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地域的圖卷繪製得極為詳盡,即便那些從未涉足草原之人,也能依圖尋路而行。
“少主,此處隘口過於狹窄,難以一次性容納眾多兵馬。”朱三深知陳平之意。
雖有諸多山穀,然其前後並無遮蔽之處,唯獨溪水之後稍顯隱秘,可那通道狹小,即便內部空間廣闊,大軍在外排隊等候,難免暴露行蹤。
陳平接過圖卷,細察四周,此處附近並無相鄰的部落駐紮,甚至那些偶爾途徑的商貿車隊,也僅每月才至一次,欲知其動態實乃易如反掌。
“隻要能讓布托部落雙目失明。”陳平收起圖卷,交付於朱三手中,手持火把,命其餘人候於外頭。
僅率十數弟子深入其中。
入口狹窄,內中卻別有洞天,空間巨大,因此即便外界尚是半日時光,這山洞之內依然昏暗無比。
此處與菏澤所述無異,山體低矮,稱不上真正的山脈,陳平初時並未寄予太大期望。
未曾料到此處竟有如此驚人之寬廣。加之陰涼濕潤,空氣充裕,即使深入許久,火把依然未受影響。
陳平特地選取幾處角落試驗,最多隻見火焰微縮而已。
“此處至少可匿藏五千修士。”陳平估算,如此寬敞之地,人數尚不至於過分擁擠。
朱三亦隨聲附和,若要緊湊些安置,七千人亦可容下,且僅對付布托部落,五千人已然綽綽有餘。然而,如何在不驚動布托部落的前提下悄然引入眾人,仍是困擾朱三的一大難題。
對此,陳平並未過多解釋,隻是淡然道:“此事交由菏澤負責,我們出去吧,他們應已抵達。”
甫一出門,果見菏澤攜二十名精壯大漢已至,皆麵色枯黃,骨骼粗壯的草原之民,身上卻瘦骨嶙峋,不見一絲肥肉。
一見菏澤俯首跪拜,諸人均知此人便是鎮北王世子,於是紛紛隨之跪倒。
“起身無需多禮。”陳平輕輕攙扶一人,若非必要之時,他人敢不跪,陳平自會令人打斷其腿。但對於得到他認可之人,他卻不喜繁文縟節,徑直走向這批蒼鷹花部族的殘部檢視。
陳平深知菏澤此舉乃是刻意為之,若僅為運輸軍械物資,區區人數,他自然也可引領進入。
“很好,爾等務必在明日活下來歸來,隻要有你們在,蒼鷹花部落便永不消亡。”陳平並不急於安撫他們的心情。
“吾輩世子不會久居草原,爾等亦無需多慮,各司其職即可。”
“世子爺,我等……”話音未落,菏澤等人又要下跪,卻被陳平伸出的手肘阻攔住了。
\"守持根本誠然正確,然而此乃本世子無需之物,如有所需,自當親自動手奪取。今後,爾等隻需遵我令旨行事,毋需揣測之意。”
“遵命!”
規劃完翌日的部署之後,陳平詢問留守此地的修士調度事宜。
“一月之後,每隔兩日,設法前來此地查探一次,所需時間不必過長,一個時辰足矣。屆時陳家修士隊伍將會逐漸入駐此地。”
這就是陳平的謀劃:令朱三派遣修士偽裝商隊潛入,先行囤積充足的靈穀與法寶神器。
隨後逐漸安置己方修士於此,待一切籌備完畢,便是徹底鏟除布托一族之時。
自陳平現身起,菏澤便一直處於震撼之中,他原以為最好的結果便是奪迴部落,驅逐布托。未曾料想陳平僅是察看了此山洞,便已萌生更深遠的布局。
自然是毫無異議地應承下來。
此刻,
陳平與陳圖生心中掛念的探哨,正引吭高歌捷音,疾馳穿過京都城門。
“鹽城大捷,捷報!鹽城大捷……”
寧遠城之戰的硝煙尚未消散,竟又傳來八百裏急報送來的喜訊,百姓們無不歡騰雀躍。
這般大規模的捷報,無疑昭示了一場大勝:“鹽城地處何處?我記得它也在北方吧?”
“嘿,你這榆木腦袋,就在禦北域邊上,說它是禦北域的一部分都不過分。”旁人責備道。
“我就說嘛,除了鎮北王世子,誰能有這樣的捷報規模啊?不知此次斬殺了多少楚國修士。”
“人家捷報還沒念完呢,你就知道是鎮北王世子所為?”
話音剛落,眾人中立刻響起不滿之聲:“禦北域除了鎮北王世子還能有誰?”
魏無央與眾朝臣亦如此認為,捷報傳至皇宮時,早朝剛好進行到一半。
朝廷官員正在討論陳平索求陳家修士隊軍餉之事,就在昨日鄭大風已返迴。
他一張口,眾多將領再度站了出來,還未等趙長春發聲。
即遭鄭大風嗬斥:“站住,趙士聰辜負皇恩,兩次赴任均中途折返,若非陛下宏恩浩蕩,早該將其斬首示眾。你若有絲毫羞恥之心,就應當辭職返鄉,還有什麽顏麵立於朝堂之上!”
“你!我兒乃是被陳平驅逐迴來的。”趙長春為此事已被魏無央責罰多次,此刻雙眼怒火燃燒,鄭大風卻並不看他,而是直視魏無央言道:
“既是雲麾將軍麾下的修士,朝廷自然應當……”
“陳家修士隊乃鎮北王世子沿途收編,並未經朝廷批準,尚未納入朝廷軍籍,怎能撥付軍餉。”
趙長春打斷了鄭大風的話語,便聽見外麵通報捷報之聲。
所有人的心頭皆是一震,這一幕太過熟悉,甚至有人偷偷抬眼,觀察魏無央的麵色。
此刻魏無央的臉色陰鬱至極,正欲揮手示意讓人將捷報送入禦書房之際,忽聞身後傳來了唱捷之聲:“陳圖生大將軍識破楚國修士之詭計,痛殲楚國修士數千,摧毀……”
隨後一係列的修為貢獻,魏無央已無法專心聆聽,他驟然起身,轉首詢問身邊的劉忠:“陳圖生可有消息?”
“正是,陳大將軍赫赫戰功,八百裏飛鴿傳書捷報已至!”
“善哉,善哉!”魏無央心中暢意盎然,雖屠戮數千敵軍又何妨,域中仍多有英豪未曾顯威。
即便沒有,此番亦是大勝無疑,魏無央輕輕擺動法袍長袖,重又安然落座於金龍寶座之上。
“速呈捷報送予朝中文武共賞!”
劉忠身形疾閃,快步接過捷報,展開誦讀。
“微臣,上將軍陳圖生,謹奏陛下,此次鏟除楚軍賊寇,破滅楚國陰詭之謀,微臣在此事中察覺到……”
“少主,此處隘口過於狹窄,難以一次性容納眾多兵馬。”朱三深知陳平之意。
雖有諸多山穀,然其前後並無遮蔽之處,唯獨溪水之後稍顯隱秘,可那通道狹小,即便內部空間廣闊,大軍在外排隊等候,難免暴露行蹤。
陳平接過圖卷,細察四周,此處附近並無相鄰的部落駐紮,甚至那些偶爾途徑的商貿車隊,也僅每月才至一次,欲知其動態實乃易如反掌。
“隻要能讓布托部落雙目失明。”陳平收起圖卷,交付於朱三手中,手持火把,命其餘人候於外頭。
僅率十數弟子深入其中。
入口狹窄,內中卻別有洞天,空間巨大,因此即便外界尚是半日時光,這山洞之內依然昏暗無比。
此處與菏澤所述無異,山體低矮,稱不上真正的山脈,陳平初時並未寄予太大期望。
未曾料到此處竟有如此驚人之寬廣。加之陰涼濕潤,空氣充裕,即使深入許久,火把依然未受影響。
陳平特地選取幾處角落試驗,最多隻見火焰微縮而已。
“此處至少可匿藏五千修士。”陳平估算,如此寬敞之地,人數尚不至於過分擁擠。
朱三亦隨聲附和,若要緊湊些安置,七千人亦可容下,且僅對付布托部落,五千人已然綽綽有餘。然而,如何在不驚動布托部落的前提下悄然引入眾人,仍是困擾朱三的一大難題。
對此,陳平並未過多解釋,隻是淡然道:“此事交由菏澤負責,我們出去吧,他們應已抵達。”
甫一出門,果見菏澤攜二十名精壯大漢已至,皆麵色枯黃,骨骼粗壯的草原之民,身上卻瘦骨嶙峋,不見一絲肥肉。
一見菏澤俯首跪拜,諸人均知此人便是鎮北王世子,於是紛紛隨之跪倒。
“起身無需多禮。”陳平輕輕攙扶一人,若非必要之時,他人敢不跪,陳平自會令人打斷其腿。但對於得到他認可之人,他卻不喜繁文縟節,徑直走向這批蒼鷹花部族的殘部檢視。
陳平深知菏澤此舉乃是刻意為之,若僅為運輸軍械物資,區區人數,他自然也可引領進入。
“很好,爾等務必在明日活下來歸來,隻要有你們在,蒼鷹花部落便永不消亡。”陳平並不急於安撫他們的心情。
“吾輩世子不會久居草原,爾等亦無需多慮,各司其職即可。”
“世子爺,我等……”話音未落,菏澤等人又要下跪,卻被陳平伸出的手肘阻攔住了。
\"守持根本誠然正確,然而此乃本世子無需之物,如有所需,自當親自動手奪取。今後,爾等隻需遵我令旨行事,毋需揣測之意。”
“遵命!”
規劃完翌日的部署之後,陳平詢問留守此地的修士調度事宜。
“一月之後,每隔兩日,設法前來此地查探一次,所需時間不必過長,一個時辰足矣。屆時陳家修士隊伍將會逐漸入駐此地。”
這就是陳平的謀劃:令朱三派遣修士偽裝商隊潛入,先行囤積充足的靈穀與法寶神器。
隨後逐漸安置己方修士於此,待一切籌備完畢,便是徹底鏟除布托一族之時。
自陳平現身起,菏澤便一直處於震撼之中,他原以為最好的結果便是奪迴部落,驅逐布托。未曾料想陳平僅是察看了此山洞,便已萌生更深遠的布局。
自然是毫無異議地應承下來。
此刻,
陳平與陳圖生心中掛念的探哨,正引吭高歌捷音,疾馳穿過京都城門。
“鹽城大捷,捷報!鹽城大捷……”
寧遠城之戰的硝煙尚未消散,竟又傳來八百裏急報送來的喜訊,百姓們無不歡騰雀躍。
這般大規模的捷報,無疑昭示了一場大勝:“鹽城地處何處?我記得它也在北方吧?”
“嘿,你這榆木腦袋,就在禦北域邊上,說它是禦北域的一部分都不過分。”旁人責備道。
“我就說嘛,除了鎮北王世子,誰能有這樣的捷報規模啊?不知此次斬殺了多少楚國修士。”
“人家捷報還沒念完呢,你就知道是鎮北王世子所為?”
話音剛落,眾人中立刻響起不滿之聲:“禦北域除了鎮北王世子還能有誰?”
魏無央與眾朝臣亦如此認為,捷報傳至皇宮時,早朝剛好進行到一半。
朝廷官員正在討論陳平索求陳家修士隊軍餉之事,就在昨日鄭大風已返迴。
他一張口,眾多將領再度站了出來,還未等趙長春發聲。
即遭鄭大風嗬斥:“站住,趙士聰辜負皇恩,兩次赴任均中途折返,若非陛下宏恩浩蕩,早該將其斬首示眾。你若有絲毫羞恥之心,就應當辭職返鄉,還有什麽顏麵立於朝堂之上!”
“你!我兒乃是被陳平驅逐迴來的。”趙長春為此事已被魏無央責罰多次,此刻雙眼怒火燃燒,鄭大風卻並不看他,而是直視魏無央言道:
“既是雲麾將軍麾下的修士,朝廷自然應當……”
“陳家修士隊乃鎮北王世子沿途收編,並未經朝廷批準,尚未納入朝廷軍籍,怎能撥付軍餉。”
趙長春打斷了鄭大風的話語,便聽見外麵通報捷報之聲。
所有人的心頭皆是一震,這一幕太過熟悉,甚至有人偷偷抬眼,觀察魏無央的麵色。
此刻魏無央的臉色陰鬱至極,正欲揮手示意讓人將捷報送入禦書房之際,忽聞身後傳來了唱捷之聲:“陳圖生大將軍識破楚國修士之詭計,痛殲楚國修士數千,摧毀……”
隨後一係列的修為貢獻,魏無央已無法專心聆聽,他驟然起身,轉首詢問身邊的劉忠:“陳圖生可有消息?”
“正是,陳大將軍赫赫戰功,八百裏飛鴿傳書捷報已至!”
“善哉,善哉!”魏無央心中暢意盎然,雖屠戮數千敵軍又何妨,域中仍多有英豪未曾顯威。
即便沒有,此番亦是大勝無疑,魏無央輕輕擺動法袍長袖,重又安然落座於金龍寶座之上。
“速呈捷報送予朝中文武共賞!”
劉忠身形疾閃,快步接過捷報,展開誦讀。
“微臣,上將軍陳圖生,謹奏陛下,此次鏟除楚軍賊寇,破滅楚國陰詭之謀,微臣在此事中察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