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修士怒吼:“既然你們能聽得清秦軍的法咒,那就仔細聽著他們正在喚何物!”
他們在喚何物?自然是集結破陣,欲屠盡此城的所有生靈。
這場圍剿行動迅速平息,陳平疾步上前,一腿踢翻為首的秦軍修士,冷冷地質問道:“報出與秦國之間的聯絡秘令!”
他並未詢問雙方多久聯絡一次,僅從秦軍發現他們後的瘋狂突圍之舉,便已知曉其並非每日都會互通消息。
然而此刻,陳平心中忽有靈感閃現。
為首之人嘴角溢出血沫,硬聲道:“有種你就殺了我吧,秦國會親自攻打過來的。”
陳平指節微微收緊,恰在此刻,方宅內潛伏的暗號已然傳來,意味著劉三已經得手。
他必須立刻奔赴現場,陳平望向秦軍的目光中滿含殺機,手中長劍握得愈發緊實。
然而此時衣袖卻被猛地拽住,迴首一看,竟是崔玉。
崔玉略顯躊躇,最終還是鼓起勇氣提議:“王爺能否相信微臣一次,讓我去追問此事?”
這個聯絡秘令既然不隻是這座小城與邯城之間專用,那麽很可能在整個秦國軍隊中都通用。
陳平截斷邯城援軍此舉,或許會對戰局產生重大影響,至關重要。
但崔玉說出這番話後便懊悔不已,甚至已做好遭受陳平嘲笑的心理準備。
然而,他卻聽到了陳平的迴答:“好。”
“嗯?”
陳平瞬間收劍入鞘,冷漠地道:“萬濤,確保崔玉的安全,由他負責審訊,他人不可插手。”
“遵命!”
萬濤領命立於崔玉身側。
聞此言,崔玉眼中泛起淚花,半晌才低聲自語道:“如今,我是這座小城的守備將軍。”
他的言語之中似乎想向某個人證明些什麽。
而陳平早已翻身上馬,疾馳向方府方向奔去。
轉瞬之間,那座曾繁華歡愉的方府已是一片狼藉。
鎮北修士已將府內的所有人都控製住,地麵依稀可見抵抗者的血跡。
直至直闖入府門之內,陳平這才翻身下馬,劉三喜形於色地快步迎上前來。
“王爺!”劉三急切稟報道,“方家各分支成員已被分別囚禁,那些負隅頑抗的護院衛士已被就地處決。”
說著,他拿出一份名單揮舞示意,每個姓名一一對應,無人能夠逃脫。
陳平點點頭,微微揚眉問道:“方寒此刻身在正院?”
方寒便是方家之主,此前崔玉曾詳細介紹過方家的情況。
暫且不論過往,單論現如今的小城,無論是哪一行哪一業幾乎都能看到方家的勢力滲透。
即便是醉醺醺的城守也曾抱怨過,這半個城池其實都在為方家賺取利潤。
劉三接過名單,小心翼翼地跟在陳平身後,輕聲道:“沒錯,方寒此刻確實還在那裏,我已經將管家隔離看管在一旁了。”
陳平步入修煉密室之時,方寒依舊端坐在先前的蒲團之上,聽到動靜,麵無表情地抬起眼皮。
隨後他牽動嘴角,淡淡說道:“鎮北王氣勢滔天,竟不攻打秦修者軍團,反而屠戮我大魏的修士民眾!”
陳平並未理睬,尋到一方塵埃未染的石凳坐下,隨即喚道:“劉三。”
“在!”劉三應聲答道。
“方家長老展現大氣魄,自願貢獻百萬靈石以資軍需,傳本王之令,特別賞賜其‘仁德仙門’的牌匾。”
“遵命!”劉三恭敬迴應。
聞此言,方寒冷臉如墨,憤恨地瞪視著陳平,語氣冰冷地道:“百萬靈石,鎮北王何不幹脆去搶劫?若欲滅我方家滿門,盡管放馬過來,倒要瞧瞧王爺能否抵擋住天下悠悠之口!”
劉三拔刀的動作剛起,便被陳平一道淩厲的眼神止住。
“本王尚不至於濫殺無辜,屠城之舉不做。”
陳平此言一出,方寒臉色驟變,嘴唇顫抖不已。
陳平冷笑一聲,挑眉道:“方家長老應當慶幸自己未曾直接答應秦修者軍團的要求,否則今日方家恐怕已不複存在。”
方寒身形搖晃,靠著丹爐勉強穩住,固然無辜殺戮會引來天下人的譴責,但他與秦修者勾結之事,確屬死罪一條。即便鎮北王欲將方家之人斬盡殺絕也在情理之中。至於鎮北王是如何得知此事內情的,此刻已經變得無足輕重。
方寒緊閉雙眼,深深吸了一口氣,毅然起身向陳平行了一個大禮,低聲說道:“萬般過錯皆在我方某一人,王爺海量,既願寬恕方家,我自當全力資助軍需。”
百萬靈石對於方家來說已是元氣大損,但如果能夠保全家族延續,這筆損失尚可承受。
陳平饒有興趣地看著方寒,即使到了這個地步,他依然試圖算計,何時何處可以利用到方寒本人,而非整個方家。一旦發生意外,方家隨時可能棄他而去,另立新主以圖東山再起。
方寒感受到陳平犀利目光的壓力,身體顫抖得幾乎站立不住,直到陳平開口說話,他的緊張才稍減一分:“方家商鋪經營何業,在秦國又有何產業?邯城情報又掌握了多少?”
提到這些,方寒的額頭立刻沁出了更多的冷汗。他最擔心的事情終究還是發生了,陳平所圖並非金錢那麽簡單。
腦海中快速權衡著,他知道欺騙陳平實不可行,因為陳平甚至知曉他剛才與秦國大將軍以及邯城城守私下會晤的秘密。
方家必定有探子潛伏其中。
他強壓住心頭慌亂,慎重其事地迴答:“大多經營瓷器和茶葉生意,並不大肆擴張,雖然店鋪眾多,但也僅是小規模運作。”
然而陳平卻單腳踏上一塊磨礪精鋼打造的踏板,微微俯身,踏板發出吱呀聲響,而方寒的話語也戛然而止。
“小規模運作?方家長老未免過於謙虛了。”陳平語氣轉冷,沉聲道:“鹽鐵貿易可是朝廷嚴禁之物。先王曾給你機會,然而方家卻沒有珍惜。
如今你不僅勾結秦國,暗中交易軍糧,資助敵軍,甚至還膽敢陰謀竊取我鎮北軍的秘密法寶,炸毀我軍營。方寒,你以為本王手中的神兵還不夠銳利,無法割下你們方家那些頭顱嗎?”
轟!
隨著陳平話語落下,一股磅礴的氣息從他體內衝天而起,猶如雷霆一般震撼人心。
方寒腦海震蕩,嗡鳴不止,他已深知陳平之意,對方隻在意結果,並無意聽取過多解釋。心中陡生無力之感。
這已是今夜第二次,無論是鎮北軍之威,還是秦軍之力,終究都是自家之事,何須他人插手。可為何偏要涉足這修真小城之中?然而方寒卻不敢直言,隻得深深吸了幾口元氣,低聲迴應:“草民確有疏漏,方家在秦國經營些許靈材生意。
若王爺所問乃世俗瑣事,自當盡力效勞;但涉及重大修煉資源或秘聞,則恕方某難以勝任……”
方寒陡然抬首,望向陳平,苦笑中帶著一絲無奈:“我方家雖富甲一方,然不過是商賈之家,在那些世家大族眼中微不足道。對於邯城的情報,草民略知一二,敢問王爺究竟意欲何為?”
陳平複又倚椅而坐,指尖輕扣扶手,淡淡地道:“你說說罷。”
弦外之音再明顯不過——所需信息由他決定,至於方家能透露多少,則需自行權衡。既是施壓,亦是對方家實力與方寒心境的真實考驗。
方寒眼神微斂,緩緩開口:“邯城駐守三十萬修士,但這並非全部兵力。秦國與眾不同的在於,凡男丁至煉氣期便可納入軍籍,同樣接受嚴酷的修真訓練。不過他們在服役兩至三年後,便能迴歸俗世生活,一旦大戰爆發,這些人便能立即召迴投入戰場。”
方寒豎起兩指,語氣堅定:“如此修為之人,邯城之內保守估計不少於二十萬。”
陳平表麵平靜如常,實則內心已然驚濤暗湧,原來秦國竟推行這般兵修合一之策!一旦運行成熟,其威力之大,堪稱全民皆修士。此舉背後之智者何人,他也無法揣測。
陳平依舊麵色淡漠,手指篤定敲擊著扶手,口中問道:“邯城守將是何人?民心又如何呢?”
方寒毫無遲疑,迴答道:“守將正是那位前來尋我的秦明將軍,王爺或許對其並不熟悉,但他卻是秦啟大人的兄長。”
方寒坦誠相告:“聽說秦明將軍的實力猶在秦啟大人之上,隻是出身稍遜,故名聲不及此刻。否則,他的聲望應當更為顯赫才是。”
陳平心中的推測果然沒錯,方寒對邯城的了解深入骨髓,事實上,這裏原先的守將並非秦明。
方寒眉頭微皺,低語道:“秦明將軍於半年前方入駐邯城,甫一上任便擊敗前任守將,迅速掌握了邯城的大權。而後便與草民接觸,籌備糧秣物資,如今想來,恐怕就是為了配合秦啟大人兵指禦北城所做的預謀。”
“半年?”陳平敏銳地抓住關鍵所在,半年之前,禦北城與楚軍尚無交鋒,難道秦軍並非因大魏內外交困而采取行動?
不過也有另一種可能,陳平飛速思索著,張世顯得到楚國王室的支持,著手籌備出兵也正是在半年前。
他們在喚何物?自然是集結破陣,欲屠盡此城的所有生靈。
這場圍剿行動迅速平息,陳平疾步上前,一腿踢翻為首的秦軍修士,冷冷地質問道:“報出與秦國之間的聯絡秘令!”
他並未詢問雙方多久聯絡一次,僅從秦軍發現他們後的瘋狂突圍之舉,便已知曉其並非每日都會互通消息。
然而此刻,陳平心中忽有靈感閃現。
為首之人嘴角溢出血沫,硬聲道:“有種你就殺了我吧,秦國會親自攻打過來的。”
陳平指節微微收緊,恰在此刻,方宅內潛伏的暗號已然傳來,意味著劉三已經得手。
他必須立刻奔赴現場,陳平望向秦軍的目光中滿含殺機,手中長劍握得愈發緊實。
然而此時衣袖卻被猛地拽住,迴首一看,竟是崔玉。
崔玉略顯躊躇,最終還是鼓起勇氣提議:“王爺能否相信微臣一次,讓我去追問此事?”
這個聯絡秘令既然不隻是這座小城與邯城之間專用,那麽很可能在整個秦國軍隊中都通用。
陳平截斷邯城援軍此舉,或許會對戰局產生重大影響,至關重要。
但崔玉說出這番話後便懊悔不已,甚至已做好遭受陳平嘲笑的心理準備。
然而,他卻聽到了陳平的迴答:“好。”
“嗯?”
陳平瞬間收劍入鞘,冷漠地道:“萬濤,確保崔玉的安全,由他負責審訊,他人不可插手。”
“遵命!”
萬濤領命立於崔玉身側。
聞此言,崔玉眼中泛起淚花,半晌才低聲自語道:“如今,我是這座小城的守備將軍。”
他的言語之中似乎想向某個人證明些什麽。
而陳平早已翻身上馬,疾馳向方府方向奔去。
轉瞬之間,那座曾繁華歡愉的方府已是一片狼藉。
鎮北修士已將府內的所有人都控製住,地麵依稀可見抵抗者的血跡。
直至直闖入府門之內,陳平這才翻身下馬,劉三喜形於色地快步迎上前來。
“王爺!”劉三急切稟報道,“方家各分支成員已被分別囚禁,那些負隅頑抗的護院衛士已被就地處決。”
說著,他拿出一份名單揮舞示意,每個姓名一一對應,無人能夠逃脫。
陳平點點頭,微微揚眉問道:“方寒此刻身在正院?”
方寒便是方家之主,此前崔玉曾詳細介紹過方家的情況。
暫且不論過往,單論現如今的小城,無論是哪一行哪一業幾乎都能看到方家的勢力滲透。
即便是醉醺醺的城守也曾抱怨過,這半個城池其實都在為方家賺取利潤。
劉三接過名單,小心翼翼地跟在陳平身後,輕聲道:“沒錯,方寒此刻確實還在那裏,我已經將管家隔離看管在一旁了。”
陳平步入修煉密室之時,方寒依舊端坐在先前的蒲團之上,聽到動靜,麵無表情地抬起眼皮。
隨後他牽動嘴角,淡淡說道:“鎮北王氣勢滔天,竟不攻打秦修者軍團,反而屠戮我大魏的修士民眾!”
陳平並未理睬,尋到一方塵埃未染的石凳坐下,隨即喚道:“劉三。”
“在!”劉三應聲答道。
“方家長老展現大氣魄,自願貢獻百萬靈石以資軍需,傳本王之令,特別賞賜其‘仁德仙門’的牌匾。”
“遵命!”劉三恭敬迴應。
聞此言,方寒冷臉如墨,憤恨地瞪視著陳平,語氣冰冷地道:“百萬靈石,鎮北王何不幹脆去搶劫?若欲滅我方家滿門,盡管放馬過來,倒要瞧瞧王爺能否抵擋住天下悠悠之口!”
劉三拔刀的動作剛起,便被陳平一道淩厲的眼神止住。
“本王尚不至於濫殺無辜,屠城之舉不做。”
陳平此言一出,方寒臉色驟變,嘴唇顫抖不已。
陳平冷笑一聲,挑眉道:“方家長老應當慶幸自己未曾直接答應秦修者軍團的要求,否則今日方家恐怕已不複存在。”
方寒身形搖晃,靠著丹爐勉強穩住,固然無辜殺戮會引來天下人的譴責,但他與秦修者勾結之事,確屬死罪一條。即便鎮北王欲將方家之人斬盡殺絕也在情理之中。至於鎮北王是如何得知此事內情的,此刻已經變得無足輕重。
方寒緊閉雙眼,深深吸了一口氣,毅然起身向陳平行了一個大禮,低聲說道:“萬般過錯皆在我方某一人,王爺海量,既願寬恕方家,我自當全力資助軍需。”
百萬靈石對於方家來說已是元氣大損,但如果能夠保全家族延續,這筆損失尚可承受。
陳平饒有興趣地看著方寒,即使到了這個地步,他依然試圖算計,何時何處可以利用到方寒本人,而非整個方家。一旦發生意外,方家隨時可能棄他而去,另立新主以圖東山再起。
方寒感受到陳平犀利目光的壓力,身體顫抖得幾乎站立不住,直到陳平開口說話,他的緊張才稍減一分:“方家商鋪經營何業,在秦國又有何產業?邯城情報又掌握了多少?”
提到這些,方寒的額頭立刻沁出了更多的冷汗。他最擔心的事情終究還是發生了,陳平所圖並非金錢那麽簡單。
腦海中快速權衡著,他知道欺騙陳平實不可行,因為陳平甚至知曉他剛才與秦國大將軍以及邯城城守私下會晤的秘密。
方家必定有探子潛伏其中。
他強壓住心頭慌亂,慎重其事地迴答:“大多經營瓷器和茶葉生意,並不大肆擴張,雖然店鋪眾多,但也僅是小規模運作。”
然而陳平卻單腳踏上一塊磨礪精鋼打造的踏板,微微俯身,踏板發出吱呀聲響,而方寒的話語也戛然而止。
“小規模運作?方家長老未免過於謙虛了。”陳平語氣轉冷,沉聲道:“鹽鐵貿易可是朝廷嚴禁之物。先王曾給你機會,然而方家卻沒有珍惜。
如今你不僅勾結秦國,暗中交易軍糧,資助敵軍,甚至還膽敢陰謀竊取我鎮北軍的秘密法寶,炸毀我軍營。方寒,你以為本王手中的神兵還不夠銳利,無法割下你們方家那些頭顱嗎?”
轟!
隨著陳平話語落下,一股磅礴的氣息從他體內衝天而起,猶如雷霆一般震撼人心。
方寒腦海震蕩,嗡鳴不止,他已深知陳平之意,對方隻在意結果,並無意聽取過多解釋。心中陡生無力之感。
這已是今夜第二次,無論是鎮北軍之威,還是秦軍之力,終究都是自家之事,何須他人插手。可為何偏要涉足這修真小城之中?然而方寒卻不敢直言,隻得深深吸了幾口元氣,低聲迴應:“草民確有疏漏,方家在秦國經營些許靈材生意。
若王爺所問乃世俗瑣事,自當盡力效勞;但涉及重大修煉資源或秘聞,則恕方某難以勝任……”
方寒陡然抬首,望向陳平,苦笑中帶著一絲無奈:“我方家雖富甲一方,然不過是商賈之家,在那些世家大族眼中微不足道。對於邯城的情報,草民略知一二,敢問王爺究竟意欲何為?”
陳平複又倚椅而坐,指尖輕扣扶手,淡淡地道:“你說說罷。”
弦外之音再明顯不過——所需信息由他決定,至於方家能透露多少,則需自行權衡。既是施壓,亦是對方家實力與方寒心境的真實考驗。
方寒眼神微斂,緩緩開口:“邯城駐守三十萬修士,但這並非全部兵力。秦國與眾不同的在於,凡男丁至煉氣期便可納入軍籍,同樣接受嚴酷的修真訓練。不過他們在服役兩至三年後,便能迴歸俗世生活,一旦大戰爆發,這些人便能立即召迴投入戰場。”
方寒豎起兩指,語氣堅定:“如此修為之人,邯城之內保守估計不少於二十萬。”
陳平表麵平靜如常,實則內心已然驚濤暗湧,原來秦國竟推行這般兵修合一之策!一旦運行成熟,其威力之大,堪稱全民皆修士。此舉背後之智者何人,他也無法揣測。
陳平依舊麵色淡漠,手指篤定敲擊著扶手,口中問道:“邯城守將是何人?民心又如何呢?”
方寒毫無遲疑,迴答道:“守將正是那位前來尋我的秦明將軍,王爺或許對其並不熟悉,但他卻是秦啟大人的兄長。”
方寒坦誠相告:“聽說秦明將軍的實力猶在秦啟大人之上,隻是出身稍遜,故名聲不及此刻。否則,他的聲望應當更為顯赫才是。”
陳平心中的推測果然沒錯,方寒對邯城的了解深入骨髓,事實上,這裏原先的守將並非秦明。
方寒眉頭微皺,低語道:“秦明將軍於半年前方入駐邯城,甫一上任便擊敗前任守將,迅速掌握了邯城的大權。而後便與草民接觸,籌備糧秣物資,如今想來,恐怕就是為了配合秦啟大人兵指禦北城所做的預謀。”
“半年?”陳平敏銳地抓住關鍵所在,半年之前,禦北城與楚軍尚無交鋒,難道秦軍並非因大魏內外交困而采取行動?
不過也有另一種可能,陳平飛速思索著,張世顯得到楚國王室的支持,著手籌備出兵也正是在半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