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瀛之地有一種類似夜合之別的習俗,即黎明前必須離開,但對於朱照來說並無約束,直至自然醒來才睜開眼。
學習東瀛語言的過程中,朱照發現這對雙胞胎姐妹的性格截然不同。關鍵時刻,禰豆子女俠愛落淚,納豆子女俠喜笑顏開。
雖然知曉二人同為姐妹,但不清楚是否出自同一母親。此事有待日後詢問。
輕輕掙脫掉身上兩位仍沉浸在夢境中,滿麵幸福微笑的小仙女,朱照起身拉開紙門。門外早已恭候多時的侍女們身著和服,手中持著準備好的衣物與洗漱用具,想必她們早已在此跪立許久,等待伺候朱照起床。
其中一位侍女上前恭敬稟告:“殿下,劉公公有急事需向您稟報,已在殿外等候多時了。”
朱照遂喚來劉瑾詢問詳情,得知原來是在東瀛從事商貿往來的船隻帶迴了新的訊息——共有三封書信,一封來自林奇,一封來自唐伯浩,另一封則是知仁親王所書。
林奇的信件主要報告在東瀛與各方勢力友好交往、開展貿易的情況,以及錦衣衛在東瀛搜集情報的結果,還有東瀛皇室近期動向及國內局勢等內容。而在大明的支持下,東瀛皇室無論聲望還是實力均有顯著提升……
盡管尚未達到與幕府勢力平起平坐的程度,但如今已不必如往昔般對他們卑躬屈膝,言辭間亦顯得剛毅不少。林奇顧慮朱厚照誤解,特地注明那兩個被攻克的小國人口與疆域麵積,二者相加之總和,尚不及大明一個郡之地。
信函詳述了在後越國所發生的事務以及林奇於後越國的布局策略,並征求太子殿下的裁斷。
朱厚照閱覽之際頻頻點頭,對林奇的工作成果深感滿意。唐伯虎的書信則充滿了朋友間的關懷,仍舊親切地稱朱厚照為朱賢弟。
朱厚照閱畢不禁莞爾,心中始終將唐伯虎視作摯友,從未把他當作下屬看待。信中唐伯虎向朱厚照傾訴苦衷,言及自己進入後越國半月有餘,其女國主太過熱情款待,讓他頗感應對艱難;然而,為了完成朱賢弟交付的任務,他甘願投身險境,整個人消瘦一圈。
朱厚照看罷不禁欣然,雖得了好處卻故作無辜之態。但他終究決定給予唐伯虎實質性的支援。於是差遣劉瑾前往寶庫,開啟存放各類奇妙法器的秘匣,選取一部分贈予唐伯虎帶走;又命人從竹記坊挑選兩箱精致女裝賜予唐伯虎,助他博取那位上杉柰子的好感。再思及自身無暇使用係統所抽取的印度仙液,便一同交給唐伯虎帶上,權當相助。
深知此事的老哥,切莫說我未曾關照於你。
知仁的來信則極其謙遜,對朱厚照及其背後的大明王朝極盡恭維之詞,盛讚其支持下日本皇室取得微薄勝利,並表示自己已被欽定為天皇儲君的第一順位人選,未來將繼續尊崇大明為宗主國,矢誌保持兩國長久的友好關係雲雲。
朱厚照沐浴更衣、用過早膳之後,便乘輿來到翰林院,召集顧鼎臣、嚴嵩等謀士共商國事。畢竟一人之力終有所限,還需諸多理念相同之能人為輔佐,共同分擔政事。眾多青年官員之中,有些人堅定地支持朱厚照,他們之所以擁護這位太子,不僅僅是因為他的身份,更在於他們認同並讚同朱厚照的理念。
其中數位加入了“玄理學會”的年輕官員,在經過嚴格的考核篩選後,有幸成為朱厚照智囊團隊的一員。朱厚照遂取出林奇和知仁的信函,供智囊團共同研讀分析,製定相應對策,隨後安排人手分別給二人迴複書信。
隨後,朱厚照又詢及自己這幾日行蹤隱匿時朝廷內的反響以及朝局近況。整體來看,朝中輿論對朱厚照的評價正在持續攀升,他的一係列實際行動贏得了部分朝臣的認可。固然朱厚照沉迷於修煉中的奇術法寶,但諸如熱氣飛舟、望遠觀星鏡、指引迷途的羅盤這類發明確實在各個方麵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即便世人認為朱厚照沉溺享樂,毫無治國之才,但他力薦的王守仁迅速平定了叛亂,並且朱厚照所提出的“廢土歸流”政策,確確實實地為大明王朝指出了一條解決邊疆少數民族叛亂的有效途徑。而王守仁在雲南實踐推行的“廢土歸流”,也取得了顯著成效……
且莫論朱厚照時常補助大明靈石寶庫之事,如今丹財政部對朱厚照最為推崇,隻因他掌控著煉財之術。然而,江浙派係的官員卻對此持有異議,皆因與東瀛的商貿交易糾紛始終無法化解,矛盾根深蒂固。
近來,晉商一係的官員對太子怨聲載道,皆因天津鹽澤所產的修煉用神鹽侵蝕了他們的利益。昔日大明雖亦產神鹽,然產量稀罕,並皆握於晉商家族之手。朱厚照即便已嚴格遵循《采鹽令》分配神鹽,但此舉無疑是對晉商壟斷的神鹽產業造成了致命衝擊。
天下熙熙,皆為靈機而來;天下壤壤,皆為機緣而去。一旦牽涉到利益之爭,世人哪還會顧忌對方是皇太子抑或是仙帝?
遙想先祖朱元璋開疆辟土之時,山西商人屢次資助其征戰,在此恩惠之下,朱元璋便投桃報李,賜予晉商一份“鹽引”秘籍,憑此他們得以合法經營仙鹽與靈鐵貿易。然而,朱厚照對於這群晉商的印象極差,甚至懷恨在心。他們一味投機取巧,自私自利,對大明仙朝並無歸屬感,清兵入侵之際更是助紂為虐,提供物資情報,充當內奸角色。
即便現今尚未涉及清廷之事,晉商私下裏仍暗中向蒙古販賣神鹽與靈鐵。朱厚照闡述了自己的立場,明確表示對晉商不存在和解的可能性,早晚要將他們鏟除。
事務討論完畢後,朱厚照遣散眾人,各自思量如何處理自家瑣事。首先要考慮的是迎娶戴如南之事。
欲娶戴如南,便需過了戴珊這一關。戴珊此人極難對付,令人頗感棘手。朱厚照摩挲著額頭,思索著該如何與戴珊開口提及迎娶戴如南之事。
盡管戴珊呈上了辭呈,但朱厚照洞若觀火,深知她此舉不過是退一步以求進一步的策略。她壓根就沒打算真的離職。
“殿下是否正為此事憂慮?” 嚴嵩遲遲未曾離去,待其餘人走盡後,方才向朱厚照開口詢問。
朱厚照心中暗歎,果真是未卜先知的嚴閣老,最懂得揣摩聖意。他微微點頭示意嚴嵩繼續講下去,想聽聽他有何高見。
原來嚴嵩常遊曆西山,因而識得戴如南,了解此事背後的始末,深知太子殿下一旦涉足此事必然憂心忡忡。於是嚴嵩提出了一套對策。
朱厚照聽罷,心中再次讚歎:“果然是嚴閣老!”
學習東瀛語言的過程中,朱照發現這對雙胞胎姐妹的性格截然不同。關鍵時刻,禰豆子女俠愛落淚,納豆子女俠喜笑顏開。
雖然知曉二人同為姐妹,但不清楚是否出自同一母親。此事有待日後詢問。
輕輕掙脫掉身上兩位仍沉浸在夢境中,滿麵幸福微笑的小仙女,朱照起身拉開紙門。門外早已恭候多時的侍女們身著和服,手中持著準備好的衣物與洗漱用具,想必她們早已在此跪立許久,等待伺候朱照起床。
其中一位侍女上前恭敬稟告:“殿下,劉公公有急事需向您稟報,已在殿外等候多時了。”
朱照遂喚來劉瑾詢問詳情,得知原來是在東瀛從事商貿往來的船隻帶迴了新的訊息——共有三封書信,一封來自林奇,一封來自唐伯浩,另一封則是知仁親王所書。
林奇的信件主要報告在東瀛與各方勢力友好交往、開展貿易的情況,以及錦衣衛在東瀛搜集情報的結果,還有東瀛皇室近期動向及國內局勢等內容。而在大明的支持下,東瀛皇室無論聲望還是實力均有顯著提升……
盡管尚未達到與幕府勢力平起平坐的程度,但如今已不必如往昔般對他們卑躬屈膝,言辭間亦顯得剛毅不少。林奇顧慮朱厚照誤解,特地注明那兩個被攻克的小國人口與疆域麵積,二者相加之總和,尚不及大明一個郡之地。
信函詳述了在後越國所發生的事務以及林奇於後越國的布局策略,並征求太子殿下的裁斷。
朱厚照閱覽之際頻頻點頭,對林奇的工作成果深感滿意。唐伯虎的書信則充滿了朋友間的關懷,仍舊親切地稱朱厚照為朱賢弟。
朱厚照閱畢不禁莞爾,心中始終將唐伯虎視作摯友,從未把他當作下屬看待。信中唐伯虎向朱厚照傾訴苦衷,言及自己進入後越國半月有餘,其女國主太過熱情款待,讓他頗感應對艱難;然而,為了完成朱賢弟交付的任務,他甘願投身險境,整個人消瘦一圈。
朱厚照看罷不禁欣然,雖得了好處卻故作無辜之態。但他終究決定給予唐伯虎實質性的支援。於是差遣劉瑾前往寶庫,開啟存放各類奇妙法器的秘匣,選取一部分贈予唐伯虎帶走;又命人從竹記坊挑選兩箱精致女裝賜予唐伯虎,助他博取那位上杉柰子的好感。再思及自身無暇使用係統所抽取的印度仙液,便一同交給唐伯虎帶上,權當相助。
深知此事的老哥,切莫說我未曾關照於你。
知仁的來信則極其謙遜,對朱厚照及其背後的大明王朝極盡恭維之詞,盛讚其支持下日本皇室取得微薄勝利,並表示自己已被欽定為天皇儲君的第一順位人選,未來將繼續尊崇大明為宗主國,矢誌保持兩國長久的友好關係雲雲。
朱厚照沐浴更衣、用過早膳之後,便乘輿來到翰林院,召集顧鼎臣、嚴嵩等謀士共商國事。畢竟一人之力終有所限,還需諸多理念相同之能人為輔佐,共同分擔政事。眾多青年官員之中,有些人堅定地支持朱厚照,他們之所以擁護這位太子,不僅僅是因為他的身份,更在於他們認同並讚同朱厚照的理念。
其中數位加入了“玄理學會”的年輕官員,在經過嚴格的考核篩選後,有幸成為朱厚照智囊團隊的一員。朱厚照遂取出林奇和知仁的信函,供智囊團共同研讀分析,製定相應對策,隨後安排人手分別給二人迴複書信。
隨後,朱厚照又詢及自己這幾日行蹤隱匿時朝廷內的反響以及朝局近況。整體來看,朝中輿論對朱厚照的評價正在持續攀升,他的一係列實際行動贏得了部分朝臣的認可。固然朱厚照沉迷於修煉中的奇術法寶,但諸如熱氣飛舟、望遠觀星鏡、指引迷途的羅盤這類發明確實在各個方麵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即便世人認為朱厚照沉溺享樂,毫無治國之才,但他力薦的王守仁迅速平定了叛亂,並且朱厚照所提出的“廢土歸流”政策,確確實實地為大明王朝指出了一條解決邊疆少數民族叛亂的有效途徑。而王守仁在雲南實踐推行的“廢土歸流”,也取得了顯著成效……
且莫論朱厚照時常補助大明靈石寶庫之事,如今丹財政部對朱厚照最為推崇,隻因他掌控著煉財之術。然而,江浙派係的官員卻對此持有異議,皆因與東瀛的商貿交易糾紛始終無法化解,矛盾根深蒂固。
近來,晉商一係的官員對太子怨聲載道,皆因天津鹽澤所產的修煉用神鹽侵蝕了他們的利益。昔日大明雖亦產神鹽,然產量稀罕,並皆握於晉商家族之手。朱厚照即便已嚴格遵循《采鹽令》分配神鹽,但此舉無疑是對晉商壟斷的神鹽產業造成了致命衝擊。
天下熙熙,皆為靈機而來;天下壤壤,皆為機緣而去。一旦牽涉到利益之爭,世人哪還會顧忌對方是皇太子抑或是仙帝?
遙想先祖朱元璋開疆辟土之時,山西商人屢次資助其征戰,在此恩惠之下,朱元璋便投桃報李,賜予晉商一份“鹽引”秘籍,憑此他們得以合法經營仙鹽與靈鐵貿易。然而,朱厚照對於這群晉商的印象極差,甚至懷恨在心。他們一味投機取巧,自私自利,對大明仙朝並無歸屬感,清兵入侵之際更是助紂為虐,提供物資情報,充當內奸角色。
即便現今尚未涉及清廷之事,晉商私下裏仍暗中向蒙古販賣神鹽與靈鐵。朱厚照闡述了自己的立場,明確表示對晉商不存在和解的可能性,早晚要將他們鏟除。
事務討論完畢後,朱厚照遣散眾人,各自思量如何處理自家瑣事。首先要考慮的是迎娶戴如南之事。
欲娶戴如南,便需過了戴珊這一關。戴珊此人極難對付,令人頗感棘手。朱厚照摩挲著額頭,思索著該如何與戴珊開口提及迎娶戴如南之事。
盡管戴珊呈上了辭呈,但朱厚照洞若觀火,深知她此舉不過是退一步以求進一步的策略。她壓根就沒打算真的離職。
“殿下是否正為此事憂慮?” 嚴嵩遲遲未曾離去,待其餘人走盡後,方才向朱厚照開口詢問。
朱厚照心中暗歎,果真是未卜先知的嚴閣老,最懂得揣摩聖意。他微微點頭示意嚴嵩繼續講下去,想聽聽他有何高見。
原來嚴嵩常遊曆西山,因而識得戴如南,了解此事背後的始末,深知太子殿下一旦涉足此事必然憂心忡忡。於是嚴嵩提出了一套對策。
朱厚照聽罷,心中再次讚歎:“果然是嚴閣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