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軾知道弘治和朝廷都牽掛著貴州的叛亂,平定後迅速寫了捷報,通過八百裏加急送到京城。


    弘治在七天後收到了米魯之亂已平定的捷報。


    弘治還有點不敢相信,這也太快了吧... ...


    王軾是個很正直的人,他沒有貪功,反而在捷報中大肆讚揚王守仁。他說王守仁智謀高超,布局巧妙,還勇敢地乘坐熱氣球到戰場親自指揮,親手殺死了叛軍領袖阿保,捉拿了米魯。


    弘治皇帝都被驚呆了!他沒想到王守仁如此英勇。


    弘治不知道的是,王守仁除了勤奮讀書,還特別喜歡討論軍事,他的箭術也非常出色。自從西山研製出了穩定且精準的火槍後,王守仁就開始練習槍法,進步神速。就連朱厚照看到都羨慕,感歎聖人的槍法就是不一樣。


    朱厚照還特地製作了一把火槍送給王守仁,而王守仁就是用這把槍擊斃阿保的。在捷報中,王軾也順便誇讚了太子,認為戰役能迅速取勝,關鍵在於太子發明的熱氣球,飛球營功不可沒。


    弘治看到這份捷報,更加高興,命令將捷報抄送給各個部門,讓那些常罵太子的人看看。平定叛亂的王守仁是太子極力推薦的,而關鍵的熱氣球,正是他們口中的奇淫技巧。看他們以後還有什麽臉麵罵太子。


    盡管朱厚照早就知道了米魯之亂被平定的消息,但他也不能大肆宣揚。


    弘治召集大臣們商量如何封賞。王軾是天順八年的進士,年紀大了,對名利看得淡,之前多次請求退休,原本就在南京右僉都禦史的職位上安度晚年,這次也是臨危受命再次出山。由於這次平叛有功,他被提升為南京兵部尚書,參與機要事務,弘治還特別給他加了太子少保的頭銜。


    王守仁的情況比較特殊,他剛入職,原本屬於文官,但這次卻因戰功立下了大功。明朝有不少文官憑借戰功獲得榮譽,最著名的就是保衛京城的於謙,他也被稱為於少保。


    經過大臣們的討論,決定提升王守仁為廣安知州。朱厚照對此表示反對,他懷疑大家是想把王守仁調走,畢竟王守仁是庶吉士,理論上可以選擇不去地方任職。


    為什麽要把他調到四川呢?難道是要讓他去吃火鍋嗎?那時候辣椒還沒傳入,四川火鍋直到清朝道光年間才流行起來。


    李東陽向朱厚照解釋,王守仁太年輕了,去地方鍛煉一下也是好事。況且廣安州是個直隸州,相當於現在的直轄市,去那裏任職就是正五品官員,待遇並不差。王守仁現在掛著的正三品按察使是個虛職,隻是為了平叛臨時安排的,不可能因為這次功勞就轉為正式職位。


    實際上,王守仁隻是翰林院的庶吉士,這個身份類似於中央黨校的學員,沒有品級。通常,庶吉士在翰林院學習滿三年並通過考核後,會被任命為六部主事(正六品)或禦史(正七品)等職務。


    現在按照王守仁的功績,讓他去一個有實權的直轄市當市長,鍛煉幾年,再調迴中央,這其實是個很好的晉升途徑。


    朱厚照不滿地說,王守仁這麽有能力,還需要鍛煉嗎?


    那這樣吧,兵部郎中是正五品,讓王守仁當兵部郎中挺合適的。


    正五品是個分水嶺,升到正五品以上才算是高官,很多官員一輩子都卡在從五品上。


    弘治覺得朱厚照太袒護王守仁了,雖然王守仁出色,未來前程無量,但這麽年輕就當兵部郎中,以後怎麽再給他升職呢?


    弘治表示反對,想給王守仁封賞等他自己當皇帝再說,那樣王守仁會更感激他。


    朱厚照堅決不想讓王守仁去地方任職,於是提議,如果不給兵部郎中,至少給他個兵部員外郎(從五品)吧。


    雖說朝廷京官的級別通常比地方官高,但兵部員外郎和廣安知州哪個更有價值還真不好說。


    看到朱厚照堅持,大臣們隻好同意。


    隻要太子殿下滿意就好,隻是不知道王守仁會不會高興。


    朱厚照見大家這麽輕易就答應了,覺得有點虧了。


    他又說,王守仁這是戰功,親自上陣殺敵,按祖製,應該封他為伯爵。


    弘治氣壞了,你這是在菜市場買菜呢,買個冬瓜還要送把香菜。


    弘治立刻堅決拒絕,這次的功績給他個兵部員外郎就夠了,要封賞王守仁等他以後再立功再說。


    然後不再理會朱厚照,根據捷報上王軾提供的名單,開始為其他將領擬定封賞。


    討論完封賞後,弘治準備下令安排撤軍。


    朱厚照趕緊出聲,說現在還不是撤軍的時候。


    弘治和大臣們都疑惑,不撤軍,士兵留在雲南幹什麽?


    朱厚照說,父皇難道忘了之前我跟你提過的改土歸流了嗎?


    弘治恍然大悟。


    之前朱厚照確實向他提過改土歸流的事情。


    就是把少數民族地區的世襲土司製度改為朝廷任命的官員。


    這個提議很有道理,但擔心會引起土司的反抗,可能造成所有土司的不滿,引發更大的動亂。


    改土歸流的前提是朝廷在軍事上擁有絕對優勢,不怕土司叛亂,這次快速平叛足以震懾雲南的土司們。


    現在平叛成功,豈不是改土歸流的好機會?


    反正軍隊已經調到雲南了,讓他們在那裏駐紮一段時間,先在雲南推行改土歸流。


    看看哪個土司不服從,直接處理掉。


    大臣們覺得太子殿下說得很有道理,改土歸流的策略很好,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少數民族叛亂問題。


    朱厚照趁機詳細闡述了之前和弘治提到的改土歸流計劃。


    取消各地土司,配合的就提升官職並派到其他地方任職,不配合的,雲南的軍隊可不是吃素的... ...


    以前朝廷處理少數民族事務時,常常將土司和他們管轄的百姓視為一個整體。但實際上,土司統治下的百姓生活並不如意。現在要向這些百姓解釋改土歸流的好處,讓他們明白跟隨朝廷會有更好的生活,防止土司煽動百姓反抗朝廷。接下來就是如何使少數民族漢化。其實方法也很簡單,就是讓他們種植農作物,無論什麽民族,隻要開始務農,就更容易管理。雲南地區不適合大規模耕種,當地人多以采藥和狩獵為生,處於半農耕狀態。等明年土豆和玉米豐收後,優先供應給少數民族地區,鼓勵他們種植,這樣既能提高生活水平,也能加速漢化進程。


    聽到朱厚照的建議,大臣們都覺得這主意可行。太子殿下真是有兩手啊。弘治皇帝立刻決定在雲南試行改土歸流政策。朱厚照隨即推薦王守仁負責這項工作。王守仁文武雙全,許多改土歸流的建議都出自他之口,由他來接手再合適不過。大臣們這才恍然大悟。你早說啊,現在封賞都定了,又讓王守仁在雲南繼續積累功績。功勞全讓王守仁占了,也得給別人留點機會啊。然而,大臣們也無法反駁王守仁擔任改土歸流的責任。他在雲南已經建立了威信,對當地的少數民族具有震懾力。況且,大家都知道飛球營是震懾少數民族的關鍵,而飛球營又歸太子管理,其他人去了,沒有飛球營的支持,改土歸流也難以進行。事情就這樣決定了,王守仁暫時不迴京城,直接在雲南推行改土歸流。


    大臣們退下後,朱厚照卻沒有離開。“父皇,孩兒的封賞呢?”弘治看著嬉皮笑臉的兒子討要封賞,一臉嫌棄。你要什麽封賞?要不我現在把皇位讓給你,讓你坐龍椅?弘治問:“太子想要什麽樣的封賞?”他想看看朱厚照有什麽打算。朱厚照笑著迴答:“這次平叛,孩兒也出了那麽一點點力吧,改土歸流這樣的惠民政策也是孩兒絞盡腦汁想出來的,還有那個...嘿嘿...最近夢竹也懷孕了。綜合考慮,孩兒去一趟天津應該不過分吧。”弘治覺得太子近期在平叛、改土歸流和皇位繼承方麵都做得不錯。因此,他覺得像以前那樣嚴厲拒絕朱厚照不太好。“去天津啊... 不行。”弘治選擇了和顏悅色地拒絕朱厚照。朱厚照... ...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之最逍遙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康7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康7並收藏大明之最逍遙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