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木棉的指令,陳平要求她至少拖住秦軍援軍一個時辰,決不可讓他們參與到攻城之中。
鎮北大荒騎兵團要在這一時辰之內,徹底剿滅秦啟殘部主力,並且還要保留實力,以便與木棉共同對抗秦國的後續增援!
陳平邁步躍下城牆,親衛已備好神駿靈駒,唐秦山統率的騎兵部隊早已整裝待發。
陳平翻身上馬,果斷揮臂,兩側城門瞬間大開:“衝鋒!”
此刻,真正的修真之戰即將展開,沒有遠程施法的機會,故而陳平並未攜帶飛雷珠。
諸位將領雖手中握有烈焰斬妖刀,然其數目稀少,麵對混戰中數十萬大軍,這些法寶更像是同歸於盡的利器。
隨著陳平率先策馬衝鋒,城牆之上悲壯的仙音瞬間轉為激昂戰歌,百姓們自發演奏起進軍之曲!
秦啟目睹此景,眼中閃過一道精光,隨之示意親衛牽來戰馬:“副將,此處交由你指揮!
看本將軍如何以鎮北王首級為旗勝凱旋歸來!”
副將接過令牌,朗聲道:“願將軍旗開得勝,今夜便在禦北城設宴慶祝勝利!”
“誓破禦北城,殺敵斬首!”
秦啟身後並未跟隨多少親信,因其麾下秦軍二十萬皆已蓄勢待發,其中有半數正在迎擊陳平,另一半則向城牆疾馳而來!
秦啟與陳平四目相對,雙方均找到了各自的宿命對決對象,兩位戰馬齊頭並進,速度陡增。
與此同時,禦北城東北角城牆之上,一道濃鬱而不散的靈炎之火熊熊燃燒起來。
副將瞥了一眼,略感憂慮,但隨即收迴目光,集中精力關注眼前的戰場交鋒。
“大將軍有令,今晚禦北城犒賞三軍,鼓舞士氣!”
蒼鷹花的弟子得知秦軍持續攻城的消息,早已坐立不安,連幾位年邁長老都拄著法杖前來責問菏澤。
然而陳平始終堅持靜觀其變的策略,菏澤亦一次又一次地審視整編草原上的修行者力量。
直至不久之前,木棉帶著重要情報返迴——
“自當無虞,哪怕拖延兩刻鍾,我也定會將他們盡數困在草原深處!”
菏澤聞訊即刻下令,數十名蒼鷹花精英駕馭靈獸疾馳而出,僅僅過了半個時辰,
一支由各係修煉者組成的五萬人馬集結完畢,其中半數身披陳家軍特有的修煉護甲。
木棉望著眼前景象一時失神,他原知曉陳平贈送這些裝備之事,卻未曾料想陳平竟為此做了如此充足的準備。
此刻木棉僅率一萬修士參與戰鬥,原本預想的艱苦大戰似乎變得輕鬆許多,不由得讓他啼笑皆非……
陳平與菏澤以拳相撞,誠摯言道:“若爾乃陳家軍之士,必在我之前晉升為修為高深之將領!”
菏澤已跨騎於神駿之上,聞此言不由得眉頭緊鎖,神情肅穆地迴應:“吾正是陳家軍的一員!”
周圍的蒼鷹花衛隊成員皆點頭讚同不已。
木棉目睹此景,一時愣住,旋即豪爽地點頭讚許:“不錯,你確乎屬於陳家軍無疑!”
仿佛那些散兵遊勇以及潛藏在精銳之中的楚地修士,無一不是陳家軍的子弟。
隻不過各自出身各異,此刻那些楚地修士個個鬥誌昂揚,因陳平承諾過,定不讓其與舊部楚軍相殘。
果不其然,在張世顯率軍撤離之際,眾多楚地修士淚灑疆場,他們深知再也無法迴歸故土。
然而緊接著便感到了一種解脫,因為他們從此不再擔憂,如今他們的目標隻有一個,那就是全力以赴對抗秦修者大軍!
不多時,烽火狼煙升騰而起,菏澤與木棉幾乎同時發出指令:“隨我一同斬妖除魔!”
“殺伐秦修者!”
正當秦軍側翼的增援部隊剛欲露頭之際,已被阻擋在了禦北城的外圍,戰線偏斜,頃刻間便蔓延至了草原邊界。
此時,秦啟與陳平激鬥已達數百迴合,二人體內真元湧動,均已滿身熱汗。
再度分開之際,陳平一手持槍,另一手疾速抹去衣襟上的汗水——掌心濕滑,方才一個不慎,長槍差點脫手而出。
秦啟見狀放聲狂笑:“鎮北王烏雲籠罩,命理兇險,亡期近矣。試問,若失了鎮北軍,大魏是否尚有能與我等抗衡之強者?”
陳平目光略作轉移,瞥向一旁,隻見朱三調度有序,秦軍雖折損三萬餘眾,卻僅有一萬人得以迫近城牆之下並嚐試攀登。
而他身邊與其交鋒的秦軍數量,雖然與鎮北軍相差無幾,並未占據明顯優勢。
陳平深吸一口氣,早已給予秦啟足夠的顏麵,讓他盡情地狂吠挑釁。因為他必須拖延時間,為城牆上堅守陣地的同袍爭取到喘息的機會。
無論是秦啟的譏諷,還是秦軍士卒口中喊殺之聲,陳平皆視若無睹。
直至局勢漸趨穩定,陳平方淡然一笑,開口道:“秦大將軍,實話說,你本不該涉足此地。
倘若你一直龜縮在中軍大帳之中,或許還可苟延殘喘,逃脫一次。不過現在……”
陳平手中長槍再次刺出,語氣冰冷地道:“不妨讓大將軍猜測一番,欲取你性命,需我幾招便可?”
“殺我?”
秦啟的笑容瞬間僵硬,臉色也隨之變得陰鬱,森然說道:“鎮北王口出狂言,真是膽大妄為。本將馳騁戰場數十載,即便是先王親臨,恐怕亦不敢如此放肆。今日,本將倒要見識一下,你究竟有何本領!”
話音剛落,秦啟立刻催動坐騎,揮舞巨刃自上而下猛烈劈砍,意圖一舉將陳平的首級斬落。
陳平卻不以為意,反而借此機會掏了掏耳朵,淡然迴應:“那當然,家父怎會與你這等晚輩較量。
至於殺你,此事自有本王親自出手!”
陳平隨即行動,其坐騎的步伐驟然變得緩慢沉重,不再是先前那種靈活規避的戰鬥方式。
這一次,他又執長槍向上撩擊,此乃戰場上極為不利的攻擊手段,習武之人皆知,自上而下的攻擊方能借助重力之力。
自下而上,卻需耗損靈力,秦啟見此情景,嘴角勾起一絲得逞的微笑。
心中暗忖陳平又要企圖遁逃,隻不過這次斷然不能再讓他如意。在出手之際,秦啟已向隨從傳音示意。
兩位修為不凡的副將立即擋在陳平欲避之地,皆無需他人相助,隻需迫使陳平正麵對決!
秦啟臉上的笑意尚未徹底綻放,便已凝固,他對局勢的計算堪稱天衣無縫。
然而,陳平確如其所料,硬生生接下了這一擊!
但是他卻嚴重低估了陳平的真實實力!
不,應當說是陳平一直在巧妙地誘導他,消磨他的力量!
伴隨著震耳欲聾的轟鳴聲,長槍與巨刀相撞,陳平攻勢不止,秦啟緊咬牙關,終究未能抵擋住,手中兵刃脫手而去!
“大將軍!”
左右兩側的將士紛紛唿喊著疾馳而來,在戰場上失掉武器,就如同喪命一般。
幸運的是他們與陳平的距離尚近,一名親衛揮舞兵刃直指陳平,另一位則已做好飛撲救援的準備。
陳平轉首輕蔑一笑:“爾等也敢阻攔本王?”
長槍橫掃而過,那人立遭腰斬,另一人更是因恐懼而眼球破裂,溢出血絲。
此刻並非悲痛之時,他已迅速接近秦啟,即使付出了一個士兵的生命代價。
但是為了救下大將軍,這一切並不算虧!
唐青山身處遠處,目睹此情此景,懊悔不已地歎息:“我應該陪伴在王爺身邊!”
王府的親衛雖在場,但武藝平庸,且位置又較秦軍遠,實在無力施援。
康成也目睹了這一切,起初眉頭微皺,旋即放聲大笑:“無妨,王爺必能誅滅此人!”
他不知陳平還有何手段,但從陳平那從容淡定的神色中,他看出了一切盡在掌控之中。
戰馬奔騰向前,陳平驟然俯身,長槍並未收起,而是借勢反撩。
“怎麽可能?”
秦啟簡直不敢相信,竟有人能在馬背上施展迴馬槍?而且此刻戰馬仍在疾馳!
北鎮王究竟有多強大?
這是秦啟腦海中浮現的最後一念,耳邊充斥著驚駭的叫聲。
他本該閃避,但陳平的這一招已然封鎖了他的退路。
還未及產生第二個念頭,他的頭顱已被高高拋起,陳平瞬間挺腰躍馬,調轉馬頭。
陳平以長槍挑起秦啟的頭顱,向著秦軍高喝:“秦啟已被本王格殺,爾等秦軍還不速速歸降?”
康成和唐青山隨之高唿:“秦啟已死,秦軍快快投降!”
城牆之上的人們尚不明所以,待聽得喊聲,不禁顫抖不已,也隨之大聲附和。
悠揚的樂器聲再度變換!
樂師們技藝嫻熟,無需朱三指揮,此刻進攻曲戛然而止,悲壯的哀樂再次響徹雲霄。
一百個擴音法寶同時舉起,奏起了秦國的挽歌。
此時此刻,哀樂仿佛成了最佳背景音樂,宣告著秦啟再也無法挽迴敗局。
秦軍將士皆陷入了迷茫。
連攀至半途的登城梯上的士兵們都瞠目結舌,動作不由得猶豫起來。
正在交戰的雙方也紛紛朝同袍投去疑惑的目光。
剛才不是還棋逢對手,你來我往麽?
怎麽才過了百招光景,戰爭就戛然而止了呢?
鎮北大荒騎兵團要在這一時辰之內,徹底剿滅秦啟殘部主力,並且還要保留實力,以便與木棉共同對抗秦國的後續增援!
陳平邁步躍下城牆,親衛已備好神駿靈駒,唐秦山統率的騎兵部隊早已整裝待發。
陳平翻身上馬,果斷揮臂,兩側城門瞬間大開:“衝鋒!”
此刻,真正的修真之戰即將展開,沒有遠程施法的機會,故而陳平並未攜帶飛雷珠。
諸位將領雖手中握有烈焰斬妖刀,然其數目稀少,麵對混戰中數十萬大軍,這些法寶更像是同歸於盡的利器。
隨著陳平率先策馬衝鋒,城牆之上悲壯的仙音瞬間轉為激昂戰歌,百姓們自發演奏起進軍之曲!
秦啟目睹此景,眼中閃過一道精光,隨之示意親衛牽來戰馬:“副將,此處交由你指揮!
看本將軍如何以鎮北王首級為旗勝凱旋歸來!”
副將接過令牌,朗聲道:“願將軍旗開得勝,今夜便在禦北城設宴慶祝勝利!”
“誓破禦北城,殺敵斬首!”
秦啟身後並未跟隨多少親信,因其麾下秦軍二十萬皆已蓄勢待發,其中有半數正在迎擊陳平,另一半則向城牆疾馳而來!
秦啟與陳平四目相對,雙方均找到了各自的宿命對決對象,兩位戰馬齊頭並進,速度陡增。
與此同時,禦北城東北角城牆之上,一道濃鬱而不散的靈炎之火熊熊燃燒起來。
副將瞥了一眼,略感憂慮,但隨即收迴目光,集中精力關注眼前的戰場交鋒。
“大將軍有令,今晚禦北城犒賞三軍,鼓舞士氣!”
蒼鷹花的弟子得知秦軍持續攻城的消息,早已坐立不安,連幾位年邁長老都拄著法杖前來責問菏澤。
然而陳平始終堅持靜觀其變的策略,菏澤亦一次又一次地審視整編草原上的修行者力量。
直至不久之前,木棉帶著重要情報返迴——
“自當無虞,哪怕拖延兩刻鍾,我也定會將他們盡數困在草原深處!”
菏澤聞訊即刻下令,數十名蒼鷹花精英駕馭靈獸疾馳而出,僅僅過了半個時辰,
一支由各係修煉者組成的五萬人馬集結完畢,其中半數身披陳家軍特有的修煉護甲。
木棉望著眼前景象一時失神,他原知曉陳平贈送這些裝備之事,卻未曾料想陳平竟為此做了如此充足的準備。
此刻木棉僅率一萬修士參與戰鬥,原本預想的艱苦大戰似乎變得輕鬆許多,不由得讓他啼笑皆非……
陳平與菏澤以拳相撞,誠摯言道:“若爾乃陳家軍之士,必在我之前晉升為修為高深之將領!”
菏澤已跨騎於神駿之上,聞此言不由得眉頭緊鎖,神情肅穆地迴應:“吾正是陳家軍的一員!”
周圍的蒼鷹花衛隊成員皆點頭讚同不已。
木棉目睹此景,一時愣住,旋即豪爽地點頭讚許:“不錯,你確乎屬於陳家軍無疑!”
仿佛那些散兵遊勇以及潛藏在精銳之中的楚地修士,無一不是陳家軍的子弟。
隻不過各自出身各異,此刻那些楚地修士個個鬥誌昂揚,因陳平承諾過,定不讓其與舊部楚軍相殘。
果不其然,在張世顯率軍撤離之際,眾多楚地修士淚灑疆場,他們深知再也無法迴歸故土。
然而緊接著便感到了一種解脫,因為他們從此不再擔憂,如今他們的目標隻有一個,那就是全力以赴對抗秦修者大軍!
不多時,烽火狼煙升騰而起,菏澤與木棉幾乎同時發出指令:“隨我一同斬妖除魔!”
“殺伐秦修者!”
正當秦軍側翼的增援部隊剛欲露頭之際,已被阻擋在了禦北城的外圍,戰線偏斜,頃刻間便蔓延至了草原邊界。
此時,秦啟與陳平激鬥已達數百迴合,二人體內真元湧動,均已滿身熱汗。
再度分開之際,陳平一手持槍,另一手疾速抹去衣襟上的汗水——掌心濕滑,方才一個不慎,長槍差點脫手而出。
秦啟見狀放聲狂笑:“鎮北王烏雲籠罩,命理兇險,亡期近矣。試問,若失了鎮北軍,大魏是否尚有能與我等抗衡之強者?”
陳平目光略作轉移,瞥向一旁,隻見朱三調度有序,秦軍雖折損三萬餘眾,卻僅有一萬人得以迫近城牆之下並嚐試攀登。
而他身邊與其交鋒的秦軍數量,雖然與鎮北軍相差無幾,並未占據明顯優勢。
陳平深吸一口氣,早已給予秦啟足夠的顏麵,讓他盡情地狂吠挑釁。因為他必須拖延時間,為城牆上堅守陣地的同袍爭取到喘息的機會。
無論是秦啟的譏諷,還是秦軍士卒口中喊殺之聲,陳平皆視若無睹。
直至局勢漸趨穩定,陳平方淡然一笑,開口道:“秦大將軍,實話說,你本不該涉足此地。
倘若你一直龜縮在中軍大帳之中,或許還可苟延殘喘,逃脫一次。不過現在……”
陳平手中長槍再次刺出,語氣冰冷地道:“不妨讓大將軍猜測一番,欲取你性命,需我幾招便可?”
“殺我?”
秦啟的笑容瞬間僵硬,臉色也隨之變得陰鬱,森然說道:“鎮北王口出狂言,真是膽大妄為。本將馳騁戰場數十載,即便是先王親臨,恐怕亦不敢如此放肆。今日,本將倒要見識一下,你究竟有何本領!”
話音剛落,秦啟立刻催動坐騎,揮舞巨刃自上而下猛烈劈砍,意圖一舉將陳平的首級斬落。
陳平卻不以為意,反而借此機會掏了掏耳朵,淡然迴應:“那當然,家父怎會與你這等晚輩較量。
至於殺你,此事自有本王親自出手!”
陳平隨即行動,其坐騎的步伐驟然變得緩慢沉重,不再是先前那種靈活規避的戰鬥方式。
這一次,他又執長槍向上撩擊,此乃戰場上極為不利的攻擊手段,習武之人皆知,自上而下的攻擊方能借助重力之力。
自下而上,卻需耗損靈力,秦啟見此情景,嘴角勾起一絲得逞的微笑。
心中暗忖陳平又要企圖遁逃,隻不過這次斷然不能再讓他如意。在出手之際,秦啟已向隨從傳音示意。
兩位修為不凡的副將立即擋在陳平欲避之地,皆無需他人相助,隻需迫使陳平正麵對決!
秦啟臉上的笑意尚未徹底綻放,便已凝固,他對局勢的計算堪稱天衣無縫。
然而,陳平確如其所料,硬生生接下了這一擊!
但是他卻嚴重低估了陳平的真實實力!
不,應當說是陳平一直在巧妙地誘導他,消磨他的力量!
伴隨著震耳欲聾的轟鳴聲,長槍與巨刀相撞,陳平攻勢不止,秦啟緊咬牙關,終究未能抵擋住,手中兵刃脫手而去!
“大將軍!”
左右兩側的將士紛紛唿喊著疾馳而來,在戰場上失掉武器,就如同喪命一般。
幸運的是他們與陳平的距離尚近,一名親衛揮舞兵刃直指陳平,另一位則已做好飛撲救援的準備。
陳平轉首輕蔑一笑:“爾等也敢阻攔本王?”
長槍橫掃而過,那人立遭腰斬,另一人更是因恐懼而眼球破裂,溢出血絲。
此刻並非悲痛之時,他已迅速接近秦啟,即使付出了一個士兵的生命代價。
但是為了救下大將軍,這一切並不算虧!
唐青山身處遠處,目睹此情此景,懊悔不已地歎息:“我應該陪伴在王爺身邊!”
王府的親衛雖在場,但武藝平庸,且位置又較秦軍遠,實在無力施援。
康成也目睹了這一切,起初眉頭微皺,旋即放聲大笑:“無妨,王爺必能誅滅此人!”
他不知陳平還有何手段,但從陳平那從容淡定的神色中,他看出了一切盡在掌控之中。
戰馬奔騰向前,陳平驟然俯身,長槍並未收起,而是借勢反撩。
“怎麽可能?”
秦啟簡直不敢相信,竟有人能在馬背上施展迴馬槍?而且此刻戰馬仍在疾馳!
北鎮王究竟有多強大?
這是秦啟腦海中浮現的最後一念,耳邊充斥著驚駭的叫聲。
他本該閃避,但陳平的這一招已然封鎖了他的退路。
還未及產生第二個念頭,他的頭顱已被高高拋起,陳平瞬間挺腰躍馬,調轉馬頭。
陳平以長槍挑起秦啟的頭顱,向著秦軍高喝:“秦啟已被本王格殺,爾等秦軍還不速速歸降?”
康成和唐青山隨之高唿:“秦啟已死,秦軍快快投降!”
城牆之上的人們尚不明所以,待聽得喊聲,不禁顫抖不已,也隨之大聲附和。
悠揚的樂器聲再度變換!
樂師們技藝嫻熟,無需朱三指揮,此刻進攻曲戛然而止,悲壯的哀樂再次響徹雲霄。
一百個擴音法寶同時舉起,奏起了秦國的挽歌。
此時此刻,哀樂仿佛成了最佳背景音樂,宣告著秦啟再也無法挽迴敗局。
秦軍將士皆陷入了迷茫。
連攀至半途的登城梯上的士兵們都瞠目結舌,動作不由得猶豫起來。
正在交戰的雙方也紛紛朝同袍投去疑惑的目光。
剛才不是還棋逢對手,你來我往麽?
怎麽才過了百招光景,戰爭就戛然而止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