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兩人出去後。
湯國整理了情緒,再次開口:\"世子爺是否擔憂守備軍搶功?我將軍絕無此意。\"
陳平搖了搖頭。
他之前說湯國不該來,並非這個意思。
\"既然大將軍如此直言,那我也直說了!\"
兩人目光交匯,陳平問道:\"如果再發生今日之事,大將軍會如何抉擇?\"
湯國剛要展現憤怒,卻被這個問題問得愣住。
他本能地想逃避,想說不行,畢竟陳平都要離開了,大魏皇帝還能怎麽樣。
然而,麵對那雙眼睛,他卻無法說出半個字。
即使不是陳平,也可能有其他人。
關鍵在於魏無央。
湯國張了張嘴,無力地辯解:\"他畢竟是陛下!\"
陳平輕哼一聲,臉色變得冷漠:\"所以我才說,大將軍不該來。幸好守備軍還未入城。對於大將軍這次對 方程和尤達的庇護,本世子在此表示感謝。趁著天色尚早,大將軍還是盡快迴去吧!\"
從湯國讓步的那一刻起,這兩人就已經歸屬陳平,道謝是必要的。
陳平已經拿起茶杯,這是送客的信號。湯國緊握拳頭,畢竟他是個武將,脾氣不會太好,能忍到現在已屬不易。
\"世子爺是把這寧遠城當作禦北城了嗎?\"
茶杯輕輕落在桌上。
\"大將軍認為,如今我能容忍鎮北軍在前線浴血奮戰時,後方再發生這樣的事情嗎?\"
湯國沉默不語,陳平也沒打算讓他迴答。
\"我不是非要寧遠城,而是寧遠城已經不再需要守備軍,更不需要敞開城門的湯大將軍。當然,你也可以選擇留下,但我保證,你在這寧遠城待不下去!\"
湯國離開了,與陳平意見不合,憤然離去。
然而,劉大壯悄悄跟隨,發現守備軍並未離開,而是在離寧遠城二十裏外紮營。
\"世子爺,要不要帶人趕走他們?\"木延做了個割喉的手勢。
陳平一腳把他踹了出去。
\"等著吧,我們的大將軍,還得鬧騰一會兒呢!\"
此時的皇宮內。
還不知道這些情況,一眾朝廷大臣都被湯大將軍的第一封奏折震驚了。這是一封前線的緊急情報。
整個大殿一片寂靜。
楚兵突然出現在大魏境內,兩萬精兵猛烈攻擊寧遠城,城防軍猝不及防,守備軍無力增援。
魏無央的麵色嚴峻,問:“楚國背信棄義,各位大臣有何高見?”
“陛下,這楚國遠離我們千裏,為何能輕易入侵,卻無任何情報?”
吳端國語氣憤慨:“湯國實在可惡,寧遠城三萬守軍平時裝備精良,怎能無力救援?
韓祿更是罪該萬死,即使城防軍稍遜一籌,堅守幾日等待援軍總能做到吧?”
另一位將領也怒不可遏:“陛下,末將清明,願領兵剿滅楚軍。”
“陛下,韓祿無能,湯國畏戰,應斬!”
魏無央的臉色已如鍋底般黑。
“陛下,老臣認為,此戰並不艱難,難的是楚軍對我魏國的野心不死,必定會大規模進犯!”
趙長春在此刻挺身而出,這段時間因鎮北王世子失蹤,不斷傳來不利的消息。
趙長春已多次上奏,強調鎮北軍對大魏的重要性,不能群龍無首。
他提議撤銷鎮北王府,另派賢能治理鎮北軍,例如陳圖生就是合適人選。
他是老鎮北王的義子,在鎮北軍中長大,所有將士無不敬重,甚至比陳平更能繼承老鎮北王的精神。
第一份奏折遭到皇帝痛斥,但趙長春並未放棄,繼續呈上奏章。
他表示這是為國著想,毫無私心,即使麵對老鎮北王,也能問心無愧。
這次,魏無央沒有責罵他,反而提到他的病情已好轉,可以迴朝任職。
就在今天,趙長春結束了病休,首次參加早朝。
這份緊急軍報正巧是個契機。
他望向魏無央,立刻明白了對方的意思。
“陛下,目前唯有鎮北軍能抵擋楚軍,本來並無問題。
然而鎮北王世子失蹤,生死未卜,恐怕會影響軍心。微臣認為,應立即任命陳圖生為大將軍,統領鎮北軍,抵禦楚軍。”
聽到這裏,眾朝臣都愣住了。
誰不清楚陳圖生隻是暫時掌管鎮北軍,一旦陳平返迴禦北城,繼承鎮北王之位,軍權就會歸還給他。
老鎮北王去世已久,之前不提軍心問題,現在鎮北王世子剛出事,就說軍心動搖?
隻有去除陳圖生的代理身份,才能戰勝楚軍?
人人都明白,這不是鎮北軍的意願,而是朝廷的決定。
一眾武將臉色鐵青。
而文臣們則露出了深思的表情。
已有數人站出來。
附和道:“臣讚同!”
“大魏百姓對鎮北軍深具信心,隻要軍旗一展,必能安定民心!”
“正是如此,寧遠城的危機隻是小患,禦北城的困境才是大魏的心頭大患。陛下,應盡早作出決策!”
“趙大人所言甚是,陳圖生將軍雖名為代理,但多年來戰功顯赫,威望堪比當年的老王爺,鎮北軍上下早已心悅誠服!”
顯然,這一場麵是經過私下協商並達成共識的。
若提出其他人選,可能會引起更多反對聲音。
然而,陳圖生確是一位非凡的人物。
趙長春繼續說:“況且陳圖生曾多次與楚兵交鋒,雖然偶爾失利,但總體戰績占優。
微臣認為,朝中無人能比他更適合這個位置!”
“陛下,末將有異議。”吳端國擋在趙長春麵前,若非場合不對,他的拳頭恐怕早已出手。
“鎮北軍曆來由鎮北王府統轄,鎮北王之位乃先皇所賜,世代承襲,與國家共存亡!
鎮北王世子失蹤,鎮北軍人心已亂,如今楚兵又有異動,若再換領軍之人,豈非動搖軍心?”
“吳將軍請慎言!”
趙長春冷哼一聲:“鎮北王府世代忠誠,大將軍是在懷疑,鎮北軍有叛逆之心嗎?”
湯國整理了情緒,再次開口:\"世子爺是否擔憂守備軍搶功?我將軍絕無此意。\"
陳平搖了搖頭。
他之前說湯國不該來,並非這個意思。
\"既然大將軍如此直言,那我也直說了!\"
兩人目光交匯,陳平問道:\"如果再發生今日之事,大將軍會如何抉擇?\"
湯國剛要展現憤怒,卻被這個問題問得愣住。
他本能地想逃避,想說不行,畢竟陳平都要離開了,大魏皇帝還能怎麽樣。
然而,麵對那雙眼睛,他卻無法說出半個字。
即使不是陳平,也可能有其他人。
關鍵在於魏無央。
湯國張了張嘴,無力地辯解:\"他畢竟是陛下!\"
陳平輕哼一聲,臉色變得冷漠:\"所以我才說,大將軍不該來。幸好守備軍還未入城。對於大將軍這次對 方程和尤達的庇護,本世子在此表示感謝。趁著天色尚早,大將軍還是盡快迴去吧!\"
從湯國讓步的那一刻起,這兩人就已經歸屬陳平,道謝是必要的。
陳平已經拿起茶杯,這是送客的信號。湯國緊握拳頭,畢竟他是個武將,脾氣不會太好,能忍到現在已屬不易。
\"世子爺是把這寧遠城當作禦北城了嗎?\"
茶杯輕輕落在桌上。
\"大將軍認為,如今我能容忍鎮北軍在前線浴血奮戰時,後方再發生這樣的事情嗎?\"
湯國沉默不語,陳平也沒打算讓他迴答。
\"我不是非要寧遠城,而是寧遠城已經不再需要守備軍,更不需要敞開城門的湯大將軍。當然,你也可以選擇留下,但我保證,你在這寧遠城待不下去!\"
湯國離開了,與陳平意見不合,憤然離去。
然而,劉大壯悄悄跟隨,發現守備軍並未離開,而是在離寧遠城二十裏外紮營。
\"世子爺,要不要帶人趕走他們?\"木延做了個割喉的手勢。
陳平一腳把他踹了出去。
\"等著吧,我們的大將軍,還得鬧騰一會兒呢!\"
此時的皇宮內。
還不知道這些情況,一眾朝廷大臣都被湯大將軍的第一封奏折震驚了。這是一封前線的緊急情報。
整個大殿一片寂靜。
楚兵突然出現在大魏境內,兩萬精兵猛烈攻擊寧遠城,城防軍猝不及防,守備軍無力增援。
魏無央的麵色嚴峻,問:“楚國背信棄義,各位大臣有何高見?”
“陛下,這楚國遠離我們千裏,為何能輕易入侵,卻無任何情報?”
吳端國語氣憤慨:“湯國實在可惡,寧遠城三萬守軍平時裝備精良,怎能無力救援?
韓祿更是罪該萬死,即使城防軍稍遜一籌,堅守幾日等待援軍總能做到吧?”
另一位將領也怒不可遏:“陛下,末將清明,願領兵剿滅楚軍。”
“陛下,韓祿無能,湯國畏戰,應斬!”
魏無央的臉色已如鍋底般黑。
“陛下,老臣認為,此戰並不艱難,難的是楚軍對我魏國的野心不死,必定會大規模進犯!”
趙長春在此刻挺身而出,這段時間因鎮北王世子失蹤,不斷傳來不利的消息。
趙長春已多次上奏,強調鎮北軍對大魏的重要性,不能群龍無首。
他提議撤銷鎮北王府,另派賢能治理鎮北軍,例如陳圖生就是合適人選。
他是老鎮北王的義子,在鎮北軍中長大,所有將士無不敬重,甚至比陳平更能繼承老鎮北王的精神。
第一份奏折遭到皇帝痛斥,但趙長春並未放棄,繼續呈上奏章。
他表示這是為國著想,毫無私心,即使麵對老鎮北王,也能問心無愧。
這次,魏無央沒有責罵他,反而提到他的病情已好轉,可以迴朝任職。
就在今天,趙長春結束了病休,首次參加早朝。
這份緊急軍報正巧是個契機。
他望向魏無央,立刻明白了對方的意思。
“陛下,目前唯有鎮北軍能抵擋楚軍,本來並無問題。
然而鎮北王世子失蹤,生死未卜,恐怕會影響軍心。微臣認為,應立即任命陳圖生為大將軍,統領鎮北軍,抵禦楚軍。”
聽到這裏,眾朝臣都愣住了。
誰不清楚陳圖生隻是暫時掌管鎮北軍,一旦陳平返迴禦北城,繼承鎮北王之位,軍權就會歸還給他。
老鎮北王去世已久,之前不提軍心問題,現在鎮北王世子剛出事,就說軍心動搖?
隻有去除陳圖生的代理身份,才能戰勝楚軍?
人人都明白,這不是鎮北軍的意願,而是朝廷的決定。
一眾武將臉色鐵青。
而文臣們則露出了深思的表情。
已有數人站出來。
附和道:“臣讚同!”
“大魏百姓對鎮北軍深具信心,隻要軍旗一展,必能安定民心!”
“正是如此,寧遠城的危機隻是小患,禦北城的困境才是大魏的心頭大患。陛下,應盡早作出決策!”
“趙大人所言甚是,陳圖生將軍雖名為代理,但多年來戰功顯赫,威望堪比當年的老王爺,鎮北軍上下早已心悅誠服!”
顯然,這一場麵是經過私下協商並達成共識的。
若提出其他人選,可能會引起更多反對聲音。
然而,陳圖生確是一位非凡的人物。
趙長春繼續說:“況且陳圖生曾多次與楚兵交鋒,雖然偶爾失利,但總體戰績占優。
微臣認為,朝中無人能比他更適合這個位置!”
“陛下,末將有異議。”吳端國擋在趙長春麵前,若非場合不對,他的拳頭恐怕早已出手。
“鎮北軍曆來由鎮北王府統轄,鎮北王之位乃先皇所賜,世代承襲,與國家共存亡!
鎮北王世子失蹤,鎮北軍人心已亂,如今楚兵又有異動,若再換領軍之人,豈非動搖軍心?”
“吳將軍請慎言!”
趙長春冷哼一聲:“鎮北王府世代忠誠,大將軍是在懷疑,鎮北軍有叛逆之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