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入眼皆是喜慶
穿書不可怕,憑自己改掉炮灰命 作者:夜雨聽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蓋頭下的秋月是滿心歡喜的,哪個姑娘成親不想坐坐八抬大轎?
足不出戶,隻是在這院子裏,從這間屋子走到那間屋子,完全不需要舉辦迎親的儀式。但順遂能在乎她的感受,注意到這些細節,就很讓她感動了。
鳳姑、春霞兩個,一左一右攙扶著秋月坐上了花轎。
本打算簡辦,換個房間拜了天地,也就算是禮成了。但既然請來了花轎跟鑼鼓,自然是要好好熱鬧熱鬧的。
翁曉曉看著大紅花轎,再看看紅裝新人,有所觸動,也來了興致,對順遂說道:“抬著出去繞幾條街再迴來,總該有個坐花轎的樣子,也多得些路人的祝福。”
聽到吩咐,順遂自然願意這般,一輩子就一次的大事呢。
“平安,你去牽馬,就用我那匹。”
新郎官自該騎上高頭大馬,風光無限。
“鳳姑,把家裏的銅錢都拿出來。裴管事,你領著李秋他們去撒喜錢。”
一番安排後,見轎夫等人神情有異,顯然現在的說法跟先前說的不一樣,人家有意見了。
翁曉曉忙上前安撫道,“各位放心,多出了力,少不了你們的喜錢。”
不讓白忙就好,大喜的日子誰也不想鬧事,“是,是,這位東家真是爽快人,恭喜、恭喜了。”
翁曉曉拱手迴禮,“一會兒大夥留下喝杯喜酒,就當捧場了。”
“謝謝東家,這杯酒必定是要喝的。”
你讓一步,我退一步,雙方愉快地達成了協議。
話說出去了,翁曉曉不忘吩咐李秋去告訴廚房做飯的人,總得多準備一些才好。
家裏頭次辦喜事兒,張大娘、小海和劉遠都過來了的。
送喜轎出了門,跟鄰裏寒暄了一會兒,翁曉曉才迴去歇著,今天還有的鬧呢。
......
“這次進京,是不是該商量一下婚期了?”
翁曉曉轉轉茶杯,她也想穿紅衣坐花轎,可不知還要多久才到那一天。
“夫人若想定便定下來,將軍還有一年的孝期,不用著急。”
鳳姑沒多想,直言道,“大戶人家的姑娘都提前好久開始備嫁妝,也沒見你用心。”
“我不懂這些啊,再說了,這些產業都是我的嫁妝,不少啦。”
鳳姑在侯府的時候,最喜歡看京城辦喜事,大戶人家嫁姑娘那真的是十裏飄紅,少著都是幾十抬的嫁妝,零零總總什麽都有。
她把翁曉曉當閨女一樣看待,自然希望她能風風光光地嫁出去。何況她嫁的是未來的定北侯,二品大將軍。若嫁妝太寒酸了,怕是會被小瞧了去。
“產業都是實打實的,但也不能拿出來顯擺啊,有時候門麵還是要做的。”
“侯府又不缺金銀首飾、擺設掛件,我不想在這上麵花錢。”後頭要花錢的地方少不了,她可不想用在這些華而不實的東西上。
“小家子氣了吧,該把將軍給你的寶石拿出來一些,正經打幾套符合將軍夫人身份的首飾,以後要應對的大場麵多著呢。”
“我覺得夫人那樣就挺好的,成親後,我也跟著將軍去漠北,反正不會住在侯府的。”很多事情沒法明說,翁曉曉隻能模棱兩可說一些。
她不會有那樣的榮光時刻,即便有,也並不稀罕。
鳳姑歎口氣,漠北的日子有苦卻也有甜,這種事情上沒法勸,難道要人家小兩口分著過?
這邊閑聊著,新人們也迴來了。
他們連正經的喜婆都沒請,也就不講那些進門的虛禮了,眾人簇擁著新人直接到了拜堂的地方。
順遂的父母不在了,拜父母便改成了拜主家。
夫妻對拜後,新郎官順遂用紅綢帶牽著新娘秋月進了洞房。
剪發結連理,
對飲合巹酒。
點上龍鳳燭,
從此成佳偶。
洞房的儀式是鳳姑在主持,這邊剛結束,順遂就被拉扯著去喝酒了。
都是自家人,又不分婆家娘家的,便在洞房擺了一桌,除了翁曉曉,所有的女子都在,她們熱鬧自己的。
“悠著點,別把順遂灌醉嘍。”翁曉曉看不下去,忍不住勸道。
“主子,就得使勁灌他,他可是我們裏麵最先成親的,不灌他灌誰。”
平安不放過好兄弟,別人更沒什麽顧忌,喜宴不鬧酒哪來的熱鬧?!
見眾人興致高漲,翁曉曉也不掃興。好在敬過一輪酒,沒人再來找她的麻煩,她也樂得在一旁看他們鬧騰。
一輪又一輪,男人勸酒的借口真是五花八門,翁曉曉樂嗬嗬地做她的吃瓜群眾。
喜宴最終以順遂被抬進新房而結束。
第二天一早的拜公婆也改成了拜主家。
翁曉曉和鳳姑高坐上位,喝了新人敬的茶水,雖不用改口,但也給了紅包,喜事就圖個吉利。
鳳姑特意看了看秋月的麵色,紅潤又含羞帶怯,儼然順遂醉酒也並沒有辜負了花好月圓夜。
翁曉曉把該交辦的事情吩咐下去,她就啟程進京了。
......
時間不是很緊,但也並不寬鬆,二月十五這天,一行人趕到了京城。在京城有宅子,自然是直接迴家。
馬車停在門口,門房還沒見著來人,就跑著去給德寶報信兒了。
猜著八成是兩個妹子到了,德寶快速跑了出來。
果然,一高一矮兩朵花兒已經進了院門。
“你們可真是的,怎麽才到?路上還順利嗎?”
“哥,我好想你。”康寶跑過來,直接抱住了德寶的胳膊。
德寶寵溺地拍拍妹妹的肩膀,“江南的水土果然養人,我瞅著都變漂亮了。”
“當然,我還長高了呢。”
德寶沒再搭話,衝著翁曉曉笑了笑,“你們的屋子沒動,迴去梳洗一下吧,我去吩咐廚房備飯。”
翁曉曉笑著點點頭,“辛苦德寶哥了。”
“他哪裏苦了?我們趕了十來天的路,都快散架了,這才叫辛苦。”
德寶憨憨一笑,也不跟妹妹計較,接過行李就扛在了肩頭。
各屋的門已經貼上了大紅的雙喜字,窗戶也貼了精美的窗花,就連院子裏幹枯的樹枝上都綁了紅絲帶。
入眼皆是喜慶。
足不出戶,隻是在這院子裏,從這間屋子走到那間屋子,完全不需要舉辦迎親的儀式。但順遂能在乎她的感受,注意到這些細節,就很讓她感動了。
鳳姑、春霞兩個,一左一右攙扶著秋月坐上了花轎。
本打算簡辦,換個房間拜了天地,也就算是禮成了。但既然請來了花轎跟鑼鼓,自然是要好好熱鬧熱鬧的。
翁曉曉看著大紅花轎,再看看紅裝新人,有所觸動,也來了興致,對順遂說道:“抬著出去繞幾條街再迴來,總該有個坐花轎的樣子,也多得些路人的祝福。”
聽到吩咐,順遂自然願意這般,一輩子就一次的大事呢。
“平安,你去牽馬,就用我那匹。”
新郎官自該騎上高頭大馬,風光無限。
“鳳姑,把家裏的銅錢都拿出來。裴管事,你領著李秋他們去撒喜錢。”
一番安排後,見轎夫等人神情有異,顯然現在的說法跟先前說的不一樣,人家有意見了。
翁曉曉忙上前安撫道,“各位放心,多出了力,少不了你們的喜錢。”
不讓白忙就好,大喜的日子誰也不想鬧事,“是,是,這位東家真是爽快人,恭喜、恭喜了。”
翁曉曉拱手迴禮,“一會兒大夥留下喝杯喜酒,就當捧場了。”
“謝謝東家,這杯酒必定是要喝的。”
你讓一步,我退一步,雙方愉快地達成了協議。
話說出去了,翁曉曉不忘吩咐李秋去告訴廚房做飯的人,總得多準備一些才好。
家裏頭次辦喜事兒,張大娘、小海和劉遠都過來了的。
送喜轎出了門,跟鄰裏寒暄了一會兒,翁曉曉才迴去歇著,今天還有的鬧呢。
......
“這次進京,是不是該商量一下婚期了?”
翁曉曉轉轉茶杯,她也想穿紅衣坐花轎,可不知還要多久才到那一天。
“夫人若想定便定下來,將軍還有一年的孝期,不用著急。”
鳳姑沒多想,直言道,“大戶人家的姑娘都提前好久開始備嫁妝,也沒見你用心。”
“我不懂這些啊,再說了,這些產業都是我的嫁妝,不少啦。”
鳳姑在侯府的時候,最喜歡看京城辦喜事,大戶人家嫁姑娘那真的是十裏飄紅,少著都是幾十抬的嫁妝,零零總總什麽都有。
她把翁曉曉當閨女一樣看待,自然希望她能風風光光地嫁出去。何況她嫁的是未來的定北侯,二品大將軍。若嫁妝太寒酸了,怕是會被小瞧了去。
“產業都是實打實的,但也不能拿出來顯擺啊,有時候門麵還是要做的。”
“侯府又不缺金銀首飾、擺設掛件,我不想在這上麵花錢。”後頭要花錢的地方少不了,她可不想用在這些華而不實的東西上。
“小家子氣了吧,該把將軍給你的寶石拿出來一些,正經打幾套符合將軍夫人身份的首飾,以後要應對的大場麵多著呢。”
“我覺得夫人那樣就挺好的,成親後,我也跟著將軍去漠北,反正不會住在侯府的。”很多事情沒法明說,翁曉曉隻能模棱兩可說一些。
她不會有那樣的榮光時刻,即便有,也並不稀罕。
鳳姑歎口氣,漠北的日子有苦卻也有甜,這種事情上沒法勸,難道要人家小兩口分著過?
這邊閑聊著,新人們也迴來了。
他們連正經的喜婆都沒請,也就不講那些進門的虛禮了,眾人簇擁著新人直接到了拜堂的地方。
順遂的父母不在了,拜父母便改成了拜主家。
夫妻對拜後,新郎官順遂用紅綢帶牽著新娘秋月進了洞房。
剪發結連理,
對飲合巹酒。
點上龍鳳燭,
從此成佳偶。
洞房的儀式是鳳姑在主持,這邊剛結束,順遂就被拉扯著去喝酒了。
都是自家人,又不分婆家娘家的,便在洞房擺了一桌,除了翁曉曉,所有的女子都在,她們熱鬧自己的。
“悠著點,別把順遂灌醉嘍。”翁曉曉看不下去,忍不住勸道。
“主子,就得使勁灌他,他可是我們裏麵最先成親的,不灌他灌誰。”
平安不放過好兄弟,別人更沒什麽顧忌,喜宴不鬧酒哪來的熱鬧?!
見眾人興致高漲,翁曉曉也不掃興。好在敬過一輪酒,沒人再來找她的麻煩,她也樂得在一旁看他們鬧騰。
一輪又一輪,男人勸酒的借口真是五花八門,翁曉曉樂嗬嗬地做她的吃瓜群眾。
喜宴最終以順遂被抬進新房而結束。
第二天一早的拜公婆也改成了拜主家。
翁曉曉和鳳姑高坐上位,喝了新人敬的茶水,雖不用改口,但也給了紅包,喜事就圖個吉利。
鳳姑特意看了看秋月的麵色,紅潤又含羞帶怯,儼然順遂醉酒也並沒有辜負了花好月圓夜。
翁曉曉把該交辦的事情吩咐下去,她就啟程進京了。
......
時間不是很緊,但也並不寬鬆,二月十五這天,一行人趕到了京城。在京城有宅子,自然是直接迴家。
馬車停在門口,門房還沒見著來人,就跑著去給德寶報信兒了。
猜著八成是兩個妹子到了,德寶快速跑了出來。
果然,一高一矮兩朵花兒已經進了院門。
“你們可真是的,怎麽才到?路上還順利嗎?”
“哥,我好想你。”康寶跑過來,直接抱住了德寶的胳膊。
德寶寵溺地拍拍妹妹的肩膀,“江南的水土果然養人,我瞅著都變漂亮了。”
“當然,我還長高了呢。”
德寶沒再搭話,衝著翁曉曉笑了笑,“你們的屋子沒動,迴去梳洗一下吧,我去吩咐廚房備飯。”
翁曉曉笑著點點頭,“辛苦德寶哥了。”
“他哪裏苦了?我們趕了十來天的路,都快散架了,這才叫辛苦。”
德寶憨憨一笑,也不跟妹妹計較,接過行李就扛在了肩頭。
各屋的門已經貼上了大紅的雙喜字,窗戶也貼了精美的窗花,就連院子裏幹枯的樹枝上都綁了紅絲帶。
入眼皆是喜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