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這個離經叛道的兒子倒是很懂得品味修煉之趣,雖紫霄寶殿並無天宮那般恢宏壯麗,但卻自有一股超凡脫俗的氣息。殿內摒棄了諸多繁瑣的陣法裝飾,處處彰顯出以人為本的巧妙構思。
弘治帝最為欣喜的,莫過於再次見到那些活潑可愛的皇孫皇孫女們。朱厚照外出曆練已有半年時光,身為仙帝的他自然不便時常涉足太子府邸。此次駕臨紫霄寶殿,正是因為思念那些稚嫩的生命。
然而孩童尚幼,隻能由她們的母親一一抱至弘治帝麵前行禮參見。弘治帝樂得合不攏嘴,畢竟在這個靈嬰易逝的時代,朱厚照的孩兒們都茁壯成長,讓他真切感受到了血脈延續的幸福。之前,皇二子朱厚煒和皇長女太康公主相繼早逝,使得他對這份兒孫滿堂的喜悅倍加珍惜。
弘治帝慷慨地重賞了這些孩子們的母親。朱厚照見狀,便喚來了身懷六甲的烏西與迪西,腹中胎兒同樣是皇家血脈,自然也不能遺漏。弘治帝雖然表麵不動聲色,但暗中讚賞之餘仍給予了重賞,並趁人不備之際意味深長地瞪了朱厚照一眼。
朱厚照又牽來唐嵐兒,告訴她,這是未來的皇孫之母,賞賜之事自然不可遺漏。弘治帝對唐嵐兒言語頗多,讚許其能及時迴頭歸順皇家,從今往後便是同舟共濟的一家人,日後還需為皇家開枝散葉貢獻力量。
唐嵐兒滿懷感激地望著弘治帝,未曾想這位皇祖父竟如此開明,不僅未因她的出身而歧視,反而給予了她厚重的賞賜。戴如南適時向朱厚照建議,今日人丁興旺,不如借天地之力,留下一幅家族團圓的畫麵以作紀念。
朱厚照對此提議連連稱善。正值午時日光璀璨,他們一行人便在紫霄寶殿前依次坐定,準備攝取一幅生動的“仙家團圓圖”。弘治帝不解其意,詢問何謂“攝靈留影”?朱厚照答曰:“此乃神器繪畫之術,隻需靜心待之。”
太皇太後端坐中央,朱厚照攜錢夢竹相伴左右,弘治帝則攜手張氏坐在太皇太後兩側。烏西和迪西懷著皇家骨肉,被錢夢竹引至近旁就座。初次見到唐嵐兒的張氏特意將她拉至身邊,與其他懷抱稚子者一同站立後排。
禰豆子和納豆子因身形嬌小,不得不踩著矮凳才能避開他人身影。朱厚照安排妥當座位次序,走到攝靈留影之器前仔細審視並調整焦距。他笑著提醒眾人:“無需緊張,此刻正是歡喜之時,笑容可掬更為宜人。”
待朱厚照調好焦距返迴原位,指示劉瑾啟動攝靈留影之器。於是乎,眾人便屏息凝神,保持這一瞬間的姿勢達十分鍾之久。盡管如今的技術仍有局限,尚無法實現瞬時定格,但這已比先前需耗時三十分鍾的情形要強多了。
十分鍾過去,劉瑾收起鏡頭蓋,朱厚照宣告大家可恢複正常活動。在這短暫而又漫長的十分鍾裏,他們凝聚的不隻是一個畫麵,更是皇家血脈綿延不斷的祥瑞氣象。
弘治仙帝滿腹疑竇地問:“那靈機畫符所繪之畫卷何在?速呈於朕觀之。”
朱長齡迴應還需三日方可完成。
弘治仙帝搖頭輕笑,道:“罷了,此等煉器之術尚欠火候,不過爾爾。”
朱長齡則勸其耐心稍待,須知天地法則尚需時日磨礪,或許數載之後,定能修煉出瞬息成像之神通。
近段時日,西山之地的修行界科技突飛猛進,諸多秘法層出不窮。
譬如那留聲仙器。
朱長齡忽有所悟,提議弘治仙帝留下一段仙音。
宮中亦藏有留聲仙器,弘治仙帝閑暇之時也曾聆聽其中妙音。
然而,為何要在其中留存自身仙音?
朱長齡闡述道:“皇家向來超然物外,鮮少與黎民溝通交流,朕以為,可借此機會錄製一段祈福眾生的新春祝詞,共襄歡樂,令天下萬民皆能感受到朕的鴻蒙天恩。”
弘治仙帝思量片刻,覺得此舉確有深意,此孽子之計謀倒也層出不窮。
太子府內設有戴如南的丹鼎秘室,其中亦有一處煉音陣法。朱長齡便提議即刻行動,待年後恰好可用。
於是眾人步入煉音陣法之內,朱長齡請弘治仙帝坐於一枚青銅聚音鈴前,並轉動機關,示意可以發聲。
弘治仙帝略顯緊張,調息片刻後朗聲道:
“瑞龍獻寶慶祥日,鳳鳴含珠賀新春!
朕乃大明仙朝皇帝朱佑樘,在弘治二十一載即將到來之際,
朕願我大明子民在新的一年之中,
新春之喜盈門庭!
合家團聚樂融融!
身康體健悅心神!
萬事如意福滿堂!”
顧及朱長齡過去一年的辛勤付出,弘治仙帝默許了他的短暫休憩,未強召他參與各類仙宴與祭祀大典。
僅在年終歲末,帶著朱長齡一同祭拜列祖列宗。
初一那天,朱長齡竟破例在凡人麵前現真身一次。
今日乃是神雷軌道列車開通之大典。
早在盛典之前,《大明仙域晚報》已進行了連篇累牘的宣傳。
一條由西山至京城之間的神秘軌道早已悄然鋪設完畢。
眾多百姓對此舉既感到心疼資源浪費,又滿懷好奇之心。
有趣的是,在仙界的史冊記載中,鐵軌之術早於神雷列車出現數十年。
公元1767年,英仙界一家鐵礦煉器坊因金屬價格暴跌,鐵石堆積如山,既無法賣出獲利,又占用了大量空間,便下令將生鐵鑄造成一根根長條,預備日後鐵價迴升時再行出售。
不料,世人發現車輛行經鋪有鐵條的道路之上,行駛起來省力且平穩。
如此,鐵軌得以先於神雷列車問世。
得益於煉器之法的不斷精進以及新開采的諸多仙鐵礦脈,大明仙朝的鋼鐵品質與產量均有顯著提升,然而,鐵價卻因供應充足而緩緩下跌。
由於朱長齡的引導與謀劃,神雷列車的研發曆程並未如人間曆史一般曆經曲折,未曾上演火車與馬車競速的一幕。
然而,當日西山、京城沿線站點以及軌道兩側,仍聚集了無數前來圍觀這一盛事的百姓……
京城的凡夫俗子幾乎無人未涉足過那神秘的萬象秘境,近幾年來,更是一睹了一項又一項來自仙道煉器師的創新法寶。即便是《天機日報》上所記載的這種無需靈獸牽引便能自行奔騰的神行車,盡管令人費解,但卻並未被視為邪魔外道。
明武宗朱厚照偕同太子弘治與眾仙官於京城的靈樞驛站恭候神行車的降臨。
仙官們疑惑不已,原本正月初一的元始朝會竟提前收束,不明所以地被引至靈樞驛站參與此番神行車啟靈大典。
伴隨著震耳欲聾的轟鳴聲,一隻由玄鐵鑄成的巨獸吐著白霧滾滾而來,衝入了驛站之中。
原先竊竊私語的仙官們皆瞠目結舌,而太子弘治則顯得泰然自若,早在先前造訪太子府時,朱厚照已引領他前往西山秘境見識過神行車的雄姿,隻不過那時的神行車尚未啟動,僅僅靜臥在西山秘境的驛站點綴其間。
如今這奔騰馳騁的神行車比起停滯不前之時,威勢更勝以往,連弘治也不禁心潮澎湃,震撼不已。
神行車停下之際,車輪與鐵軌擦撞產生的銳利聲響讓眾人愈發驚歎不已,紛紛揣測這神行車蘊藏著何等磅礴之力!
王守仁滿麵紅光地從車頭躍下,平日裏那位冷靜穩重的煉器大師此刻竟顯露出前所未有的興奮之情。
“太子殿下,我等終告成功矣!”王守仁感慨萬分,迴想當初在他尚是一名書生的文會上有幸結識了太子殿下。正是太子殿下的引領,才讓他踏入了格物致知的正途,探求到大道的奧秘。
在一旁觀禮的王華看到兒子這般舉止誇張,不由得擰緊了眉頭,恨不能上前教訓幾腳。然而內心深處,他也為兒子能在格物之道上取得成就而感到欣慰。大明帝國因格物致知所帶來的變革已初露端倪,他的兒子確實在這條道路上開辟出了新天地。
這神行車共設八節車廂,其中七節用於裝載物資。當車廂門敞開,滿滿當當的靈石煤炭赫然映入眼簾,顯然是為了展示神行車的強大承載能力而精心布置。
隨後,太子弘治與眾仙官一同參觀了整列神行車。朱厚照與王守仁詳細講解了神行車的基本運行原理及其巨大的應用價值。
眾仙官得知神行車僅需幾位修士操控,且承載力驚人,無需依賴靈獸,皆感歎其設計精巧絕倫,神乎其技。
神行車的一節車廂作為載客車廂,簡要介紹完畢後,朱厚照攜太子弘治及群臣登上了神行車。他們成為首批乘坐神行車的尊貴旅客。
緊接著,隨著王守仁拉動汽笛,神行車啟動返程,疾速奔往西山秘境。行進途中穩定如山,瞬息千裏,不過十餘唿吸之間,便已抵達西山秘境驛站。
群臣紛紛向弘治獻上誠摯的祝賀,稱頌這神行車實乃國之重器。所有人皆明白,假若能讓神行車貫穿大明各地,那麽它將為大明帶來無盡的福祉。
現今,大明疆域之內交通不便,運輸物資主要依賴畜力。特別是糧食運輸,往往十車糧食運往缺糧之地,沿途消耗的糧食甚至能達到三、四車之多,耗費的人力畜力亦是天文數字。
弘治帝最為欣喜的,莫過於再次見到那些活潑可愛的皇孫皇孫女們。朱厚照外出曆練已有半年時光,身為仙帝的他自然不便時常涉足太子府邸。此次駕臨紫霄寶殿,正是因為思念那些稚嫩的生命。
然而孩童尚幼,隻能由她們的母親一一抱至弘治帝麵前行禮參見。弘治帝樂得合不攏嘴,畢竟在這個靈嬰易逝的時代,朱厚照的孩兒們都茁壯成長,讓他真切感受到了血脈延續的幸福。之前,皇二子朱厚煒和皇長女太康公主相繼早逝,使得他對這份兒孫滿堂的喜悅倍加珍惜。
弘治帝慷慨地重賞了這些孩子們的母親。朱厚照見狀,便喚來了身懷六甲的烏西與迪西,腹中胎兒同樣是皇家血脈,自然也不能遺漏。弘治帝雖然表麵不動聲色,但暗中讚賞之餘仍給予了重賞,並趁人不備之際意味深長地瞪了朱厚照一眼。
朱厚照又牽來唐嵐兒,告訴她,這是未來的皇孫之母,賞賜之事自然不可遺漏。弘治帝對唐嵐兒言語頗多,讚許其能及時迴頭歸順皇家,從今往後便是同舟共濟的一家人,日後還需為皇家開枝散葉貢獻力量。
唐嵐兒滿懷感激地望著弘治帝,未曾想這位皇祖父竟如此開明,不僅未因她的出身而歧視,反而給予了她厚重的賞賜。戴如南適時向朱厚照建議,今日人丁興旺,不如借天地之力,留下一幅家族團圓的畫麵以作紀念。
朱厚照對此提議連連稱善。正值午時日光璀璨,他們一行人便在紫霄寶殿前依次坐定,準備攝取一幅生動的“仙家團圓圖”。弘治帝不解其意,詢問何謂“攝靈留影”?朱厚照答曰:“此乃神器繪畫之術,隻需靜心待之。”
太皇太後端坐中央,朱厚照攜錢夢竹相伴左右,弘治帝則攜手張氏坐在太皇太後兩側。烏西和迪西懷著皇家骨肉,被錢夢竹引至近旁就座。初次見到唐嵐兒的張氏特意將她拉至身邊,與其他懷抱稚子者一同站立後排。
禰豆子和納豆子因身形嬌小,不得不踩著矮凳才能避開他人身影。朱厚照安排妥當座位次序,走到攝靈留影之器前仔細審視並調整焦距。他笑著提醒眾人:“無需緊張,此刻正是歡喜之時,笑容可掬更為宜人。”
待朱厚照調好焦距返迴原位,指示劉瑾啟動攝靈留影之器。於是乎,眾人便屏息凝神,保持這一瞬間的姿勢達十分鍾之久。盡管如今的技術仍有局限,尚無法實現瞬時定格,但這已比先前需耗時三十分鍾的情形要強多了。
十分鍾過去,劉瑾收起鏡頭蓋,朱厚照宣告大家可恢複正常活動。在這短暫而又漫長的十分鍾裏,他們凝聚的不隻是一個畫麵,更是皇家血脈綿延不斷的祥瑞氣象。
弘治仙帝滿腹疑竇地問:“那靈機畫符所繪之畫卷何在?速呈於朕觀之。”
朱長齡迴應還需三日方可完成。
弘治仙帝搖頭輕笑,道:“罷了,此等煉器之術尚欠火候,不過爾爾。”
朱長齡則勸其耐心稍待,須知天地法則尚需時日磨礪,或許數載之後,定能修煉出瞬息成像之神通。
近段時日,西山之地的修行界科技突飛猛進,諸多秘法層出不窮。
譬如那留聲仙器。
朱長齡忽有所悟,提議弘治仙帝留下一段仙音。
宮中亦藏有留聲仙器,弘治仙帝閑暇之時也曾聆聽其中妙音。
然而,為何要在其中留存自身仙音?
朱長齡闡述道:“皇家向來超然物外,鮮少與黎民溝通交流,朕以為,可借此機會錄製一段祈福眾生的新春祝詞,共襄歡樂,令天下萬民皆能感受到朕的鴻蒙天恩。”
弘治仙帝思量片刻,覺得此舉確有深意,此孽子之計謀倒也層出不窮。
太子府內設有戴如南的丹鼎秘室,其中亦有一處煉音陣法。朱長齡便提議即刻行動,待年後恰好可用。
於是眾人步入煉音陣法之內,朱長齡請弘治仙帝坐於一枚青銅聚音鈴前,並轉動機關,示意可以發聲。
弘治仙帝略顯緊張,調息片刻後朗聲道:
“瑞龍獻寶慶祥日,鳳鳴含珠賀新春!
朕乃大明仙朝皇帝朱佑樘,在弘治二十一載即將到來之際,
朕願我大明子民在新的一年之中,
新春之喜盈門庭!
合家團聚樂融融!
身康體健悅心神!
萬事如意福滿堂!”
顧及朱長齡過去一年的辛勤付出,弘治仙帝默許了他的短暫休憩,未強召他參與各類仙宴與祭祀大典。
僅在年終歲末,帶著朱長齡一同祭拜列祖列宗。
初一那天,朱長齡竟破例在凡人麵前現真身一次。
今日乃是神雷軌道列車開通之大典。
早在盛典之前,《大明仙域晚報》已進行了連篇累牘的宣傳。
一條由西山至京城之間的神秘軌道早已悄然鋪設完畢。
眾多百姓對此舉既感到心疼資源浪費,又滿懷好奇之心。
有趣的是,在仙界的史冊記載中,鐵軌之術早於神雷列車出現數十年。
公元1767年,英仙界一家鐵礦煉器坊因金屬價格暴跌,鐵石堆積如山,既無法賣出獲利,又占用了大量空間,便下令將生鐵鑄造成一根根長條,預備日後鐵價迴升時再行出售。
不料,世人發現車輛行經鋪有鐵條的道路之上,行駛起來省力且平穩。
如此,鐵軌得以先於神雷列車問世。
得益於煉器之法的不斷精進以及新開采的諸多仙鐵礦脈,大明仙朝的鋼鐵品質與產量均有顯著提升,然而,鐵價卻因供應充足而緩緩下跌。
由於朱長齡的引導與謀劃,神雷列車的研發曆程並未如人間曆史一般曆經曲折,未曾上演火車與馬車競速的一幕。
然而,當日西山、京城沿線站點以及軌道兩側,仍聚集了無數前來圍觀這一盛事的百姓……
京城的凡夫俗子幾乎無人未涉足過那神秘的萬象秘境,近幾年來,更是一睹了一項又一項來自仙道煉器師的創新法寶。即便是《天機日報》上所記載的這種無需靈獸牽引便能自行奔騰的神行車,盡管令人費解,但卻並未被視為邪魔外道。
明武宗朱厚照偕同太子弘治與眾仙官於京城的靈樞驛站恭候神行車的降臨。
仙官們疑惑不已,原本正月初一的元始朝會竟提前收束,不明所以地被引至靈樞驛站參與此番神行車啟靈大典。
伴隨著震耳欲聾的轟鳴聲,一隻由玄鐵鑄成的巨獸吐著白霧滾滾而來,衝入了驛站之中。
原先竊竊私語的仙官們皆瞠目結舌,而太子弘治則顯得泰然自若,早在先前造訪太子府時,朱厚照已引領他前往西山秘境見識過神行車的雄姿,隻不過那時的神行車尚未啟動,僅僅靜臥在西山秘境的驛站點綴其間。
如今這奔騰馳騁的神行車比起停滯不前之時,威勢更勝以往,連弘治也不禁心潮澎湃,震撼不已。
神行車停下之際,車輪與鐵軌擦撞產生的銳利聲響讓眾人愈發驚歎不已,紛紛揣測這神行車蘊藏著何等磅礴之力!
王守仁滿麵紅光地從車頭躍下,平日裏那位冷靜穩重的煉器大師此刻竟顯露出前所未有的興奮之情。
“太子殿下,我等終告成功矣!”王守仁感慨萬分,迴想當初在他尚是一名書生的文會上有幸結識了太子殿下。正是太子殿下的引領,才讓他踏入了格物致知的正途,探求到大道的奧秘。
在一旁觀禮的王華看到兒子這般舉止誇張,不由得擰緊了眉頭,恨不能上前教訓幾腳。然而內心深處,他也為兒子能在格物之道上取得成就而感到欣慰。大明帝國因格物致知所帶來的變革已初露端倪,他的兒子確實在這條道路上開辟出了新天地。
這神行車共設八節車廂,其中七節用於裝載物資。當車廂門敞開,滿滿當當的靈石煤炭赫然映入眼簾,顯然是為了展示神行車的強大承載能力而精心布置。
隨後,太子弘治與眾仙官一同參觀了整列神行車。朱厚照與王守仁詳細講解了神行車的基本運行原理及其巨大的應用價值。
眾仙官得知神行車僅需幾位修士操控,且承載力驚人,無需依賴靈獸,皆感歎其設計精巧絕倫,神乎其技。
神行車的一節車廂作為載客車廂,簡要介紹完畢後,朱厚照攜太子弘治及群臣登上了神行車。他們成為首批乘坐神行車的尊貴旅客。
緊接著,隨著王守仁拉動汽笛,神行車啟動返程,疾速奔往西山秘境。行進途中穩定如山,瞬息千裏,不過十餘唿吸之間,便已抵達西山秘境驛站。
群臣紛紛向弘治獻上誠摯的祝賀,稱頌這神行車實乃國之重器。所有人皆明白,假若能讓神行車貫穿大明各地,那麽它將為大明帶來無盡的福祉。
現今,大明疆域之內交通不便,運輸物資主要依賴畜力。特別是糧食運輸,往往十車糧食運往缺糧之地,沿途消耗的糧食甚至能達到三、四車之多,耗費的人力畜力亦是天文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