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聯邦戰艦
軍閥少帥開局,爆兵爭霸世界 作者:撲街沒夢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隱形力場戰艦,人類聯邦這一百年來生產出來的,可以縱橫於蘭斯特洛星域的絕對利器。
不過在生產出各種型號的隱形力場戰艦後,聯邦艦隊就變得更加的純粹了一些,因為曾經的大部分後勤戰艦已經在全能的隱形力場戰艦服役後,失去了原本的工用,隻得選擇退出聯邦艦隊的現役。
任何一艘隱形戰艦,都是一艘可持續戰鬥的戰艦,它們有自己的補給生產線,有生命維持係統,有食物生產和生產工廠。
在這種情況下,每一艘戰艦就是一個獨立的戰鬥單位,不再需要後勤的支援,甚至登陸艦聯邦都保持得不多,因為艦隊已經把登陸作戰力量下放到每一艘戰艦當中了。
百年的時間,在不斷增加的太空造船廠內,聯邦總共生產了46艘戰列艦,28艘母艦,116艘驅逐艦,682艘驅逐艦以及791艘護衛艦。
再加上張寶安簽到出來的總共六艘執政者級超級殲星艦,這六艘超級殲星艦在改裝了動力係統,加裝了隱形力場後,成為了六艘聯邦艦隊的超級旗艦。
它們在一起組成了一支絕對強悍的艦隊。
當然,其中的這六艘超級旗艦,隻有在進行大規模會戰的時候,才會動用。
畢竟它們19千米長的巨大艦身,容納的眾多武器,都是聯邦的殺手鐧。
平時聯邦艦隊戰艦基本不會動武,而是不斷巡查聯邦的各個行政星,所以在擁有了隱形力場後,大多都是單艦行動,著實不需要旗艦的指揮。
新建造的隱形戰艦,加上改造的隱形超級殲星艦,這些戰艦加起來,使得聯邦艦隊的數量達到了1669艘。
不過這個數量在整個蘭斯特洛星域中,依舊屬於墊底,隻是戰艦不可能隻看數量,也需要看設備、武器、防禦係統等各個裝備的先進程度。
聯邦艦隊的引進,都是不用說的,在質量上,遠遠的把蘭斯特洛星域的其他國家遠遠的甩在身後,其質量是所有國家加一起也比不上的。
說到戰艦數量,如果在聯邦進攻蘭斯特洛星域之前,這個數量的戰艦,絕對算的上是蘭斯特洛星域諸國中最頂尖的一批。
但是隨著索爾勒帝國滅亡,雖然蘭斯特洛星域迎來了和平,但是在這百年內,卻掀起了一場大規模的軍事競賽。
這場軍備競賽的導火索不是其他國家,正是人類聯邦。
在蘭斯特洛星域的其他國家看來,他們見識到了與人類聯邦的差距,更何況他們還是親眼目睹了索爾勒帝國滅亡的。
誰都不願意成為下一個蘭斯特洛,成為一個亡國之君,在他們看來,武力就是最好的選擇。
不需要擊敗人類聯邦的艦隊,至少也得有一定的威懾能力,讓人類聯邦不得不注意到自己的武力。
像是以蘭斯帝國、凱加帝國和弗汀帝國為首的頂尖強國,其戰艦數量都在6000艘以上。
中上國家,戰艦數量則在4000艘以上,哪怕是最底層的國家,戰艦數量也都在3000艘左右。
底層國家的戰艦數量,也足足是聯邦將近一倍。但是這並不會對人類聯邦產生一丁點兒的壓力。
在聯邦的軍方看來,這些戰艦都不過是自己艦隊的軍功而已。
那在隱形戰艦服役後,上一級別的那些戰艦呢?它們從聯邦艦隊退役了。但是卻不會就此消失在大家的視野中。
在隱形力場戰艦開工建造之前,人類聯邦總共生產了26艘戰列艦,21艘母艦和64艘巡洋艦以及286艘驅逐艦。
這些戰艦總計397艘。
再加上百年來張寶安簽到的800多艘普通殲星艦一起,全部都交付給各個邦,組成了各個邦的防禦艦隊。
一般來說,一個一星球的邦,人口充足的,可以擁有5艘戰艦,而人口稀少的,則擁有兩到三艘戰艦,
而大一些的邦,例如大宸和其他幾個兩行政星的邦,則擁有的戰艦數量多一些。
像大宸邦,擁有八個完整的艦隊,而像伊凡邦這種擁有兩行政星的邦,則擁有一支完整的艦隊。
如果把這些戰艦算上,實際上聯邦的艦隊數量也達到了3000艘以上,是跟上了蘭斯特洛星域戰艦數量的增加的。
不過聯邦艦隊可不會把這些地方艦隊計算在內,哪怕真需要的時候,這些艦隊可以征調協助作戰。
當然,星球的防禦可不是僅僅隻有這幾艘戰艦就足夠了的。
除了戰艦,每個星球都裝備了星球防禦護盾,大型激光陣列,星球軌道防禦係統。
同時還配備了上萬架幽靈戰機,以及根據星球居住人口自己建立的數量不等的防禦部隊。
這些部隊都配備了根據陸戰隊的動力戰鬥服改裝的輕型動力戰鬥服以及跟陸戰隊相同的武器。
甚至訓練都是以陸戰隊的訓練方式來進行的,以方便隨時更換裝備後,加入陸戰隊進行戰鬥。
當然,這隻是未雨綢繆罷了。
如今就連陸戰隊本身都很難直接進入最前線進行戰爭,更何況這些星球防禦的部隊呢?
畢竟在聯邦,還有數量龐大的戰鬥機器人部隊。
這些部隊,一部分在艦隊的戰艦上,一旦有需要,直接就可以在戰艦中通過登陸艇發射出去,進行登陸作戰。
另一部分,則部署在聯邦的一些軍事基地當中,他們一方麵可以協助部隊進行星球的防禦,另一方麵也是作為登陸戰的後續部隊。
一旦某一艘或者幾艘戰艦組成的登陸部隊數量不足,就可以派遣後方的戰鬥機器人部隊進行增援。
像護衛艦,雖然攜帶了30個戰鬥機器人團,但如果是要爭奪一個星球的控製權,怕還是不夠。
如果集結多艘戰艦,又不是很劃算,這時候就需要登陸艦裝載後續的部隊前往支援了。
不過在生產出各種型號的隱形力場戰艦後,聯邦艦隊就變得更加的純粹了一些,因為曾經的大部分後勤戰艦已經在全能的隱形力場戰艦服役後,失去了原本的工用,隻得選擇退出聯邦艦隊的現役。
任何一艘隱形戰艦,都是一艘可持續戰鬥的戰艦,它們有自己的補給生產線,有生命維持係統,有食物生產和生產工廠。
在這種情況下,每一艘戰艦就是一個獨立的戰鬥單位,不再需要後勤的支援,甚至登陸艦聯邦都保持得不多,因為艦隊已經把登陸作戰力量下放到每一艘戰艦當中了。
百年的時間,在不斷增加的太空造船廠內,聯邦總共生產了46艘戰列艦,28艘母艦,116艘驅逐艦,682艘驅逐艦以及791艘護衛艦。
再加上張寶安簽到出來的總共六艘執政者級超級殲星艦,這六艘超級殲星艦在改裝了動力係統,加裝了隱形力場後,成為了六艘聯邦艦隊的超級旗艦。
它們在一起組成了一支絕對強悍的艦隊。
當然,其中的這六艘超級旗艦,隻有在進行大規模會戰的時候,才會動用。
畢竟它們19千米長的巨大艦身,容納的眾多武器,都是聯邦的殺手鐧。
平時聯邦艦隊戰艦基本不會動武,而是不斷巡查聯邦的各個行政星,所以在擁有了隱形力場後,大多都是單艦行動,著實不需要旗艦的指揮。
新建造的隱形戰艦,加上改造的隱形超級殲星艦,這些戰艦加起來,使得聯邦艦隊的數量達到了1669艘。
不過這個數量在整個蘭斯特洛星域中,依舊屬於墊底,隻是戰艦不可能隻看數量,也需要看設備、武器、防禦係統等各個裝備的先進程度。
聯邦艦隊的引進,都是不用說的,在質量上,遠遠的把蘭斯特洛星域的其他國家遠遠的甩在身後,其質量是所有國家加一起也比不上的。
說到戰艦數量,如果在聯邦進攻蘭斯特洛星域之前,這個數量的戰艦,絕對算的上是蘭斯特洛星域諸國中最頂尖的一批。
但是隨著索爾勒帝國滅亡,雖然蘭斯特洛星域迎來了和平,但是在這百年內,卻掀起了一場大規模的軍事競賽。
這場軍備競賽的導火索不是其他國家,正是人類聯邦。
在蘭斯特洛星域的其他國家看來,他們見識到了與人類聯邦的差距,更何況他們還是親眼目睹了索爾勒帝國滅亡的。
誰都不願意成為下一個蘭斯特洛,成為一個亡國之君,在他們看來,武力就是最好的選擇。
不需要擊敗人類聯邦的艦隊,至少也得有一定的威懾能力,讓人類聯邦不得不注意到自己的武力。
像是以蘭斯帝國、凱加帝國和弗汀帝國為首的頂尖強國,其戰艦數量都在6000艘以上。
中上國家,戰艦數量則在4000艘以上,哪怕是最底層的國家,戰艦數量也都在3000艘左右。
底層國家的戰艦數量,也足足是聯邦將近一倍。但是這並不會對人類聯邦產生一丁點兒的壓力。
在聯邦的軍方看來,這些戰艦都不過是自己艦隊的軍功而已。
那在隱形戰艦服役後,上一級別的那些戰艦呢?它們從聯邦艦隊退役了。但是卻不會就此消失在大家的視野中。
在隱形力場戰艦開工建造之前,人類聯邦總共生產了26艘戰列艦,21艘母艦和64艘巡洋艦以及286艘驅逐艦。
這些戰艦總計397艘。
再加上百年來張寶安簽到的800多艘普通殲星艦一起,全部都交付給各個邦,組成了各個邦的防禦艦隊。
一般來說,一個一星球的邦,人口充足的,可以擁有5艘戰艦,而人口稀少的,則擁有兩到三艘戰艦,
而大一些的邦,例如大宸和其他幾個兩行政星的邦,則擁有的戰艦數量多一些。
像大宸邦,擁有八個完整的艦隊,而像伊凡邦這種擁有兩行政星的邦,則擁有一支完整的艦隊。
如果把這些戰艦算上,實際上聯邦的艦隊數量也達到了3000艘以上,是跟上了蘭斯特洛星域戰艦數量的增加的。
不過聯邦艦隊可不會把這些地方艦隊計算在內,哪怕真需要的時候,這些艦隊可以征調協助作戰。
當然,星球的防禦可不是僅僅隻有這幾艘戰艦就足夠了的。
除了戰艦,每個星球都裝備了星球防禦護盾,大型激光陣列,星球軌道防禦係統。
同時還配備了上萬架幽靈戰機,以及根據星球居住人口自己建立的數量不等的防禦部隊。
這些部隊都配備了根據陸戰隊的動力戰鬥服改裝的輕型動力戰鬥服以及跟陸戰隊相同的武器。
甚至訓練都是以陸戰隊的訓練方式來進行的,以方便隨時更換裝備後,加入陸戰隊進行戰鬥。
當然,這隻是未雨綢繆罷了。
如今就連陸戰隊本身都很難直接進入最前線進行戰爭,更何況這些星球防禦的部隊呢?
畢竟在聯邦,還有數量龐大的戰鬥機器人部隊。
這些部隊,一部分在艦隊的戰艦上,一旦有需要,直接就可以在戰艦中通過登陸艇發射出去,進行登陸作戰。
另一部分,則部署在聯邦的一些軍事基地當中,他們一方麵可以協助部隊進行星球的防禦,另一方麵也是作為登陸戰的後續部隊。
一旦某一艘或者幾艘戰艦組成的登陸部隊數量不足,就可以派遣後方的戰鬥機器人部隊進行增援。
像護衛艦,雖然攜帶了30個戰鬥機器人團,但如果是要爭奪一個星球的控製權,怕還是不夠。
如果集結多艘戰艦,又不是很劃算,這時候就需要登陸艦裝載後續的部隊前往支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