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百戶大人,此人名叫胡老三,是如月畫舫的雜工……”
劉倫謹慎稟報。
其實,這些畫舫的雜工有個眾所周知的綽號——綠帽者!
這不僅是稱號,他們在工作時都會佩戴象征性的綠頭巾,這是規定。
大明社會有嚴格的等級劃分,像胡老三這樣的賤籍之人,從事的也是底層職業,必須佩戴綠頭巾。
當然,這一規定並非始於大明,而是源於元朝。
久而久之,加上心理因素,胡老三的眼神總是閃爍不定,略帶鬼祟,並非刻意為之。
“好了,胡老三,不必下跪,站著說。若有重要情報,本官自會獎賞。”
陳銘直視胡老三,溫和地說道。
這位錦衣衛百戶的態度出乎胡老三的意料。
以往的經驗中,官員們無論是文官還是武官,對他這類人都不屑一顧,哪像這位百戶,正視他,平和交談。
而且陳銘的神色絲毫沒有官員對特殊行業人員的鄙視和嫌惡。
因此,胡老三心安些許,沉聲道:“迴稟百戶大人,昨日劉倫讓我留意近日是否有可疑人物,小的留意調查,發現兩人頗為可疑。”
“哦?這麽湊巧?”
陳銘聞言挑了挑眉,心中有所觸動。
“我們如月畫舫之前有位客人,身材魁梧,麵目猙獰,已住了五六天,每日飲酒,卻不聽曲……我看那人模樣,也不像是懂曲之人。”
“前晚亥時過後,此人外出約一個時辰,迴來時還帶迴一人。”
“那人個子中等,瘦削,話不多,但小的偶爾聽到幾句,聲音尖細,似女子……”
胡老三詳盡地向陳銘敘述了近幾日在畫舫的見聞。
\"怎會有如此巧合?\"鄭煥一邊記錄,一邊疑惑地問。
\"老爺有所不知,小人供職的如月畫舫在周莊是最大的,常有不願入住客棧的客人在此歇腳過夜……\"
\"真是陰差陽錯,你小子算是撞上了好運。\"劉倫在一旁插話。
\"鄭煥,將筆錄拿給胡老三過目,確認無誤後讓他簽字,事畢給他二錢銀子作為情報費。\"陳銘指示道。胡老三聞言,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夜幕降臨,陳銘偕同子癡和鄭煥來到\"如月\"畫舫。陳銘裝扮成貴公子,趾高氣昂,子癡和鄭煥則扮作豪爽的仆從,緊隨其後。
\"公子,請進!\"胡老三見到手持折扇的陳銘,連忙殷勤相迎。
\"這位是京師來的陳公子,途經周莊,無事可做,特意來船上消遣,有什麽推薦嗎?\"鄭煥率先發問,顯然不是第一次涉足此類場所。
\"公子請先安坐,小的立刻安排!\"胡老三熱情高亢,這是他的職業習慣,既要讓客人感到賓至如歸,也要讓船上的其他人知曉,有客來訪,做好準備。
\"請幾位貌美的歌女來唱曲,美酒佳肴,茶點蜜餞都備上,其他的就免了。\"鄭煥以管家的姿態吩咐。子癡在旁頻頻點頭,這樣的安排既嚴謹又有麵子,確實周到。
眾人在二樓落座,老鴇帶著幾位十幾歲的歌女上前供客人挑選。鄭煥挑了兩個最出眾的,她們隨即啟唇輕唱。這裏的畫舫多為高雅之地,歌女們演唱的昆曲富有藝術性,而非通俗的小曲。
鄭煥和子癡尚能欣賞,畢竟學識豐富,聽得津津有味,還不時打著拍子附和。陳銘卻感到頭疼,盡管他對古代娛樂有所了解,但這昆曲的高雅藝術他並不精通。
對他來說,這還不如聽些更通俗的曲子來得暢快。不過這話隻能藏在心裏,畢竟隻是做做樣子,於是他也模仿鄭煥和子癡的樣子應和著。然而,假裝懂得和真的懂得終究不同,不久陳銘便感到尿急。
再聽下去,陳銘恐怕會忍不住打盹。下到二樓,他在船上四處張望,主要還是要找到胡老三提到的兩人。畫舫不大,陳銘很快在底層一間客房外聽到有人交談。
\"恩人,我們必須盡快想個辦法,離開這裏才對!\"
粗糙的嗓音在黑暗中響起,\"我明白,但如今這等重大案件,外界必定風聲鶴唳,你又能逃往何處?沒瞧見周莊已有錦衣衛布防嗎?\"
隨即,一個尖銳的聲音迴應,讓陳銘心頭一震,那聲音仿佛在哪裏聽過,雖非完全相同,卻足夠熟悉。
這聲音與忠老哥和小太監張吉的腔調如出一轍,一聽便知來自宮廷之內。陳銘心中暗喜,機會總是眷顧有準備之人,蒼天不負苦心人!
正當他準備屏息靜聽更多信息,一陣輕微的\"哢嚓\"聲突然響起。
\"誰在那裏?\" 粗獷的聲音低沉地質問。
陳銘心中一顫,意識到自己可能踢到了硬茬。還未開始偵查,就得提前啟動逃跑計劃了嗎?
逃跑已成唯一選擇,眼前這壯漢恐怕就是那位一刀致命的角色,自己恐怕無法與之抗衡。哎,輕敵了,大意失荊州!
思緒紛飛間,陳銘已迅速行動,幾步疾馳離開底層船艙,躍至船頭,再沿踏板奔向岸邊。
迴頭望去,一名大漢持著閃爍寒光的單刀,正從船艙躍出。陳銘暗自嘀咕,這下恐怕真要完蛋?
劉倫謹慎稟報。
其實,這些畫舫的雜工有個眾所周知的綽號——綠帽者!
這不僅是稱號,他們在工作時都會佩戴象征性的綠頭巾,這是規定。
大明社會有嚴格的等級劃分,像胡老三這樣的賤籍之人,從事的也是底層職業,必須佩戴綠頭巾。
當然,這一規定並非始於大明,而是源於元朝。
久而久之,加上心理因素,胡老三的眼神總是閃爍不定,略帶鬼祟,並非刻意為之。
“好了,胡老三,不必下跪,站著說。若有重要情報,本官自會獎賞。”
陳銘直視胡老三,溫和地說道。
這位錦衣衛百戶的態度出乎胡老三的意料。
以往的經驗中,官員們無論是文官還是武官,對他這類人都不屑一顧,哪像這位百戶,正視他,平和交談。
而且陳銘的神色絲毫沒有官員對特殊行業人員的鄙視和嫌惡。
因此,胡老三心安些許,沉聲道:“迴稟百戶大人,昨日劉倫讓我留意近日是否有可疑人物,小的留意調查,發現兩人頗為可疑。”
“哦?這麽湊巧?”
陳銘聞言挑了挑眉,心中有所觸動。
“我們如月畫舫之前有位客人,身材魁梧,麵目猙獰,已住了五六天,每日飲酒,卻不聽曲……我看那人模樣,也不像是懂曲之人。”
“前晚亥時過後,此人外出約一個時辰,迴來時還帶迴一人。”
“那人個子中等,瘦削,話不多,但小的偶爾聽到幾句,聲音尖細,似女子……”
胡老三詳盡地向陳銘敘述了近幾日在畫舫的見聞。
\"怎會有如此巧合?\"鄭煥一邊記錄,一邊疑惑地問。
\"老爺有所不知,小人供職的如月畫舫在周莊是最大的,常有不願入住客棧的客人在此歇腳過夜……\"
\"真是陰差陽錯,你小子算是撞上了好運。\"劉倫在一旁插話。
\"鄭煥,將筆錄拿給胡老三過目,確認無誤後讓他簽字,事畢給他二錢銀子作為情報費。\"陳銘指示道。胡老三聞言,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夜幕降臨,陳銘偕同子癡和鄭煥來到\"如月\"畫舫。陳銘裝扮成貴公子,趾高氣昂,子癡和鄭煥則扮作豪爽的仆從,緊隨其後。
\"公子,請進!\"胡老三見到手持折扇的陳銘,連忙殷勤相迎。
\"這位是京師來的陳公子,途經周莊,無事可做,特意來船上消遣,有什麽推薦嗎?\"鄭煥率先發問,顯然不是第一次涉足此類場所。
\"公子請先安坐,小的立刻安排!\"胡老三熱情高亢,這是他的職業習慣,既要讓客人感到賓至如歸,也要讓船上的其他人知曉,有客來訪,做好準備。
\"請幾位貌美的歌女來唱曲,美酒佳肴,茶點蜜餞都備上,其他的就免了。\"鄭煥以管家的姿態吩咐。子癡在旁頻頻點頭,這樣的安排既嚴謹又有麵子,確實周到。
眾人在二樓落座,老鴇帶著幾位十幾歲的歌女上前供客人挑選。鄭煥挑了兩個最出眾的,她們隨即啟唇輕唱。這裏的畫舫多為高雅之地,歌女們演唱的昆曲富有藝術性,而非通俗的小曲。
鄭煥和子癡尚能欣賞,畢竟學識豐富,聽得津津有味,還不時打著拍子附和。陳銘卻感到頭疼,盡管他對古代娛樂有所了解,但這昆曲的高雅藝術他並不精通。
對他來說,這還不如聽些更通俗的曲子來得暢快。不過這話隻能藏在心裏,畢竟隻是做做樣子,於是他也模仿鄭煥和子癡的樣子應和著。然而,假裝懂得和真的懂得終究不同,不久陳銘便感到尿急。
再聽下去,陳銘恐怕會忍不住打盹。下到二樓,他在船上四處張望,主要還是要找到胡老三提到的兩人。畫舫不大,陳銘很快在底層一間客房外聽到有人交談。
\"恩人,我們必須盡快想個辦法,離開這裏才對!\"
粗糙的嗓音在黑暗中響起,\"我明白,但如今這等重大案件,外界必定風聲鶴唳,你又能逃往何處?沒瞧見周莊已有錦衣衛布防嗎?\"
隨即,一個尖銳的聲音迴應,讓陳銘心頭一震,那聲音仿佛在哪裏聽過,雖非完全相同,卻足夠熟悉。
這聲音與忠老哥和小太監張吉的腔調如出一轍,一聽便知來自宮廷之內。陳銘心中暗喜,機會總是眷顧有準備之人,蒼天不負苦心人!
正當他準備屏息靜聽更多信息,一陣輕微的\"哢嚓\"聲突然響起。
\"誰在那裏?\" 粗獷的聲音低沉地質問。
陳銘心中一顫,意識到自己可能踢到了硬茬。還未開始偵查,就得提前啟動逃跑計劃了嗎?
逃跑已成唯一選擇,眼前這壯漢恐怕就是那位一刀致命的角色,自己恐怕無法與之抗衡。哎,輕敵了,大意失荊州!
思緒紛飛間,陳銘已迅速行動,幾步疾馳離開底層船艙,躍至船頭,再沿踏板奔向岸邊。
迴頭望去,一名大漢持著閃爍寒光的單刀,正從船艙躍出。陳銘暗自嘀咕,這下恐怕真要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