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跟隨吳鋒殺來的東涼士兵早已義憤填膺,他們未曾料到王族竟是這般模樣。


    東涼以武立國,建國之初,國中盡是東海之濱的遊俠武士。


    起初,他們團結互助,不敢片刻鬆懈,從不沉溺於享樂。


    正是這種精神,加上北吳和大商皇室的支援,使東涼迅速崛起。


    以少量人口和軍隊,掌控漫長的海岸線及眾多海島,並能同時應對三大諸侯國的挑戰。


    然而,如今這些傳統已被貪圖安逸的王族拋諸腦後。


    他們隻想讓百姓習武,然後將他們送入他國軍隊換取財富,無休止地壓榨國民。


    每一粒鹽、每一塊礦石,甚至捕獲的魚,都被王族統一分配並出售。


    雖然東涼看似強盛,實則空有其表,國富民窮。


    民眾早已不堪忍受,紛紛計劃逃離。


    吳鋒下令鏟除王族,士兵們憤怒爆發,刀光劍影間,王族成員血濺當場。


    吳鋒深知斬草除根的必要,尤其在這個時代,若東涼王族留下血脈,未來必再生禍端。


    就像殷無霜宣稱自己是北吳唯一的王子,大商的文臣武將立即認同了他的地位。


    吳鋒鐵心決定,將王族一網打盡,不留後患。


    自今日起,我便是東涼的主宰,傳達我的旨意,國內子民嚴禁再為他國諸侯充軍,且減免三年賦稅!\"


    此言一出,東涼子民無不歡聲雷動。


    數日之間,舉國歡慶,眾人皆向王城方向俯首致意。


    吳鋒身為靖天王親授弟子,又是北吳唯一的王子,民眾激動不已,有人甚至跋山涉水,隻為至即墨城朝聖。


    本欲一舉西進的吳鋒,見東涼因舊王室而凋敝,民生困頓,即便減免賦稅,仍有人食不果腹,瀕臨死亡邊緣。


    萬般無奈,吳鋒隻得頒布募兵令,凡應募者,一次性發放一年軍餉,以此緩解困境。


    東涼人尚武,多數成年男子有諸侯國從軍經曆,招募即成勁旅。


    然而,吳鋒心係國庫金銀,大商正值發展關鍵期,亟需財源。


    雖已占領廣袤領土,前期投入不可少,以待日後賦稅滾滾入皇城。


    故,他決心將這些財富帶迴大商。


    曆時半月,吳鋒理清東涼國政,召迴前線軍隊。


    期間,各地情報匯聚於他。


    薊城未陷,內情不明,樂盛勢力未知,圍城大軍卻日益瘋狂,攻勢日增。


    燕北城下,單信、李菲率十四萬兵馬對陣梁國公子章,半月交戰,勝負難分。


    單信最後選擇固守燕北,靜觀其變。


    同時,白華通報商燕邊疆狀況,鑒於當前局勢,白華無法領軍出征,且有密報透露,那些權貴欲勾結敵國,出賣大商。


    白華隻能以十萬大軍守護剩餘三十萬民眾,警惕皇城動靜,防止燕北敵軍西侵。


    重壓之下,白華不敢輕舉妄動。


    分析情報後,吳鋒意識到破局之鑰或許就掌握在他手中。


    經過半月募兵,他已有二十五萬雄師。


    歸來的東涼老兵,不少人渴望歸鄉。


    這些家庭大多擁有產業,或是田產,或是鹽井,有的則擁有船隻,從事海洋捕撈。


    畢竟,吳鋒已免除三年賦稅,這三年足以讓他們擺脫貧困,無需再投身於生死邊緣的搏鬥。


    新加入的士兵,多是生活艱難的平民,或是眷戀軍旅不願離去的軍人。


    然而,吳鋒未曾料到,軍隊中竟有五萬名女兵!


    東方涼地獨特,女子從軍並不稀奇,但如此規模還是令吳鋒驚訝。


    她們大多是寡婦或無依無靠的東方涼地女性。


    無論如何,這二十五萬大軍已堪稱精銳。


    吳鋒不敢在此久留,率大軍浩浩蕩蕩踏入燕北疆域。


    薊城下,聯軍中央大營內。


    田長恭端坐主位,雙手托腮,滿麵愁容。


    \"東方涼國安穩如常,為何突然易主,並組建了聯軍?\"


    薑羽同樣困惑不已。


    東方涼國的王權在天下十九國中最為穩固,百年來少有動蕩,唯一的變故便是靖天王在西征途中去世。


    \"公子,隻是失去了十幾萬大軍而已,南齊、梁國加上我薑吳,我們仍有百萬雄師!\"


    薑羽依舊豪情滿懷,絲毫未顯憂慮,仿佛薊城即將在不久後被攻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潛伏在女帝宮廷的假太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歪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歪潑並收藏潛伏在女帝宮廷的假太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