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麵上一片淩亂,除了趙德柱木盒中灑落的陣圖外,還散落著一些木片。


    子愚見狀,懊惱地歎了口氣:“糟糕!果真摔壞了!”


    陳銘拾起子愚掉落的木盒打開查看,他和子愚一樣,不由得麵露緊張之色。


    “這寶物是從何處得來的?”


    陳銘語氣急迫地問道。


    子愚趕忙迴答:“今早弟子途徑繆琳仙府,在夫子廟附近的一家典當鋪前,看見一個小童手持此盒被店主驅趕出門,弟子無意間發現此寶,遂以一兩靈石將其購下。”


    “唉,都是我行事魯莽所致啊!”


    趙德柱已將陣圖整理完畢,帶著歉疚之情看向子愚。


    \"無妨,隻要人平安便是萬幸,法寶破損亦可重煉歸真。\" 陳銘扶持起子愚,寬慰著遭遇變故的二人。


    趙德柱與子愚聞此,心中略微安定。


    \"趙兄暫且不必急於返迴琅琊宗的繆琳坊,我們一同看看此物究竟為何。\" 陳銘拾起散落的靈匣與其他碎片,喚住了欲行的趙德柱,並也將子愚一同召入了藏經閣。


    他將靈匣慎重其事地置於書案之上,緩緩揭開,赫然現出其中是一個有些受損的西方飛舟法器模型。


    \"僅是略有破損,無礙大事,自是可以修複。而此寶並非關鍵,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尋到此法器之原主人。\"


    陳銘的話語猶如暮鼓晨鍾,令二人豁然開朗。


    趙德柱立刻應道:\"我趙某人在金陵之地多年,找尋一人並非難事。子愚師弟,請告知那孩童的居所,我即刻動身前去找訪……\"


    \"對啊,我怎就忽略了趙師兄您呢……近日瑣事繁多,連修煉都未能靜心,都快有些走火入魔了。\" 子愚邊笑說著,邊迴想起典當行及孩童的情景,將其一一記錄下來遞予趙德柱。


    陳銘望著書案上的飛舟模型,聽聞二人的對話,也連忙開口:\"如此正好,子愚兄你明日替我去繆琳坊處理顯微陣圖之事,而尋找這艘飛舟法器主人的任務便交給我和趙兄吧。\"


    三人商定之後,各自分工行事。子愚持著趙德柱先前保管的靈匣,前往繆琳坊找人定製顯微陣圖;趙德柱則直奔夫子廟,試圖打聽到那個典當飛舟模型的小童羅欣;陳銘則留在藏經閣,命書童王七斤點亮更多燈火,擺開陣勢開始修複這艘飛舟模型。


    幸虧靈匣庇護,散落的部件大多為欄杆、桅杆等部分,隻需以凝元膠水進行黏合便可修複。然而此乃精細活計,陳銘耗費了兩個時辰才將所有附件妥善黏貼,最終將飛舟模型修複如初。


    此乃一款代表西方修行界的伽藍級飛舟模型,恰好可作為研習異域法寶法器的直觀教材。


    陳銘抬眼望向窗外,此時已是深夜,便心滿意足地將修複完畢的飛舟模型莊重地置於展示架上。


    次日清晨。


    陳銘依照約定,與趙德柱在夫子廟附近的\"富銘寶閣\"門前會麵。


    \"公子,找到了那飛舟法器主人的線索,隻是此事恐怕有些棘手!\"


    趙德柱麵色憂慮地對陳銘說道。


    \"何事困擾於你?\"


    \"那孩童名叫羅欣,乃是蠻族後裔,居住於工匠坊之內,全家均屬卑賤之籍……\"


    趙德柱低聲告知。


    \"區區賤籍又算得了什麽?你我是知我之人,對此並不介懷。\"


    陳銘毫不在意地迴應。


    趙德柱左右環顧,低聲續道:\"小的明白,若是尋常賤籍或是蠻族,小的也不會多言。但關鍵是這羅欣一家不僅賤籍,更是帶著罪孽之人!\"


    \"那就車上細談!\"


    陳銘讚賞趙德柱的謹慎,略微思索一番,便拉著趙德柱登上了停在一旁的遁空馬車。


    在這片修煉繁盛的金陵之地,羅欣一族曾是來自海外弗朗機的船艦巧匠,於萬曆三十年前後,隨幾位異域高僧從濠鏡渡海來到南京定居,其先祖因緣際會與當地女子聯姻,並在此落地生根,如今已至第三代。


    趙德垣身為金陵地界的隱世強者,果然神通廣大,在短短一日之內,便將混血修士羅欣一家的底細查探得一清二楚。


    陳銘不解地道:“如此說來,他們世代居住於金陵,怎會牽涉進那樁罪案之中?”


    趙德垣歎了口氣,迴答道:“唉,他們實屬無辜受累,公子還記得我們曾救助過的兩位西方靈修嗎?就是在兵馬司門前引發風波的王豐肅和謝務祿……他們在那次教案中所作所為,竟連帶著信仰西法的羅欣一家陷入了漩渦。”


    “雖出身賤籍,但羅欣家族傳承自祖輩的木藝修為獨具匠心,尤其其西洋技藝更是獨樹一幟,因此一家人生活無憂。”


    然而,自教案之後,羅欣之父羅德不幸被捕,落入五城兵馬司之手,現今生死不明,恐怕已被送往某處充當勞役。


    聞此,陳銘微微點頭,輕輕摩挲下巴,深思熟慮。


    趙德垣低聲道:“現在最關鍵的是要查明羅德是否尚存人間,若人亡,則萬事皆休矣!”


    “此事似乎不能避而不談,需盡快打探清楚羅德的下落。有三條線索可供追查:一是向內守備閣詢問;二是去應天府金陵城探尋;三是要麵對那位搖擺不定的鄭尚書,但現在歡哥去了京城,唯有我親自走一趟,至於他人,分量不足,且鄭小姐不便露麵。”


    陳銘似自語又似征求趙德垣意見般說道。


    趙德垣連忙提醒道:“大人說得極是,此事未必非要驚動尚書大人。或許我們可以低調行事,讓手下暗中調查,或是大人您親自秘密探訪。”


    陳銘聞此言連連點頭,讚同不已。


    既然策略已定,三人各自分工,由子癡私下接觸內守備閣打探消息,此處並非主要著力點。趙德垣則前往他最為熟悉的應天府。而陳銘則換上一身普通修士打扮,獨自踏足金陵城中頂尖修行者聚集地——烏衣巷,直奔鄭尚書府邸而去。


    遞上拜貼,交付禮金,陳銘輕易便見到了尚書府的二管家鄭勤,此人一張馬臉,麵色蒼白,稀疏胡須。


    鄭勤瞥了眼拜貼,疑惑地問:“你叫鄭棋?”


    陳銘從容答道:“正是在下,隸屬家姐鄭氏一門……”


    隨後,陳銘詳細敘述了一些關於鄭家的情況,其中不乏外人難以得知的秘密細節。


    鄭勤聽完後點點頭,確認道:“嗯,你所述之事確實吻合鄭家底蘊。那你此行所為何事呢?”


    陳銘微笑著說:“人前不敢燒假香,前輩麵前更不敢虛言相欺……”


    話音未落,陳銘特意停頓下來,目光流轉,悄悄觀察四周環境……


    鄭勤身為修煉人精,瞬間便將身邊的修為低下之仆役喝退,大殿之上僅剩其與陳銘二人對立而站。


    陳銘以靈識傳音的方式低聲言道:“弟子此行是為了尋找一名西洋煉器師,家中新購置了一些西洋靈織機,其中關鍵之處唯有西洋修士才能操控,如今已有兩台損壞……”


    “嗯,此事倒也罷了,隻是當前情勢有些棘手。”


    鄭勤聽罷,麵露愁容,向陳銘解釋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小商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雲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雲迪並收藏大宋小商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