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是誰帶的頭?
重生:掠奪詞條,宋徽宗是我爹 作者:京星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陛下,他們站在皇宮門口,要求抗金,停止實行新吏治。”
內侍黃經國看著趙元越來越黑的臉色,小心翼翼的說道。
什麽玩意?
要求朕抗金,這些文官是不是都已經糊塗了。
吏治跟抗金有個毛的關係。
趙元站起身來,向著文德殿外麵走去。
“陛下,你這是去往何處?”
“朕出宮去看看他們在搞什麽幺蛾子。”
“陛下,你不要生氣啊,他們罪不至死啊,陛下。”
黃經國在後麵小聲提醒道。
趙元無語的看了一眼他,黃經國連忙低下頭,一路小跑的跟在官家的後麵。
消息很快傳到了中書省,宰相李綱等人也連忙向皇宮的門口走去。
邊走邊擔心,官家可是不要衝動。
大宋皇宮那朱紅的大門緊閉著,透著一股威嚴莊重的氣息。
宮門前卻早已聚集了一眾大臣,他們身著朝服,神色各異,有的眉頭緊皺,滿臉憂色;
有的則義憤填膺,一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模樣。
外麵還圍了一圈看熱鬧的東京市民。
趙元很快來到了皇宮門口,荊超正在那愁眉苦臉的站著。
“來了多少人?”
趙元怒氣衝衝地問道。
“大概二百多人,高大人正在外麵勸著著他們。”
荊超看到官家的語氣不善,急忙迴答道。
“這是以為朕拿不動刀了?”
趙元從荊超的腰間抽出佩劍,大步的向宮門外走去。
身後的殿前司的侍衛急忙的跟在後麵。
荊超一看這架勢,頓時心中樂開花。
讓你們欺負老子不敢打你們,這下好了,把官家惹毛了。
看你們怎麽收場。
你們以為官家拿不動刀了,現在官家拿著劍看你們怎麽應對。
剛剛荊超好心的去勸這些人離開,結果被幾個文官罵了迴來。
生了一肚子的氣,還拿他們沒有什麽辦法。
現在隻有高俅還留在外麵。
此時站在外麵的高俅已經成了眾人的目標,被各位官員在那裏一頓的教育。
“高俅,你竟然攔著我們不讓我們見官家。”
“高俅,你這是有礙聖聽。”
“高俅,你這個大奸臣。”
。。。。。。。
站在外麵的官員仿佛恨透了高俅,不斷地口誅筆伐著。
看這個架勢,要是沒有那些皇城司的侍衛,高俅今天不死也要脫層皮。
高俅也是一臉的氣憤,你們這個窮酸秀才,老子好心過來勸你們。
你們竟然不識好人心。
當然高俅不會跟他們翻臉,識時務者為俊傑,他們人太多了。
恐怕真的打起來自己會吃虧。
高大人最大的優點就是審時度勢。
“諸位還是請迴吧,封堵皇宮實在不成體統,有違皇恩啊。”
“高俅你還有臉和我們說有複皇恩,你為什麽不讓我們見官家。”
眾官員紛紛附和。
此時,宰相李綱也來到了皇宮外。
中書省本來就距離皇宮的大門比較近,他早一步來到了這裏。
“眾位大人,有什麽事可以朝堂上說,為什麽要聚集在皇宮門口。”
許多冗官聽完這句話更是氣不打一處來。
我們都沒有資格上朝堂,怎麽見官家,再說現在朝堂上官家往那裏一坐,誰還敢說話。
今天好不容易,忽悠了這麽多人,這怎麽可能就這樣走了。
“李大人,你身為當朝的宰相,對官家沒有盡到勸諫之責。”
眾多的冗官,看到自己人多勢眾。對著李綱也開始噴了起來。
人群中立即有人附和,大聲的說道。
“李綱速速辭去丞相,不要在這裏誤國誤民。”
很快,要求李綱辭去相位的聲音越來越大。
此時,圍觀的百姓也在那裏議論紛紛。
“這些官員怎麽能讓李大人,辭去相位呢。”
“誰知道,聽說是因為對官家頒布的新吏治不滿。”
“官家,也不出來管一下嗎?”
“這麽多人怎麽管,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鬧累了,然後自己就散了。”
實際上,這些冗官們也是這樣想的,因為曆朝曆代都是這樣辦的。
皇帝你們不用管我們,我們就是專門來給你施加壓力的。
好讓整個朝廷上下都知道我們的態度。
這時,內侍黃經國一路小跑的從皇宮裏跑了出來,大聲的喊道。
“陛下駕到。”
不一會,趙元拎著劍,從裏麵走了出來後,整個場麵頓時安靜下來。
他們有的人是從外地候補而來的官員,正在京城排隊上任,是第一次看到官家。
尤其是這麽明晃晃的拿著劍從皇宮裏走出來的官家。
頓時都張大了嘴巴愣在了原地。
這個官家也太暴躁了吧。
還沒等官家說話,有不少人已經開始打起了退堂鼓。
趙元正要說話,突然從人群的後麵傳來了聲音。
“報,捷報,韓世忠將軍大破交趾軍,俘虜兩千人。”
那些冗官都有些莫名其妙,韓世忠不是剛剛才到的廣西境內,這麽快就打勝仗了。
不是這來的也太巧了,沒看到我們正在抗議嗎?
傳令兵直接穿過人群來到趙元的麵前,躬身行禮說道。
“陛下,韓將軍傳來捷報,斬首一千,俘虜二千人。”
趙元接過軍報,仔細地看了起來。
頓時心情有點小小的舒暢,臉色慢慢的變好起來。
“是誰帶的頭?”
趙元沉著臉,冷冷的問道。
站在皇宮門前的二百多名官員,這時候麵麵相覷。
沒有人敢說一句話,畢竟官家的手裏還握著劍呢。
“白時中是你嗎?”
看到沒有人說話,趙元開始了點名。
白時中連忙開口否認道。
“陛下,臣隻是路過看到有人聚集,擔心陛下的安危,特來看看。”
白時中頓時冷汗直冒,他可擔不起這個組織者的罪名。
官家的脾氣他可是知道一二,他都沒有想到,官家會拿著劍出來。
不,他壓根沒有想到官家會出來。
“那你站過來,站到後麵去。”
趙元冷冷的的說道,又把目光投向其他人。
白時中抹了抹頭上的冷汗,乖巧的一路小跑,站到了趙元的身後。
白時中在朝中以懦弱出名,曾經有禦史彈劾其無能,膽小怕事。
但是趙元登基的時候,白時中還是出過力的。
他曾負責春官詔令的編纂,對於天象中的祥瑞,他不僅用文字記錄,還繪製圖像以進獻朝廷。
趙元登基時的祥瑞過程,也是由他記錄的。
並且上奏趙元體氣壯盛,前所未見,提議將此事交付秘書省保存。
所以也算是最早投靠趙元的一批人。
趙元再次平靜的問道。
“是誰帶的頭?”
此時,又有一名傳令兵,急匆匆的從遠處趕來。
內侍黃經國看著趙元越來越黑的臉色,小心翼翼的說道。
什麽玩意?
要求朕抗金,這些文官是不是都已經糊塗了。
吏治跟抗金有個毛的關係。
趙元站起身來,向著文德殿外麵走去。
“陛下,你這是去往何處?”
“朕出宮去看看他們在搞什麽幺蛾子。”
“陛下,你不要生氣啊,他們罪不至死啊,陛下。”
黃經國在後麵小聲提醒道。
趙元無語的看了一眼他,黃經國連忙低下頭,一路小跑的跟在官家的後麵。
消息很快傳到了中書省,宰相李綱等人也連忙向皇宮的門口走去。
邊走邊擔心,官家可是不要衝動。
大宋皇宮那朱紅的大門緊閉著,透著一股威嚴莊重的氣息。
宮門前卻早已聚集了一眾大臣,他們身著朝服,神色各異,有的眉頭緊皺,滿臉憂色;
有的則義憤填膺,一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模樣。
外麵還圍了一圈看熱鬧的東京市民。
趙元很快來到了皇宮門口,荊超正在那愁眉苦臉的站著。
“來了多少人?”
趙元怒氣衝衝地問道。
“大概二百多人,高大人正在外麵勸著著他們。”
荊超看到官家的語氣不善,急忙迴答道。
“這是以為朕拿不動刀了?”
趙元從荊超的腰間抽出佩劍,大步的向宮門外走去。
身後的殿前司的侍衛急忙的跟在後麵。
荊超一看這架勢,頓時心中樂開花。
讓你們欺負老子不敢打你們,這下好了,把官家惹毛了。
看你們怎麽收場。
你們以為官家拿不動刀了,現在官家拿著劍看你們怎麽應對。
剛剛荊超好心的去勸這些人離開,結果被幾個文官罵了迴來。
生了一肚子的氣,還拿他們沒有什麽辦法。
現在隻有高俅還留在外麵。
此時站在外麵的高俅已經成了眾人的目標,被各位官員在那裏一頓的教育。
“高俅,你竟然攔著我們不讓我們見官家。”
“高俅,你這是有礙聖聽。”
“高俅,你這個大奸臣。”
。。。。。。。
站在外麵的官員仿佛恨透了高俅,不斷地口誅筆伐著。
看這個架勢,要是沒有那些皇城司的侍衛,高俅今天不死也要脫層皮。
高俅也是一臉的氣憤,你們這個窮酸秀才,老子好心過來勸你們。
你們竟然不識好人心。
當然高俅不會跟他們翻臉,識時務者為俊傑,他們人太多了。
恐怕真的打起來自己會吃虧。
高大人最大的優點就是審時度勢。
“諸位還是請迴吧,封堵皇宮實在不成體統,有違皇恩啊。”
“高俅你還有臉和我們說有複皇恩,你為什麽不讓我們見官家。”
眾官員紛紛附和。
此時,宰相李綱也來到了皇宮外。
中書省本來就距離皇宮的大門比較近,他早一步來到了這裏。
“眾位大人,有什麽事可以朝堂上說,為什麽要聚集在皇宮門口。”
許多冗官聽完這句話更是氣不打一處來。
我們都沒有資格上朝堂,怎麽見官家,再說現在朝堂上官家往那裏一坐,誰還敢說話。
今天好不容易,忽悠了這麽多人,這怎麽可能就這樣走了。
“李大人,你身為當朝的宰相,對官家沒有盡到勸諫之責。”
眾多的冗官,看到自己人多勢眾。對著李綱也開始噴了起來。
人群中立即有人附和,大聲的說道。
“李綱速速辭去丞相,不要在這裏誤國誤民。”
很快,要求李綱辭去相位的聲音越來越大。
此時,圍觀的百姓也在那裏議論紛紛。
“這些官員怎麽能讓李大人,辭去相位呢。”
“誰知道,聽說是因為對官家頒布的新吏治不滿。”
“官家,也不出來管一下嗎?”
“這麽多人怎麽管,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鬧累了,然後自己就散了。”
實際上,這些冗官們也是這樣想的,因為曆朝曆代都是這樣辦的。
皇帝你們不用管我們,我們就是專門來給你施加壓力的。
好讓整個朝廷上下都知道我們的態度。
這時,內侍黃經國一路小跑的從皇宮裏跑了出來,大聲的喊道。
“陛下駕到。”
不一會,趙元拎著劍,從裏麵走了出來後,整個場麵頓時安靜下來。
他們有的人是從外地候補而來的官員,正在京城排隊上任,是第一次看到官家。
尤其是這麽明晃晃的拿著劍從皇宮裏走出來的官家。
頓時都張大了嘴巴愣在了原地。
這個官家也太暴躁了吧。
還沒等官家說話,有不少人已經開始打起了退堂鼓。
趙元正要說話,突然從人群的後麵傳來了聲音。
“報,捷報,韓世忠將軍大破交趾軍,俘虜兩千人。”
那些冗官都有些莫名其妙,韓世忠不是剛剛才到的廣西境內,這麽快就打勝仗了。
不是這來的也太巧了,沒看到我們正在抗議嗎?
傳令兵直接穿過人群來到趙元的麵前,躬身行禮說道。
“陛下,韓將軍傳來捷報,斬首一千,俘虜二千人。”
趙元接過軍報,仔細地看了起來。
頓時心情有點小小的舒暢,臉色慢慢的變好起來。
“是誰帶的頭?”
趙元沉著臉,冷冷的問道。
站在皇宮門前的二百多名官員,這時候麵麵相覷。
沒有人敢說一句話,畢竟官家的手裏還握著劍呢。
“白時中是你嗎?”
看到沒有人說話,趙元開始了點名。
白時中連忙開口否認道。
“陛下,臣隻是路過看到有人聚集,擔心陛下的安危,特來看看。”
白時中頓時冷汗直冒,他可擔不起這個組織者的罪名。
官家的脾氣他可是知道一二,他都沒有想到,官家會拿著劍出來。
不,他壓根沒有想到官家會出來。
“那你站過來,站到後麵去。”
趙元冷冷的的說道,又把目光投向其他人。
白時中抹了抹頭上的冷汗,乖巧的一路小跑,站到了趙元的身後。
白時中在朝中以懦弱出名,曾經有禦史彈劾其無能,膽小怕事。
但是趙元登基的時候,白時中還是出過力的。
他曾負責春官詔令的編纂,對於天象中的祥瑞,他不僅用文字記錄,還繪製圖像以進獻朝廷。
趙元登基時的祥瑞過程,也是由他記錄的。
並且上奏趙元體氣壯盛,前所未見,提議將此事交付秘書省保存。
所以也算是最早投靠趙元的一批人。
趙元再次平靜的問道。
“是誰帶的頭?”
此時,又有一名傳令兵,急匆匆的從遠處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