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天府?私人宴請?接風宴?\"


    陳銘手握名帖和請柬,滿臉疑惑,腦袋裏全是問號。


    \"這可是應天府尹,實實在在的三品大官呢!\"


    鄭煥也驚訝地感歎。


    王有貴疑惑地問:\"我們公子是欽差,難道還不能接受這位府尹大人邀請嗎?\"


    陳銘笑著說:\"這應天府尹跟順天府尹一樣,級別比一般州府的府尊還要高出兩級,雖然我是欽差,但隻是正五品……\"


    \"原本以為隻需一個通判出麵就行了,沒想到最大官居然親自來,而且還是私人宴請,不在官署,地點在‘金風苑’。\"


    一番解釋,讓王有貴明白了其中的含義。應天府相當於後世的直轄市,最高長官是大官,掌握實權,與南京六部那些副職官員不可同日而語。


    別說大明文武官員的區別,單論品級,他就是正三品,比陳銘高了好幾級!當然,上麵還有應天巡撫,但那位不僅品級更高,也是欽差,沒有特殊情況,不會跟陳銘這位欽差見麵。


    \"好了,明天就由大哥貴陪我一起去,你們三個辛苦整理這些賬目。\"


    \"大家不用擔心安全問題,這是應天府!\"


    陳銘看著擔心的艾福四,微笑著說。


    \"萬一他們又搞個詩詞比賽……哦!不用擔心了,公子的文采現在恐怕已經在江南傳開了!\"


    子愚突然開口,說到一半,想起了陳銘的神作《浪淘沙·夜雨做成秋》,立刻改了話題。


    \"唉,估計麻煩就出在這首詞上,上次是運氣,這次可能就沒那麽好過了……\"


    一提到詩詞,陳銘臉色變了,有些憂慮。然而這事,艾福四他們幫不上忙,但他們反而開始擔心起詩詞對答的問題。大家都認為陳銘是有意低調,畢竟這是他一貫強調的原則。


    陳銘心裏苦不堪言,就算說實話,前幾天的那首詞是抄襲的——但也要有人相信才行!看來,裝酷也不能太過,否則會有報應。


    這不是現世報是什麽呢!說不定第二天的接風宴,自己就成了笑柄!


    那天晚上,銘公子有些失眠。第二天中午,整理完畢後,陳銘和王有貴前往莫愁湖畔的“金風苑”。說是“園林”,其實是個會所,像應天府尹這樣的大人物通常不會去普通的酒樓或娛樂場所。


    不然要是被別人無意間看到,那可就鬧出大新聞了,事情就麻煩了。


    因此,大家通常都會選擇在私密的會所娛樂,不會去那些可能存在風險的地方。


    走進園子裏,隻見樹木茂盛,花朵稀疏有致,小亭子和樓閣錯落分布,還有假山湖泊點綴其中。


    雖然這座園林麵積不大,但顯得精致小巧,景色優美寧靜,充滿了江南的韻味。


    他們來到一座雅致的花廳,看見一位頭發胡子都已經斑白的老者,穿著青色的布衣長衫,帶著一群隨從,正站在台階前等待陳銘。


    \"哎呀,怎麽能讓府尹大人久等,真是罪過罪過!\"


    陳銘看到這情景,立刻上前一步,拱手鞠躬向老者行禮。


    ——明朝人喜歡用古代的稱唿,所以尊稱知府為“太守”或“大尹”,聽起來更有氣勢。


    陳銘一看到老者的氣場和舉止,就知道他是應天府的父母官——姚思仁,也就是府尹姚大人。


    在來之前,陳銘已經做了功課,錦衣衛的本職工作就是調查這些,如果連對方的背景和經曆都不知道,那還怎麽混呢。


    因此,陳銘一眼就認出了目標。


    看到陳銘行禮非常恭敬,姚思仁和其他隨從都愣了一下,但他們都是專業人士,很快就恢複了常態。


    姚思仁嗬嗬笑著說道:\"欽差遠道而來,本應親自迎接,無奈前幾天守備廳發生了大事……老夫和同事們忙著處理後續,所以拖延了時間,還請見諒。\"


    \"姚太守太客氣了,我肩負皇上的命令不敢怠慢,未能及時拜訪,還請您原諒!\"


    兩人就在台階前你來我往地寒暄了一陣。


    \"太守和欽差都是國家的棟梁,皇上的得力助手,但今天是休息日,大家還是先入席吧……\"


    邊上一個中年人見機插話,提議道。


    \"哎呀!對對,我和欽差一見如故,竟忘了今天是休息日了。\"


    姚太守是個老練的官員,順著袁通判的話笑了笑,話題一轉,一邊邀請陳銘進去,一邊示意袁通判介紹其他隨從。


    \"我來介紹一下,我是袁俊,擔任應天通判,這位是楊推官……嚴府丞身體不適,無法與大家一起交流了。\"


    袁通判上前一步,熱情地向陳銘介紹應天府的官員,並說明了一些特殊情況。


    袁通判做事幹練,安排眾人坐下後,又開始忙碌著讓仆人上菜、倒酒、演奏音樂……


    坐下來後,大家互相吹捧了一番。


    互相讚美之後,就是祝酒、上菜……


    總之,氣氛十分和諧愉快,這裏就不一一細說了。


    \"清流公子年輕有才,難怪陛下如此器重,委以重任……前幾天聽說你在揚州作了一首詞,我們都認為是佳作呢!\"


    酒過三巡,菜嚐五味,姚太守便轉向了今天大家最關心的話題。


    陳銘心中一驚,但臉上仍然平靜地說:\"那是偶然所得,擔當不起太守的稱讚……\"


    實際上,這時陳銘已經開始有些醉了。


    他早就計劃好了,如果實在沒辦法,就用當初剛出來混的那一招,假裝中毒。隻是這次不是演給王大哥看,而是自己親自上陣。


    袁通判趕緊稱讚:“年輕人有才華卻不驕傲,欽差大人真是有古代君子的風範啊!”


    楊推官和其他人也立刻附和,紛紛點讚。


    等大家一番文雅的讚美結束,袁通判又拍了拍手,一群美麗的姑娘,哦不對,是少女,輕盈地走進來。


    悅耳的音樂響起,少女們開始輕歌曼舞……


    接著便是一場歡樂的宴會,陳銘擔心的詩詞比賽卻沒有出現。


    晚上迴到驛站,大家完成了當天的賬目清算,都圍到陳銘身邊,問他今天有沒有創作出神作?


    “沒寫詩?這是怎麽迴事?”


    這是子癡穿越式的提問。


    “怎麽迴事?就是一撥人拉攏,一撥人打壓唄。人老成精,這位姚太守可能是打算以無招勝有招呢!這事兒可比詩詞比賽難上百倍!”


    陳銘意味深長地對大家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小商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雲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雲迪並收藏大宋小商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