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銘未曾料到,明朝的生活竟如此艱難!
正當事業蒸蒸日上,卻突然被關進了這個地方。
其實這裏並不算真正的牢獄,而是州府衙門後院一間獨立的小屋,裏麵竟然還有一張床、一張凳子和一張桌子。
相比於潮濕昏暗的牢房,這裏已是優待。
或許是因為州府原本就沒有監獄,這裏僅是臨時羈押人的地方,又或者是那份訴狀起到了作用,讓州府官員投鼠忌器。
難怪古時人們爭先恐後,哪怕頭破血流也要擠入仕途,這身官服一披,確實非比尋常。
不過這僅能短暫保全自身,如今無論是優待或是苛待,自己都被困在這狹小之地,與外界斷絕聯係,真不知該如何應對。
心中雖焦急,表麵上卻不動聲色,擺出一副隨遇而安的姿態,和衣躺在床上,蹺著腿,顯得悠然自得。
外表平靜如水,內心卻在策劃出路。
大約過了一個時辰,已過正午,門外來了個衙役。
他提著一壺水和一塊黑漆漆的餅,放在門口,敲門喊道:“小子,開飯了,一天就這麽一次機會。”
陳銘翻身坐起,看著這看不清內容的食物,盡管肚子咕咕叫,也絲毫沒有食欲。
他眼珠一轉,對衙役說:“大哥,這食物我實在吃不下,不如這樣,我這裏有幾兩碎銀,你去鼓樓大街的萬盛樓,告訴鄭掌櫃說是我要的菜。”
“給我弄隻肥雞,再來壺酒……這些銀子當作飯錢,多餘的就算是你的辛苦費,事成之後還有重賞!”
說著,他真的從腰間掏出一塊大小適中的碎銀,這是王有貴臨行前偷偷給他的,幸好這不是正式拘捕,身上的財物都得以保留,否則肯定會被搜走。
衙役一見到銀子,眼睛立刻亮了起來,再加上他知道陳銘的事情,根本就是小事一樁。
實際上,原告李家的目的是想讓陳銘屈服,交出水銘或水行,並不敢真把人逼死,不然也不會找傅州判。
真把人逼到絕路,就會雞飛蛋打,別說他自己,上上下下都不會同意的!
他本來就打算從中撈點油水。
原告還是被告,對他來說無所謂,誰的錢不是錢呢?
想到這裏,衙役眼珠一轉,迅速接過銀子,藏進袖中,然後板起臉嗬斥道:“老實待著,你這小子,少囉嗦!”
嘴上這麽說,轉身卻露出意味深長的笑容,瞥了陳銘一眼,匆匆離去。
州判衙門離萬盛樓隻有兩條街,半個時辰後,隻見衙役帶著提著食盒的小二進了院子。
小二進來後,偷偷給了衙役一樣東西,衙役熟練地收好,若無其事地離開院子,關上了門。
小二低頭將食盒放在陳銘窗前,沙啞著嗓子說:“陳公子,您點的菜,請慢用。”
陳銘仔細一看,原來是鄭家小姐身邊的丫鬟芝蘭。
“哎,你們家小姐果真是聰明伶俐!”陳銘沒有接食盒,而是感歎道。
\"公子在白銀上刻了個秘密標記,別人看不懂,但小姐一看就明白了!隻是這個符號太過尋常了。”芝蘭聽後,嘴角勾起一抹嬌俏的笑,聲音如黃鸝般婉轉,不再刻意壓低嗓音。
陳銘聞言也笑了,原來他在閑暇時,在銀兩上刻畫了一個銅錢的模樣,還環繞了一圈光環。
其含義正如芝蘭所說——通俗至極,意味著財富!
衙役收了錢,還想得到更多的好處,絕不會隨便找個路人應付,必定會找到有權有勢的人,自然就會找到鄭掌櫃那裏。
簽合同時鄭掌櫃在場,明白這\"財富\"的暗示,聰明人之間,信息傳遞得迅速而順利,直達鄭子菲——這位富有的姐姐手中。
其實陳銘也可以找道士幫忙周旋,可惜道士遠在大王莊,還得盯著水事,他也不想讓莊上的鄉親們擔心,所以選擇了找鄭小姐幫忙。
\"小姐說,公子的事情雖然棘手,但也容易解決……\"小女孩眨著大眼睛,機靈地說。
陳銘指著自己的頭,笑道:\"請告訴小姐,我這裏還有很多主意,事情解決後,我們一起發財,定能富貴滿盈!\"
小女孩聞言,掩嘴輕笑。
笑了一會兒,芝蘭說:\"好了,公子,這些菜肴都是上好的,你慢慢品嚐,下次送餐時我再取迴。\"
說完,芝蘭又用沙啞的聲音喚來皂隸,兩人一同離開了小院。
陳銘這才拿起窗邊的食盒,打開一看,裏麵有一隻燒雞、一碟水晶肴肉、一盤春菜,還有一壺花雕酒。
看到這些食物,陳銘才感到饑餓,立刻坐下,大快朵頤。
吃完肉,喝完酒,人有些困倦,反正無事,便倒在床上沉沉睡去。
一覺醒來,已是夕陽西斜,中午剩下的半隻雞,正好可以當晚飯。
陳銘突然覺得,這不像是坐牢,反而有點像剛參加工作後的封閉培訓,隻是那時候的地方大些,現在的地方小些罷了。
正思緒飄忽間,聽見院門聲響,還是那個皂隸開了門,一個身影鬼鬼祟祟地溜了進來。
進來的人麵熟,清瘦的臉龐,兩撇短須,正是上午在堂上的幕僚。
皂隸又打開了陳銘的房門,隨後悄無聲息地消失了。
\"在下吳安之,有幸擔任州判傅老爺的幕僚,小兄弟安好。\"吳安之推門而入,手持折扇,略帶得意地自我介紹。
\"哦,原來是吳先生。\"陳銘禮貌地迴應。
\"我前來,是想勸告小兄弟……\"吳安之故作神秘地低聲說。
\"勸我什麽?\"陳銘一臉困惑地看著吳安之,傻傻地問。
\"哎呀,小兄弟,你可能還不清楚,你冒犯的不是普通人,而是禮部尚書的家人!\"吳安之惋惜地說。
\"哪個禮部尚書?\"陳銘依舊一臉疑惑。
哎喲喂!陳兄弟,你身為朝廷命官,居然連李尚書都沒聽說過?吳安之聽後臉色驟變,大聲嚷嚷起來。
陳銘依舊一臉茫然地盯著吳安之。
李尚書,號稱修吾先賢,乃國家的棟梁,支撐天地的巨柱,曾任大理寺少卿,漕運總督,還兼有戶部尚書的頭銜!吳安之有些焦急,趕忙如數家珍般列舉李尚書的官職。
你說的是李三才嗎?他不是早就被皇上貶為庶民了嗎?那都是兩年前的事了。陳銘毫不在意地嘀咕著。
這真是眨眼之間,母雞變鴨。
曾經威風凜凜的李尚書,如今成了紙糊的李某人。
吳安之聽了,愣在原地,他沒料到陳銘會說出這個讓眾多讀書人心中痛恨的往事。
正當事業蒸蒸日上,卻突然被關進了這個地方。
其實這裏並不算真正的牢獄,而是州府衙門後院一間獨立的小屋,裏麵竟然還有一張床、一張凳子和一張桌子。
相比於潮濕昏暗的牢房,這裏已是優待。
或許是因為州府原本就沒有監獄,這裏僅是臨時羈押人的地方,又或者是那份訴狀起到了作用,讓州府官員投鼠忌器。
難怪古時人們爭先恐後,哪怕頭破血流也要擠入仕途,這身官服一披,確實非比尋常。
不過這僅能短暫保全自身,如今無論是優待或是苛待,自己都被困在這狹小之地,與外界斷絕聯係,真不知該如何應對。
心中雖焦急,表麵上卻不動聲色,擺出一副隨遇而安的姿態,和衣躺在床上,蹺著腿,顯得悠然自得。
外表平靜如水,內心卻在策劃出路。
大約過了一個時辰,已過正午,門外來了個衙役。
他提著一壺水和一塊黑漆漆的餅,放在門口,敲門喊道:“小子,開飯了,一天就這麽一次機會。”
陳銘翻身坐起,看著這看不清內容的食物,盡管肚子咕咕叫,也絲毫沒有食欲。
他眼珠一轉,對衙役說:“大哥,這食物我實在吃不下,不如這樣,我這裏有幾兩碎銀,你去鼓樓大街的萬盛樓,告訴鄭掌櫃說是我要的菜。”
“給我弄隻肥雞,再來壺酒……這些銀子當作飯錢,多餘的就算是你的辛苦費,事成之後還有重賞!”
說著,他真的從腰間掏出一塊大小適中的碎銀,這是王有貴臨行前偷偷給他的,幸好這不是正式拘捕,身上的財物都得以保留,否則肯定會被搜走。
衙役一見到銀子,眼睛立刻亮了起來,再加上他知道陳銘的事情,根本就是小事一樁。
實際上,原告李家的目的是想讓陳銘屈服,交出水銘或水行,並不敢真把人逼死,不然也不會找傅州判。
真把人逼到絕路,就會雞飛蛋打,別說他自己,上上下下都不會同意的!
他本來就打算從中撈點油水。
原告還是被告,對他來說無所謂,誰的錢不是錢呢?
想到這裏,衙役眼珠一轉,迅速接過銀子,藏進袖中,然後板起臉嗬斥道:“老實待著,你這小子,少囉嗦!”
嘴上這麽說,轉身卻露出意味深長的笑容,瞥了陳銘一眼,匆匆離去。
州判衙門離萬盛樓隻有兩條街,半個時辰後,隻見衙役帶著提著食盒的小二進了院子。
小二進來後,偷偷給了衙役一樣東西,衙役熟練地收好,若無其事地離開院子,關上了門。
小二低頭將食盒放在陳銘窗前,沙啞著嗓子說:“陳公子,您點的菜,請慢用。”
陳銘仔細一看,原來是鄭家小姐身邊的丫鬟芝蘭。
“哎,你們家小姐果真是聰明伶俐!”陳銘沒有接食盒,而是感歎道。
\"公子在白銀上刻了個秘密標記,別人看不懂,但小姐一看就明白了!隻是這個符號太過尋常了。”芝蘭聽後,嘴角勾起一抹嬌俏的笑,聲音如黃鸝般婉轉,不再刻意壓低嗓音。
陳銘聞言也笑了,原來他在閑暇時,在銀兩上刻畫了一個銅錢的模樣,還環繞了一圈光環。
其含義正如芝蘭所說——通俗至極,意味著財富!
衙役收了錢,還想得到更多的好處,絕不會隨便找個路人應付,必定會找到有權有勢的人,自然就會找到鄭掌櫃那裏。
簽合同時鄭掌櫃在場,明白這\"財富\"的暗示,聰明人之間,信息傳遞得迅速而順利,直達鄭子菲——這位富有的姐姐手中。
其實陳銘也可以找道士幫忙周旋,可惜道士遠在大王莊,還得盯著水事,他也不想讓莊上的鄉親們擔心,所以選擇了找鄭小姐幫忙。
\"小姐說,公子的事情雖然棘手,但也容易解決……\"小女孩眨著大眼睛,機靈地說。
陳銘指著自己的頭,笑道:\"請告訴小姐,我這裏還有很多主意,事情解決後,我們一起發財,定能富貴滿盈!\"
小女孩聞言,掩嘴輕笑。
笑了一會兒,芝蘭說:\"好了,公子,這些菜肴都是上好的,你慢慢品嚐,下次送餐時我再取迴。\"
說完,芝蘭又用沙啞的聲音喚來皂隸,兩人一同離開了小院。
陳銘這才拿起窗邊的食盒,打開一看,裏麵有一隻燒雞、一碟水晶肴肉、一盤春菜,還有一壺花雕酒。
看到這些食物,陳銘才感到饑餓,立刻坐下,大快朵頤。
吃完肉,喝完酒,人有些困倦,反正無事,便倒在床上沉沉睡去。
一覺醒來,已是夕陽西斜,中午剩下的半隻雞,正好可以當晚飯。
陳銘突然覺得,這不像是坐牢,反而有點像剛參加工作後的封閉培訓,隻是那時候的地方大些,現在的地方小些罷了。
正思緒飄忽間,聽見院門聲響,還是那個皂隸開了門,一個身影鬼鬼祟祟地溜了進來。
進來的人麵熟,清瘦的臉龐,兩撇短須,正是上午在堂上的幕僚。
皂隸又打開了陳銘的房門,隨後悄無聲息地消失了。
\"在下吳安之,有幸擔任州判傅老爺的幕僚,小兄弟安好。\"吳安之推門而入,手持折扇,略帶得意地自我介紹。
\"哦,原來是吳先生。\"陳銘禮貌地迴應。
\"我前來,是想勸告小兄弟……\"吳安之故作神秘地低聲說。
\"勸我什麽?\"陳銘一臉困惑地看著吳安之,傻傻地問。
\"哎呀,小兄弟,你可能還不清楚,你冒犯的不是普通人,而是禮部尚書的家人!\"吳安之惋惜地說。
\"哪個禮部尚書?\"陳銘依舊一臉疑惑。
哎喲喂!陳兄弟,你身為朝廷命官,居然連李尚書都沒聽說過?吳安之聽後臉色驟變,大聲嚷嚷起來。
陳銘依舊一臉茫然地盯著吳安之。
李尚書,號稱修吾先賢,乃國家的棟梁,支撐天地的巨柱,曾任大理寺少卿,漕運總督,還兼有戶部尚書的頭銜!吳安之有些焦急,趕忙如數家珍般列舉李尚書的官職。
你說的是李三才嗎?他不是早就被皇上貶為庶民了嗎?那都是兩年前的事了。陳銘毫不在意地嘀咕著。
這真是眨眼之間,母雞變鴨。
曾經威風凜凜的李尚書,如今成了紙糊的李某人。
吳安之聽了,愣在原地,他沒料到陳銘會說出這個讓眾多讀書人心中痛恨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