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她示意朱三,朱三連忙取出一封密函遞給楚靈兒,見她麵露困惑。
他這才後知後覺,自己忽略了,這傳遞方式還是陳平所定的規矩。
此信內容別處無人知曉,唯有陳平與朱三共享,任何人未經許可不得開啟,如今連王太妃、王妃以及安陽郡主也在場。
他直接將密函交予楚靈兒,她或許真的尚未明白,他無奈地低頭道:“公主請查閱。
這是王爺專門為你調查的,關乎楚國,以及楚太子的情報。”
這話雖不盡然全真,畢竟陳平早對楚國動向密切關注,如今經楚靈兒點撥,才找到了正確線索。
但這重要嗎?
當然不,朱三清楚陳平對楚靈兒的傾慕,既然已行動,多說幾句也在情理之中。
更何況,他所言並非全無根據,無人比他更了解陳平在細節上反複斟酌了多少迴。
若非顧慮楚靈兒,北鎮軍本會有更迅速高效的應對方案。
楚靈兒無暇他顧,滿腦子隻有那封密函。
是楚國的消息,還是涉及太子,為何她未能查到,陳平為何以這種方式告知她?
他甚至來不及迴來,畢竟他們需要聯手,即使需出兵,北鎮軍亦願提供援助,如今禦北城的防衛尚顯不足。
除非……
楚靈兒從未像現在這般痛恨自己的洞察力。
腦海裏不停否定,絕不,絕不可能,或許她在某個環節誤判了。
是她遺漏了什麽。
萬一陳平隻是需要楚國的助力,或是太子主動致信,希望建立聯係?
手指顫抖得厲害,幾度險些撕破信紙,楚靈兒眼眶泛紅,憤怒得幾乎想用牙齒撕咬。
安陽郡主輕歎一聲,奪過信,展開後遞給了楚靈兒……
王太妃輕輕擺動手腕,壓低聲音對朱三說:“你也將此事詳細講明吧,此刻這已非月靈公主一人的命運所係了。
我們都是北境王府的子民,王爺的決策不可逆轉,同時也與你們息息相關,你們有權知曉一切。”
王太妃的話語清晰有力,暗示著行動方案已然確定,隻需眾人遵行。
話雖堅決,無人表露異議,正如王太妃所說,他們既蒙王府庇護,自當承受所有風險。
他們內心竟充滿喜悅,能有機會為王府效力,這豈非天賜良機?
這證明他們並非無用之人,唯有王府屹立不倒,他們這些倚仗王府的人,才能安然生存。
楚靈兒閱讀書信之際,朱三簡潔地概述了事態,其實眾人目睹王太妃與朱三的態度,心中已有猜疑。
楚國太子不在了!
並非被偽旨逼迫自盡,更非新帝算計所致,而是為了麻痹那些叛逆將領。
他假裝受傷,為求逼真,傷口確是真實,隻是看上去並不致命。
誰料顛沛流離後,突聞楚國王上與皇後皆遭不幸,唯一的胞妹月靈公主也被叛將誘騙,太子頓時焦急得口吐鮮血。
隨後傷勢加重,再未痊愈,直至勉強見到張大將軍一麵,便撒手人寰。
朱三輕歎一聲,低語道:“楚國太子希望張將軍助其撥亂反正。
如今嫡係血脈已無人存,其他皇子亦被新帝斬盡殺絕,唯有從旁支中尋找繼承者。”
這是楚國太子最後的寄托,張家軍無人不知,陳平毫無保留地傳達了這個訊息。
然而他並不認同。
密信末尾的便簽出自陳平之手,也正是朱三此刻質詢的問題:“北境王詢問公主,是否願為楚國登基為皇。”
願不願意呢?
楚靈兒的腦海嗡鳴不已,迴想陳平離去那天,他們共飲了酒。
陳平曾戲言,她不應隻是楚國的公主,因為已無人再能守護她。
那夜,她作出了抉擇。
眼簾微微闔上,卻沒有淚水滑落,楚靈兒理解太子兄長這一命令背後的無奈,以及他對她的深情。
作為從小承載著期望的太子,走投無路時他的絕望與不甘何其深重。
唯一的洗刷恥辱之法,便是她這位妹妹登基,以女子之身承繼嫡係榮光。
但太子深知這有多麽艱難,盡管張大將軍忠誠於他,且應允了最後的懇求。
隻因人選並非楚靈兒這位女子,否則……
太子不甘,可楚靈兒又有何能耐?憑何去爭取?一旦他說出這番話,所有人的眼光都將聚焦於楚靈兒身上。
不論未來楚國由誰執政,楚靈兒都將麵臨生死之險,所以他不敢留下隻言片語。
多麽悲哀……
曾經都是王國至高無上的存在,楚靈兒眨動著晶瑩的眸子,嘴角勾起微妙的弧度。
她是被命運眷顧的,難得陳平能理解她,即便此刻局勢危急,仍願助她一臂之力。
前九十九步,陳平已替她走過,楚靈兒實在想象不出,還有什麽可畏懼的。
她立刻昂首,激昂宣告:“當然,身為楚國正統公主,我怎會輕易認輸!”
這是她的決心,毋庸置疑。
朱三微微頷首,陳平的秘密信函中也提及楚靈兒必會應允,隻須照計劃行事。
王太妃也寬慰了幾句,便不再多言,這錐心之痛,尋常言語無法撫慰。
再多的話語,又能如何?首要之事便是保全,王太妃沉默片刻,接著說道:“這些我並不精通。
但王爺已有策略,具體事宜朱三會向你解釋,看看應該如何行動。”
此刻陳平仍在率領北境軍團和陳家軍在外奮戰,正是各方警惕鬆懈之時。
他們偏偏選擇此刻行動,加速步伐,王太妃揮揮手,關乎楚國女皇的爭奪。
無論何時揭露,都將引起軒然大波,但這屋裏的人並未顯露驚訝。
最多短暫的震撼之後,便坦然接受,有何不可,楚靈兒具備這樣的能力。
北境王亦願鼎力相助,這還不夠嗎?
他們甚至覺得理所應當,之前的皇位本就屬於太子,錯了,那就奪迴。
王太妃深深吸了口氣,提起一件更重大的事,當然,楚靈兒的事並非不重要。
隻是這裏是北境王府,沒有任何事能超越北境王的地位。
朱三手持數份供詞,逐一遞給每個人,內容皆相同。
有陳圖生親筆確認,加上知情者的詳細描述,揭露了老北境王的離世真相,以及那次慘敗的內幕。
所有人看過後都倒抽一口冷氣,他們知曉北境王與朝廷之間必有一戰。
卻未料到會有如此深仇大恨,安陽郡主猛地抬頭,複雜地望向魏十八。
心中五味雜陳,雖非老王爺親女,但她對王府的情感同樣深厚。
長久的相處讓她明白,王妃與她一樣,魏十八在宮廷中的處境,無論在北境王府還是整個朝廷,都不是秘密。
然而,即便魏無央對她再冷淡,血脈相連,終究難以割舍。
安陽郡主的手指緊握,她有些擔憂魏十八,卻無法開口。
因為對王太妃來說,這是喪夫之痛,對北境王而言,更是殺父之仇。
整個北境軍團,乃至禦北城,乃至大魏北方邊境,都在注視著他。
究竟如何抉擇,實在太艱難,安陽郡主再次歎了口氣。
魏十八也在細讀這些供詞,比任何人都專注,她未抬眼,卻能感知到投來的視線......
內心深處,冰冷的嘲笑悄然升起,瞧,這就是她的命運,從未沾染公主的榮光,卻因那個人,承受著無盡的誹謗。不同於安陽郡主,她早已洞悉了些許秘辛,甚至故意泄露了王太妃的消息。即便如此,詳盡的事實仍令她震撼不已。
魏無央怎能如此無情,不止傷害肉體,更摧殘人心。他有無數次機會在暗中解決先鎮北王,甚至有時他的影子幾乎得手,卻總被魏無央的部下及時製止。
他不肯讓鎮北王輕易逝去,否則就算陳平不在,即使鎮北王府按照他的意願消失,人們仍會偶爾提起,記住那個大魏江山被屠戮,半壁河山失守,卻被鎮北王以一己之力奪迴的年代。
甚至……陳圖生的供詞中,魏無央親口承認:“隻要鎮北王活著,便有改正錯誤的機會,但他若死去,將成為所有人崇敬的戰神,無人能取而代之,就像當年的辰王一樣,至今仍有人對他們忠貞不渝,為何!”
魏無央認定現任君主太過仁慈,而他,能做得更好。於是,他花費十年布局,隻為對付鎮北王府。
他的野心昭然若揭。既要鎮北王一手打造的鎮北軍,因為他那時尚有清醒的認知,明白這支軍隊對大魏的意義。但這軍權不能歸鎮北王所有,因此策劃了那場大敗。
魏無央意在玷汙鎮北軍的名譽,隨後再施恩救贖,一切計劃得天衣無縫,唯獨未料到陳平借此崛起。
魏十八微微勾唇,暗自慶幸魏無央的貪婪。否則,如果老鎮北王十年前離世,陳平尚未成長,在京城的嚴密監視下,恐怕會為了王位,引來無數殺手。
魏十八沉默不語,王太妃搶先抬手示意,表麵平靜,心中卻已驚濤駭浪。她曾憐憫魏十八,但麵對這些真相,她也無法坦然麵對。
王太妃未曾料到,事實的真相如此曲折,難以接受。聽完朱三的稟報,秘密見過何伯後,她整夜未眠,終於能坦然麵對。
但在那之前,她要宣布一件事。眼神變得冷漠,王太妃開口道:“看過陳圖生的供詞,你們應該猜到了,沒錯。
他這才後知後覺,自己忽略了,這傳遞方式還是陳平所定的規矩。
此信內容別處無人知曉,唯有陳平與朱三共享,任何人未經許可不得開啟,如今連王太妃、王妃以及安陽郡主也在場。
他直接將密函交予楚靈兒,她或許真的尚未明白,他無奈地低頭道:“公主請查閱。
這是王爺專門為你調查的,關乎楚國,以及楚太子的情報。”
這話雖不盡然全真,畢竟陳平早對楚國動向密切關注,如今經楚靈兒點撥,才找到了正確線索。
但這重要嗎?
當然不,朱三清楚陳平對楚靈兒的傾慕,既然已行動,多說幾句也在情理之中。
更何況,他所言並非全無根據,無人比他更了解陳平在細節上反複斟酌了多少迴。
若非顧慮楚靈兒,北鎮軍本會有更迅速高效的應對方案。
楚靈兒無暇他顧,滿腦子隻有那封密函。
是楚國的消息,還是涉及太子,為何她未能查到,陳平為何以這種方式告知她?
他甚至來不及迴來,畢竟他們需要聯手,即使需出兵,北鎮軍亦願提供援助,如今禦北城的防衛尚顯不足。
除非……
楚靈兒從未像現在這般痛恨自己的洞察力。
腦海裏不停否定,絕不,絕不可能,或許她在某個環節誤判了。
是她遺漏了什麽。
萬一陳平隻是需要楚國的助力,或是太子主動致信,希望建立聯係?
手指顫抖得厲害,幾度險些撕破信紙,楚靈兒眼眶泛紅,憤怒得幾乎想用牙齒撕咬。
安陽郡主輕歎一聲,奪過信,展開後遞給了楚靈兒……
王太妃輕輕擺動手腕,壓低聲音對朱三說:“你也將此事詳細講明吧,此刻這已非月靈公主一人的命運所係了。
我們都是北境王府的子民,王爺的決策不可逆轉,同時也與你們息息相關,你們有權知曉一切。”
王太妃的話語清晰有力,暗示著行動方案已然確定,隻需眾人遵行。
話雖堅決,無人表露異議,正如王太妃所說,他們既蒙王府庇護,自當承受所有風險。
他們內心竟充滿喜悅,能有機會為王府效力,這豈非天賜良機?
這證明他們並非無用之人,唯有王府屹立不倒,他們這些倚仗王府的人,才能安然生存。
楚靈兒閱讀書信之際,朱三簡潔地概述了事態,其實眾人目睹王太妃與朱三的態度,心中已有猜疑。
楚國太子不在了!
並非被偽旨逼迫自盡,更非新帝算計所致,而是為了麻痹那些叛逆將領。
他假裝受傷,為求逼真,傷口確是真實,隻是看上去並不致命。
誰料顛沛流離後,突聞楚國王上與皇後皆遭不幸,唯一的胞妹月靈公主也被叛將誘騙,太子頓時焦急得口吐鮮血。
隨後傷勢加重,再未痊愈,直至勉強見到張大將軍一麵,便撒手人寰。
朱三輕歎一聲,低語道:“楚國太子希望張將軍助其撥亂反正。
如今嫡係血脈已無人存,其他皇子亦被新帝斬盡殺絕,唯有從旁支中尋找繼承者。”
這是楚國太子最後的寄托,張家軍無人不知,陳平毫無保留地傳達了這個訊息。
然而他並不認同。
密信末尾的便簽出自陳平之手,也正是朱三此刻質詢的問題:“北境王詢問公主,是否願為楚國登基為皇。”
願不願意呢?
楚靈兒的腦海嗡鳴不已,迴想陳平離去那天,他們共飲了酒。
陳平曾戲言,她不應隻是楚國的公主,因為已無人再能守護她。
那夜,她作出了抉擇。
眼簾微微闔上,卻沒有淚水滑落,楚靈兒理解太子兄長這一命令背後的無奈,以及他對她的深情。
作為從小承載著期望的太子,走投無路時他的絕望與不甘何其深重。
唯一的洗刷恥辱之法,便是她這位妹妹登基,以女子之身承繼嫡係榮光。
但太子深知這有多麽艱難,盡管張大將軍忠誠於他,且應允了最後的懇求。
隻因人選並非楚靈兒這位女子,否則……
太子不甘,可楚靈兒又有何能耐?憑何去爭取?一旦他說出這番話,所有人的眼光都將聚焦於楚靈兒身上。
不論未來楚國由誰執政,楚靈兒都將麵臨生死之險,所以他不敢留下隻言片語。
多麽悲哀……
曾經都是王國至高無上的存在,楚靈兒眨動著晶瑩的眸子,嘴角勾起微妙的弧度。
她是被命運眷顧的,難得陳平能理解她,即便此刻局勢危急,仍願助她一臂之力。
前九十九步,陳平已替她走過,楚靈兒實在想象不出,還有什麽可畏懼的。
她立刻昂首,激昂宣告:“當然,身為楚國正統公主,我怎會輕易認輸!”
這是她的決心,毋庸置疑。
朱三微微頷首,陳平的秘密信函中也提及楚靈兒必會應允,隻須照計劃行事。
王太妃也寬慰了幾句,便不再多言,這錐心之痛,尋常言語無法撫慰。
再多的話語,又能如何?首要之事便是保全,王太妃沉默片刻,接著說道:“這些我並不精通。
但王爺已有策略,具體事宜朱三會向你解釋,看看應該如何行動。”
此刻陳平仍在率領北境軍團和陳家軍在外奮戰,正是各方警惕鬆懈之時。
他們偏偏選擇此刻行動,加速步伐,王太妃揮揮手,關乎楚國女皇的爭奪。
無論何時揭露,都將引起軒然大波,但這屋裏的人並未顯露驚訝。
最多短暫的震撼之後,便坦然接受,有何不可,楚靈兒具備這樣的能力。
北境王亦願鼎力相助,這還不夠嗎?
他們甚至覺得理所應當,之前的皇位本就屬於太子,錯了,那就奪迴。
王太妃深深吸了口氣,提起一件更重大的事,當然,楚靈兒的事並非不重要。
隻是這裏是北境王府,沒有任何事能超越北境王的地位。
朱三手持數份供詞,逐一遞給每個人,內容皆相同。
有陳圖生親筆確認,加上知情者的詳細描述,揭露了老北境王的離世真相,以及那次慘敗的內幕。
所有人看過後都倒抽一口冷氣,他們知曉北境王與朝廷之間必有一戰。
卻未料到會有如此深仇大恨,安陽郡主猛地抬頭,複雜地望向魏十八。
心中五味雜陳,雖非老王爺親女,但她對王府的情感同樣深厚。
長久的相處讓她明白,王妃與她一樣,魏十八在宮廷中的處境,無論在北境王府還是整個朝廷,都不是秘密。
然而,即便魏無央對她再冷淡,血脈相連,終究難以割舍。
安陽郡主的手指緊握,她有些擔憂魏十八,卻無法開口。
因為對王太妃來說,這是喪夫之痛,對北境王而言,更是殺父之仇。
整個北境軍團,乃至禦北城,乃至大魏北方邊境,都在注視著他。
究竟如何抉擇,實在太艱難,安陽郡主再次歎了口氣。
魏十八也在細讀這些供詞,比任何人都專注,她未抬眼,卻能感知到投來的視線......
內心深處,冰冷的嘲笑悄然升起,瞧,這就是她的命運,從未沾染公主的榮光,卻因那個人,承受著無盡的誹謗。不同於安陽郡主,她早已洞悉了些許秘辛,甚至故意泄露了王太妃的消息。即便如此,詳盡的事實仍令她震撼不已。
魏無央怎能如此無情,不止傷害肉體,更摧殘人心。他有無數次機會在暗中解決先鎮北王,甚至有時他的影子幾乎得手,卻總被魏無央的部下及時製止。
他不肯讓鎮北王輕易逝去,否則就算陳平不在,即使鎮北王府按照他的意願消失,人們仍會偶爾提起,記住那個大魏江山被屠戮,半壁河山失守,卻被鎮北王以一己之力奪迴的年代。
甚至……陳圖生的供詞中,魏無央親口承認:“隻要鎮北王活著,便有改正錯誤的機會,但他若死去,將成為所有人崇敬的戰神,無人能取而代之,就像當年的辰王一樣,至今仍有人對他們忠貞不渝,為何!”
魏無央認定現任君主太過仁慈,而他,能做得更好。於是,他花費十年布局,隻為對付鎮北王府。
他的野心昭然若揭。既要鎮北王一手打造的鎮北軍,因為他那時尚有清醒的認知,明白這支軍隊對大魏的意義。但這軍權不能歸鎮北王所有,因此策劃了那場大敗。
魏無央意在玷汙鎮北軍的名譽,隨後再施恩救贖,一切計劃得天衣無縫,唯獨未料到陳平借此崛起。
魏十八微微勾唇,暗自慶幸魏無央的貪婪。否則,如果老鎮北王十年前離世,陳平尚未成長,在京城的嚴密監視下,恐怕會為了王位,引來無數殺手。
魏十八沉默不語,王太妃搶先抬手示意,表麵平靜,心中卻已驚濤駭浪。她曾憐憫魏十八,但麵對這些真相,她也無法坦然麵對。
王太妃未曾料到,事實的真相如此曲折,難以接受。聽完朱三的稟報,秘密見過何伯後,她整夜未眠,終於能坦然麵對。
但在那之前,她要宣布一件事。眼神變得冷漠,王太妃開口道:“看過陳圖生的供詞,你們應該猜到了,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