼意。”
在那些邊疆僧侶眼中,他們不同於夏國,也不同於雲南的土司,畢竟他們是依賴神秘信仰治理民眾,與朝廷並無衝突,也希望朝廷能保全他們的榮華。
“那就繼續派些禮部官員去周旋,待孤處理完這邊的事,會挑選良辰與他們會麵。”朱德吩咐道,禮部尚書隨即領命離去。
寬敞的殿內,隻有門口靜靜站崗的兩名衛士,和遠處低頭沉思的宮女。朱德微閉雙眼,仿佛在沉睡,實則在腦中將過去的每一件事重演了一遍。
如今的大明,不必再將大軍集中在北方的荒蕪之地,那裏如同無底深淵,再多的兵馬也無法填滿。西南地區,錯綜複雜的土著勢力也讓朝廷束手無策,別說尚未收服的雲南,即便是已收複的廣西,朝廷的掌控力也十分微弱,許多地方王權無法觸及。
這裏,同樣是無盡的困境!
艱難,實在是艱難。朱德輕歎。
接下來是西藏地域,那裏是吐蕃的世界。在這片土地上,如同雲南一樣,既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在這個時代,它的戰略價值遠不及雲南,土壤貧瘠。
洪武二年,朱元璋便派出使者帶著詔書前往西藏,命各部落首領舉薦舊官,到京城接受任命。然而,吐蕃卻在觀望,僅有少數部落首領赴京朝見,而元朝冊封的吐蕃宣慰司都元帥索南普卻仍未歸降,隻是步步退向高原腹地。
去年,朝廷派兵數萬收複了洮、岷等地,攻克了元朝的吐蕃宣慰使司都元帥府所在地河州。或許因為大明滅亡北元,他們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畏懼。
然而近日,形勢有了變化。不知帕木竹巴第悉釋迦堅讚在其內部發生了何事,他派使者進京,借大明皇長孫誕生的喜訊,獻上了佛像、佛經、舍利,並請求大明冊封他為灌頂國師。
朱元璋有些心動,卻沒有立刻答應。盡管\"國師\"的名號對大明而言無關緊要,但他仍想弄清楚對方的真實意圖。畢竟,大明並不像元朝那樣崇信喇嘛教,不可能輕易冊封任何人。
據神秘傳言,僅隔數日,來自遙遠的西陲,藏地世襲領主,鎮守邊疆的武靖王卜納剌,那忽必烈雄獅血脈第七子西平王奧魯赤的第五代傳人,亦遣使朝京,祈求歸順。但他期望能保留對吐蕃之地的統治權。
驚喜如魔法般猝不及防,吐蕃的強大勢力群起歸附。
\"方進,這《星辰法規》再神聖,也無法套用於霜雪高原的吐蕃之地,否則豈非縱容了那些暴虐的領主?”朱德提醒道。
在大明對吐蕃實施魔力牽絆政策的現狀下,根本無法顧及那些領主在其領土上如何對待奴隸,如同草芥般任意踐踏,甚至剝奪他們的生命。
“微臣自是明白。”方進頷首道,“據微臣了解,吐蕃因地處高原,環境奇異,長久與外界魔法世界隔絕,故而封閉落後。比如某些貴族舉行祭典時,會毫不猶豫地割取奴隸的肢體、頭顱,作為神秘儀式的符咒。”
“實乃野蠻至極!”
這就好比南洋的精靈森林、西洲的獸人部落,以及東洲的巨人之地,文明層次大致相當。
朱德皺眉沉思,似乎在構思什麽深遠的計謀。
方進繼續說道:“微臣之意,可借此操縱輿論,將吐蕃描繪成一個被黑暗侵蝕的邪惡之地,甚至將那些統治者描繪成罪孽深重的惡魔。”
這是借助文字的力量,發動輿論戰來貶低敵人。
“意圖何在?”
“首先,讓大明上下對吐蕃產生強烈的優越感。其次,也可警示我大明的官員,勿蹈覆轍。”
“其三,為將來大明對吐蕃直接管轄並派遣流官奠定基礎。微臣以為,那些吐蕃貴族終將被朝廷清算,隨後我們會遷徙大量漢族民眾前往,以徹底解決邊患。”
大明的版圖之內,不應有如此原始野蠻的角落。
朱德問:“如此遙不可及的冰封之地,東莞伯覺得在朕有生之年能實現嗎?”
“殿下,事在人為,微臣相信殿下必能成功!”方進語氣堅決地迴應。
朱德深知,要實現這一切,首要條件便是在他執政期間,啟動一場魔法革命。
唯有在文明層麵形成壓倒性的優勢,才能讓那片廣袤的土地永遠臣服於帝國的統治之下。
他亦觀察到,依賴海市的商業繁榮,長期發展下去,魔法革命並非不可能。
事實上,蒸汽機並非無法發明,但若缺乏繁榮的商貿基礎,即使擁有蒸汽機,也隻會如同無根之樹,無源之水,隻能成為博物館中的藝術品。
“殿下,雖吐蕃遠離應天府千裏之遙,但想必不會封為異姓王吧,無論是賜予皇子還是功臣。”方進又問。
“當然不會!”朱德斬釘截鐵地說,“凡與大明大陸相連之處,皆不可能外封。未來任何大明的諸侯國或藩屬國,都將與本土相隔浩渺大海。”
這就是大明分封與西周封邦的不同,必須隔著浩瀚的海洋......
\"因此,尊貴的殿下,假設您能真正掌控那片神秘之地,連同遙遠的西域,豈非成就了曆代帝王未曾實現的偉業?”方進屈膝行禮,激動地陳述。
“那麽現在,孤該怎樣應對那些前來歸順的吐蕃貴族呢?”
“殿下,我們先給予他們過分的讚譽,降低他們的戒心,接著培養幾股對立的力量,讓他們彼此消耗。殿下…”方進沉思道,“這些人見識過大明的輝煌繁榮後,總會有些人心生異誌,尋求變革,這正是我們的機會。”
“我明白了你的意思。”
……
那些熱衷於施展神秘魔法的喇嘛,向來不受他的待見。
西境的武靖王卜納剌,畢竟是昔日天元帝國開國英主忽必烈的血脈,那些異域僧侶又能算得了什麽?
趙翥接著說:“關鍵是巴蜀明夏已成過往,他們也感受到一種兔死狐悲的涼意。”
在那些邊疆僧侶眼中,他們不同於夏國,也不同於雲南的土司,畢竟他們是依賴神秘信仰治理民眾,與朝廷並無衝突,也希望朝廷能保全他們的榮華。
“那就繼續派些禮部官員去周旋,待孤處理完這邊的事,會挑選良辰與他們會麵。”朱德吩咐道,禮部尚書隨即領命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