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去首要麵對的,是該如何在三日內趕到衛州鳳麟,並且還是帶著一群毫無體力的步兵。
石敬瑭說,“要麽走水路,至少可以確保沿河一路都會有豐富的河鮮果腹。要麽就去繞山路,雖說繞遠了一半路程,可隻要是大家進了深山,野味可以果腹,叢林亦可不被暴露。”
李嗣源折迴了去鳳麟的方向,突然指著衛州另一處小鎮說,“先去這兒!以現在的行軍速度,一天即可到。先就近安頓一些傷患,如若可以,我們還可以向鎮司衙府討一些糧食。”
小鎮比不得像稻城那樣的州府,兩千多張嘴的出現,對於一個貧瘠小鎮來說,恍若滅頂之災。
李嗣源沒有想到,他們的到來,會給這個荒涼的地方,造成什麽後果。
當鎮司倉庫裏所剩無幾的儲糧,被李嗣源的軍隊悉數抬出。小鎮裏的老人和孩子,都從四麵八方湧來,眼巴巴看著他們抬走。
人群中幾乎沒有一個年輕人,石敬瑭覺得甚是奇怪。
這時,一位老翁應聲倒下,身邊瘦小的女娃被嚇著,推搡著老翁,“阿公,你怎麽了?”
那一幕恰好被李嗣源看見,快步上前去將老翁扶起,卻發現已經沒了氣。
“孩子,你阿公,已經斷氣了。”
“嗚嗚嗚,阿公阿公,小妹聽話了,再不喊餓了,阿公你醒醒,嗚嗚……”蹲在地上,幾乎如豆丸細小的女娃哭的傷心欲絕,李嗣源突然心裏五味雜陳。
這裏的人,已經窮成這樣,他的軍隊還欲從此收刮。此刻,他甚至覺得自己與那禽獸無異。
勒令士兵們放下糧食,李嗣源在諸將領絕望的凝視下,緊咬牙關離去。
這一次,他們好多人都不肯再前行。
李從厚性急,喚不動那些兵將,氣得他拔刀欲砍。幸而石敬瑭和幾個親兵拉住了他,否則,他們沒遇上梁軍,自己人倒先打起來了。
軍中有人不肯走,還聲稱“迴不去了,我們可能就要餓死在這了。棄守汜水關,朝中肯定不會原諒逃兵,還妄想著他們能給我們送糧,沒把我們直接賜死就算不錯了。”
這些話,直接影響了他們的軍心。
李嗣源不得不停下行軍,就地調整。
不僅石敬瑭覺得不妥,就連李從厚也覺得停下整頓是眼下極為冒險的舉措。
果然,入夜時分,一支梁軍的精騎衝小鎮而來。鎮上數百位老人孩子被他們拉上大街,搜查了各處尋不見李嗣源大軍的影子,氣的那些梁軍拿鎮上百姓泄憤。
長矛鐵槍,就這樣紮進老人和孩子的身體。他們的哭嚎聲大的能蓋過天上的烏雲,提早藏進鎮外荒墳的李嗣源大軍,人人都被這些哭嚎弄得人心沸騰。他們都是男兒郎,今日居然躲在老人和孩子的身後苟活,確實讓他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李從厚突然請命,“父帥,孩兒請求出戰,我實在看不下去。”
李嗣源的目光從他臉上掃過,再望向小鎮方向,他眼裏的熠熠星河開始動搖。直覺告訴石敬瑭,‘他迷茫了。’
“督帥,末將請求一戰……”
“末將也願一戰!”
請戰的人漸漸變多,李嗣源再也遏止不住心裏的澎湃。
隻聽他一聲長嗬,“三軍聽令,斬梁軍首級,為我河東無辜百姓報仇!殺!”李嗣源首當其衝,抽刀向鎮口殺去。
一場實力懸殊的廝殺在這個荒涼的小鎮拉開帷幕。
梁軍人數上未占優勢,很快就被兩千晉軍打到落荒而逃。梁人終以一小隊戰馬逃走,為免那些人招來這附近的梁軍,石敬瑭請命領一隊人去攔截。
李嗣源從未懷疑他,立馬就應允了,還將自己的佩刀換給了他。
帶領著李嗣源軍中最後幾十個還能站立的士兵,石敬瑭一路朝梁人騎兵逃走的方向奔襲而去。
餘下留在小鎮的,皆是體力不支,又或受傷戰死的殘兵。
天色漸漸亮了,李從厚遠眺石敬瑭追去的方向,總覺得哪裏不對。就在這時,梁人發兵的戰鼓自東南兩麵傳來。這一刻,李從厚才後知後覺崩潰,“完了完了!老子一世英名要完了!”
二十多天未果腹的李嗣源,和座下幾百殘兵在梁軍的連翻推進下,簡直潰不成軍一敗不起,很快就被堵在了鎮外的山垣死角。
為首的梁軍主將叫聶桑,是鐵槍王彥章座下先鋒將軍。李嗣源認得這個人,曾在柏鄉大戰中見識過其奇襲晉軍糧草所用的戰術。
聶桑高坐戰馬上,看晉軍士兵用身體築起人牆,將主帥護在人牆的中心。
這讓同為軍人的他,心中不由生出些敬佩。
“你們河東人還真不是一般二般的忠義,就這麽屈死在這,也甚是可惜。”隔著人牆,聶桑扯著喉聲音迴蕩在山垣。
以為李嗣源並不會搭理,他又大聲說道,“怪隻怪,你們的晉王棄守汜水關太快,連你們都來不及召迴,就早早逃迴了並州。怎麽樣?爾等降了我大梁,我大梁皇帝仁慈,是不會濫殺戰俘的……”
“多謝聶將軍好意,我等寧戰死,也不願做梁人的俘。”
李嗣源的聲音也絲毫未遜色,即便他多日未進食,早已餓到渾身無力。
梁軍守著死角唯一的出口,李嗣源等人的架勢猶如抵死的困獸。聶桑可是來勸降的,他帶著滿滿的誠意,多的就是時間。明知李嗣源的這些殘兵敗將多日未進食,所以,他一點都不著急,下令梁軍停止強攻,隻在李嗣源周圍架起了鐵鍋煮粥,打算同他幹耗。
臨近晌午,梁人的鍋裏飄出粥氣,飄香至晉軍口鼻。
有年少的晉軍小子實在受不了,哭喊著朝梁人的粥爬去。
李從厚氣惱極了,大吼著“沒骨氣!”誰知,陸續又有七八人向熱粥妥協,都奔著糧食投降了。
梁人就這樣困著他們,不攻,也不撤兵。
兩軍對峙,聶桑越發敬佩李嗣源本人的氣節。多番勸降被拒,他還是沒有放棄。
第二日。
“督帥是出了名的文武全才,如此天縱之人,怎就這麽想不開呢?鴻鵠大誌難展,豈能甘心長眠於此?我大梁皇帝傾慕督帥才名已久,若督帥肯真心歸順,他日陛下定當委以重用。這,可比跟著河東的李亞子,前程似錦的多啊!”
“……忠君之事,是為人臣子的基本節操。我邈佶烈李嗣源,今朝便是戰到一兵一卒,也絕不背棄河東。”
聶桑又出來勸降,而李嗣源的態度依舊未變。
李從厚站在父帥身邊,從未掉過的眼淚,第一次掉的稀裏嘩啦。他看著父帥已經餓到深陷的麵頰,心裏真恨不得將出賣父帥的人千刀萬剮。
這時,李嗣源伸手撫去李從厚臉上的淚,輕聲道,“兒啊,今日我們父子同命,你可願意?”
“父帥,孩兒願意。”
“好,很好。不愧為我邈佶烈的兒子,有你這句話,為父心裏甚暖。”
對峙第三日,又有好幾十晉軍忍不住饑寒交迫,紛紛奔向梁人的陣營。
李從厚已經沒有力氣罵人了,背靠一處亂石,他嘴裏甚至開始含糊不清。李嗣源對這一切視而不見,索性閉上眼,靜坐亂石之中。
聶桑又來勸降了,一日七八次的問,誠意還真是有目共睹的。“實不相瞞,聶某仰仗督帥為人,故,就想試問,督帥如此心思縝密之人,莫非就一點也未覺察,聶某人的隊伍之所以會守在附近,而非僵持汜水關外,此中的一些蹊蹺嗎?”
李嗣源臉色一陣煞白。
其實他都知道,在汜水關斷糧的那一刻起,他就隱約預感到了不祥。
“不勞煩聶將軍,李嗣源並不想知道原因。”
對峙已過去三日,李嗣源還沒降。聶桑還欲遊說李嗣源,可某些藏匿軍中的別有用心者,著急了!“將軍,求而不得即可誅之,否則後患無窮。”聶桑座下副將常乾如是說到。
“本將軍辦事,能有你指手畫腳的地方嗎?”聶桑甚是生氣,轉臉就怒斥了他。
“是,末將多嘴,還請將軍責罰。”
“退下。待本座替陛下勸投了李嗣源,再追究你的事。”
“將軍!”
“你還不退下?滾……”聶桑被副將惹火了,一記眼神兇狠掃來,嚇得常乾急忙身退兩步。
突然,常乾猛的貼身將聶桑按住,等聶桑不可思議的扭轉身去看他,大帳中的侍從這才看清,聶桑側腹被一柄長劍戳穿。
“常乾!你?”
未免軍中生變引起聶桑舊部報複,常乾立馬從他懷裏掏出軍令符。“……軍令符在此!我看誰還敢抗令?”
梁軍陣前突然易帥,眾人難免人心鬆動。
聶桑座下的幾位副將都聞訊來到大帳中,隻見聶桑已然當場斃命,副將常乾手裏握著軍令符,立於聶桑身邊。
見軍令符如見主帥,常乾當即下令,‘聶桑濫用職權,一再貽誤戰機,依軍律處以腰斬。招降李嗣源遇阻,所獲晉軍戰俘皆就地正法,立即執行!’
石敬瑭說,“要麽走水路,至少可以確保沿河一路都會有豐富的河鮮果腹。要麽就去繞山路,雖說繞遠了一半路程,可隻要是大家進了深山,野味可以果腹,叢林亦可不被暴露。”
李嗣源折迴了去鳳麟的方向,突然指著衛州另一處小鎮說,“先去這兒!以現在的行軍速度,一天即可到。先就近安頓一些傷患,如若可以,我們還可以向鎮司衙府討一些糧食。”
小鎮比不得像稻城那樣的州府,兩千多張嘴的出現,對於一個貧瘠小鎮來說,恍若滅頂之災。
李嗣源沒有想到,他們的到來,會給這個荒涼的地方,造成什麽後果。
當鎮司倉庫裏所剩無幾的儲糧,被李嗣源的軍隊悉數抬出。小鎮裏的老人和孩子,都從四麵八方湧來,眼巴巴看著他們抬走。
人群中幾乎沒有一個年輕人,石敬瑭覺得甚是奇怪。
這時,一位老翁應聲倒下,身邊瘦小的女娃被嚇著,推搡著老翁,“阿公,你怎麽了?”
那一幕恰好被李嗣源看見,快步上前去將老翁扶起,卻發現已經沒了氣。
“孩子,你阿公,已經斷氣了。”
“嗚嗚嗚,阿公阿公,小妹聽話了,再不喊餓了,阿公你醒醒,嗚嗚……”蹲在地上,幾乎如豆丸細小的女娃哭的傷心欲絕,李嗣源突然心裏五味雜陳。
這裏的人,已經窮成這樣,他的軍隊還欲從此收刮。此刻,他甚至覺得自己與那禽獸無異。
勒令士兵們放下糧食,李嗣源在諸將領絕望的凝視下,緊咬牙關離去。
這一次,他們好多人都不肯再前行。
李從厚性急,喚不動那些兵將,氣得他拔刀欲砍。幸而石敬瑭和幾個親兵拉住了他,否則,他們沒遇上梁軍,自己人倒先打起來了。
軍中有人不肯走,還聲稱“迴不去了,我們可能就要餓死在這了。棄守汜水關,朝中肯定不會原諒逃兵,還妄想著他們能給我們送糧,沒把我們直接賜死就算不錯了。”
這些話,直接影響了他們的軍心。
李嗣源不得不停下行軍,就地調整。
不僅石敬瑭覺得不妥,就連李從厚也覺得停下整頓是眼下極為冒險的舉措。
果然,入夜時分,一支梁軍的精騎衝小鎮而來。鎮上數百位老人孩子被他們拉上大街,搜查了各處尋不見李嗣源大軍的影子,氣的那些梁軍拿鎮上百姓泄憤。
長矛鐵槍,就這樣紮進老人和孩子的身體。他們的哭嚎聲大的能蓋過天上的烏雲,提早藏進鎮外荒墳的李嗣源大軍,人人都被這些哭嚎弄得人心沸騰。他們都是男兒郎,今日居然躲在老人和孩子的身後苟活,確實讓他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李從厚突然請命,“父帥,孩兒請求出戰,我實在看不下去。”
李嗣源的目光從他臉上掃過,再望向小鎮方向,他眼裏的熠熠星河開始動搖。直覺告訴石敬瑭,‘他迷茫了。’
“督帥,末將請求一戰……”
“末將也願一戰!”
請戰的人漸漸變多,李嗣源再也遏止不住心裏的澎湃。
隻聽他一聲長嗬,“三軍聽令,斬梁軍首級,為我河東無辜百姓報仇!殺!”李嗣源首當其衝,抽刀向鎮口殺去。
一場實力懸殊的廝殺在這個荒涼的小鎮拉開帷幕。
梁軍人數上未占優勢,很快就被兩千晉軍打到落荒而逃。梁人終以一小隊戰馬逃走,為免那些人招來這附近的梁軍,石敬瑭請命領一隊人去攔截。
李嗣源從未懷疑他,立馬就應允了,還將自己的佩刀換給了他。
帶領著李嗣源軍中最後幾十個還能站立的士兵,石敬瑭一路朝梁人騎兵逃走的方向奔襲而去。
餘下留在小鎮的,皆是體力不支,又或受傷戰死的殘兵。
天色漸漸亮了,李從厚遠眺石敬瑭追去的方向,總覺得哪裏不對。就在這時,梁人發兵的戰鼓自東南兩麵傳來。這一刻,李從厚才後知後覺崩潰,“完了完了!老子一世英名要完了!”
二十多天未果腹的李嗣源,和座下幾百殘兵在梁軍的連翻推進下,簡直潰不成軍一敗不起,很快就被堵在了鎮外的山垣死角。
為首的梁軍主將叫聶桑,是鐵槍王彥章座下先鋒將軍。李嗣源認得這個人,曾在柏鄉大戰中見識過其奇襲晉軍糧草所用的戰術。
聶桑高坐戰馬上,看晉軍士兵用身體築起人牆,將主帥護在人牆的中心。
這讓同為軍人的他,心中不由生出些敬佩。
“你們河東人還真不是一般二般的忠義,就這麽屈死在這,也甚是可惜。”隔著人牆,聶桑扯著喉聲音迴蕩在山垣。
以為李嗣源並不會搭理,他又大聲說道,“怪隻怪,你們的晉王棄守汜水關太快,連你們都來不及召迴,就早早逃迴了並州。怎麽樣?爾等降了我大梁,我大梁皇帝仁慈,是不會濫殺戰俘的……”
“多謝聶將軍好意,我等寧戰死,也不願做梁人的俘。”
李嗣源的聲音也絲毫未遜色,即便他多日未進食,早已餓到渾身無力。
梁軍守著死角唯一的出口,李嗣源等人的架勢猶如抵死的困獸。聶桑可是來勸降的,他帶著滿滿的誠意,多的就是時間。明知李嗣源的這些殘兵敗將多日未進食,所以,他一點都不著急,下令梁軍停止強攻,隻在李嗣源周圍架起了鐵鍋煮粥,打算同他幹耗。
臨近晌午,梁人的鍋裏飄出粥氣,飄香至晉軍口鼻。
有年少的晉軍小子實在受不了,哭喊著朝梁人的粥爬去。
李從厚氣惱極了,大吼著“沒骨氣!”誰知,陸續又有七八人向熱粥妥協,都奔著糧食投降了。
梁人就這樣困著他們,不攻,也不撤兵。
兩軍對峙,聶桑越發敬佩李嗣源本人的氣節。多番勸降被拒,他還是沒有放棄。
第二日。
“督帥是出了名的文武全才,如此天縱之人,怎就這麽想不開呢?鴻鵠大誌難展,豈能甘心長眠於此?我大梁皇帝傾慕督帥才名已久,若督帥肯真心歸順,他日陛下定當委以重用。這,可比跟著河東的李亞子,前程似錦的多啊!”
“……忠君之事,是為人臣子的基本節操。我邈佶烈李嗣源,今朝便是戰到一兵一卒,也絕不背棄河東。”
聶桑又出來勸降,而李嗣源的態度依舊未變。
李從厚站在父帥身邊,從未掉過的眼淚,第一次掉的稀裏嘩啦。他看著父帥已經餓到深陷的麵頰,心裏真恨不得將出賣父帥的人千刀萬剮。
這時,李嗣源伸手撫去李從厚臉上的淚,輕聲道,“兒啊,今日我們父子同命,你可願意?”
“父帥,孩兒願意。”
“好,很好。不愧為我邈佶烈的兒子,有你這句話,為父心裏甚暖。”
對峙第三日,又有好幾十晉軍忍不住饑寒交迫,紛紛奔向梁人的陣營。
李從厚已經沒有力氣罵人了,背靠一處亂石,他嘴裏甚至開始含糊不清。李嗣源對這一切視而不見,索性閉上眼,靜坐亂石之中。
聶桑又來勸降了,一日七八次的問,誠意還真是有目共睹的。“實不相瞞,聶某仰仗督帥為人,故,就想試問,督帥如此心思縝密之人,莫非就一點也未覺察,聶某人的隊伍之所以會守在附近,而非僵持汜水關外,此中的一些蹊蹺嗎?”
李嗣源臉色一陣煞白。
其實他都知道,在汜水關斷糧的那一刻起,他就隱約預感到了不祥。
“不勞煩聶將軍,李嗣源並不想知道原因。”
對峙已過去三日,李嗣源還沒降。聶桑還欲遊說李嗣源,可某些藏匿軍中的別有用心者,著急了!“將軍,求而不得即可誅之,否則後患無窮。”聶桑座下副將常乾如是說到。
“本將軍辦事,能有你指手畫腳的地方嗎?”聶桑甚是生氣,轉臉就怒斥了他。
“是,末將多嘴,還請將軍責罰。”
“退下。待本座替陛下勸投了李嗣源,再追究你的事。”
“將軍!”
“你還不退下?滾……”聶桑被副將惹火了,一記眼神兇狠掃來,嚇得常乾急忙身退兩步。
突然,常乾猛的貼身將聶桑按住,等聶桑不可思議的扭轉身去看他,大帳中的侍從這才看清,聶桑側腹被一柄長劍戳穿。
“常乾!你?”
未免軍中生變引起聶桑舊部報複,常乾立馬從他懷裏掏出軍令符。“……軍令符在此!我看誰還敢抗令?”
梁軍陣前突然易帥,眾人難免人心鬆動。
聶桑座下的幾位副將都聞訊來到大帳中,隻見聶桑已然當場斃命,副將常乾手裏握著軍令符,立於聶桑身邊。
見軍令符如見主帥,常乾當即下令,‘聶桑濫用職權,一再貽誤戰機,依軍律處以腰斬。招降李嗣源遇阻,所獲晉軍戰俘皆就地正法,立即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