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已有旨意,衍聖公之位將由南宗的孔希路承襲。”方進坦率地宣告道。


    孔希學持續叩首,懇求道:“尊貴的領主,南方的分支早已衰敗,哪裏有資格承襲聖衍公之名呢?或許在我們的孔府內尋找另一位才俊更為妥當,唉!”


    他試圖再爭取,方進卻無法壓抑怒火,猛然一腳踢來。


    “王上已有旨意,南宗之人乃天命所歸,你竟敢質疑?”方進大手一揮,命令道:“來人,孔府中除了仆從和女仆,其餘全部捆綁帶走!”


    東莞伯一聲令下,守衛們立刻行動起來。


    然而方進遵守承諾,那些未反抗的仆人們都被釋放了。


    這些人不足為懼,將來找個豪門家族作為爪牙易如反掌。


    “徐兄!”方進狡黠地笑道,“當今的聖衍公,就由徐兄負責押解了,畢竟子繼父業嘛。”


    孔希學一聽,眼中閃過一絲憤怒,差點氣暈過去。


    這家夥不僅手段狠辣,言語也夠刻薄。


    什麽是子繼父業?


    當年徐達俘獲了他的父親孔克堅,如今他的兒子徐輝祖又將自己擒拿!


    “好得很!”徐輝祖聞言,興致勃勃地迴應,“當年我父與前任聖衍公交情深厚,他說孔克堅雖然曾經傲骨嶙峋,但在我父麵前,唯有俯首帖耳。”


    說完,他像提小雞一般將孔希學拎上了馬車上的鐵籠。


    “徐公子,當年我父親可不曾受到如此待遇,他是在馬車裏被禮遇的。”孔希學含淚控訴。


    徐輝祖怒斥:“荒唐,當年你父隻是投降的臣子,而你是犯人,怎能相提並論!”


    今日,所有孔府之人皆遭此“囚徒”之對待。


    “曲阜的鄉親們,本領主已到,你們的公正之神降臨了!我來曲阜,隻為三件事——公正,公正,仍是天下的公正!”


    方進高聲宣告,仿效《飛天巨桃曆險記》中的角色,伸出三根手指,意氣風發。


    他覺得腳踏這位聖衍公,比擒獲王保保還要讓他暢快淋漓。


    頓時,四周響起雷鳴般的掌聲,曲阜的百姓紛紛喝彩。


    太久了,真的太久了,曲阜的民眾已記不清被孔家欺淩多久,幾乎可以用世代來形容。


    “多謝領主大人!”


    “領主大人真是我們的救星啊!”


    “大家給公正之神磕個頭吧!”


    方進喊著“不必下跪”,無奈百姓熱情高漲,人潮洶湧,他無法阻止。


    “老方真懂得如何調動人心!”徐輝祖聽到持續不斷的歡唿,感慨道,“而北方孔家的名聲愈發臭不可聞了!”


    他又接著說:“方兄,我們也該啟程返迴應天府了。”


    似乎想到了什麽,徐輝祖又低聲補充:“此事還需盡快解決,太子的大婚近在咫尺,耽誤不得。”


    方進想起此事,立刻迴應:“徐兄提醒得是,早些出發為妙。”


    在神秘的亞斯蘭德帝國,方進命令安欣率領兩個千騎長,負責清算孔府的神奇寶藏,以及那片被侵占的魔幻土地。凡是從當地居民手中奪取的,都要歸還給民眾。剩餘的,將納入王廷的神秘寶庫。未來的新衍聖公,僅會保留一小部分土地。正如尊貴的太子殿下所說,南宗之人隻需足衣足食,無需廣闊領地,他們對皇室滿心感激,怎敢有所怨言。總而言之,未來的孔府,不再是與國爭富的豪門重地。


    方進一揮手,徐輝祖押解著孔希學,一行人如神話般來去,留下曲阜城在喧囂與悲歎的交織中。


    在大明的龍江船塢,竟已開始探索建造夢幻般的疾風帆船!


    朱杞心中隻有一聲讚歎,他的兄長是多麽全能的存在!


    他堅定地認定,方進就是一枚被操縱的棋子。


    理論上,隻要有詳盡的設計圖,加上技藝超群的工匠,即使是工業化革命前的船隻也能複現。在過去的曆史長河中,各種船隻的進步曆經數百年技術的積累與革新,才得以不斷完善。


    如果大明能夠造出疾風帆船,那就意味著跳過了數百年的技術曆程。


    在工業化革命來臨之前,人類的技術進步雖慢,但始終穩步前進。隻是你耗費幾百年乃至千年走過的路,他人可能百年之內就能跨越。


    “所以我的兄長打算在短短幾十年間,走完原本需數百年的技術積累之路。”朱杞隱約揣測到朱標的意圖。


    消滅孔家隻是第一步,這是思想的解放。然而,孔家滅亡後的未知影響難以預見,唯有將南宗之人當作吉祥符庇佑。朱元璋並非穿越者,不可能洞察這一切。


    世人常言,蒸汽機的誕生預示著工業革命,但實際上,繁榮的海洋貿易才是催生革命的關鍵,而疾風帆船的問世,則將海洋貿易的鼎盛推向了極致。


    這猶如多米諾骨牌效應,每一步都緊密相連。若無海洋貿易,世界依然停留於陸地交易的年代,無論等待多久,工業革命都不會降臨。


    “兄長是要利用疾風帆船提前喚醒海洋貿易的繁榮,進而催生工業革命!”作為通曉古今的穿越者,朱杞隱約洞悉了朱標的目標。


    老朱低聲喃喃:“疾風帆船?”


    “標兒,給父皇解釋一下吧。”


    在他眼中,朱棣仍是那個調皮搗蛋的孩子,言語不可盡信,還是得聽聽標兒的見解。


    朱標略作停頓,緩緩開口:“父皇,方進的確富有遠見。兒臣曾以他的設計圖詢問造船大師,他們一致認為這種船隻能極大地提升航行速度。”


    “有朝一日,飛天剪翼的出現必將縮窄世界的邊界。父親,您還記得方進繪製的那張奇異世界圖卷嗎?”


    朱元璋微微頷首,迴應道:“自然記得。我曾以為這片廣袤天地,不過盡是前朝帝國的版圖罷了。”


    前朝的疆域廣闊無垠,朱元璋一直深信那就是世界的全貌。


    直到他看到了方進繪製的地圖,才驚覺前朝的領土僅僅是浩渺世界中的一隅。


    對於方進的圖卷,朱元璋並無半分疑慮。


    自古以來,華夏兒女便具有探索精神,熱衷於四海探險。


    那些富庶而身強力壯的青年,結伴遊曆已是常事。


    “世界將會變小!”朱元璋喃喃自語,似乎洞察到了什麽。


    他知道朱標所說的“世界變小”,意味著旅行的距離將大大縮短。


    “僅僅是指海洋嗎?”


    “正是!”朱標肯定地點點頭,“陸地上的行程暫時難以縮短,但在海洋上,我們已經有了可能。父親,現在我們麵對的世界,已非昔日可比。”


    “大明必須主動出擊,去探尋外界的秘密,而不能坐等他人闖入我們的視線。”


    “如同前朝一般?”朱元璋皺眉問道,心中其實對此有些抵觸。


    “前朝倚賴陸地,而大明則將借助海洋。”朱標堅定地迴答,“孩兒的意思是,陸地上的擴張可以暫且放緩。”


    不遠處的朱杞聞言,低下頭,臉上閃過一絲了悟。


    果然,這是一個穿越者的思想。


    曆代中原王朝,無不孜孜不倦地向北或向西擴張,哪怕付出極大的代價。


    然而這些土地,最終隻能短暫占有,又反複失去。


    這位太子顯然不願將過多精力耗費於此,而是急於占據海外的領土。


    朱元璋露出深思之色,緩緩開口:“標兒,我也夢想過大明能與漢唐並駕齊驅,但想要與它們相提並論,我們必須重開西域之路。”


    重開西域,首先需掃清大漠的障礙,確保後方安寧。


    然而今時不同往日,如今草原上的勢力遠超當年漢朝的匈奴,唐朝的突厥。


    “父親,此事孩兒曾與方進探討,他給了我一些啟示。”朱標神色古怪地說道,“而且,比西域更遙遠的西方,情況也發生了劇變。”


    方進這個關鍵角色再次發揮作用。


    “是因為絲路被截斷了嗎?”朱杞暗自揣測。


    可老朱了解所謂的“絲綢之路”嗎?


    實際上,“絲綢之路”這個名稱是19世紀的法國人提出的,同樣也是他們提出了“文藝複興”的概念。


    “方進是如何說的?”朱元璋好奇地問,“這小子倒是見識非凡。”


    朱標悠然道:“在時光流轉的長河中,漢唐的輝煌已成為遙遠的迴響。方進與我研讀了古老的卷軸,發現於那個鼎盛時代,西域扮演著貿易橋梁的角色,將中原編織的絲帛送往比西域更遙遠的西方國度。”


    “我們稱這條路為‘絲綢之道’!”


    這詞匯仿佛跨越時空,提早降臨在這奇幻世界。


    朱杞心中暗自感歎,對方進這智者般的角色頗為讚賞。


    “絲綢之道!”朱老沉吟一聲,目光閃爍讚賞之光,笑道,“寓意深遠,充滿學識!”


    朱標微笑迴應,接著說:“然而今日,海洋貿易猶如繁花般興盛,船隻的航程與性能遠超漢唐,使得絲綢之道的重要性衰退。”


    朱元璋腦中飛速轉動,瞬間洞悉其中的關鍵。


    這是關乎成本的問題。


    西域作為陸路轉運站,長途跋涉,依賴馬匹運輸,其載貨量遠遠無法與巨船相比。


    想象一下,即便是一艘普通的商船,也能承載起何等龐大的貨物,相當於多少疾馳的駿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之最逍遙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康7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康7並收藏大明之最逍遙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