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網上經常能看到一些所謂的大師說,梅花易術文字起卦要以《康熙字典》為準;還有的大師起名改名要從《康熙字典》裏查找五行。


    也有不少人問過我:梅花易數文字起卦要用繁體字嗎?要以《康熙字典》為準嗎?


    以上是哈佛大學館藏的《康熙字典》,通俗來說它就是一本字典,沒任何神奇之處。


    那些說梅花易數文字起卦要用《康熙字典》的大師,說他完全不懂梅花易數可能有點過分,但一定是剛入門,還沒有真正了解梅花易數。


    還有大師們經常說五行要以《康熙字典》為準,不好意思你們又上當了,如上圖《康熙字典》裏的文字,根本就沒有標注五行屬性。所謂的某個漢字五行屬什麽,肯定又是那些民間大師們搞出來忽悠人的玩意兒。古代讀書的人不多,大多數普通人可以說都是文盲,我們看電影或者電視劇,古裝劇裏的街頭,經常有幫人寫信的攤販,這就說明古人的確不識字的人較多。我們現代人,哪怕是小學生,都不會讓人幫忙寫信吧?


    試想一下,你是古代一戶普通人家,家裏生了一個兒子,高高興興跑去找大師給起個名字,大師一番操作,說從《康熙字典》裏給你挑了一個好名字。先不說名字好壞,你一聽《康熙字典》就激動敬仰萬分,對於沒文化不識字的你來說,光是《康熙字典》這名字就能震住你。你拿著大師取的好名,大師收了你的銀子,各取所需,大家心裏都樂開了花兒。


    這大概就是一些算命大師推崇《康熙字典》的原因。


    其次為什麽要編寫《康熙字典》呢?其實這是一件好事,為了規範。先秦時期,諸侯割據,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字,假設你是楚國的人,可能都看不懂齊國人給你寫的書信。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我們都知道文字才被統一,車同軌,書同文。一件東西,如果沒有統一的標準,那就特別麻煩。


    學習梅花易數的朋友,對陰陽五行都不陌生,就五行這個理論,就有好幾種不同的版本,有“洪範五行”,“正五行”,“中針雙山五行”等等。清朝時期,因為五行的不同,還惹出一個大案。


    大概是順治時期,某位王爺去世,要選擇一個下葬日期,結果就因為洪範五行和正五行的不同,多位大臣被斬。具體細節可搜索“湯若望”案。但是關於五行的版本,一直爭論不休,因此一直到乾隆時期,終於編定了《欽定協紀辨方書》,確定了以“正五行”為正統。這書是什麽呢?其實就是我們現在說的黃曆,每天標注了適宜做什麽,忌做什麽,當然,黃曆也是有不少版本的,這個說今天適合結婚,那個說今天不適合結婚,到底聽哪個?所以《協紀辨方書》就是官方統一的標準版本。


    講完以上內容,繼續講一下梅花易數的文字起卦。


    梅花易數的精髓是什麽?是數!邵雍也被稱為數學家(不是我們現在的數學概念),為什麽?因為邵雍是用數去解讀易經的。


    有文人用象解讀易經,有文人用卦爻辭解讀易經,有文人用卦氣解讀易經……邵雍則是用數去解讀易解,成為易學史上的一座高峰。因此,數是梅花易術的靈魂。


    我們知道了“數”是梅花易數的靈魂,那麽就能明白,文字起卦的本質。文字起卦,不在乎什麽文字,不管是繁體字,還是簡體字,不管是《康熙字典》,還是《說文解字》《新華字典》,不管是手機打出來的字,還是手寫的字,還是隨意看到的字,都沒任何影響。


    由字得出的數,這才是關鍵。


    數字本身是抽象的,它需要一個載體來表現。比如我說了一個數字5,你說它代表什麽意思?五條人還是五朵花?單純一個數字,是沒有含義的。


    如果我寫了一個字:玉。然後數了一下總共5畫,這時候5才有了含義。就像我們小時候學過的課文《買櫝還珠》,外表的盒子不重要,重要的是裏麵的寶珠。


    學習任何東西,首先都要學會抓重點,千萬不要舍本求末,被一些沒用的花裏胡哨的亂花漸欲迷人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手學起梅花易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雨子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雨子白並收藏新手學起梅花易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