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雲一時從心中閃過千百念頭,盡信書不如無書,思緒紛飛,他又想起在陽穀時範老夫子所講的《清明下河圖》又名《海底龍宮圖》,那也是一幅奇珍異寶,而且裏麵還隱藏著驚天的秘密。
而清明下河圖畫的正是汴河水底龍宮,龍王過壽,千年老龜祝壽。畫該畫的人正是一個叫張伯端的道士。據傳五代十國曆朝皇帝藏有大量財寶兵器於天下隱秘之處,而海底龍宮圖正是用一種隱晦的方式告訴人們藏寶之地……。
想眼前這位皇帝秘使常年護衛在皇帝身邊,是皇帝的心腹,對宮中秘聞當是比範老夫子知道的更多與真實些。
於是楊雲緩了一口氣,又忍不住好奇心打破砂鍋問到底地道:“
天葵寶劍本就是我大宋之物,也不知金人皇帝到底知不知曉,但今番和談,為表誠意,金國秘使特地帶來了此把寶劍,此舉是等於把我朝最珍貴的寶物又完璧歸趙了。
劉兄剛才所說,金人秘使還帶來了一幅《海底龍宮圖》,那這又是一幅什麽寶物?
我曾聽說在朝廷翰林圖畫院內有一位姓張的翰林侍詔,姓張名擇端,此人畫功非凡,可比肩唐時的畫聖吳道子了。當今之世,若論繪畫技藝之高,非這位擇端兄了。
這位張伯端畫功相比於翰林院張擇端的畫功如何,兩人都姓張而且名字隻有一字之差,差的更像是輩分,而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這兩人都是頂尖的繪畫高手,那兩人有沒有什麽關係,是不是同出一宗,不知劉兄可知……?”
“楊兄久居地方,竟然也知朝廷翰林院的張擇端?君子四修,琴棋書畫,看來楊兄對丹青之藝也頗有研究。楊兄雖一介秀才,不失古君子之風。
實不相瞞,在宮中時,我陪在皇上身邊也曾去過幾次翰林圖畫院,有幸見過幾次這位張先生,曾一睹過這位張先生作畫風采。
畫聖吳道子作畫時技藝到底有多高,在下不知,但這位擇端兄作畫時真乃神人。長九丈寬半人之高的畫紙,隻畫一幅市井百態圖。
內有樓台殿宇、道觀、寺院、街區鬧市商賈小販,巡邏的將軍,討飯的乞丐,玩雜技的雜耍,買胭脂的妓女,街的不遠處有潺潺河流,河上泛舟閑遊的富家公子哥,還有販運稻米的勞力漢,河的更遠處有層巒疊嶂的山川,一幅畫中市井百態河流山川無不在其中,場景有靜有動,人物有粗有細,樓台亭榭有高有矮……。
如此一幅巨作,畫中人物眾多,建築各各不一,難度非一般人能想象的到。當今皇上酷愛藝術,宮中頂級畫師不下百人,幾位頭發胡子花白畫了一輩子畫的畫師坦言要想畫上一幅這麽樣的巨作,沒有個數個月半年的甚至窮其一生是萬萬不可能畫出的。
而這位擇端先生卻隻用了不到一天時間都不到便能畫出。
畫快者技必劣,不到一日能畫出一幅長九丈高半人的畫作,畫中有亭台樓閣,山川河流,各色人物,這樣複雜的畫作,一日之功完成,怕是技法潦草,粗製濫造,擱旁人怕絕非是什麽珍品。
然而這位擇端先生卻是神了,所畫人物、車馬、攤販,豆寸人馬,形神具備、惟妙惟肖,樓台亭榭山川河流無不活靈活現,所畫一應人物景色仿佛從現實中搬到畫上去的一樣,楊兄你說神不神?
技高者人也奇。皇上愛其高才,贈百金,送府邸於這位擇端兄,可是這位擇端兄卻什麽也不要。
皇上本是想把這位繪畫大師留在宮中,專為皇家王公大臣以及後宮嬪妃們作畫的,奈何這位擇端先生說什麽也不貪圖富貴,十分不喜在宮中生活,隻懇求皇上能將自己流放於民間。
最後皇上沒轍,隻好在京郊為其買了一處民房,即便是這樣,這位擇端兄也很少居住在皇上禦購的民房中,而是放浪形骸,背著畫匣長期遊蕩於汴河上下,有時十天半月都不見其蹤影。
不過好在這位擇端先生偶爾終究還是去皇上禦購的民房落腳休息,宮中每建造宮室,要雕梁畫棟,常去民房內留下書信,這位擇端先生隻要迴去看到了,也欣然會應召迴到宮中,依然為宮中效力。
至於你說這位擇端兄與伯端是什麽關係?
有一日我同皇上去翰林圖畫院,曾聽皇上專門向擇端先生問過可認識紫陽真人張伯端否?
據擇端先生自己說紫陽真人伯端乃是其叔父,自己九歲時曾見過這位叔父,後來就再也未見過,自己一身丹青之藝,其實便是小時候從叔父處學來的。
皇上好道,對我朝高道向來十分了熟於胸。當時皇上一聽,頓時龍顏大怒,說這位擇端先生滿口胡言,犯有欺君大罪。
當時滿場之人頓時愕然,不知皇上為何說這位擇端先生犯欺君大罪。
皇上爽快幹脆直接道寡人素來信道,我朝高道除太祖太宗皇帝時老祖陳摶道法最為高深外,後世百年當以通真達靈先生林靈素、紫陽真人張伯端先生道法最為高深。
林靈素曾來帝京數載,有神通之術,曾忠心輔助於當今聖上,能引五雷,有未卜先知之能,能空手煮水、嗬氣成冰,能召仙界龍獅仙鶴前來就駕,在下也親眼所見過。
隻是後來此人屢放狂言,言汴梁之地王氣耗盡,天星無照汴梁分野,地下王土皂枯索寞,非複有生氣,建議朝廷遷都。
遷都乃幹係到國本,非同兒戲,宮室重造,朝臣他遷,不知要花費多少銀兩,汴梁盤根錯節之關係怕是要瓦解打破。
而汴梁之繁華,真龍天子之福地,天下之人無人不曉,這人卻言天子之地王氣耗盡,一時間滿朝文武皆認為這道士妄議國本,妖言惑眾,其罪當誅。
皇上不得已,礙於滿朝文武皆斥林靈素乃妖道禍國害民,迫於滿朝文武雪片般力諫的壓力,皇上一猶豫,便將林靈素驅逐出了帝京。
聽皇上說曾請教過林靈素先生我朝修道者當中,除太祖太宗皇帝時的陳摶老祖仙人外,當數何人道術最高?
林靈素先生答道當數江浙天台山紫陽真人張伯端道術最高,已修得神魂出竅之能,能千裏摘花,能聚攏天上雲霞織五彩霞衣。
隻是紫陽真人於元豐五年仙逝,而元豐五年正是當今聖上剛出生的那一年,而巧的是這位擇端先生在翰林圖畫院內登記檔案擇端先生也是元豐五年時生。
可皇上問起是否識得伯端先生時,這位擇端大畫家卻在皇上麵前大言不慚的說伯端道人是其叔父,自己的丹青之術正是始於其九歲時得其叔父所傳。
皇上認為這明顯是在胡說八道,故爾犯了欺君大罪。”
而清明下河圖畫的正是汴河水底龍宮,龍王過壽,千年老龜祝壽。畫該畫的人正是一個叫張伯端的道士。據傳五代十國曆朝皇帝藏有大量財寶兵器於天下隱秘之處,而海底龍宮圖正是用一種隱晦的方式告訴人們藏寶之地……。
想眼前這位皇帝秘使常年護衛在皇帝身邊,是皇帝的心腹,對宮中秘聞當是比範老夫子知道的更多與真實些。
於是楊雲緩了一口氣,又忍不住好奇心打破砂鍋問到底地道:“
天葵寶劍本就是我大宋之物,也不知金人皇帝到底知不知曉,但今番和談,為表誠意,金國秘使特地帶來了此把寶劍,此舉是等於把我朝最珍貴的寶物又完璧歸趙了。
劉兄剛才所說,金人秘使還帶來了一幅《海底龍宮圖》,那這又是一幅什麽寶物?
我曾聽說在朝廷翰林圖畫院內有一位姓張的翰林侍詔,姓張名擇端,此人畫功非凡,可比肩唐時的畫聖吳道子了。當今之世,若論繪畫技藝之高,非這位擇端兄了。
這位張伯端畫功相比於翰林院張擇端的畫功如何,兩人都姓張而且名字隻有一字之差,差的更像是輩分,而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這兩人都是頂尖的繪畫高手,那兩人有沒有什麽關係,是不是同出一宗,不知劉兄可知……?”
“楊兄久居地方,竟然也知朝廷翰林院的張擇端?君子四修,琴棋書畫,看來楊兄對丹青之藝也頗有研究。楊兄雖一介秀才,不失古君子之風。
實不相瞞,在宮中時,我陪在皇上身邊也曾去過幾次翰林圖畫院,有幸見過幾次這位張先生,曾一睹過這位張先生作畫風采。
畫聖吳道子作畫時技藝到底有多高,在下不知,但這位擇端兄作畫時真乃神人。長九丈寬半人之高的畫紙,隻畫一幅市井百態圖。
內有樓台殿宇、道觀、寺院、街區鬧市商賈小販,巡邏的將軍,討飯的乞丐,玩雜技的雜耍,買胭脂的妓女,街的不遠處有潺潺河流,河上泛舟閑遊的富家公子哥,還有販運稻米的勞力漢,河的更遠處有層巒疊嶂的山川,一幅畫中市井百態河流山川無不在其中,場景有靜有動,人物有粗有細,樓台亭榭有高有矮……。
如此一幅巨作,畫中人物眾多,建築各各不一,難度非一般人能想象的到。當今皇上酷愛藝術,宮中頂級畫師不下百人,幾位頭發胡子花白畫了一輩子畫的畫師坦言要想畫上一幅這麽樣的巨作,沒有個數個月半年的甚至窮其一生是萬萬不可能畫出的。
而這位擇端先生卻隻用了不到一天時間都不到便能畫出。
畫快者技必劣,不到一日能畫出一幅長九丈高半人的畫作,畫中有亭台樓閣,山川河流,各色人物,這樣複雜的畫作,一日之功完成,怕是技法潦草,粗製濫造,擱旁人怕絕非是什麽珍品。
然而這位擇端先生卻是神了,所畫人物、車馬、攤販,豆寸人馬,形神具備、惟妙惟肖,樓台亭榭山川河流無不活靈活現,所畫一應人物景色仿佛從現實中搬到畫上去的一樣,楊兄你說神不神?
技高者人也奇。皇上愛其高才,贈百金,送府邸於這位擇端兄,可是這位擇端兄卻什麽也不要。
皇上本是想把這位繪畫大師留在宮中,專為皇家王公大臣以及後宮嬪妃們作畫的,奈何這位擇端先生說什麽也不貪圖富貴,十分不喜在宮中生活,隻懇求皇上能將自己流放於民間。
最後皇上沒轍,隻好在京郊為其買了一處民房,即便是這樣,這位擇端兄也很少居住在皇上禦購的民房中,而是放浪形骸,背著畫匣長期遊蕩於汴河上下,有時十天半月都不見其蹤影。
不過好在這位擇端先生偶爾終究還是去皇上禦購的民房落腳休息,宮中每建造宮室,要雕梁畫棟,常去民房內留下書信,這位擇端先生隻要迴去看到了,也欣然會應召迴到宮中,依然為宮中效力。
至於你說這位擇端兄與伯端是什麽關係?
有一日我同皇上去翰林圖畫院,曾聽皇上專門向擇端先生問過可認識紫陽真人張伯端否?
據擇端先生自己說紫陽真人伯端乃是其叔父,自己九歲時曾見過這位叔父,後來就再也未見過,自己一身丹青之藝,其實便是小時候從叔父處學來的。
皇上好道,對我朝高道向來十分了熟於胸。當時皇上一聽,頓時龍顏大怒,說這位擇端先生滿口胡言,犯有欺君大罪。
當時滿場之人頓時愕然,不知皇上為何說這位擇端先生犯欺君大罪。
皇上爽快幹脆直接道寡人素來信道,我朝高道除太祖太宗皇帝時老祖陳摶道法最為高深外,後世百年當以通真達靈先生林靈素、紫陽真人張伯端先生道法最為高深。
林靈素曾來帝京數載,有神通之術,曾忠心輔助於當今聖上,能引五雷,有未卜先知之能,能空手煮水、嗬氣成冰,能召仙界龍獅仙鶴前來就駕,在下也親眼所見過。
隻是後來此人屢放狂言,言汴梁之地王氣耗盡,天星無照汴梁分野,地下王土皂枯索寞,非複有生氣,建議朝廷遷都。
遷都乃幹係到國本,非同兒戲,宮室重造,朝臣他遷,不知要花費多少銀兩,汴梁盤根錯節之關係怕是要瓦解打破。
而汴梁之繁華,真龍天子之福地,天下之人無人不曉,這人卻言天子之地王氣耗盡,一時間滿朝文武皆認為這道士妄議國本,妖言惑眾,其罪當誅。
皇上不得已,礙於滿朝文武皆斥林靈素乃妖道禍國害民,迫於滿朝文武雪片般力諫的壓力,皇上一猶豫,便將林靈素驅逐出了帝京。
聽皇上說曾請教過林靈素先生我朝修道者當中,除太祖太宗皇帝時的陳摶老祖仙人外,當數何人道術最高?
林靈素先生答道當數江浙天台山紫陽真人張伯端道術最高,已修得神魂出竅之能,能千裏摘花,能聚攏天上雲霞織五彩霞衣。
隻是紫陽真人於元豐五年仙逝,而元豐五年正是當今聖上剛出生的那一年,而巧的是這位擇端先生在翰林圖畫院內登記檔案擇端先生也是元豐五年時生。
可皇上問起是否識得伯端先生時,這位擇端大畫家卻在皇上麵前大言不慚的說伯端道人是其叔父,自己的丹青之術正是始於其九歲時得其叔父所傳。
皇上認為這明顯是在胡說八道,故爾犯了欺君大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