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上帝保佑您,尊貴的年輕人!”


    剛剛在驛館院內的客廳正堂坐下,屁股都沒坐熱,茶水還沒泡開,熊三拔和龐迪我就開始傳教了。


    陳銘微笑著對兩位虔誠的信徒說:“我對你們對上帝的虔誠確實十分敬佩……但有些事情不宜過於急躁。”


    “之前發生的教案不就是因為你們耶穌會的華會長行事太過急切導致的嗎?”


    這句話直戳要害,觸及到了兩人的痛點,頓時客廳裏的氣氛變得不太和諧了。


    子癡和子愚由於信仰不同,對他們倆傳教沒什麽興趣,一進屋就主動攬下了整理房間的任務,沒有參與其中。


    客廳裏隻剩下鄭煥和王有貴兩人。


    王有貴是個沉默寡言的人,麵露高冷之色,站在後麵充當著人肉背景。


    鄭煥看到氣氛有些緊張,便打著圓場說:“二位啊,還是先安心休息一下吧,好事兒不怕晚。”


    “不,我們認為這位公子年輕而睿智,絕非一般人,那些普通人不明白的道理,他肯定了解!”


    老熊顯然對自己看人的眼光深具信心,完全忽略了剛才那一小段不愉快,反而更加精神煥發。


    “主降臨世間,便是光明,使所有相信我主的人不再生活在黑暗之中……”


    老龐在一旁念叨著。


    陳銘見狀連忙嚴肅地說:“我說二位,能不能好好說話了?我尊重你們一方麵是因為你們的人品,另一方麵是因為你們的作品……”


    “沒錯,我家公子對西洋的知識可是門兒清得很,你們可別糊弄他!”


    鄭煥立刻在一旁助攻。


    老熊和老龐一聽,立刻收起傳教的話題,用疑惑的目光看著陳銘。


    “顯明兄談吐幽默,二位先生不必介懷……說到西洋,我還真知道些,比如二位家鄉的大賢達·芬奇,還有智者伽利略,這位老先生應該是還在世上的!”


    陳銘看見茶水已經泡好了,便拿起茶杯笑著說。


    兩個洋和尚聽了陳銘這一席話,才明白了他的意思:原來他對這些學問頗感興趣。這樣一來,大家找到了共同話題。


    於是接下來的時間裏,大家進入了學術討論的模式,從幾何代數談到機械力學,隻要是兩位洋和尚懂的東西,陳銘都能夠接上話。


    即使有時蹦出一些新穎的概念詞匯,經過一番解釋之後也不會影響他們的交流——甚至午餐都是在堂上隨便對付過去的。


    午飯後,陳銘借口有公事要處理,費了好大勁才終於擺脫了這兩位虔誠的信徒。


    \"公子為何對他們倆個外國僧人這麽客氣呢?\"


    走在前往自己客房的路上,鄭煥不解地提出了疑問。不知不覺間,他們已走到自己的房間廊簷下,停下腳步卻沒有立刻進去。


    \"這兩個人可是很有學問的,而且隻要是正規信仰宗教的人,多少都有一些學識。就像張道士,還有那個癡心大師……\"


    \"隻是大家所學的專業不同,各有各的擅長領域罷了。在我看來,這兩人雖然因宗教信仰而執著,但他們所學的東西確實有用處,你也能看得出來,他們比那些隻會空談的讀書人強多了吧?\"


    陳銘邊走邊向鄭煥解釋道。


    鄭煥點頭讚同:\"沒錯,比如那個老熊,他對水利工程可是很懂行,是個難得的人才。但這兩位僧人似乎不太容易應付……\"


    \"他們不容易對付,我又不是三歲小孩,會讓他們隨意擺布。咱們大明朝信奉的是祖先、道教始祖、聖賢……


    不過學術追求不能與其他混淆不清,固步自封是沒有出路的!我們要像大海那樣包容百川,才能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更何況別的山上的石頭可以用來琢磨自家的美玉,對吧?二位小神仙!\"


    陳銘提高了嗓音,嚴肅地說著。


    此時,屋內的兩位小道士走出來,向陳銘拱手施禮,迴應道:\"公子教誨,我們都明白了!\"


    鄭煥笑著說:\"嘿嘿,兩位果然是張道士的得意弟子,神出鬼沒的!\"


    這句玩笑話讓大家都笑了起來,氣氛頓時變得輕鬆了許多。


    稍作休息後,陳銘安排鄭煥和子癡、子愚去聯係各地賬房,處理賬目計算的事情,他自己則打算帶王有貴出去轉轉。


    剛剛走出房門,卻發現那兩個洋僧人在廊簷下鬼鬼祟祟,竊竊私語。


    看到他們神情詭秘的樣子,陳銘料想這其中肯定還有事情發生,於是出聲問道:\"二位又有何指教?\"


    聽到詢問,兩人相互看了看,顯得有些為難。


    \"兩位,我家公子是最熱心公益、樂於助人的。如果你們有困難,不妨說出來,不必忸怩不安、吞吞吐吐的!\"


    王有貴語氣堅定地對他們說。


    兩人再次交換了一個眼神,最後由老熊開了口:\"這次我們來,是為了營救仍被困在南京的王豐肅和謝務祿兩位神父。\"


    \"他們在南京被捕了,被關在木籠子裏,受盡折磨……\"老龐補充道。


    說到此處,老熊和老龐都不禁有些難過,聲音中也透出了哽咽。


    陳銘聽聞此事,神色莊重地迴答:\"哦,這件事啊……我對南京還不太熟悉,對於不確定能否辦成的事,我是不會輕易許諾的。


    但我正好有事要去外麵一趟,你們就安心待在房間裏,暫時不要外出。我們會幫你們去打探一下情況,估計晚上就能有消息了。\"


    聽完陳銘含糊其辭的迴答,兩位神父雖有些無可奈何,但也隻好接受,先答應了下來。


    離開驛站後,陳銘便帶著王有貴向東走去,來到朝陽門外的百戶所,找到了趙德柱。


    \"哈哈,恭喜千戶大人,終於盼來了佳人才子結緣的好消息!\"


    趙德柱見到陳銘,開懷大笑,熱情地請他入座,並端上了清香四溢的茶水……


    陳銘帶著一絲不解調侃道:“老趙,你消息怎麽這麽靈通啊?”


    “我哪有那麽神通廣大啊,其實是前幾天聽說千戶大人您要迴來,我覺得您年輕有為,料定一定能受到鄭家小姐的賞識。”


    趙德柱麵對陳銘可不敢虛張聲勢,一邊說實話,一邊還不忘巧妙地拍了個馬屁。


    “咱們都是一條船上的人,我就開門見山地說吧,前幾天那個洋和尚教案的事你知道嗎?”陳銘問。


    “嗯,這件事啊,是歸五城兵馬司管的案子,就幾個洋和尚鬧騰,哪裏需要我們錦衣衛插手呢?其實事情也不複雜,就是這幾個洋和尚傳教時跟老百姓起了衝突……最後朝廷下令,把他們都趕走了。”


    趙德柱對此毫不在意地迴答。


    陳銘看似隨意地繼續追問:“那那兩個洋和尚現在在哪裏?”


    趙德柱稟告說:“原本早該押送迴濠鏡了,可是你們也知道文官之間的那些事兒,再加上這兩個洋和尚硬是不肯低頭,現在被關在兵馬司衙門前的木籠子裏罰站,說是得站滿一百天,以此警示其他人……”


    “唉,在兵馬司衙門前,這可就棘手了……”


    聽到趙德柱這麽說,陳銘顯得有些猶豫不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小商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雲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雲迪並收藏大宋小商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