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朔是勇敢無畏的,拓王為了求生更勇猛,更無退路。


    單論士氣,雙方是旗鼓相當的。


    涼州城作為軍事重地,易守難攻,半年多的時間,雙方打了大大小小無數次的攻城守衛戰,拓王寸步未進,還折損了不少的兵馬。


    楊朔這邊不論是兵力補給還是後勤物資,都能源源不斷地保持著供應。所以他根本不著急,完全以消耗拓王實力為主要作戰目的,並沒有出城正麵與之硬碰硬,損失極小。


    這個戰略是行之有效的,拓王急得抓耳撓腮卻也沒任何辦法,主力隻能硬生生被拖在了涼州城,進不的,更退不的,把個楊朔恨得咬牙切齒。


    可遠在京城的帝王不知道這些。


    他隻知道,這半年多的時間裏,楊朔寸功未建,連丟掉的兩座小城都未收迴來,言語間便有了微詞。


    兵部自然是要維護武將的,而且也理解楊朔的做法。


    其他帶兵的軍侯更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紛紛為楊朔辯解。


    皇帝有了自己的看法,根本聽不進不同的聲音。


    雖有武將的支持,但是,大殿中文臣是占了多數的。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有不少人是善於見風使舵,阿諛奉承的,為了迎合帝王心思,反對的聲音漸漸多了起來。


    尤其是以國丈溫良恭為首的小團體,認為楊朔不出擊就是在擁兵自重,若是有了反心,其禍患更重,諫言收緊西北的補給供應。


    皇帝雖未明確表態,但這個建議卻是得到了他的默默認可的,還覺得皇後一家甚為貼心,忠心可嘉。


    更念及當初第一個提議削藩的功勞,不僅下詔書立了溫皇後的兒子為太子,還把溫良恭任命為新的戶部尚書。


    兩道旨意下來,人人瞠目結舌。


    嫡長子被立為太子倒也無可厚非。但既立了有溫家血脈的太子,為何還如此扶持溫家?不怕一家獨大?


    再有疑問,眾臣也隻能緘口不言。已經沒什麽好說的了,聖意十分明朗,就是要抬舉溫家。誰在這個時候提不同的建議那簡直是在找死。


    聖怒不可觸碰,溫家更不可得罪。


    曆來當權者都要防備著外戚掌權,如今皇帝這是要做什麽?削藩也就罷了,怎麽還要把這麽重要的戶部交給溫家人?這是要毀大秦的基石!


    但也隻有在京的兩位老王爺和先皇的親妹妹敢管上一管,一起進宮見駕勸諫了一番。


    族親長輩們不僅言辭懇切,又處處著眼於皇權國運,皇帝內心也意識到旨意下的有些倉促了,但聖旨已下,怎可收迴?君無戲言!


    即便錯了,錯也不在帝王。


    “各位過濾了,溫家一介文臣,能翻什麽浪頭!”


    皇帝這般說了,幾位族親和長公主的失望也隻能深埋進心裏,該勸的勸了,該說的說了,從此深居簡出,再不過問朝政就是。


    外有強敵虎視眈眈,內有天災人禍不斷,大秦在這樣軟弱稚嫩的帝王帶領下,還能有什麽奔頭!


    隻要不改朝換代,他們依舊是宗親。


    皇帝的這一波操作讓不少人失去了信心,再不肯為政事強出頭,隻龜縮著守護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得過且過。家產、親人也開始悄悄地往南邊轉移。


    雖然也有個別頭鐵的忠臣在勸諫,但皇帝聽聽也就是了,根本沒往心裏去,更不會改變什麽。


    洋洋得意的溫國丈走馬上任了,全然不顧外界的議論,也不懂什麽叫低調行事,上任的第二天就把草包溫衝塞進了戶部。


    塞進來領個閑職也就算了,偏偏還把溫衝放在了撥發軍需的崗位上。


    如今沒有這父子倆的簽字,兵部誰來也拿不走一文錢。


    溫良恭的任命徹底讓勞心勞力的戶部侍郎褚進落了空,本以為能憑著籌集軍餉的功勞再上一步,卻白白歡喜一場。見大勢已去,也不再留戀眼下的職權,其實早已沒什麽實權,隻有職責。而且說不準哪天就成了溫家父子的替罪羊,於是尋了一個機會便申請降職外調了。


    西北幾十萬人等米下鍋,兵部急的抓耳撓腮,卻拿戶部沒任何辦法,實在等不下去了,也隻能上奏皇帝,皇上答應的極好,可實際辦下來比正常撥付每每要晚上了十天半月,而且數目也打了折扣。


    ……


    楊朔有自己的耳目,朝廷動向早就知道了,但是知道歸知道,他心裏再著急,明麵上也什麽都做不了。


    因此路上的這批軍需補給不能有半點閃失。


    “我們不能小看拓王,朝中的動向,他必然是清楚的,就連溫家對我們的排擠,沒準兒都離不開拓王的手筆,我那位顧先生可是最擅長操控人心了。”


    “這麽淺顯的離間計,皇帝竟也相信?”張謙實在不服氣。


    “現在不說這些,我們是軍人不是政客,打好眼前這一仗才至關緊要。”楊朔收斂神色,他必須穩住軍心。


    “我想過很多可能,黑騎若想繞到我們的後麵也不是完全不可能,我們的作戰計劃必須把這樣的一支部隊算進去,不可輕敵。”


    張謙皺緊了眉頭,若真是如此,要派多少人過去?少了絕對無用,多了,涼州怎麽辦?


    “將軍,我親自帶隊前去,給我一萬楊家軍就行。”


    楊朔琢磨了片刻,“不夠,你帶三萬守中路。”


    見張謙有話說,楊朔做了個阻止的手勢,“張叔,你帶精銳騎兵過去,正麵對戰黑騎,壓力不小。”


    “是。”他願意接重擔。


    “陳申,你帶一萬兵馬,左翼接應。”


    “末將領命。”


    “馬彪,你帶一萬去右翼。”


    “是。”


    “搶糧不容易,毀掉卻輕而易舉。李培,你帶一萬人馬,隻需要護住糧草,糧草安全,你便是首功一件。”


    “是,我在糧在。”


    楊朔抱拳,環視一周,“此戰絕不容易,各位一定要小心應對。”


    以少勝多的戰爭少之又少,多數情況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微弱優勢的險勝。


    每次出征也許就是永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書不可怕,憑自己改掉炮灰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夜雨聽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夜雨聽荷並收藏穿書不可怕,憑自己改掉炮灰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