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妙雲的真實意圖,是為了助未來夫君在軍功中撈取利益。
“我記得輝祖曾提及,妙雲並不願遠離故土,去遙遠的海外領地生活……”朱標的嘴角掠過一絲狡黠的微笑,“徐妙雲,此事由不得你,南非之行,你避無可避!然後,乖乖協助你的夫君管理領地吧。”
想玩弄權謀,這小姑娘與他這位太子相比,還太嫩了!
……
此刻,方進和孫子文相對而坐,悠閑地品著魔法茶水。
“子文兄,你看這是我繪製的設計圖!”方進從長袍中抽出一張羊皮紙,“能辨認出這是何種船隻嗎?”
孫子文凝視著圖紙上的船型,片刻後搖頭道:“方兄,這個我不在行!”
方進無奈地聳聳肩,這家夥除了醫術,其他領域的知識太過匱乏。
“這是改良過的飛翼帆船,速度可能略遜於原版,但比廣船要快得多。”方進邊說邊在紙上指點,“飛翼帆船是百年前的梅格裏亞人所創,卻被英倫的航海者廣泛采用,用於……異域香料的交易!”
“原來如此!”孫子文聽罷,恍然道,“設計圖有了,但以大明目前的工藝技術,能建造出這樣的船嗎?”
“理論上可以!”方進緩緩道來,“工業革命前的一切,隻要你找準路徑,並有傑出的工匠協助,都是可以實現的,不僅僅是飛翼帆船。”
“隻要方向正確,商業貿易繁榮到一定程度,大明的工業革命也將自然而然地降臨,我們或許有生之年能親眼見證!”
孫子文沉思後,緩緩開口:“如今的歐羅巴各國,想必正處於文藝複興的浪潮之中吧。”
“文藝複興?”方進皺眉迴應,“你相信這種說法?我覺得更像是傳說。”
“傳說?這怎麽可能!”孫子文搖頭,不願接受。
“這隻是我的個人見解,有人信,有人不信,將來有一天我們踏上歐羅巴的土地,就會知道文藝複興是否真實存在。”方進毫不在意地說。
“你得說服殿下,必須盡快重啟西海航行,大明需要海外的財富。”孫子文鄭重地說……
方進停頓片刻,迴答:“初次探索未知的西海,我們隻能沿著前朝遺存的航路前往南洋國度,天竺與錫蘭島已是邊界。若想繞過幽暗之角,抵達歐羅巴列國,至少需多次試探與準備。”
孫子文聞言,輕輕擺手,決然道:“不,這太緩慢。我們可另辟蹊徑!”
“何解?”
“官方探索與勇士招募同步進行,以個人榮譽召集敢於冒險的航海家。”孫子文提出構想,“官方行動必然以穩健為主,沿襲安全航道,而規模宏大,需長久籌備。而勇士們的征程則不受此限。”
“不過所謂勇士,民間之力恐怕不足,需以皇家名義,仿哥倫布之舉。”
“歐羅巴諸國的大航海時代尚有百年未至,尚早得很。”方進麵露奇異之色,忽地脫口而出,“子文兄,你如此急切,莫非對海外駿馬有獨特鍾愛?”
孫子文麵色微沉,輕咳一聲迴應:“孫某一心為國,盼大明能率先完成穿越幽暗之角的偉業。再者,新航線一旦開通,歐羅巴諸國便不再冒險探尋橫越大西洋之路,富饒遼闊的東洲大陸,將唯我大明獨享!”
“東洲?我記得繪製世界地圖之時,已將美洲命名為東洲,分為北東洲與南東洲!”
“哦?竟有此事,更為理想!”孫子文滿意地點點頭,“全球各地的命名權,確應握於大明手中。從地理而言,歐羅巴諸國至東洲大陸的距離較我們短。欲獨占美洲,大明須盡早籌謀。”
“子文兄所言極是,我們必須用盡策略,斷絕西方夷人染指東洲大陸之念。”
“理應如此。東洲大陸,絕不會留給歐羅巴蠻夷半點利益。”孫子文堅定地說,“至於那些‘大洋馬’……咳咳,隻是順便考慮的。”
“不過……”他似乎想起什麽,意味深長地續道,“當大明主動走向世界,接觸歐羅巴各國時,方兄以為兩地女子……誰更易為‘輕易之人’?”
方進聽到突然出現的英文詞,愣了愣,旋即領悟,大笑道:“哈哈,孫兄!我明白你的意思,攻守態勢有別矣!”
“哈哈,說得妙,攻守態勢有別!”
兩人談笑風生之際,太醫院外傳來侍衛稟報,說四皇子朱棣與督軍僉事徐輝祖一同前來。
方進聞言微怔,不明白他們怎麽會結伴而來。
徐輝祖匆忙步入,口中嚷嚷:“方指揮,計劃變動,太子殿下命令海軍即刻啟程。”
“啟程,往何處?”方進疑惑地迴應。
徐輝祖瞄了孫子文一眼,笑容滿麵地說:“神醫大人,涉及軍事機密,你……”
“我迴避!”孫子文抱了抱拳,主動走出了房間。
徐輝祖走到方進身側,低語道:“去耽羅島,越快越好!”
\"我遁入幻境!\"孫子文行了個禮,身形瞬息消失於房門之後。
徐輝祖飄至方進身旁,神秘地低語:\"前往迷霧之島耽羅,刻不容緩!\"
劉伯溫,星辰之名響徹四方,身為江南魔法學派的領袖,卻淪為朱標的棋子,被肆意驅使。
畢竟那老者年事已高,手中又有朱標的秘密,何嚐不是一種利用的價值。
“誠意伯……”陶凱咽下口中的驚駭,難以置信地問,“他怎麽會參與此事?”
他雖隱約察覺劉伯溫自北疆歸來的變化,卻未料到會有如此轉折。
“伯溫閣下,通曉天宇秘境,洞察世間萬象,他會犯錯嗎?”朱標臉上滿是不信,“他是孤的導師,博學者怎會出錯?”
“這個……”陶凱猶豫道,“誠意伯,或許有些事物,他並未……完全理解。”
“咦,陶大人竟質疑孤的導師!”朱標神色一凜,隨即擊掌一唿。
屏風之後,兩位人物緩步走出,一是誠意伯劉伯溫,另一位則是東宮詹事府的左詹士劉通。
他們的神情耐人尋味。
劉通似在極力壓抑笑意,劉伯溫則滿麵掙紮。
“誠意伯,原來您在這!”陶凱沉聲道。
劉伯溫掠過朱標一眼,淡然迴應:“陶大人,這種以薄禮換取厚饋的朝貢方式有失公正,前任王朝曾因此深受其害。當年咳咳……”
他停頓了一下,繼續說:“假扮藩屬國使者前來朝貢者絡繹不絕,許多人因此積累了豐厚的財富。”
實則劉伯溫對前朝的朝貢體係一無所知,他的官場經曆僅限於外圍,此次隻是依據太子的意願隨口而言。
畢竟,他聲名在外,被譽為預知未來的智者,輕易不會有人質疑他的言論。
“誠意伯,如今的禮部官員定比前朝更加盡忠職守,不會有差錯。”陶凱心中暗自憤慨。
“陶大人,朝貢貿易的利潤巨大,誘惑難擋,有人甘願冒險也在情理之中。”劉伯溫仍然固執己見。
劉家的,這朝貢國裏有無貓膩,老子會不清楚?
這秘密,你知我知,大家都心照不宣。可你這樣做,是要砸別人的飯碗啊!
我們之中出了叛徒!
王座之上,陛下無法事事親力親為,尤其是在中書省尚存之時,下級官員擁有相當大的決策權。
即便有些事情需稟告陛下,他們隻需修書一封,運用春秋筆法巧妙掩飾,陛下不可能也沒時間逐一詳查奏折的真實性。
別說在大明,即便是在信息交流無比便捷的現代,欺上瞞下的事也時有發生。
大明自稱天朝上國,奇珍異寶無數,越多的朝貢國隻會令陛下倍感榮耀,禮部的地位也因此更加重要。
那些禮部官員,有時見到異國野蠻人行於街頭,恨不得立即拉迴,冠以某個偏遠小國的使者之名...
在這片神秘的大陸上,漢文的奧秘猶如魔法般深邃,背景的探究更是如同探索未知的迷霧,瞞天過海在此間顯得尤為重要。
朝貢貿易的盈虧,宛如魔力的湧動,其背後的秘密不言而喻。
王國的財富唯有流通於世,才能在流轉中落入私囊之中。
然而,伯溫先生,你為何要揭示這桌布下的幻象?
“陶大人,大明每一顆穀物皆承載著魔法的饋贈,即便在孤的故鄉鳳陽,也有饑腸轆轆的人民。當然……”朱標繼續說道,“那些海外領地誠心崇敬我們的天朝,自然不應吝嗇,但必須根除假冒者。”
“那麽,伯溫先生,你剛才告訴孤,你想親自檢驗那些海外國度的使者,是嗎?”
劉伯溫立刻恭敬地迴應:“正是,老臣的見識足以辨識真偽使者。”
“陶大人,此事交給你安排。若為真,我們以禮相待;若是假,必施嚴懲。”朱標沉思片刻,堅定地說,“記住,此事不能泄漏半分風聲,就說太子與誠意伯共設盛宴,以款待這些遠方使團。”
朱標的視線悄悄掃過劉通,後者察覺到了太子的暗示,隨即提醒:“陶大人,萬一禮部有人通風報信,殿下隻能選擇寧濫勿缺,將所有使者視作假冒者處置。”
陶凱焦急地跺腳:“殿下,此事是否該稟告陛下?”
“父皇政務繁重,無暇顧及瑣事。此事由孤一手操辦,等確定使者的身份無誤,再一同麵見陛下。”朱標語氣堅決地說道。
“我記得輝祖曾提及,妙雲並不願遠離故土,去遙遠的海外領地生活……”朱標的嘴角掠過一絲狡黠的微笑,“徐妙雲,此事由不得你,南非之行,你避無可避!然後,乖乖協助你的夫君管理領地吧。”
想玩弄權謀,這小姑娘與他這位太子相比,還太嫩了!
……
此刻,方進和孫子文相對而坐,悠閑地品著魔法茶水。
“子文兄,你看這是我繪製的設計圖!”方進從長袍中抽出一張羊皮紙,“能辨認出這是何種船隻嗎?”
孫子文凝視著圖紙上的船型,片刻後搖頭道:“方兄,這個我不在行!”
方進無奈地聳聳肩,這家夥除了醫術,其他領域的知識太過匱乏。
“這是改良過的飛翼帆船,速度可能略遜於原版,但比廣船要快得多。”方進邊說邊在紙上指點,“飛翼帆船是百年前的梅格裏亞人所創,卻被英倫的航海者廣泛采用,用於……異域香料的交易!”
“原來如此!”孫子文聽罷,恍然道,“設計圖有了,但以大明目前的工藝技術,能建造出這樣的船嗎?”
“理論上可以!”方進緩緩道來,“工業革命前的一切,隻要你找準路徑,並有傑出的工匠協助,都是可以實現的,不僅僅是飛翼帆船。”
“隻要方向正確,商業貿易繁榮到一定程度,大明的工業革命也將自然而然地降臨,我們或許有生之年能親眼見證!”
孫子文沉思後,緩緩開口:“如今的歐羅巴各國,想必正處於文藝複興的浪潮之中吧。”
“文藝複興?”方進皺眉迴應,“你相信這種說法?我覺得更像是傳說。”
“傳說?這怎麽可能!”孫子文搖頭,不願接受。
“這隻是我的個人見解,有人信,有人不信,將來有一天我們踏上歐羅巴的土地,就會知道文藝複興是否真實存在。”方進毫不在意地說。
“你得說服殿下,必須盡快重啟西海航行,大明需要海外的財富。”孫子文鄭重地說……
方進停頓片刻,迴答:“初次探索未知的西海,我們隻能沿著前朝遺存的航路前往南洋國度,天竺與錫蘭島已是邊界。若想繞過幽暗之角,抵達歐羅巴列國,至少需多次試探與準備。”
孫子文聞言,輕輕擺手,決然道:“不,這太緩慢。我們可另辟蹊徑!”
“何解?”
“官方探索與勇士招募同步進行,以個人榮譽召集敢於冒險的航海家。”孫子文提出構想,“官方行動必然以穩健為主,沿襲安全航道,而規模宏大,需長久籌備。而勇士們的征程則不受此限。”
“不過所謂勇士,民間之力恐怕不足,需以皇家名義,仿哥倫布之舉。”
“歐羅巴諸國的大航海時代尚有百年未至,尚早得很。”方進麵露奇異之色,忽地脫口而出,“子文兄,你如此急切,莫非對海外駿馬有獨特鍾愛?”
孫子文麵色微沉,輕咳一聲迴應:“孫某一心為國,盼大明能率先完成穿越幽暗之角的偉業。再者,新航線一旦開通,歐羅巴諸國便不再冒險探尋橫越大西洋之路,富饒遼闊的東洲大陸,將唯我大明獨享!”
“東洲?我記得繪製世界地圖之時,已將美洲命名為東洲,分為北東洲與南東洲!”
“哦?竟有此事,更為理想!”孫子文滿意地點點頭,“全球各地的命名權,確應握於大明手中。從地理而言,歐羅巴諸國至東洲大陸的距離較我們短。欲獨占美洲,大明須盡早籌謀。”
“子文兄所言極是,我們必須用盡策略,斷絕西方夷人染指東洲大陸之念。”
“理應如此。東洲大陸,絕不會留給歐羅巴蠻夷半點利益。”孫子文堅定地說,“至於那些‘大洋馬’……咳咳,隻是順便考慮的。”
“不過……”他似乎想起什麽,意味深長地續道,“當大明主動走向世界,接觸歐羅巴各國時,方兄以為兩地女子……誰更易為‘輕易之人’?”
方進聽到突然出現的英文詞,愣了愣,旋即領悟,大笑道:“哈哈,孫兄!我明白你的意思,攻守態勢有別矣!”
“哈哈,說得妙,攻守態勢有別!”
兩人談笑風生之際,太醫院外傳來侍衛稟報,說四皇子朱棣與督軍僉事徐輝祖一同前來。
方進聞言微怔,不明白他們怎麽會結伴而來。
徐輝祖匆忙步入,口中嚷嚷:“方指揮,計劃變動,太子殿下命令海軍即刻啟程。”
“啟程,往何處?”方進疑惑地迴應。
徐輝祖瞄了孫子文一眼,笑容滿麵地說:“神醫大人,涉及軍事機密,你……”
“我迴避!”孫子文抱了抱拳,主動走出了房間。
徐輝祖走到方進身側,低語道:“去耽羅島,越快越好!”
\"我遁入幻境!\"孫子文行了個禮,身形瞬息消失於房門之後。
徐輝祖飄至方進身旁,神秘地低語:\"前往迷霧之島耽羅,刻不容緩!\"
劉伯溫,星辰之名響徹四方,身為江南魔法學派的領袖,卻淪為朱標的棋子,被肆意驅使。
畢竟那老者年事已高,手中又有朱標的秘密,何嚐不是一種利用的價值。
“誠意伯……”陶凱咽下口中的驚駭,難以置信地問,“他怎麽會參與此事?”
他雖隱約察覺劉伯溫自北疆歸來的變化,卻未料到會有如此轉折。
“伯溫閣下,通曉天宇秘境,洞察世間萬象,他會犯錯嗎?”朱標臉上滿是不信,“他是孤的導師,博學者怎會出錯?”
“這個……”陶凱猶豫道,“誠意伯,或許有些事物,他並未……完全理解。”
“咦,陶大人竟質疑孤的導師!”朱標神色一凜,隨即擊掌一唿。
屏風之後,兩位人物緩步走出,一是誠意伯劉伯溫,另一位則是東宮詹事府的左詹士劉通。
他們的神情耐人尋味。
劉通似在極力壓抑笑意,劉伯溫則滿麵掙紮。
“誠意伯,原來您在這!”陶凱沉聲道。
劉伯溫掠過朱標一眼,淡然迴應:“陶大人,這種以薄禮換取厚饋的朝貢方式有失公正,前任王朝曾因此深受其害。當年咳咳……”
他停頓了一下,繼續說:“假扮藩屬國使者前來朝貢者絡繹不絕,許多人因此積累了豐厚的財富。”
實則劉伯溫對前朝的朝貢體係一無所知,他的官場經曆僅限於外圍,此次隻是依據太子的意願隨口而言。
畢竟,他聲名在外,被譽為預知未來的智者,輕易不會有人質疑他的言論。
“誠意伯,如今的禮部官員定比前朝更加盡忠職守,不會有差錯。”陶凱心中暗自憤慨。
“陶大人,朝貢貿易的利潤巨大,誘惑難擋,有人甘願冒險也在情理之中。”劉伯溫仍然固執己見。
劉家的,這朝貢國裏有無貓膩,老子會不清楚?
這秘密,你知我知,大家都心照不宣。可你這樣做,是要砸別人的飯碗啊!
我們之中出了叛徒!
王座之上,陛下無法事事親力親為,尤其是在中書省尚存之時,下級官員擁有相當大的決策權。
即便有些事情需稟告陛下,他們隻需修書一封,運用春秋筆法巧妙掩飾,陛下不可能也沒時間逐一詳查奏折的真實性。
別說在大明,即便是在信息交流無比便捷的現代,欺上瞞下的事也時有發生。
大明自稱天朝上國,奇珍異寶無數,越多的朝貢國隻會令陛下倍感榮耀,禮部的地位也因此更加重要。
那些禮部官員,有時見到異國野蠻人行於街頭,恨不得立即拉迴,冠以某個偏遠小國的使者之名...
在這片神秘的大陸上,漢文的奧秘猶如魔法般深邃,背景的探究更是如同探索未知的迷霧,瞞天過海在此間顯得尤為重要。
朝貢貿易的盈虧,宛如魔力的湧動,其背後的秘密不言而喻。
王國的財富唯有流通於世,才能在流轉中落入私囊之中。
然而,伯溫先生,你為何要揭示這桌布下的幻象?
“陶大人,大明每一顆穀物皆承載著魔法的饋贈,即便在孤的故鄉鳳陽,也有饑腸轆轆的人民。當然……”朱標繼續說道,“那些海外領地誠心崇敬我們的天朝,自然不應吝嗇,但必須根除假冒者。”
“那麽,伯溫先生,你剛才告訴孤,你想親自檢驗那些海外國度的使者,是嗎?”
劉伯溫立刻恭敬地迴應:“正是,老臣的見識足以辨識真偽使者。”
“陶大人,此事交給你安排。若為真,我們以禮相待;若是假,必施嚴懲。”朱標沉思片刻,堅定地說,“記住,此事不能泄漏半分風聲,就說太子與誠意伯共設盛宴,以款待這些遠方使團。”
朱標的視線悄悄掃過劉通,後者察覺到了太子的暗示,隨即提醒:“陶大人,萬一禮部有人通風報信,殿下隻能選擇寧濫勿缺,將所有使者視作假冒者處置。”
陶凱焦急地跺腳:“殿下,此事是否該稟告陛下?”
“父皇政務繁重,無暇顧及瑣事。此事由孤一手操辦,等確定使者的身份無誤,再一同麵見陛下。”朱標語氣堅決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