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雲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向她複述了一遍,馬大人並非是對這個女兒不上心,而是昨晚的事情,實在是來的太突然了,而且又萬分重要,銅爵馬不相還不行。
其實大人昨夜還是探望了你,早上進宮之前,也探望了你,隻是兩次探望,你都在熟睡,大人愛女心切,沒好意思叫醒你。
大人憂心於朝廷上的事,其實也勞苦的很。
聽了楊雲的複述,楊雲瞧金琦兒也並無過激的反應,隻是仍有些怨氣與冷漠。
這怨氣與冷漠也是正常的,畢竟從還未出生到如今長大成人,金琦兒這一生所受的苦與缺失的父愛,擱在誰身上,怕也是不可能那麽快,一下子就能釋懷。
隻是還是太大意了,實在沒看出,金琦兒居然會不辭而別了!
………
“老爺,老爺,小姐不見了……!!!”雲老這一驚唿之聲,馬植萬分歉疚與難過。
楊雲聽到這一聲驚唿,也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憑著中午兩人一起吃飯,他與金琦兒交談的情景來看,真沒料到金琦兒會不辭而別。
雖然金琦兒還不認馬植這個親生父親,可是可以說這裏終歸是她的家了,再者她在金國長大,第一次來到這大宋中原,無依無靠,人生地不熟,現在又是下著滔天大雨,真不知她會去哪裏。
小妮子太剛烈了,看來自己還是低估了她的脾性。楊雲快速迴憶著中午一塊兒吃飯的情景,仍是不敢相信她會離家出走,仍抱有一絲幻想與希望地道:“雲老,是不是小姐去廚房做飯去了,廚房去瞧了沒有,這麽大的雨天,人生地不熟,往哪裏去……?”
雲老已是迫不及待地道:“楊小師爺,老爺,小的廚房爺也看了,沒有小姐的身影,小姐房間還留了一封信,人要是沒走,幹麽留信?老仆確定,小姐是出走了,不然怎麽會留信,瞧,這信……。”
雲老邊說邊萬分失落地把信遞過去。
大人一生孤苦,雖是高官,但卻從不願意成家,直到這金琦兒到來,雲老這才知,大人原來渡海赴金時是有家有骨肉的,怪不得大人不願成家,原來他的心中依然掛念著往日槽糠之妻。
大人有女兒,雲老當然也萬分希望他們父女能夠相認,一家團聚。
馬植失落無奈地接過雲老手中的書信,楊雲也隻覺心中像是少了一個什麽至關重要的東西似的,惆悵萬分。
自己真的是太大意了,金琦兒的血性,自己在從陽穀到汴京的路上就領教過了,而且她一直在意這份骨肉親情。
昨夜馬植相馬,今早天還沒亮就進宮麵聖,卻獨獨冷落了親生女兒,這可是父女倆第一次見麵。
顯然,金琦兒這是要用出走的方式,來懲罰馬植……。
哎,要是下午一直與金琦兒聊聊天,或許她也許就不會出走了。
楊雲隻覺萬分愧疚,自己有的時候真的還是心太大意了……。
“老爺,小姐信裏說了什麽……?”望著馬植越來越凝重的臉色,雲老忍不住問道。
“這不是琦兒寫的信,這是金國已故皇帝的信……。”
不是金琦兒的信,是金國已故皇帝的信?
聞聽馬植迴複雲老的聲音,楊雲從悵然所失中清醒過來,楊雲這才注意到,馬植手中的信跟平常的信還真不同,這封信寫在昂貴的絲絹上,而非平常的紙張上。
由此可見,便知信的分量。如果是金琦兒出走時所寫,又怎麽可能是寫在絲娟上。在這光祿大夫府,府上隻有紙張,沒有絲絹。
楊雲再瞧,隻瞧馬植手上還有一個信封,信封也與尋常信封有很大不同。楊雲急切道:“大人,這信上寫了什麽……?”
“賢侄,信中是已故皇帝所述此次派三名秘使前來出使大宋,商談歸還幽雲十六州之事,願意兩國仍然繼續遵守海上之盟。秘使分別為吳先生,皇子一名,還有琦兒其實也是。
信是專門寫給我這個負責宋金兩國邦交的光祿大夫的,皇子其實雖是漁娘所生,但生父並非是皇帝,而是,而是……。”
馬植話越說越小,最後好似有萬分難過,似乎難過的要說不出話來。楊雲不明所以,不知這位光祿大夫為何突然難過至如此地步。
皇子便是小金熙。他是漁娘所生,但生父又並非是皇帝……?
難不成是馬植大人的……?不對,也不對啊,小金熙跟金琦兒樣貌可完全不一樣,一看便知,小金熙實打實地女真人樣貌。
女真人與中原漢人雖同是黃種人,但畢竟民族不同,隻要稍加仔細分辨,還是能看出兩者之間是有區別的。
這就好比後世,我們堂堂大中國人跟小日本人都極為相似,可是仔細觀察,還是能看出咱們堂堂炎黃華夏子孫跟日本大和種族之人是有區別的……。
楊雲隻覺萬分糊塗,忍不住道:“秘使中的皇子是小金熙,他是皇子,如假包換。
如他非是皇帝所生,那會是誰……?這,這……,誰敢給皇帝帶綠帽子?
再說,漁娘叔嬸可是品行高潔潔身自好之人,也斷不可與人有染的……。大人,學生實在是搞糊塗了……。
還有,這金國皇帝為何要在信中交待這事……?”
馬植早已不把楊雲當做外人,語氣坦然地迴道:“賢侄,當年渡海赴金,我為宋臣,完顏阿骨打為女真之主,我們兩人各為各自的國家謀事,爭取利益,一來二去,我們被各自的胸襟膽識智略所折服。
拋開為國謀利的立場來說,我們都十分惺惺相惜,如若拋開國家公事,倒可以成為知己,可是所謀國事,既是合作也是競爭。
這封信,金國皇帝是拋開國事,把我當做摯友,來寫就的。
當年漁娘之事,猶如在老夫心頭剜肉,金國皇帝坦言金熙身份,實際上是告訴於我,漁娘雖留在了金國,但他這個皇帝其實始終未褻瀆過漁娘半分,並未侵犯過漁娘的身子……。
實在想不到金熙竟是,竟是……。賢侄,你非外人,看看這封信也無妨,隻是信中內容切不要輕易與人提起就可,給,你瞧瞧……。”
其實大人昨夜還是探望了你,早上進宮之前,也探望了你,隻是兩次探望,你都在熟睡,大人愛女心切,沒好意思叫醒你。
大人憂心於朝廷上的事,其實也勞苦的很。
聽了楊雲的複述,楊雲瞧金琦兒也並無過激的反應,隻是仍有些怨氣與冷漠。
這怨氣與冷漠也是正常的,畢竟從還未出生到如今長大成人,金琦兒這一生所受的苦與缺失的父愛,擱在誰身上,怕也是不可能那麽快,一下子就能釋懷。
隻是還是太大意了,實在沒看出,金琦兒居然會不辭而別了!
………
“老爺,老爺,小姐不見了……!!!”雲老這一驚唿之聲,馬植萬分歉疚與難過。
楊雲聽到這一聲驚唿,也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憑著中午兩人一起吃飯,他與金琦兒交談的情景來看,真沒料到金琦兒會不辭而別。
雖然金琦兒還不認馬植這個親生父親,可是可以說這裏終歸是她的家了,再者她在金國長大,第一次來到這大宋中原,無依無靠,人生地不熟,現在又是下著滔天大雨,真不知她會去哪裏。
小妮子太剛烈了,看來自己還是低估了她的脾性。楊雲快速迴憶著中午一塊兒吃飯的情景,仍是不敢相信她會離家出走,仍抱有一絲幻想與希望地道:“雲老,是不是小姐去廚房做飯去了,廚房去瞧了沒有,這麽大的雨天,人生地不熟,往哪裏去……?”
雲老已是迫不及待地道:“楊小師爺,老爺,小的廚房爺也看了,沒有小姐的身影,小姐房間還留了一封信,人要是沒走,幹麽留信?老仆確定,小姐是出走了,不然怎麽會留信,瞧,這信……。”
雲老邊說邊萬分失落地把信遞過去。
大人一生孤苦,雖是高官,但卻從不願意成家,直到這金琦兒到來,雲老這才知,大人原來渡海赴金時是有家有骨肉的,怪不得大人不願成家,原來他的心中依然掛念著往日槽糠之妻。
大人有女兒,雲老當然也萬分希望他們父女能夠相認,一家團聚。
馬植失落無奈地接過雲老手中的書信,楊雲也隻覺心中像是少了一個什麽至關重要的東西似的,惆悵萬分。
自己真的是太大意了,金琦兒的血性,自己在從陽穀到汴京的路上就領教過了,而且她一直在意這份骨肉親情。
昨夜馬植相馬,今早天還沒亮就進宮麵聖,卻獨獨冷落了親生女兒,這可是父女倆第一次見麵。
顯然,金琦兒這是要用出走的方式,來懲罰馬植……。
哎,要是下午一直與金琦兒聊聊天,或許她也許就不會出走了。
楊雲隻覺萬分愧疚,自己有的時候真的還是心太大意了……。
“老爺,小姐信裏說了什麽……?”望著馬植越來越凝重的臉色,雲老忍不住問道。
“這不是琦兒寫的信,這是金國已故皇帝的信……。”
不是金琦兒的信,是金國已故皇帝的信?
聞聽馬植迴複雲老的聲音,楊雲從悵然所失中清醒過來,楊雲這才注意到,馬植手中的信跟平常的信還真不同,這封信寫在昂貴的絲絹上,而非平常的紙張上。
由此可見,便知信的分量。如果是金琦兒出走時所寫,又怎麽可能是寫在絲娟上。在這光祿大夫府,府上隻有紙張,沒有絲絹。
楊雲再瞧,隻瞧馬植手上還有一個信封,信封也與尋常信封有很大不同。楊雲急切道:“大人,這信上寫了什麽……?”
“賢侄,信中是已故皇帝所述此次派三名秘使前來出使大宋,商談歸還幽雲十六州之事,願意兩國仍然繼續遵守海上之盟。秘使分別為吳先生,皇子一名,還有琦兒其實也是。
信是專門寫給我這個負責宋金兩國邦交的光祿大夫的,皇子其實雖是漁娘所生,但生父並非是皇帝,而是,而是……。”
馬植話越說越小,最後好似有萬分難過,似乎難過的要說不出話來。楊雲不明所以,不知這位光祿大夫為何突然難過至如此地步。
皇子便是小金熙。他是漁娘所生,但生父又並非是皇帝……?
難不成是馬植大人的……?不對,也不對啊,小金熙跟金琦兒樣貌可完全不一樣,一看便知,小金熙實打實地女真人樣貌。
女真人與中原漢人雖同是黃種人,但畢竟民族不同,隻要稍加仔細分辨,還是能看出兩者之間是有區別的。
這就好比後世,我們堂堂大中國人跟小日本人都極為相似,可是仔細觀察,還是能看出咱們堂堂炎黃華夏子孫跟日本大和種族之人是有區別的……。
楊雲隻覺萬分糊塗,忍不住道:“秘使中的皇子是小金熙,他是皇子,如假包換。
如他非是皇帝所生,那會是誰……?這,這……,誰敢給皇帝帶綠帽子?
再說,漁娘叔嬸可是品行高潔潔身自好之人,也斷不可與人有染的……。大人,學生實在是搞糊塗了……。
還有,這金國皇帝為何要在信中交待這事……?”
馬植早已不把楊雲當做外人,語氣坦然地迴道:“賢侄,當年渡海赴金,我為宋臣,完顏阿骨打為女真之主,我們兩人各為各自的國家謀事,爭取利益,一來二去,我們被各自的胸襟膽識智略所折服。
拋開為國謀利的立場來說,我們都十分惺惺相惜,如若拋開國家公事,倒可以成為知己,可是所謀國事,既是合作也是競爭。
這封信,金國皇帝是拋開國事,把我當做摯友,來寫就的。
當年漁娘之事,猶如在老夫心頭剜肉,金國皇帝坦言金熙身份,實際上是告訴於我,漁娘雖留在了金國,但他這個皇帝其實始終未褻瀆過漁娘半分,並未侵犯過漁娘的身子……。
實在想不到金熙竟是,竟是……。賢侄,你非外人,看看這封信也無妨,隻是信中內容切不要輕易與人提起就可,給,你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