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用什麽樣的人
穿書不可怕,憑自己改掉炮灰命 作者:夜雨聽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本來隻想找個掌握核心技術的,如今一下三人都過了關,可用之人就多了,正好一步安排到位。
夏雨拿出翁曉曉事先寫好的契書,讀給三人聽。核心就是必須保守秘密,做到忠誠。
三個人早就想通了,也沒什麽好擔心的,極為痛快地按下了手印。
收到契書,翁曉曉再沒什麽好擔心的,把整個製作流程簡單說了一遍。
番薯是什麽?長什麽樣,他們誰也不知道,聽得有些雲裏霧裏的。
翁曉曉讓夏雨拿來幾個樣品,給他們展示了一番。
新鮮東西,隻是看看也沒什麽深刻認識,好歹知道長什麽樣子了。
翁曉曉也不多做解釋,上手幹活後,自然也就明白了。
手下人越來越多,用人得當四個字,翁曉曉還是很有體會的。
根據所長,給三人進行了分工。
柳川年歲稍長,也更會說話,便讓他做了粉條作坊的管事。周正不可能管的那麽多那麽細。
能成為一個作坊的管事,柳川很興奮,若有機會,誰不想出人頭地呢?!
有上進心就好,對於柳川的正常表現,翁曉曉樂見其成。
管事不用精通每道工藝,但不熟悉整個流程肯定不成。
“做管事不容易,慢慢學,好在作坊剛起步,共成長吧。你要從磨漿開始,了解整個過程,熟悉所有流程,以後才能管理各道工序的人員調度。”
柳川忙拱手稱是,此時不積極更待何時?
另外兩個人細致又有耐心,尤其是趙軍,翁曉曉便將調漿的事情單獨交給了他。
“調漿是重中之重,關乎著後續粉條成形,擔子不輕。”
趙軍往前一步,忙應了下來。
話少穩重,典型的技術流,翁曉曉很看好他。
剩下的王誌則負責製粉、煮粉。
“哪一步都很重要,做好了就是獨門絕技。”翁曉曉怕他們心有不平,算提點也算敲打。
每步都做好,組合到一起就是整個粉條工藝。
“你們要把各自的職責明確一下,對於製作,我隻知道個大概,具體的都要你們自己摸索。當然,配方是你們職務所得,依靠的是作坊資源,自然屬於作坊,我隻會在工錢上給予厚待。”
就像後世的知識產權,但凡屬於職務所得,你貢獻再大,那技術也是單位所有。對於發明人隻能得到一些經濟獎勵。
三人都無異議,也沒什麽好有異議的,他們現在一無所有、一無是處。
看看周管事,再看看做木匠的那些 同袍,哪個的小日子也不差,一是他們自身努力,再就是東家寬厚,不盤剝手下,跟著這樣的東家,比在外麵混可強太多了,但凡腦子清楚就不會做什麽糊塗事。
重要的人事,翁曉曉必定是要親自安排的,這邊安頓完,利用現成的藕粉作坊,粉條製作便開始了。
具體細節,翁曉曉不會盯著,也沒必要,做大事的人必須學會抓大放小,不能學諸葛亮事事親為累死自己。
更何況,翁曉曉有她要做的事情。
……
番薯已經運了來,周正安排人存進了地窖,這邊不用翁曉曉多管。
莊子上旱地多,多數種了小麥,小麥才收割完,正好空閑下來準備種番薯。
耕種的事情自然就得交代給韓東,各司其職,才利於整體發展。
韓東也算識時務的,認清形勢後,壞習性改了不少,盡管還不能像周正這般踏實肯幹,但至少也能做到讓翁曉曉放心了。
所以,翁曉曉始終沒有打算換掉他。
“東家,我兒子韓啟哲讀了三年私塾,到現在連個童生也考不起,家裏不打算讓他念了,就不是那塊料。”
翁曉曉靜靜聽著,韓東這麽說必定是有所求,能不能辦,先聽聽再說,她反正是不會為難自己的,韓東也不值得。
見東家不吱聲,韓東隻能硬著頭皮繼續說下去,賬房都是東家的親信,為了兒子也隻能勉強一試。
“這孩子學問不上不下,年歲又小,真不知道能做什麽,想來想去隻有做個賬房合適,咱也不認識別人,還求東家給個機會。”
一提他兒子,翁曉曉就基本猜到了韓東的打算,有家有口有牽掛,也實屬正常,願意當麵懇求,也不是不能給個機會。
“人若是踏實肯幹,進作坊也可以,先讓我見見再說吧。”
沒有一口迴絕,韓東就很滿意了,他沒那麽大的臉麵,“是、是,我迴頭就帶他來見您。”
翁曉曉擺擺手,提醒道,“我會用什麽人,韓管事應該心裏有數吧。”
韓東忙點點頭,多次接觸下來,他自然明白小東家的用人之道,根本不敢再用他爹的那老一套。
隻是兒子有些被寵壞了,學問不見長進,跟著富家少爺學了不少的壞毛病。東家這麽一提醒,他倒是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韓東剛走出去正好碰到了迎麵過來的小洋。
相互問過好便分開了。
看見小洋,韓東立馬改了主意。
他是家裏的頂梁柱,養著一家老小不容易,絕不能讓不成器的兒子拖累了自己的前程,壞了家裏來之不易的好日子。
兒子的前程在他手裏,他的前程在東家手裏,孰輕孰重,韓東心裏明鏡一般。
作坊、莊子,大大小小的賬目都在小洋那裏,一個十六歲的少年,這裏的人誰不敬著!他一個被買迴來的奴才憑什麽?能憑借的隻能是他自己的能力跟對東家的忠誠,東家信他。
棍棒底下出孝子,若想臭小子有出息,是得好好管教一番了,管教好了再做事不遲。老爹迂腐,他沒轍,兒子總能管教吧,也必須管!
……
皇帝氣唿唿地看完戰報,摔在了禦案上,這是錦衣衛的秘密奏報,還不是楊朔來的正式軍報,但也快了。
李盛縮了縮身子降低存在感,他可不敢這時候去觸黴頭替人背黑鍋。
“宣兵部尚書、戶部尚書。”
“是。”李盛忙跪地接旨,然後起身去找人傳召兩位重臣。
他的好哥哥當真厲害啊!大將軍王還真不是吹噓出來的。
夏雨拿出翁曉曉事先寫好的契書,讀給三人聽。核心就是必須保守秘密,做到忠誠。
三個人早就想通了,也沒什麽好擔心的,極為痛快地按下了手印。
收到契書,翁曉曉再沒什麽好擔心的,把整個製作流程簡單說了一遍。
番薯是什麽?長什麽樣,他們誰也不知道,聽得有些雲裏霧裏的。
翁曉曉讓夏雨拿來幾個樣品,給他們展示了一番。
新鮮東西,隻是看看也沒什麽深刻認識,好歹知道長什麽樣子了。
翁曉曉也不多做解釋,上手幹活後,自然也就明白了。
手下人越來越多,用人得當四個字,翁曉曉還是很有體會的。
根據所長,給三人進行了分工。
柳川年歲稍長,也更會說話,便讓他做了粉條作坊的管事。周正不可能管的那麽多那麽細。
能成為一個作坊的管事,柳川很興奮,若有機會,誰不想出人頭地呢?!
有上進心就好,對於柳川的正常表現,翁曉曉樂見其成。
管事不用精通每道工藝,但不熟悉整個流程肯定不成。
“做管事不容易,慢慢學,好在作坊剛起步,共成長吧。你要從磨漿開始,了解整個過程,熟悉所有流程,以後才能管理各道工序的人員調度。”
柳川忙拱手稱是,此時不積極更待何時?
另外兩個人細致又有耐心,尤其是趙軍,翁曉曉便將調漿的事情單獨交給了他。
“調漿是重中之重,關乎著後續粉條成形,擔子不輕。”
趙軍往前一步,忙應了下來。
話少穩重,典型的技術流,翁曉曉很看好他。
剩下的王誌則負責製粉、煮粉。
“哪一步都很重要,做好了就是獨門絕技。”翁曉曉怕他們心有不平,算提點也算敲打。
每步都做好,組合到一起就是整個粉條工藝。
“你們要把各自的職責明確一下,對於製作,我隻知道個大概,具體的都要你們自己摸索。當然,配方是你們職務所得,依靠的是作坊資源,自然屬於作坊,我隻會在工錢上給予厚待。”
就像後世的知識產權,但凡屬於職務所得,你貢獻再大,那技術也是單位所有。對於發明人隻能得到一些經濟獎勵。
三人都無異議,也沒什麽好有異議的,他們現在一無所有、一無是處。
看看周管事,再看看做木匠的那些 同袍,哪個的小日子也不差,一是他們自身努力,再就是東家寬厚,不盤剝手下,跟著這樣的東家,比在外麵混可強太多了,但凡腦子清楚就不會做什麽糊塗事。
重要的人事,翁曉曉必定是要親自安排的,這邊安頓完,利用現成的藕粉作坊,粉條製作便開始了。
具體細節,翁曉曉不會盯著,也沒必要,做大事的人必須學會抓大放小,不能學諸葛亮事事親為累死自己。
更何況,翁曉曉有她要做的事情。
……
番薯已經運了來,周正安排人存進了地窖,這邊不用翁曉曉多管。
莊子上旱地多,多數種了小麥,小麥才收割完,正好空閑下來準備種番薯。
耕種的事情自然就得交代給韓東,各司其職,才利於整體發展。
韓東也算識時務的,認清形勢後,壞習性改了不少,盡管還不能像周正這般踏實肯幹,但至少也能做到讓翁曉曉放心了。
所以,翁曉曉始終沒有打算換掉他。
“東家,我兒子韓啟哲讀了三年私塾,到現在連個童生也考不起,家裏不打算讓他念了,就不是那塊料。”
翁曉曉靜靜聽著,韓東這麽說必定是有所求,能不能辦,先聽聽再說,她反正是不會為難自己的,韓東也不值得。
見東家不吱聲,韓東隻能硬著頭皮繼續說下去,賬房都是東家的親信,為了兒子也隻能勉強一試。
“這孩子學問不上不下,年歲又小,真不知道能做什麽,想來想去隻有做個賬房合適,咱也不認識別人,還求東家給個機會。”
一提他兒子,翁曉曉就基本猜到了韓東的打算,有家有口有牽掛,也實屬正常,願意當麵懇求,也不是不能給個機會。
“人若是踏實肯幹,進作坊也可以,先讓我見見再說吧。”
沒有一口迴絕,韓東就很滿意了,他沒那麽大的臉麵,“是、是,我迴頭就帶他來見您。”
翁曉曉擺擺手,提醒道,“我會用什麽人,韓管事應該心裏有數吧。”
韓東忙點點頭,多次接觸下來,他自然明白小東家的用人之道,根本不敢再用他爹的那老一套。
隻是兒子有些被寵壞了,學問不見長進,跟著富家少爺學了不少的壞毛病。東家這麽一提醒,他倒是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韓東剛走出去正好碰到了迎麵過來的小洋。
相互問過好便分開了。
看見小洋,韓東立馬改了主意。
他是家裏的頂梁柱,養著一家老小不容易,絕不能讓不成器的兒子拖累了自己的前程,壞了家裏來之不易的好日子。
兒子的前程在他手裏,他的前程在東家手裏,孰輕孰重,韓東心裏明鏡一般。
作坊、莊子,大大小小的賬目都在小洋那裏,一個十六歲的少年,這裏的人誰不敬著!他一個被買迴來的奴才憑什麽?能憑借的隻能是他自己的能力跟對東家的忠誠,東家信他。
棍棒底下出孝子,若想臭小子有出息,是得好好管教一番了,管教好了再做事不遲。老爹迂腐,他沒轍,兒子總能管教吧,也必須管!
……
皇帝氣唿唿地看完戰報,摔在了禦案上,這是錦衣衛的秘密奏報,還不是楊朔來的正式軍報,但也快了。
李盛縮了縮身子降低存在感,他可不敢這時候去觸黴頭替人背黑鍋。
“宣兵部尚書、戶部尚書。”
“是。”李盛忙跪地接旨,然後起身去找人傳召兩位重臣。
他的好哥哥當真厲害啊!大將軍王還真不是吹噓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