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閔手中的所謂“騎兵”,實際上更接近步兵營。起初,他們確實沒有騎兵,連最基本的騎乘行軍都無法做到,稍微加速便會摔下馬背。然而冉閔采取了一種笨拙但有效的方法,用繩索將士兵綁在馬背上,如此雖然不會墜馬,但戰馬受傷或失蹄,他們也無法脫身。
曆史上,冉閔自建國以來直至亡國,三年間幾乎無時無刻不在戰鬥,繳獲的戰馬也在戰事中消耗殆盡。
如今,因冉明的出現,魏國逆轉了天命,曆史發生了劇變。如今魏國不再缺少戰馬,若冉閔需要,足以動員二十多萬士兵全數騎上戰馬作戰。
戰馬數量的增加,使得冉明建立的陌刀軍隻能以步戰形態克敵,這也給編製完整的越騎營和屯騎營帶來了巨大壓力... ...
因此,他們在日常的修煉中,遵循著嚴格的紀律,付出無比的努力,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傾注著無比的心血。
越騎部隊馳騁於戰場,令四大國度的代表心生震撼,從騎術的角度看,以遊牧為生的燕國與代國已失去了他們的優勢。
謝艾眼中閃爍著困惑,涼國的未來究竟該何去何從?
正當謝艾靈魂飄離,沉浸在遐想之中,一列列八牛弩車緩緩駛入場中。
八牛巨弩的威力驚人,每根弩箭長達八尺,粗如幼童的手臂,箭矢的衝擊力駭人聽聞,無論是何種盔甲或盾牌,在八牛弩五百步的射程內,都無法阻擋它的衝擊。即便是堅實的土石城牆,若遭此箭矢連射一日,也會轟然崩塌。騎兵若被擊中,會被拋飛十幾米之遠,畢竟八頭牛的力量並非虛言。
再堅固的防線也無法抵擋這密集的射擊,唯一的缺陷便是八牛弩的製造成本高昂,每支弩箭就需要消耗五六斤精鐵,若換算,幾乎等同於一頭成年羊的價值。一輪齊射,就如同數十上百隻羊在空中翻飛。
在這個時代,精鋼的價值甚至超越了銅。雖無任何防禦能抵禦八牛弩的猛烈射擊,但魏國也沒有足夠的財富支撐這種戰爭方式。
緊隨八牛弩車之後,出現了那些高達兩丈的巨大器械,那是襄陽炮,能發射五百斤巨石的襄陽炮,堪稱這個時代的重型火炮。唯有那些以青料為基,糯米湯灌縫的堅城,才能勉強抵擋,否則,普通的土石城牆將被生生砸毀。
至今,襄陽炮尚未有過攻打固若金湯之城的記錄,但這並不意味著人們忽視了它的存在。襄陽炮並非無懈可擊,隻是過於笨重,移動極其不便。木質車軸無法承受其重量,冉明下令研製的鋼質車軸已初見成效,軸承也已研發出來,隻是潤滑的問題尚待解決,目前仍是一片空白。
通常,襄陽炮不會整體運輸千裏,而是拆解為部件分別運送,到達目的地後再行組裝。
然而,此刻正是魏國展示武力的時刻,冉閔也不忘給對手帶來恐懼。
為了這場軍事演習,冉閔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五十輛重型襄陽炮車、一百輛中型炮車,以及攜帶的石彈和燃燒彈,足以應對一場規模不小的戰鬥。
冉閔的投入並未白費,至少慕容楷已經意識到,慕容恪計劃在遼西建立的新城,采取的層層防禦、以空間換取時間的戰略,如今已是難以實現。
原本的認知中,一座堅固的中型軍鎮,隻要糧食充足,守軍充沛,能抵禦十倍兵力的敵人圍攻半年以上。
然而,見識到這些龐大的投石器械後,慕容楷明白,那樣的堅城恐怕無法承受這種投石器連續數日的猛烈轟擊... ...
幸好這隻是幻境試煉,而非真實的戰陣交鋒,僅僅是個表象,糧草並未大規模調動,僅有的些許也是為了儀式感而準備的。
要知道在古老的年代,糧食運輸特別是穿越崎嶇陸地,大部分時間都在漫長的旅途中消耗掉了。
然而,即便是象征性的遠征隊伍也行進了整整一天,直到人們饑腸轆轆,也隻有三萬多兵馬和器械涉過了神秘的靈河。
看見日頭漸漸西沉,冉閔有意打道迴府,但他看著神情肅穆的使節們,意味深長地笑道:“諸位使節,你們看朕的戰士,是否足以令你們震撼?”
慕容楷機敏過人,冉閔話音剛落,他已經獻上了頌詞:“陛下麾下的勇士,個個都能以一敵百,微臣深感敬佩!”
拓拔光也不想在冉閔麵前顯露出傲慢之態。遊牧民族信奉的並非漢族儒家的仁義禮信,他們的尊崇隻屬於力量,那就是未來的“強權即真理”。誰的拳頭硬,誰就能得到敬畏,絕不會有異心。當然,明智之人會選擇如此,愚蠢者則另當別論。
冉閔有著堅實的實力,也值得他自豪。“陛下讓吾等領略了天朝的威嚴,拓拔光以往實在是目光短淺,如今才知何謂皓月當空,微光怎敢與之爭輝!”
“咳咳……”冉閔略顯羞赧,輕輕一笑,說道:“今日朕在王宮設宴款待各位,算是為你們餞行。軍隊行進緩慢,各位不必憂慮,明日破曉,諸位即可追趕上演練部隊,不會錯過觀摩盛況!”
當夜,冉閔於皇宮大擺宴席,宴席豐富,然而眾人食不知味,如嚼白蠟。
魏國仿佛一片迷霧,未知或許還好,越深入探究,越令人震撼。
更重要的是,他們見識到了明光鎧與橫刀的威力,雖未目睹傳說中的陌刀軍,但已明白,重甲時代已然落幕,全鐵鎧甲已無法滿足戰爭的需求。他們需要更輕巧且防禦力更強的精鋼鎧甲和兵器。
謝艾的臉色變得很難看,他耗盡家財,卻換來了廢物。
然而,一想到這點,他也就釋懷了。
先進的武器,有誰會拿出來售賣呢?
對於魏國的軍事演練,冉明並未傾注太多心力,他的全部注意力都在劉嫝和謝道韞二人身上。
要知道這兩位準母親年紀尚小,劉嫝十六歲,謝道韞僅十四歲,在後世她們還是中學生。
曆史上,冉閔自建國以來直至亡國,三年間幾乎無時無刻不在戰鬥,繳獲的戰馬也在戰事中消耗殆盡。
如今,因冉明的出現,魏國逆轉了天命,曆史發生了劇變。如今魏國不再缺少戰馬,若冉閔需要,足以動員二十多萬士兵全數騎上戰馬作戰。
戰馬數量的增加,使得冉明建立的陌刀軍隻能以步戰形態克敵,這也給編製完整的越騎營和屯騎營帶來了巨大壓力... ...
因此,他們在日常的修煉中,遵循著嚴格的紀律,付出無比的努力,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傾注著無比的心血。
越騎部隊馳騁於戰場,令四大國度的代表心生震撼,從騎術的角度看,以遊牧為生的燕國與代國已失去了他們的優勢。
謝艾眼中閃爍著困惑,涼國的未來究竟該何去何從?
正當謝艾靈魂飄離,沉浸在遐想之中,一列列八牛弩車緩緩駛入場中。
八牛巨弩的威力驚人,每根弩箭長達八尺,粗如幼童的手臂,箭矢的衝擊力駭人聽聞,無論是何種盔甲或盾牌,在八牛弩五百步的射程內,都無法阻擋它的衝擊。即便是堅實的土石城牆,若遭此箭矢連射一日,也會轟然崩塌。騎兵若被擊中,會被拋飛十幾米之遠,畢竟八頭牛的力量並非虛言。
再堅固的防線也無法抵擋這密集的射擊,唯一的缺陷便是八牛弩的製造成本高昂,每支弩箭就需要消耗五六斤精鐵,若換算,幾乎等同於一頭成年羊的價值。一輪齊射,就如同數十上百隻羊在空中翻飛。
在這個時代,精鋼的價值甚至超越了銅。雖無任何防禦能抵禦八牛弩的猛烈射擊,但魏國也沒有足夠的財富支撐這種戰爭方式。
緊隨八牛弩車之後,出現了那些高達兩丈的巨大器械,那是襄陽炮,能發射五百斤巨石的襄陽炮,堪稱這個時代的重型火炮。唯有那些以青料為基,糯米湯灌縫的堅城,才能勉強抵擋,否則,普通的土石城牆將被生生砸毀。
至今,襄陽炮尚未有過攻打固若金湯之城的記錄,但這並不意味著人們忽視了它的存在。襄陽炮並非無懈可擊,隻是過於笨重,移動極其不便。木質車軸無法承受其重量,冉明下令研製的鋼質車軸已初見成效,軸承也已研發出來,隻是潤滑的問題尚待解決,目前仍是一片空白。
通常,襄陽炮不會整體運輸千裏,而是拆解為部件分別運送,到達目的地後再行組裝。
然而,此刻正是魏國展示武力的時刻,冉閔也不忘給對手帶來恐懼。
為了這場軍事演習,冉閔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五十輛重型襄陽炮車、一百輛中型炮車,以及攜帶的石彈和燃燒彈,足以應對一場規模不小的戰鬥。
冉閔的投入並未白費,至少慕容楷已經意識到,慕容恪計劃在遼西建立的新城,采取的層層防禦、以空間換取時間的戰略,如今已是難以實現。
原本的認知中,一座堅固的中型軍鎮,隻要糧食充足,守軍充沛,能抵禦十倍兵力的敵人圍攻半年以上。
然而,見識到這些龐大的投石器械後,慕容楷明白,那樣的堅城恐怕無法承受這種投石器連續數日的猛烈轟擊... ...
幸好這隻是幻境試煉,而非真實的戰陣交鋒,僅僅是個表象,糧草並未大規模調動,僅有的些許也是為了儀式感而準備的。
要知道在古老的年代,糧食運輸特別是穿越崎嶇陸地,大部分時間都在漫長的旅途中消耗掉了。
然而,即便是象征性的遠征隊伍也行進了整整一天,直到人們饑腸轆轆,也隻有三萬多兵馬和器械涉過了神秘的靈河。
看見日頭漸漸西沉,冉閔有意打道迴府,但他看著神情肅穆的使節們,意味深長地笑道:“諸位使節,你們看朕的戰士,是否足以令你們震撼?”
慕容楷機敏過人,冉閔話音剛落,他已經獻上了頌詞:“陛下麾下的勇士,個個都能以一敵百,微臣深感敬佩!”
拓拔光也不想在冉閔麵前顯露出傲慢之態。遊牧民族信奉的並非漢族儒家的仁義禮信,他們的尊崇隻屬於力量,那就是未來的“強權即真理”。誰的拳頭硬,誰就能得到敬畏,絕不會有異心。當然,明智之人會選擇如此,愚蠢者則另當別論。
冉閔有著堅實的實力,也值得他自豪。“陛下讓吾等領略了天朝的威嚴,拓拔光以往實在是目光短淺,如今才知何謂皓月當空,微光怎敢與之爭輝!”
“咳咳……”冉閔略顯羞赧,輕輕一笑,說道:“今日朕在王宮設宴款待各位,算是為你們餞行。軍隊行進緩慢,各位不必憂慮,明日破曉,諸位即可追趕上演練部隊,不會錯過觀摩盛況!”
當夜,冉閔於皇宮大擺宴席,宴席豐富,然而眾人食不知味,如嚼白蠟。
魏國仿佛一片迷霧,未知或許還好,越深入探究,越令人震撼。
更重要的是,他們見識到了明光鎧與橫刀的威力,雖未目睹傳說中的陌刀軍,但已明白,重甲時代已然落幕,全鐵鎧甲已無法滿足戰爭的需求。他們需要更輕巧且防禦力更強的精鋼鎧甲和兵器。
謝艾的臉色變得很難看,他耗盡家財,卻換來了廢物。
然而,一想到這點,他也就釋懷了。
先進的武器,有誰會拿出來售賣呢?
對於魏國的軍事演練,冉明並未傾注太多心力,他的全部注意力都在劉嫝和謝道韞二人身上。
要知道這兩位準母親年紀尚小,劉嫝十六歲,謝道韞僅十四歲,在後世她們還是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