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朋友應該有所了解,我們古代預測之術較多,麵相,手相,風水,八字,奇門遁甲,六爻等等。不同數術各有側重亦各有長短優劣,這篇文章主要談一下梅花易數的科學性。注意,這裏的科學性,並不是指物理化學等科學技術,而是指它的合理性,或者說邏輯的自洽度。


    古代最早的占卜是殷商的龜卜,即用烏龜的殼,通過打孔燒鑿等一係列操作,然後觀察龜殼上的裂紋,以此決定所問之事的吉兇。簡而言之,那個時期流行用動物的骨甲來占卜預測,比如牛羊雞等動物的骨頭也可以用來占卜,隻是龜殼比較有名。


    為什麽要用烏龜的殼來占卜?原因很簡單,一是殷商時代是有神論時代,認為天神主宰世間吉兇,占卜就是問神。二是烏龜能活千年,有靈性。《白虎通義》有雲:龜千歲而靈,蓍百年而神,以其長久,故能辨吉兇。這句話的意思是龜能活千歲能通靈,所以能分辨吉兇。


    《論衡·卜筮篇》也有記載:子路問孔子曰:豬肩羊膊,可以得兆;萑葦槁芼,可以得數,何必以蓍龜?孔子曰:不然,蓋取其名也。夫蓍之為言耆也,龜之為言舊也,明狐疑之事,常問耆舊也。


    子路問孔子,豬牛羊和普通的草都能用來占卜啊,為什麽偏偏要用蓍草和烏龜?孔子說因為它們長壽啊,因為夠老所以懂得多,就像我們現在人常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們遇到困惑要向老人請教一樣。


    龜卜之後,就是我們熟悉的《周易》,周易的占卜是如何操作?正是用蓍草。為什麽要用蓍草,因為它也很活得久,和烏龜差不多。


    《說文解字》雲:蓍,蒿屬。從草,耆聲。生千歲三百莖。


    《論衡·狀留篇》:蓍生七十歲生一莖,七百歲生十莖。神靈之物也,故生遲留,曆歲長久,故能明審。”《藝文類聚》卷八十二引《洪範·五行》曰:蓍之言為耆也,百年一本生百莖。此草木之壽,亦知吉兇者,聖人以問鬼神。


    但是易經相比於龜卜,已經有了明顯的進步。龜卜是純粹的觀察裂紋,通俗來說就完全看“天意”定吉兇。而易經呢?用蓍草通過一番操作算出一卦後,再用卦爻辭去解釋吉兇,這就不僅僅是看天意了,而是加入了入力思維。雖然易經在當時也沒有完全脫離有神論影響,但是從“有神”到“半神半人”,無疑是一種巨大進步。


    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就是龜筮並用的。通俗來說,人們不僅僅隻用一種方式占卜,龜,蓍,五行,相家等等並用。可以說一直到唐朝,龜甲占卜還是官方認可的正統占卜之一,《舊唐書》裏就記載有唐太宗武德九年九月的詔書:龜、易、五兆之外,諸雜占卜,亦皆停斷。


    時代要進步,人們的思維也在進步,雖然先秦時代就有了唯物論的萌芽,但人們想要徹底擺脫有神迷信色彩還是很難的。擁有先進思想的文人們,一直在通過各種著說解讀命運。


    我們都知道宋朝理學很強,理學到底是什麽?簡單來說就是“物理”,萬事萬物背後都有其道理,和什麽鬼神上天無關。用道理來解釋世界,這就是理學。梅花易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產生的。任何事物都是和時代息息相關的,它無非脫離時代單獨存在。就像我們現在人都用手機,沒有手機感覺就沒法活了,手機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產物。


    無論龜卜,還是筮占,都要借助“神物”去起卦問卜,而梅花易數則是用數起卦,不管是字數,還是聲音數,動物數……總之它背後是用數得卦定吉兇。


    這也是思想進步的體現。假如你給商朝的人說,用數字起卦問吉兇吧,他們肯定不會相信,因為他們那個時候就是用龜,你把以數斷卦說的再好他們也難以接受,因為他們的思想還沒有上升到理學階段。


    因此,梅花易數的科學性就在此,它是建立在理學基礎之上,邵雍的“數學”,以數解易,體用之學,是整個易學史上的高峰,無人出其右。一件事之所以吉,背後有它吉的道理,一件事之所以失敗,也有其失敗的道理,這些吉兇並不是有鬼神控製,萬事萬物背後都有它的規律和道理,這就是進步,也更加合理。


    我們現在人都有手機,手機都能拍照,學過物理應該知道相機的成像原理。物體的影像會通過一個小孔倒映在屏幕之上。雖然這是光影成像原理,但我覺得占卜預測亦是如此。


    我此時此刻,要問一件事,比如周末約會能否成功。此時此刻和周末就形成了一種“小孔成像”關係。此時我得出的卦,就是周末事件倒映的成像。擊末約會是一件東西,此時得出的卦是這個東西倒映在屏幕上的象。所以易傳有雲:易,逆數也。


    因此在我看來,梅花易數不僅僅是占卜方法上的進步(不再借用神物),同時也是思想上進步的表現,它不言怪力亂神,更講“道理”。


    以上的內容不要當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手學起梅花易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雨子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雨子白並收藏新手學起梅花易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