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嵐兒內心深處,其實並不舍得離開朱厚照。
然而她身處白蓮宗與所愛之人之間,實感左右為難,不知該如何抉擇。
白蓮宗一直要求她在朱厚照身邊獲取重要情報,而她卻又不願背棄對自己有深情厚誼的朱厚照……
對於修真世界的朱厚照與白蓮教而言,他們的目標皆在於度化眾生,期望引領凡人們步入祥瑞之境。然而,兩者之間卻如同冰火不容。
自身無力化解兩大勢力間的對立,便決定投身於能夠觸及之處的實際事務中。若無法普濟天下蒼生,救贖一隅村落也可聊表心意。東吉村渺小而偏僻,總共居民不過數百人,其土地貧瘠,田間收獲亦稀薄,村民們的生計艱難無比。
唐嵐兒離開京城之際,攜帶了一批土豆與玉米的靈種。然而東吉村似乎並非適宜玉米生長之地,即便種植,收成亦不佳。反倒是土豆易於繁衍,雖未達到京城的豐厚產出,但相較於原本的境況已有顯著改善。此外,唐嵐兒還掌握了煉製琉璃之術,在村裏開辦了一處小型仙丹坊,所產的琉璃法寶均由白蓮教負責在各修煉界販賣。如此一來,東吉村的生活條件逐漸得到改善,村民們也能滿足溫飽。
鄉親們敬稱唐嵐兒為“仙姑”,但她自省所做的仍非盡善盡美。她在修行的溫室中,盡管傾心研習,土豆產量依舊遜色於京都。那仙丹坊煉製出的琉璃品質也不如京都所產,瑕疵與氣泡顯而易見。更令她困惑的是,在教導村童修習道法時,深感自己並不擅長此道。而朱厚照教授弟子時卻是遊刃有餘,對比之下讓她倍感艱難。
然而,如今東吉村村民的生活相較以往確已大為改觀,能吃得上飽飯,這讓她深深體會到朱厚照之道或許才是普度天下眾生的正途。村民們世代信仰白蓮教,然而白蓮教並未真正讓東吉村走出貧困。此事令唐嵐兒對白蓮教的信念產生動搖。
唐嵐兒深入研究白蓮教的教理,過去不明之處,她曾以為是自己修為尚淺未能悟透。但在跟隨朱厚照學習的過程中,也逐漸領略到了他的思辨方式。朱厚照時常提及的“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之理,使她明白,若不能通達,則需從更多維度去體悟。
唐嵐兒試圖追溯白蓮教的根源,卻發現即便是自家師尊對此也難以清晰闡明。白蓮教官方稱其源自東晉時期淨土宗開山祖師慧遠大師在廬山東林寺創立的白蓮社。然而,經過唐嵐兒深入了解慧遠大師與淨土宗,發現二者與現今白蓮教的教義宗旨並無直接關聯。起初,白蓮教崇拜的對象乃是彌勒佛,而非今日所崇祀的無生老母,甚至早年間還曾同時祭拜玉皇大帝與閻王爺——兩位在神話體係中分明存在著上下級關係的存在。這般混雜供奉之事,讓唐嵐兒覺得極為悖論。至於白蓮教何時開始奉祀無生老母,已無從考證。隻是有關無生老母的記載,確實晚於那些廣為人知的仙神傳說。
修煉典籍記載,無生聖母不僅孕育了人間生靈,更創設了浩渺天地,集創世神與救度眾生的大能於一身,如來佛陀、彌勒尊者、燃燈古佛皆為其門下弟子,就連天庭主宰玉皇大帝與冥明二王亦出自其血脈。
無生聖母安居於太虛聖地,此地乃鴻蒙宇宙的根本,萬物之源,即便是佛教所稱的西方極樂淨土與道教三清仙境,亦是由太虛聖地衍生而出。
當唐嵐兒拋卻白蓮仙宗的身份,以旁觀者的角度審視其中關聯時,便覺察到白蓮仙宗的教理之中存在諸多不合修煉之道之處。
唐嵐兒確信無疑的是,白蓮仙宗的教誨曆經無數衍變,吸納了眾多宗派的修行理念,早已與初始的淨土宗法脈相去甚遠。
如今白蓮仙宗的形態,其根源問題在於汲取了摩尼正宗的修煉理論。
自摩尼正宗的影響滲透進來之後,白蓮仙宗的風貌便發生了異變。
摩尼正宗宣揚世間沉淪於幽暗,欲迴歸光明彼岸,唯有奮起抵抗。
由此衍生出今日白蓮仙宗的救世主張——凡塵百姓身處苦難煎熬之中,需仰賴白蓮仙宗的解救。
而拯救之舉,必然伴隨抗爭。
與何方勢力抗爭?
凡立於統治高位者,即為抗爭對象。
生民陷於水火,必是執政者的失德所致。
然若統治者治國有方,百姓安居樂業,白蓮仙宗又焉有存在的理由?
這一論點令唐嵐兒悚然驚懼。
故而白蓮仙宗為證自身存續之正當性,勢必行諸種種偏激之舉。
朝廷將白蓮仙宗視為邪魔外道,昔日唐嵐兒對此頗為憤慨。
白蓮仙宗上下皆一口咬定,朱氏皇族乃是竊奪了白蓮仙宗勝利果實的賊子。
正是為了打壓白蓮仙宗,朝廷才會將其定義為邪魔外道。
然而,唐嵐兒現今明白了。
白蓮仙宗本性便無法立足於統治階層。
其天生使命,便是對抗統治權威。
朝廷斥責白蓮仙宗為邪魔外道,實非冤枉之辭。
看透一切的唐嵐兒,心中世界觀為之動搖,久久才得以平複。
此後,白蓮仙宗分派予唐嵐兒的任務,她均婉拒,並直言不願再擔當白蓮仙宗弟子的身份。
即便洞悉了白蓮仙宗的真實麵貌又有何用?
她已被烙印上白蓮仙宗的印記,難以擺脫。
更重要的是,白蓮仙宗曾於危難之際救助過她,對她有著養育之恩。
無所適從的唐嵐兒,選擇了潛心經營東吉村,竭力為村民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
這不也正是朱厚照矢誌追求的目標嗎?
唐嵐兒每日皆深切思念著朱厚照,為減輕這份思念之痛,她傾注全力於東吉村的建設之上。
因此她被譽為“女菩薩”。
隻是每逢孤寂之時,她會取出兩人共有的畫像以慰藉相思之情,並輕啟那個會發聲的音律寶盒。
朱厚照曾言,那支曲調乃是專門為她創作。
不過唐嵐兒察覺朱厚照提及此事時,似略有忐忑不安。
每當迴想起這些細節,唐嵐兒總會情不自禁地露出一絲微笑……
他已然是個修為高深的人物,通曉諸多法術秘技,既擅長推衍天機,又能妙筆丹青。
提及繪畫一事,唐嵐兒臉頰不禁微微泛紅。
那時讓她繪製的畫像,他是否也會時不時取出觀摩迴味呢?他又是否會偶爾憶起她這位故人呢?
九月將盡之時,唐嵐兒早早地起身修煉,今日心情尚佳,因為她所期待的收靈薯之日終於來臨。
那些靈薯的藤蔓已然轉黃凋零,預示著一個碩果累累的豐盈之年。唐嵐兒早已悄然試挖些許靈薯,今年對於東吉仙村而言,必然是個豐收的季節。
然而唐嵐兒察覺到今日村中氛圍異樣。忽然間,一名村民匆忙前來告知,稱官府中有修士特意來訪,點名要尋找唐嵐兒。
即便是在大明疆域之內生活,盡管官府修士鮮少涉足東吉仙村,但也並非從未踏足此地。每逢此時,村民們便會暫時將供奉的無生聖母仙像替換掉以敷衍應對。
在這貧窮得唯有清修之聲迴蕩的東吉仙村,便是最貪婪的官差也會因村民們的生活艱辛而有所收斂,不願施加過多苛責。唐嵐兒擔心因此惹禍上身,匆匆返迴閨房收拾了一個小巧的行囊,將珍視的音律寶盒與畫像等貴重物品仔細收納其中,預備離村避難一段時間。
臨行前,唐嵐兒告誡村民們切勿抵抗,即便麵對官差也無需過於擔憂,他們並不會真正傷害村民。但此刻的唐嵐兒深知,自己身為白蓮仙宗弟子的身份,就如同一個被追捕的逃犯一般尷尬無比。
然而當唐嵐兒試圖離開村落時卻發現所有出路已被一道道禁製封鎖,她心中一沉,意識到來者定非尋常朝廷修士,而是精心挑選的精英,將整個村子團團包圍,嚴密至極。唐嵐兒意識到這些人極有可能是為了尋她而來。
朱厚照聽聞唐嵐兒的消息後,內心篤定必須親自去尋找她。為何當初竟然就這樣悄無聲息地離去,連一句告別的話語都沒有留下。有些事情,他必須要當麵向唐嵐兒問個明白。
朱厚照踏入村莊後,發現一片片廣袤的靈薯田以及一處隱秘的琉璃工坊。他敏銳地感知到唐嵐兒的氣息就隱藏在這村中一角。
然而當錢寧在村裏多方打探後,卻隻得到眾口一詞的迴答——無人知曉唐嵐兒的存在。但錢寧敏銳地覺察到所有人似乎都在刻意隱瞞事實,有意庇護唐嵐兒。
“殿下,他們都似乎在袒護唐嵐兒,並未透露實情,微臣是否該……”
朱厚照瞥了錢寧一眼,淡然道:“確認她在村中就行,我要找的是唐嵐兒,你去逼供村民又有何用。”
“村子已經圍住了嗎?”
“已嚴密封鎖,確保無人能夠進出村子。”
朱厚照微微點頭,目光掃過四周那些對他充滿戒備神色的村民們,顯然唐嵐兒在他們心中的地位極高。
他此次來此是為了找到唐嵐兒交談,而非給她帶來麻煩。朱厚照耐心等待了一會兒,見唐嵐兒並未出現相見,於是喚來錢寧。
“安排人喊話。”
“殿下,請問喊些什麽?”
“唐嵐兒,你的照哥哥來找你了,出來一敘吧。”
“遵命,殿下。”
隨後跟隨朱厚照入村的十餘名修士便按照他的要求,大聲唿喊著在村落各處傳開:“唐嵐兒,你的照哥哥來找你了,快出來一敘!”
唐嵐兒,仙子之名已被喚起,你我兄妹因果未了,前來尋你共論大道!\"
......
片刻之後,唐嵐兒依然未曾顯現身形。
朱厚照示意眾人暫停,隨後召來了身邊的修士錢寧。
\"轉換傳音之術!\"
然而她身處白蓮宗與所愛之人之間,實感左右為難,不知該如何抉擇。
白蓮宗一直要求她在朱厚照身邊獲取重要情報,而她卻又不願背棄對自己有深情厚誼的朱厚照……
對於修真世界的朱厚照與白蓮教而言,他們的目標皆在於度化眾生,期望引領凡人們步入祥瑞之境。然而,兩者之間卻如同冰火不容。
自身無力化解兩大勢力間的對立,便決定投身於能夠觸及之處的實際事務中。若無法普濟天下蒼生,救贖一隅村落也可聊表心意。東吉村渺小而偏僻,總共居民不過數百人,其土地貧瘠,田間收獲亦稀薄,村民們的生計艱難無比。
唐嵐兒離開京城之際,攜帶了一批土豆與玉米的靈種。然而東吉村似乎並非適宜玉米生長之地,即便種植,收成亦不佳。反倒是土豆易於繁衍,雖未達到京城的豐厚產出,但相較於原本的境況已有顯著改善。此外,唐嵐兒還掌握了煉製琉璃之術,在村裏開辦了一處小型仙丹坊,所產的琉璃法寶均由白蓮教負責在各修煉界販賣。如此一來,東吉村的生活條件逐漸得到改善,村民們也能滿足溫飽。
鄉親們敬稱唐嵐兒為“仙姑”,但她自省所做的仍非盡善盡美。她在修行的溫室中,盡管傾心研習,土豆產量依舊遜色於京都。那仙丹坊煉製出的琉璃品質也不如京都所產,瑕疵與氣泡顯而易見。更令她困惑的是,在教導村童修習道法時,深感自己並不擅長此道。而朱厚照教授弟子時卻是遊刃有餘,對比之下讓她倍感艱難。
然而,如今東吉村村民的生活相較以往確已大為改觀,能吃得上飽飯,這讓她深深體會到朱厚照之道或許才是普度天下眾生的正途。村民們世代信仰白蓮教,然而白蓮教並未真正讓東吉村走出貧困。此事令唐嵐兒對白蓮教的信念產生動搖。
唐嵐兒深入研究白蓮教的教理,過去不明之處,她曾以為是自己修為尚淺未能悟透。但在跟隨朱厚照學習的過程中,也逐漸領略到了他的思辨方式。朱厚照時常提及的“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之理,使她明白,若不能通達,則需從更多維度去體悟。
唐嵐兒試圖追溯白蓮教的根源,卻發現即便是自家師尊對此也難以清晰闡明。白蓮教官方稱其源自東晉時期淨土宗開山祖師慧遠大師在廬山東林寺創立的白蓮社。然而,經過唐嵐兒深入了解慧遠大師與淨土宗,發現二者與現今白蓮教的教義宗旨並無直接關聯。起初,白蓮教崇拜的對象乃是彌勒佛,而非今日所崇祀的無生老母,甚至早年間還曾同時祭拜玉皇大帝與閻王爺——兩位在神話體係中分明存在著上下級關係的存在。這般混雜供奉之事,讓唐嵐兒覺得極為悖論。至於白蓮教何時開始奉祀無生老母,已無從考證。隻是有關無生老母的記載,確實晚於那些廣為人知的仙神傳說。
修煉典籍記載,無生聖母不僅孕育了人間生靈,更創設了浩渺天地,集創世神與救度眾生的大能於一身,如來佛陀、彌勒尊者、燃燈古佛皆為其門下弟子,就連天庭主宰玉皇大帝與冥明二王亦出自其血脈。
無生聖母安居於太虛聖地,此地乃鴻蒙宇宙的根本,萬物之源,即便是佛教所稱的西方極樂淨土與道教三清仙境,亦是由太虛聖地衍生而出。
當唐嵐兒拋卻白蓮仙宗的身份,以旁觀者的角度審視其中關聯時,便覺察到白蓮仙宗的教理之中存在諸多不合修煉之道之處。
唐嵐兒確信無疑的是,白蓮仙宗的教誨曆經無數衍變,吸納了眾多宗派的修行理念,早已與初始的淨土宗法脈相去甚遠。
如今白蓮仙宗的形態,其根源問題在於汲取了摩尼正宗的修煉理論。
自摩尼正宗的影響滲透進來之後,白蓮仙宗的風貌便發生了異變。
摩尼正宗宣揚世間沉淪於幽暗,欲迴歸光明彼岸,唯有奮起抵抗。
由此衍生出今日白蓮仙宗的救世主張——凡塵百姓身處苦難煎熬之中,需仰賴白蓮仙宗的解救。
而拯救之舉,必然伴隨抗爭。
與何方勢力抗爭?
凡立於統治高位者,即為抗爭對象。
生民陷於水火,必是執政者的失德所致。
然若統治者治國有方,百姓安居樂業,白蓮仙宗又焉有存在的理由?
這一論點令唐嵐兒悚然驚懼。
故而白蓮仙宗為證自身存續之正當性,勢必行諸種種偏激之舉。
朝廷將白蓮仙宗視為邪魔外道,昔日唐嵐兒對此頗為憤慨。
白蓮仙宗上下皆一口咬定,朱氏皇族乃是竊奪了白蓮仙宗勝利果實的賊子。
正是為了打壓白蓮仙宗,朝廷才會將其定義為邪魔外道。
然而,唐嵐兒現今明白了。
白蓮仙宗本性便無法立足於統治階層。
其天生使命,便是對抗統治權威。
朝廷斥責白蓮仙宗為邪魔外道,實非冤枉之辭。
看透一切的唐嵐兒,心中世界觀為之動搖,久久才得以平複。
此後,白蓮仙宗分派予唐嵐兒的任務,她均婉拒,並直言不願再擔當白蓮仙宗弟子的身份。
即便洞悉了白蓮仙宗的真實麵貌又有何用?
她已被烙印上白蓮仙宗的印記,難以擺脫。
更重要的是,白蓮仙宗曾於危難之際救助過她,對她有著養育之恩。
無所適從的唐嵐兒,選擇了潛心經營東吉村,竭力為村民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
這不也正是朱厚照矢誌追求的目標嗎?
唐嵐兒每日皆深切思念著朱厚照,為減輕這份思念之痛,她傾注全力於東吉村的建設之上。
因此她被譽為“女菩薩”。
隻是每逢孤寂之時,她會取出兩人共有的畫像以慰藉相思之情,並輕啟那個會發聲的音律寶盒。
朱厚照曾言,那支曲調乃是專門為她創作。
不過唐嵐兒察覺朱厚照提及此事時,似略有忐忑不安。
每當迴想起這些細節,唐嵐兒總會情不自禁地露出一絲微笑……
他已然是個修為高深的人物,通曉諸多法術秘技,既擅長推衍天機,又能妙筆丹青。
提及繪畫一事,唐嵐兒臉頰不禁微微泛紅。
那時讓她繪製的畫像,他是否也會時不時取出觀摩迴味呢?他又是否會偶爾憶起她這位故人呢?
九月將盡之時,唐嵐兒早早地起身修煉,今日心情尚佳,因為她所期待的收靈薯之日終於來臨。
那些靈薯的藤蔓已然轉黃凋零,預示著一個碩果累累的豐盈之年。唐嵐兒早已悄然試挖些許靈薯,今年對於東吉仙村而言,必然是個豐收的季節。
然而唐嵐兒察覺到今日村中氛圍異樣。忽然間,一名村民匆忙前來告知,稱官府中有修士特意來訪,點名要尋找唐嵐兒。
即便是在大明疆域之內生活,盡管官府修士鮮少涉足東吉仙村,但也並非從未踏足此地。每逢此時,村民們便會暫時將供奉的無生聖母仙像替換掉以敷衍應對。
在這貧窮得唯有清修之聲迴蕩的東吉仙村,便是最貪婪的官差也會因村民們的生活艱辛而有所收斂,不願施加過多苛責。唐嵐兒擔心因此惹禍上身,匆匆返迴閨房收拾了一個小巧的行囊,將珍視的音律寶盒與畫像等貴重物品仔細收納其中,預備離村避難一段時間。
臨行前,唐嵐兒告誡村民們切勿抵抗,即便麵對官差也無需過於擔憂,他們並不會真正傷害村民。但此刻的唐嵐兒深知,自己身為白蓮仙宗弟子的身份,就如同一個被追捕的逃犯一般尷尬無比。
然而當唐嵐兒試圖離開村落時卻發現所有出路已被一道道禁製封鎖,她心中一沉,意識到來者定非尋常朝廷修士,而是精心挑選的精英,將整個村子團團包圍,嚴密至極。唐嵐兒意識到這些人極有可能是為了尋她而來。
朱厚照聽聞唐嵐兒的消息後,內心篤定必須親自去尋找她。為何當初竟然就這樣悄無聲息地離去,連一句告別的話語都沒有留下。有些事情,他必須要當麵向唐嵐兒問個明白。
朱厚照踏入村莊後,發現一片片廣袤的靈薯田以及一處隱秘的琉璃工坊。他敏銳地感知到唐嵐兒的氣息就隱藏在這村中一角。
然而當錢寧在村裏多方打探後,卻隻得到眾口一詞的迴答——無人知曉唐嵐兒的存在。但錢寧敏銳地覺察到所有人似乎都在刻意隱瞞事實,有意庇護唐嵐兒。
“殿下,他們都似乎在袒護唐嵐兒,並未透露實情,微臣是否該……”
朱厚照瞥了錢寧一眼,淡然道:“確認她在村中就行,我要找的是唐嵐兒,你去逼供村民又有何用。”
“村子已經圍住了嗎?”
“已嚴密封鎖,確保無人能夠進出村子。”
朱厚照微微點頭,目光掃過四周那些對他充滿戒備神色的村民們,顯然唐嵐兒在他們心中的地位極高。
他此次來此是為了找到唐嵐兒交談,而非給她帶來麻煩。朱厚照耐心等待了一會兒,見唐嵐兒並未出現相見,於是喚來錢寧。
“安排人喊話。”
“殿下,請問喊些什麽?”
“唐嵐兒,你的照哥哥來找你了,出來一敘吧。”
“遵命,殿下。”
隨後跟隨朱厚照入村的十餘名修士便按照他的要求,大聲唿喊著在村落各處傳開:“唐嵐兒,你的照哥哥來找你了,快出來一敘!”
唐嵐兒,仙子之名已被喚起,你我兄妹因果未了,前來尋你共論大道!\"
......
片刻之後,唐嵐兒依然未曾顯現身形。
朱厚照示意眾人暫停,隨後召來了身邊的修士錢寧。
\"轉換傳音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