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操縱可以有,但不可太過明顯,比如使用迷藥令北元人虛弱無力,那便會暴露計謀。


    “竟有此事!”朱元璋聞言神色動容,“這些倭人竟是如此驍勇!”


    他本以為自己已過高估了倭人的戰鬥力,不料對方比他想象中更為強大。


    讓老朱對倭國產生重視,也是朱標的目的之一。


    “父皇,隨著海運的興盛,船隻技術的不斷提升,倭國與大明之間的距離已變得微不足道。若大明輕視倭國,有朝一日他們結隊成群,大規模跨越海域侵擾我大明疆域,也並非不可能。”


    “蒙古人能做的,他們同樣能做到。”


    “況且,這些倭人比韃靼人更為兇狠,更為善戰!”


    朱元璋內心深處對那些矮小的倭人早已厭煩,當年他出於善意派遣使者至倭國,結果使者卻被他們殺害,使他顏麵盡失。


    朱標見氣氛醞釀得差不多了,從袖中取出一張白紙,上麵用毛筆繪製了一幅簡略的地圖。


    “父皇,這是詹事府少詹事繪製的。”


    朱元璋的記憶力極佳,一眼便辨認出來:“標兒,這是倭國及其周邊的地圖。”


    “正是,父皇。”朱標點頭道,“兒臣曾與劉通提及,倭人狡詐殘暴,而大明又不願勞師遠征,是否另有一套良策。”


    “此人雖不滿三十,卻頗有才略,為兒臣想到了利用第一島鏈封鎖倭國的策略!”


    “第一島鏈?”


    朱元璋仔細端詳著那張略顯粗糙的地圖,仿佛發現了什麽。


    “色目人占據南邊島嶼一角,琉球島和濟州島派海軍駐守,對倭國形成包圍態勢!”


    “還有北邊那個大島,名叫蝦夷島?”...


    \"標兒之意,乃是奪取此神秘島嶼,從而對倭國形成無盡的封鎖!\"


    \"此島易攻否?\"


    朱元璋興奮之中,一連拋出數個疑問。


    \"易攻,相較於尚待複蘇的雲南、遼東秘境,此地易如反掌。但兒臣以為,此地遠離倭國主島,需以諸侯國形式統治,唯有開國元勳這樣的英雄人物方能震懾四方。\" 朱標緩緩道來。


    \"若元勳仍無法堅守呢?\" 朱元璋看出蝦夷島的戰略要位。


    它是封鎖倭國的最後一道防線。


    隻要大明的旗幟飄揚在琉球、濟州以及蝦夷之上,倭國向外拓展的道路將被徹底阻斷。


    倭國以東,廣闊無垠的東大洋如同天塹,倭人將被困在這幾座島嶼之內,無處可逃。


    \"那是大明賜予他的王國,若不能守護,便是辜負父皇的厚望,那便與王國共存亡吧。\" 朱標語氣堅定地說。


    朱元璋聞言,臉上顯現出極為滿意的神色:標兒的王者風範愈發顯露了。


    在他看來,為君者必須威嚴,讓群臣敬畏,而非覺得你易於相處。


    \"好,那標兒心中已有合適人選了嗎?\" 朱元璋說到這裏,稍作停頓,繼續道,\"其實沐英是個不錯的選擇,通曉軍事,善用兵法,又擅長識人,足以擔當封國王者的重任,隻是他另有大用。\"


    朱元璋對沐英的打算,朱標心知肚明。


    雲南的征服已在朝廷規劃之中,未來收複後,沐英也將被派遣前往,世代守護那裏。


    讓沐英去蝦夷,朱標不會同意,那無疑是大材小用,如用牛刀殺雞。


    \"兒臣心中的選擇,是德慶侯廖永忠。\" 朱標說出這話,一邊暗暗觀察朱元璋的反應。


    果然,朱元璋聽到這個名字時,麵露怔然,隨後沉默不語。


    片刻後,他深深吸氣,情緒複雜地說:\"標兒,父皇明白你不希望父皇背負殺害功臣的惡名。\"


    朱元璋對廖永忠動了殺機,此事唯有朱標一人知曉,就連馬皇後也被瞞在鼓裏。


    \"父皇本是淮西平民,如今已是世間最尊貴之人,古往今來,無一帝王能比肩父皇,兒臣也希望父皇的威名不染半點瑕疵。\"


    \"那德慶侯廖永忠,既然父皇不喜歡他,就讓他遠離視線,眼不見心不煩。\"


    朱元璋微微閉目,顯然正在權衡此事的可行性。


    廖永忠常在他眼前晃動,他確信有一天自己會抑製不住拔劍的衝動。


    如果此人從他眼前消失,那種衝動或許會消退。


    \"問題是他願不願意去呢?\" 朱元璋開口,表明他心中已有動搖。


    萬事開頭難,殺人立威亦是如此... ...


    在神秘的奇幻世界中,廖永忠作為朱元璋首位考慮除掉的建國英雄,他的內心始終被疑慮與掙紮纏繞。


    此時的朱元璋,不再隻是那個冷酷無情的政壇巨擘。


    如果真的要剝奪德慶侯廖永忠的生命,他也必須顧及其他淮西勳貴的情緒。


    他們是否會因恐懼而團結起來,共同抵禦這場風暴?


    在原初的時間線上,朱元璋在經曆了皇長孫、馬皇後和太子接連去世的打擊後,內心已然變得如寒冰般堅硬,那時對他來說,鏟除建國功臣如同日常生活一般平常。


    \"即便是聖旨,他也無法逃避。\"朱標微笑著說道。


    就連義子沐英都被遣送到遙遠的雲南,更何況廖永忠這等人物。


    \"確實……\"朱元璋聽到後,恍然大悟。


    他乃帝王,口含天憲,聖旨一出,誰敢違逆?


    他甚至可以毫不猶豫地將親生兒子從繁華的應天府送往千裏之外的邊疆要塞,守護大明的邊疆。


    古人的忠誠令人歎服,臣對君、子對父,無怨無悔。


    想象在現代,若讓你離開煙柳繁華的江南,去到荒涼的邊疆戈壁,任你許諾多少好處,恐怕也難以接受。


    掌握兵權又怎樣?你仍需每日帶領部下對抗來自北方的獸人部落。


    朱元璋時代的藩王生活困苦,而建文帝時期更是提心吊膽。


    永樂王朝後,那些藩王的生活幾乎與家畜無異。


    \"因此,德慶侯的情況與其他勳貴不同。\"朱標繼續解釋道,\"他人是為了子孫的基業,而德慶侯是為了自身的生存。\"


    \"開國勳貴的爵位世代相傳,若封他去遙遠的蝦夷島,朝廷便可免除他的俸祿,同時也減輕了財政壓力。\"


    以朱元璋的吝嗇,這樣的提議令他頗感滿意。


    那該死的廖永忠,不僅將遠離視線,朝廷日後也不必再為他的俸祿操勞。


    這真是兩全其美的安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之最逍遙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康7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康7並收藏大明之最逍遙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