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見到趙燧時,朱厚照發現這位昔日活潑可愛的小師弟顯然不如上次見麵時那般活力四溢了......
自幼便痛失雙親,對於一個剛剛踏入十年華誕的孩子而言,這無疑是重創之災。
踏上前往京都的路途,趙燧已然知曉朱厚照的真實身份——那位身著襤褸卻貴為當今仙宮儲君之人。
目睹朱厚照真容後,趙燧驟然跪倒塵埃,涕淚縱橫道:“儲君殿下,請您替我那冤死的父母討個公道,他們的離世太過淒慘。”
朱厚照見狀心生憐憫,上前將趙燧扶起,言道:“孩子,你起來吧,我會替你申冤報仇的。朝廷已經派遣修士隊伍去清繳那些魔賊了,隻恨我當時未能將你們一家接至京都庇護。”
趙燧突然悲從中來,泣不成聲道:“都是我的錯,是我不好,我不該將家中藏有靈石之事泄露給他人的。”
朱厚照聽聞此言,不禁一愕,忙向趙燧詢問詳情。
原來,在朱厚照離開後,趙燧與其他孩童嬉戲時,不慎透露了家中擁有稀世靈石的消息,引來了一批馬匪的覬覦與襲擾。
霸州之地的馬匪,朱厚照也曾深入了解,雖然名義上被稱為馬匪,但實際上大多為朝廷牧馬的農戶所變質,他們在朝廷養馬政策的縫隙中,侵占官方牧場,將其變成自家斂財的寶地。
提及馬政,又不得不追溯到明代開國之初,朱元璋這位先帝視馬匹為至關重要的戰略資源,馬的數量直接影響著國家實力的強弱。故此,自他起始,明廷便推行了一項官民聯袂養馬的國策。
這項製度的初衷及起初的確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然而隨著時間推移,馬政體係逐漸腐朽崩壞。各類既得利益者如藩王、鄉紳紛紛湧入其中,搶占原本屬於官方的牧場,使其淪為他們聚斂財富的工具。
同時,對於養馬戶的要求嚴苛無比,就如同百姓繳納賦稅一般,養馬成為了他們的一項重大義務。例如,官府交付給百姓一頭母馬,次年百姓必須迴報一頭小馬駒。隻要母馬尚存,百姓就必須年複一年地上繳幼崽。
然而,哪能確保每匹母馬皆可年年繁育,並順利產仔?然而官府對此置若罔聞,若養馬戶未能如期交割,則必將遭受罰金處罰。
朝廷雖對養馬戶給予一定的補貼,即使一兩年無法完成交割,尚可勉強度日。但當牧場被侵占後,養馬戶想盡辦法也無法妥善養護馬匹,常常無法按時交納馬駒,甚至導致母馬死亡。
昔年新樂縣有戶馬戶,九年間因賠付六匹馬駒導致家道中落,最終負債累累走向破產。許多養馬戶眼見生活無望,索性轉換思路,做起無本萬利的勾當。白日以平民身份示人,夜幕降臨之際則蒙麵結夥,騎馬闖入周邊村落行兇作惡。
各村均有馬匪的眼線為其通風報信,哪家富庶早晚會被人摸清底細。趙燧家突獲珍稀靈石之事,很可能就是被馬匪的眼線所探知,以至於夜間遭其翻牆竊掠。
自此,養馬戶們嚐到了這般惡行所帶來的甜頭,至明朝中葉,這些曾經的農戶蛻變而成的馬匪成為一方大患,在河北境內更是引發了大規模的動蕩不安。此事也讓朱厚照事後特意在錦衣衛中調查霸州馬匪一事,內心深感棘手不已……
想要為趙傑夫婦報仇,在修真世界中並非易事,若這幫馬賊僅僅是某個山脈中的邪修匪徒,尚且還容易對付,隻需直接前往剿滅便是。
然而,卻無人知曉他們究竟是哪個村落的牧馬世家,自然也不可能將所有牧馬人家屠戮殆盡。
朱厚照已下令暗衛中的錦衣衛秘密調查,隻盼能找出殺害趙傑夫婦的真兇。
據趙燧所述,那一夜,馬賊悄然潛入其家中,趙傑有所察覺,遂將幼子趙燧藏匿於柴草之中。
那群馬賊得到金絡子仍不甘心,竟強行逼問趙燧的雙親,追問其餘金絡子的下落。
趙傑無法拿出更多有價值的物品,那些馬賊竟當著趙傑的麵殘忍地殺害了他的妻子。
見實在無從榨取利益,便又將趙傑殺害。
但趙燧透露了一個極為重要的線索,那馬賊首領共有兩位,人稱六長老與七長老。
朱厚照銘記於心,隨即令錢寧追蹤這條線索,徹查霸州及其周邊地區的馬賊勢力。
安撫完畢趙燧之後,朱厚照將其安置於西山,並將他也收為了義子,與朱直相伴左右。
朱直自被朱厚照悉心照料以來,短短數月間體格健壯許多,不再像以往那般虛弱。
先前朱厚照提及欲成為海盜之王的生父,不過是戲言罷了。
既已正式認朱直為義子,便決定對其負起責任,傾力培養朱直的成長之路。
至於未來道路的選擇,朱直可自行決定——
若是願意步入仕途,隻要具備相應的才華,朱厚照定會妥善安排;
如若對研究仙術科技有興趣,也可投身其中;
如果偏好商貿經營,則可以放手去做生意。
然而,朱直顯然對星河大海抱有極大興趣,曾多次向朱厚照提及願出海助其開拓對日仙域貿易,甚至表示即便去天津衛效力也在所不惜。
不過,朱厚照均予以堅決拒絕,畢竟朱直年僅十二歲,朱厚照並不急於讓他充當童工。
而是讓朱直安心在西山研讀仙籍,待其長大後再談創業之事。
朱厚照引領趙燧至朱直麵前,告知朱直這是他的新弟弟,年紀比他小一歲,希望他能好好照顧趙燧。
朱直得此同齡弟異常欣喜,將自己的寶物分予趙燧玩耍。
朱厚照將朱直拉至一旁,告訴他趙燧剛痛失雙親,處境悲慘,需對其倍加關懷。
朱直爽快應允,並詢問為何趙燧未改姓朱,豈不是改姓朱更為威風?
朱厚照解釋道:“趙燧的父母曾對我有救命之恩,將來他是要為趙家延續香火的,而你自小就姓朱。”
朱厚照又繼續提醒朱直:“我聽說你時常去找工坊裏的東瀛女工挑逗嬉鬧,你是本宮的義子,舉止應端莊些,莫再這般輕浮隨意。”
朱直曾在東瀛為人奴仆,內心對東瀛人懷有一定抵觸情緒,依仗著自己身為太子義子的身份,屢屢對工坊內的東瀛女工惡作劇。
朱直困惑地反問:“何謂輕浮隨意?”
朱照泓怒斥道:“你整日這般吊兒郎當,毫無修煉之態,罷了,好好照料你的胞弟趙炎,並引領他熟悉西嶺的仙脈地境。待到太子宮建成後,自會將爾等一同召入其中,嚴加修身煉道。”
朱定淵遵命行事,立刻帶著趙炎步入西嶺,探尋那修煉寶地的種種奧秘。
朱照泓陡然心有所感,“流裏流氣”這四字似乎乃是大明王朝獨有的稱謂。相傳此詞匯源於明代劉六、劉七兩人掀起的一場浩蕩叛亂,二人惡名昭彰,久而久之,“流裏流氣”便成為了貶低他人品行的俚語。
難以置信,這其中竟會如此巧合……
自幼便痛失雙親,對於一個剛剛踏入十年華誕的孩子而言,這無疑是重創之災。
踏上前往京都的路途,趙燧已然知曉朱厚照的真實身份——那位身著襤褸卻貴為當今仙宮儲君之人。
目睹朱厚照真容後,趙燧驟然跪倒塵埃,涕淚縱橫道:“儲君殿下,請您替我那冤死的父母討個公道,他們的離世太過淒慘。”
朱厚照見狀心生憐憫,上前將趙燧扶起,言道:“孩子,你起來吧,我會替你申冤報仇的。朝廷已經派遣修士隊伍去清繳那些魔賊了,隻恨我當時未能將你們一家接至京都庇護。”
趙燧突然悲從中來,泣不成聲道:“都是我的錯,是我不好,我不該將家中藏有靈石之事泄露給他人的。”
朱厚照聽聞此言,不禁一愕,忙向趙燧詢問詳情。
原來,在朱厚照離開後,趙燧與其他孩童嬉戲時,不慎透露了家中擁有稀世靈石的消息,引來了一批馬匪的覬覦與襲擾。
霸州之地的馬匪,朱厚照也曾深入了解,雖然名義上被稱為馬匪,但實際上大多為朝廷牧馬的農戶所變質,他們在朝廷養馬政策的縫隙中,侵占官方牧場,將其變成自家斂財的寶地。
提及馬政,又不得不追溯到明代開國之初,朱元璋這位先帝視馬匹為至關重要的戰略資源,馬的數量直接影響著國家實力的強弱。故此,自他起始,明廷便推行了一項官民聯袂養馬的國策。
這項製度的初衷及起初的確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然而隨著時間推移,馬政體係逐漸腐朽崩壞。各類既得利益者如藩王、鄉紳紛紛湧入其中,搶占原本屬於官方的牧場,使其淪為他們聚斂財富的工具。
同時,對於養馬戶的要求嚴苛無比,就如同百姓繳納賦稅一般,養馬成為了他們的一項重大義務。例如,官府交付給百姓一頭母馬,次年百姓必須迴報一頭小馬駒。隻要母馬尚存,百姓就必須年複一年地上繳幼崽。
然而,哪能確保每匹母馬皆可年年繁育,並順利產仔?然而官府對此置若罔聞,若養馬戶未能如期交割,則必將遭受罰金處罰。
朝廷雖對養馬戶給予一定的補貼,即使一兩年無法完成交割,尚可勉強度日。但當牧場被侵占後,養馬戶想盡辦法也無法妥善養護馬匹,常常無法按時交納馬駒,甚至導致母馬死亡。
昔年新樂縣有戶馬戶,九年間因賠付六匹馬駒導致家道中落,最終負債累累走向破產。許多養馬戶眼見生活無望,索性轉換思路,做起無本萬利的勾當。白日以平民身份示人,夜幕降臨之際則蒙麵結夥,騎馬闖入周邊村落行兇作惡。
各村均有馬匪的眼線為其通風報信,哪家富庶早晚會被人摸清底細。趙燧家突獲珍稀靈石之事,很可能就是被馬匪的眼線所探知,以至於夜間遭其翻牆竊掠。
自此,養馬戶們嚐到了這般惡行所帶來的甜頭,至明朝中葉,這些曾經的農戶蛻變而成的馬匪成為一方大患,在河北境內更是引發了大規模的動蕩不安。此事也讓朱厚照事後特意在錦衣衛中調查霸州馬匪一事,內心深感棘手不已……
想要為趙傑夫婦報仇,在修真世界中並非易事,若這幫馬賊僅僅是某個山脈中的邪修匪徒,尚且還容易對付,隻需直接前往剿滅便是。
然而,卻無人知曉他們究竟是哪個村落的牧馬世家,自然也不可能將所有牧馬人家屠戮殆盡。
朱厚照已下令暗衛中的錦衣衛秘密調查,隻盼能找出殺害趙傑夫婦的真兇。
據趙燧所述,那一夜,馬賊悄然潛入其家中,趙傑有所察覺,遂將幼子趙燧藏匿於柴草之中。
那群馬賊得到金絡子仍不甘心,竟強行逼問趙燧的雙親,追問其餘金絡子的下落。
趙傑無法拿出更多有價值的物品,那些馬賊竟當著趙傑的麵殘忍地殺害了他的妻子。
見實在無從榨取利益,便又將趙傑殺害。
但趙燧透露了一個極為重要的線索,那馬賊首領共有兩位,人稱六長老與七長老。
朱厚照銘記於心,隨即令錢寧追蹤這條線索,徹查霸州及其周邊地區的馬賊勢力。
安撫完畢趙燧之後,朱厚照將其安置於西山,並將他也收為了義子,與朱直相伴左右。
朱直自被朱厚照悉心照料以來,短短數月間體格健壯許多,不再像以往那般虛弱。
先前朱厚照提及欲成為海盜之王的生父,不過是戲言罷了。
既已正式認朱直為義子,便決定對其負起責任,傾力培養朱直的成長之路。
至於未來道路的選擇,朱直可自行決定——
若是願意步入仕途,隻要具備相應的才華,朱厚照定會妥善安排;
如若對研究仙術科技有興趣,也可投身其中;
如果偏好商貿經營,則可以放手去做生意。
然而,朱直顯然對星河大海抱有極大興趣,曾多次向朱厚照提及願出海助其開拓對日仙域貿易,甚至表示即便去天津衛效力也在所不惜。
不過,朱厚照均予以堅決拒絕,畢竟朱直年僅十二歲,朱厚照並不急於讓他充當童工。
而是讓朱直安心在西山研讀仙籍,待其長大後再談創業之事。
朱厚照引領趙燧至朱直麵前,告知朱直這是他的新弟弟,年紀比他小一歲,希望他能好好照顧趙燧。
朱直得此同齡弟異常欣喜,將自己的寶物分予趙燧玩耍。
朱厚照將朱直拉至一旁,告訴他趙燧剛痛失雙親,處境悲慘,需對其倍加關懷。
朱直爽快應允,並詢問為何趙燧未改姓朱,豈不是改姓朱更為威風?
朱厚照解釋道:“趙燧的父母曾對我有救命之恩,將來他是要為趙家延續香火的,而你自小就姓朱。”
朱厚照又繼續提醒朱直:“我聽說你時常去找工坊裏的東瀛女工挑逗嬉鬧,你是本宮的義子,舉止應端莊些,莫再這般輕浮隨意。”
朱直曾在東瀛為人奴仆,內心對東瀛人懷有一定抵觸情緒,依仗著自己身為太子義子的身份,屢屢對工坊內的東瀛女工惡作劇。
朱直困惑地反問:“何謂輕浮隨意?”
朱照泓怒斥道:“你整日這般吊兒郎當,毫無修煉之態,罷了,好好照料你的胞弟趙炎,並引領他熟悉西嶺的仙脈地境。待到太子宮建成後,自會將爾等一同召入其中,嚴加修身煉道。”
朱定淵遵命行事,立刻帶著趙炎步入西嶺,探尋那修煉寶地的種種奧秘。
朱照泓陡然心有所感,“流裏流氣”這四字似乎乃是大明王朝獨有的稱謂。相傳此詞匯源於明代劉六、劉七兩人掀起的一場浩蕩叛亂,二人惡名昭彰,久而久之,“流裏流氣”便成為了貶低他人品行的俚語。
難以置信,這其中竟會如此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