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者。


    這是一個短短一年左右的時間,就讓離朝大部分人都已經知曉的名字。


    不同的人對她也有著不同的觀點。


    有人認為她才學驚人,當為離朝第一才女。


    有人認為她出身卑賤,不配和有學之士相提並論。


    有世家認為她膽大包天,本該絞殺,以正視聽。


    有官宦認為她通博古今,精通朝政,可謂奇女子一個。


    有百姓認為她憐憫自身,為民開言,實為大善人。


    可沒有一個人認為隱者是一位精通實務的,他們的印象裏這樣的女子即便如此厲害有才氣,也不過是寫些高高在上的懸浮文章的人。


    尤其是對大部分百姓而言,這樣的隱者固然會讓他們覺得親切,可卻不會認為這樣的隱者和那些口口聲聲為民請命,卻也不能為他們帶來實際好處的人有什麽不一樣的。


    直到隱者新的書《農》橫空出世。


    大家才發現,這樣的一個被認為隻是會寫些文章的女子,對於農務是那般的了解。


    “秦淮之地,可稻麥兩熟,行麥之季輪作休耕,即稻收之後,或種麥或種油菜以越冬。稻之植期常在歲之五月,而麥之播種則在九月、十月,至明年四月、五月乃收割。故秦淮之地,一歲可兩熟,即一季稻穀與一季麥也。”


    “郾城為麥一熟之地,耕種擇選耐寒耐旱之種,采足墒精播之法,麥收後夏閑之際,深耕深鬆以蓄墒,耙壓覆蓋以保墒,溝壟集雨以增墒,播後,耕層多坷垃、秸稈還田之地不實,鎮壓以促種與土密接,保苗齊,保墒提墒,防旱防寒……溝係配套……節水灌溉……種子處理……適量期播種……”


    “代城果可種梨、蘋果、核桃等,藥可種杜仲、天麻、黨參等,麥則因地製宜,關中區一年一熟亦或二年三熟,代道區一年兩熟或多熟,巴山區……”


    “安南、雲城、桂城、等氣熱之處,稻可一年三熟,可謂天賦糧倉……”


    這本農書極為詳細的介紹了離朝各地適合種植怎樣的植物,如何育苗選種,如何耕種,如何合理製肥等等。


    可謂是詳盡至極,堪稱手把手教你種田。


    “李公子,這書上說的是真的嗎?”淮城鄉郊的村子裏,聽著書生給自己講解隱者新書的老農,一臉期待帶著忐忑的問道。


    被稱作李公子的書生,麵容雖俊俏,可卻身著舊衣,皮膚不像尋常士子那般白皙,隻舉手抬足間,隱約可見被衣物遮掩的地方,白皙的肌膚。


    還有那頗具風流的行為舉止,可見家世不錯。


    “我如今行走於鄉間地頭,見土壤稻穀與書中所寫一般無二,想來隱者並非無的放矢,老丈若是相信,可按照隱者所言選種育苗,下一季必然會有結果。”李公子想了想謹慎地迴道。


    “哪裏敢試的喲。”老農深深歎了口氣,“我們種田交租子本就是將將夠全家餓不死而已,若非當年柳……那位大家引得眾人追捧,我等也不會沿路賣些茶水,賺些戶口的銀錢,才有如今的好日子,若是試過後不頂用……那來年的租子可怎麽是好啊……”


    這話說的那李公子也不由幽幽歎口氣,他何嚐不清楚,尤其是當柳大家被認定是反賊隱者後,離開淮城,果然的來客們少了,百姓們想要像往常一樣多賺些銀錢也是不可能的了。


    可看著手中的那本《農》,看著被翻閱多次後,已經有些發毛的書頁,他抬頭看向老農:“老丈,我相信柳大家,她寫的書從來都是為百姓而言,這本書一定也不會有問題的。”


    老農看著他,張了張嘴,還不曾說什麽,旁邊一個年輕人就接口說道:“爹,試試吧。”


    老農看著兒子,想了許久。


    “爹,我們有如今的日子本就要謝謝大家的,試試也沒關係,大不了……大不了不全試,兒子我明年多找些活兒。”年輕人見父親有些動搖,忙又開口勸道。


    見兒子這般說,老農咬了咬牙,才使勁兒點下頭:“行!試試就試試!明年大不了咱們爺倆多勞累些。”


    見他答應,被稱作李公子的書生心裏也不由鬆了口氣,他對著這對父子說道:“放心,若是真的不成功,到時候我來為你們出錢交租子。”


    “這……”父子倆麵麵相覷,一時有些無言。


    老農忙開口說:“哪裏能讓李公子出錢,這些時間多虧了您幫我們,還教村裏的孩子讀書,不至於讓孩子們成為睜眼瞎。”


    李公子的臉上帶著一絲苦笑:“我不過是做些舉手之勞而已,若是……若是有機會,像柳大家一樣就好了。”


    老農笑的和藹:“李公子,你一定可以的。”


    “既然許老漢要試試柳大家的法子,那我也試試吧。”一起聽課的其他農戶也不由開口。


    “是啦,又不是全部都要種。”另一個農戶跟著開口說道。


    “對了,書裏是不是說十月也可以種?那現在不正好嘛。”有人掐算了下時間,正合適。


    “對啊,對啊,正好我迴去就育種。”


    “迴頭不懂的再來問問李公子?”


    一群農戶互相討論著剛剛聽到的法子。


    不等李公子繼續說什麽,身後卻傳來一個聲音:“默竹?”


    被稱作李公子的,正是文淵書院的李默竹,而來此見他的便是他的摯友劉子恆。


    見是許久不見的好友,李默竹笑著迎上去:“子恆,你怎麽來了。”


    見有他的朋友來找,農戶們很識趣的提出告辭。


    李默竹送走聽他講課的農戶,拉著劉子恆直奔自己住的房子。


    這房子就在課室的後麵,是個不大的小院子,房舍也是很標準的農戶,並不多好的建築,卻收拾的極為幹淨。


    劉子恆仔細打量了許久,才坐到桌前,看著李默竹沉默了許久。


    李默竹見他這樣看自己,笑著給他倒了杯水:“看什麽呢?”


    劉子恆輕輕歎了口氣說道:“聽說你已經打算去遊學了?”


    李默竹看著他,笑了笑:“對啊,我們出身寒門,便是拚盡了力氣,用盡了家財也不過得個小小的縣官罷了,既若如此我何不去做我想做的事情。”


    劉子恆臉上露出苦笑:“你……你還真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論如何從青樓開始當上帝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喵生人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喵生人格並收藏論如何從青樓開始當上帝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