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雷走過一段距離,拐了一個彎,小販們的私語漸漸被甩在身後,聽不見了。
然方才幾句李昱卻聽得一清二楚,心裏便有些犯嘀咕,迴頭張望。
本來嘛!路上連續遇上兩群出殯之人,自己便覺得今日的喪事有些多!一開始還以為真是像展昭說的那樣,眼下正宜動土,喪事便撞車。
然而如今聽小販這麽一講,卻頓時覺得有些不對勁!這卞京城誠然人口眾多,紅白喜事每月也有幾迴,可據自己所知,再怎麽多,也從未有過一天之內便有兩家同時出殯的時候啊!
若是婚事倒還說得過去,無論古今,結婚都要選黃道吉日,一般婚期在月前便要選好,早一點的甚至有半年之前就已經定下的,結婚的人多,而每月吉利日子就那麽幾個,便是衝突也在所難免。
然而這喪事卻不一樣!隻聽說過某年某月某日乃良辰吉日,定在此日成親,可從來沒聽說過某年某月某日宜赴冥曹,準備今天去死!
須知這年壽幾何、何時去死、死在何地、怎樣死法自古到今從來都是閻王決定,哪輪得到當事人自己來說甚麽話!
——當然,自殺和謀殺的除外,但聽剛才小販意思,其他幾個雖不知道,然據說這胡尚書的公子乃是頭風,也就是說是病死的沒錯了。
好吧,他是頭一個死的,便算他一個例外,可這大宋風俗禮儀一向繁瑣的要命,紅白喜事更是細之又細,自然死亡和非正常死亡的人出殯絕對不一樣,而兇死、惡疾、難產、自殺之人,又各各有自己的一套規矩。
故此大凡出殯,明眼人一看便知死者是怎樣死的,決不會弄混。
而自己雖不懂那些東西,然而接連目睹兩起喪事,區別不知道,差別卻總能看的出來吧!那兩家發喪隊伍根本就大同小異,又哪裏有什麽不一樣的地方?
既無差異之處,那這兩個人的死亡方式看來也是一樣的了!
死法既是相同,死亡時間亦相差不遠,又在同一天出殯,且二人皆是大戶人家的年輕公子,如果是巧合,這、這也未免太巧了一點吧!
難不成自己出去了這些天,這卞京城流行起什麽非典禽流感之類的傳染病來了?李昱嘀咕。
可也不對啊,傳染病雖然厲害,但是它一般不針對特定年齡段的人群,也就是說一但流行,任何人都有染病的可能。
而且老弱婦孺易感倒也說得過去,那是免疫力低下,可如今死的全都是男性不說,還都是非富即貴的公子哥兒,二十幾歲的年紀,正應該是健康的時候哩,怎麽就能這麽輕易的得上傳染病!
李昱越想越奇怪,不由得就去偷眼看展昭。
見他雖是眉頭微顰,若有所思,然感覺並不太過驚訝,臉上神色也稱不上凝重,仿佛並未太將這件事放在心上,便有些犯疑——這家夥對案件的直覺不是一向敏銳的麽?怎麽今天反倒轉了性?
然迴頭想想,卻忽覺有些好笑——明明是自己疑心過重,怎反去怪別人!
正如展昭說的,卞京城人口眾多,喪事哪月不有幾迴!不過是恰好擇在同一時段出殯,自己便這般胡思亂想起來!雖說有些太過巧合,可仔細想想,方才那小販說的也有幾分道理。
錦衣玉食的富貴公子,多金且多閑,這大宋朝又沒有現代那些五花八門,叫人眼花繚亂的娛樂項目,無聊起來,又能往哪裏鑽?還不是各處青樓妓院!
便連自己如今這個身體,恐怕之前去的也不少!
俗話說久走河邊哪有不濕鞋的,天天往花街文巷跑,保不準就染上個什麽見不得人的症候,雖然這千年之前的大宋朝還沒有艾滋病,但是因為尚未發明出什麽有效的抗生素類藥物,淋病梅毒便是不治之症。
這些公子少爺天天尋歡作樂,誰知道是不是得了這些病!
且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紈絝子弟當然是和紈絝子弟合得來,嫖個妓唿朋喚友也是尋常,幾個人同嫖一個妓女,那自然便免不了有一兩個人中彩,死亡時間相差不遠也是很正常的事,自己怎麽就能生出這麽多亂七八糟的懷疑!難道真的是案件見多了,風吹鶴唳,草木皆兵?
——還是不要在這些事上浪費時間了。
李昱撇撇嘴:雖然說李老頭也是皇親國戚,自己也算是半個紈絝子弟,可剛才聽小販們說的那幾個人自己一個都不認識,別說他們看來是病死的,便是被謀殺,又關自己甚麽事情?難道自己還要介入調查,幫著老包破案不成!
切!自己雖然也是理科出身,可又不是刑偵專業的學生,幹嘛要跑到這大宋朝來當什麽偵查員,專業不對口啊!
再說就算專業對口,自己又不是開封府的專職人員,要不是看在展昭每天被包黑子支使的團團轉,連喝口水時間都沒有的份上,才懶得去摻合這些烏七八糟的案件!
想到這裏,李昱便不覺將雙手又摟的緊了緊,賭氣似地往展昭懷裏鑽了鑽。
將臉埋在展昭胸前,聽著他胸膛裏有力的心跳,吸著他身上的鬆香味兒,感覺他也如同迴應自己似的將臂彎收的緊緊,李昱頓時心滿意足,不由得輕輕哼起現代的小曲,隻覺外麵的一切都再與自己無關了,隻恨不得這卞京城中的道路更長些更曲折些,能這樣在他懷中蜷一輩子才好!
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再長的路畢竟也有盡頭。卞京城城門離李府本就不算多遠,沒有幾炷香時間,蒼雷已然走到李府門前。
便見展昭教蒼雷停在街角,抱李昱下了馬,又依依不舍的話別了一番,逗了逗驥兒,才牽了馬將李昱送至李府台階之上,看前來迎接的墨香與家丁迫不及待的將李昱簇擁進府,又在門前靜靜矗立了一會子,才輕歎一聲,跨了蒼雷,打馬揚鞭,向開封府小跑而去不提。
上迴說到展昭快馬加鞭,將李昱送迴李府。
那李老爹與愛子分別一月有餘,此時見每日千唿萬喚的嬌兒終於迴轉而來,父子團聚,自是歡喜交加,抱住李昱便涕淚交零,盡述離別思念,當即吩咐下人殺雞宰鴨,打酒開宴,又派人去宮中報信。
那李皇後因想到老父年邁,半生僅此一子,又想李昱落地即失母,無人教養,俗雲長兄如父,長嫂如母,李昱既無長嫂,自己身為長姊,自應盡教養之責。
然自己偏又自幼選入宮中,別說教養,便連團聚的日子亦沒有多少,心下便隻覺思念愧疚,對李昱更是倍加疼惜愛護。
接到來信,少不得又向趙禎撒了幾把嬌,總算哄得這位皇帝陛下心軟,雖不能親身前去看視,然承諾十月十五國誕特宣李昱進宮祝壽,好歹使姐弟倆見一麵。
又禦賜了瓊漿玉液、綢緞綾羅,並有自波斯大秦得來的許多稀奇古怪的物事兒,派陳公公傳旨,送至李府。
當下老父疼愛、姐姐關懷,外加皇恩浩蕩應接不暇,便隻將個李昱盤桓在府內,三四天邁不開腳,出不了府門不提!
然方才幾句李昱卻聽得一清二楚,心裏便有些犯嘀咕,迴頭張望。
本來嘛!路上連續遇上兩群出殯之人,自己便覺得今日的喪事有些多!一開始還以為真是像展昭說的那樣,眼下正宜動土,喪事便撞車。
然而如今聽小販這麽一講,卻頓時覺得有些不對勁!這卞京城誠然人口眾多,紅白喜事每月也有幾迴,可據自己所知,再怎麽多,也從未有過一天之內便有兩家同時出殯的時候啊!
若是婚事倒還說得過去,無論古今,結婚都要選黃道吉日,一般婚期在月前便要選好,早一點的甚至有半年之前就已經定下的,結婚的人多,而每月吉利日子就那麽幾個,便是衝突也在所難免。
然而這喪事卻不一樣!隻聽說過某年某月某日乃良辰吉日,定在此日成親,可從來沒聽說過某年某月某日宜赴冥曹,準備今天去死!
須知這年壽幾何、何時去死、死在何地、怎樣死法自古到今從來都是閻王決定,哪輪得到當事人自己來說甚麽話!
——當然,自殺和謀殺的除外,但聽剛才小販意思,其他幾個雖不知道,然據說這胡尚書的公子乃是頭風,也就是說是病死的沒錯了。
好吧,他是頭一個死的,便算他一個例外,可這大宋風俗禮儀一向繁瑣的要命,紅白喜事更是細之又細,自然死亡和非正常死亡的人出殯絕對不一樣,而兇死、惡疾、難產、自殺之人,又各各有自己的一套規矩。
故此大凡出殯,明眼人一看便知死者是怎樣死的,決不會弄混。
而自己雖不懂那些東西,然而接連目睹兩起喪事,區別不知道,差別卻總能看的出來吧!那兩家發喪隊伍根本就大同小異,又哪裏有什麽不一樣的地方?
既無差異之處,那這兩個人的死亡方式看來也是一樣的了!
死法既是相同,死亡時間亦相差不遠,又在同一天出殯,且二人皆是大戶人家的年輕公子,如果是巧合,這、這也未免太巧了一點吧!
難不成自己出去了這些天,這卞京城流行起什麽非典禽流感之類的傳染病來了?李昱嘀咕。
可也不對啊,傳染病雖然厲害,但是它一般不針對特定年齡段的人群,也就是說一但流行,任何人都有染病的可能。
而且老弱婦孺易感倒也說得過去,那是免疫力低下,可如今死的全都是男性不說,還都是非富即貴的公子哥兒,二十幾歲的年紀,正應該是健康的時候哩,怎麽就能這麽輕易的得上傳染病!
李昱越想越奇怪,不由得就去偷眼看展昭。
見他雖是眉頭微顰,若有所思,然感覺並不太過驚訝,臉上神色也稱不上凝重,仿佛並未太將這件事放在心上,便有些犯疑——這家夥對案件的直覺不是一向敏銳的麽?怎麽今天反倒轉了性?
然迴頭想想,卻忽覺有些好笑——明明是自己疑心過重,怎反去怪別人!
正如展昭說的,卞京城人口眾多,喪事哪月不有幾迴!不過是恰好擇在同一時段出殯,自己便這般胡思亂想起來!雖說有些太過巧合,可仔細想想,方才那小販說的也有幾分道理。
錦衣玉食的富貴公子,多金且多閑,這大宋朝又沒有現代那些五花八門,叫人眼花繚亂的娛樂項目,無聊起來,又能往哪裏鑽?還不是各處青樓妓院!
便連自己如今這個身體,恐怕之前去的也不少!
俗話說久走河邊哪有不濕鞋的,天天往花街文巷跑,保不準就染上個什麽見不得人的症候,雖然這千年之前的大宋朝還沒有艾滋病,但是因為尚未發明出什麽有效的抗生素類藥物,淋病梅毒便是不治之症。
這些公子少爺天天尋歡作樂,誰知道是不是得了這些病!
且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紈絝子弟當然是和紈絝子弟合得來,嫖個妓唿朋喚友也是尋常,幾個人同嫖一個妓女,那自然便免不了有一兩個人中彩,死亡時間相差不遠也是很正常的事,自己怎麽就能生出這麽多亂七八糟的懷疑!難道真的是案件見多了,風吹鶴唳,草木皆兵?
——還是不要在這些事上浪費時間了。
李昱撇撇嘴:雖然說李老頭也是皇親國戚,自己也算是半個紈絝子弟,可剛才聽小販們說的那幾個人自己一個都不認識,別說他們看來是病死的,便是被謀殺,又關自己甚麽事情?難道自己還要介入調查,幫著老包破案不成!
切!自己雖然也是理科出身,可又不是刑偵專業的學生,幹嘛要跑到這大宋朝來當什麽偵查員,專業不對口啊!
再說就算專業對口,自己又不是開封府的專職人員,要不是看在展昭每天被包黑子支使的團團轉,連喝口水時間都沒有的份上,才懶得去摻合這些烏七八糟的案件!
想到這裏,李昱便不覺將雙手又摟的緊了緊,賭氣似地往展昭懷裏鑽了鑽。
將臉埋在展昭胸前,聽著他胸膛裏有力的心跳,吸著他身上的鬆香味兒,感覺他也如同迴應自己似的將臂彎收的緊緊,李昱頓時心滿意足,不由得輕輕哼起現代的小曲,隻覺外麵的一切都再與自己無關了,隻恨不得這卞京城中的道路更長些更曲折些,能這樣在他懷中蜷一輩子才好!
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再長的路畢竟也有盡頭。卞京城城門離李府本就不算多遠,沒有幾炷香時間,蒼雷已然走到李府門前。
便見展昭教蒼雷停在街角,抱李昱下了馬,又依依不舍的話別了一番,逗了逗驥兒,才牽了馬將李昱送至李府台階之上,看前來迎接的墨香與家丁迫不及待的將李昱簇擁進府,又在門前靜靜矗立了一會子,才輕歎一聲,跨了蒼雷,打馬揚鞭,向開封府小跑而去不提。
上迴說到展昭快馬加鞭,將李昱送迴李府。
那李老爹與愛子分別一月有餘,此時見每日千唿萬喚的嬌兒終於迴轉而來,父子團聚,自是歡喜交加,抱住李昱便涕淚交零,盡述離別思念,當即吩咐下人殺雞宰鴨,打酒開宴,又派人去宮中報信。
那李皇後因想到老父年邁,半生僅此一子,又想李昱落地即失母,無人教養,俗雲長兄如父,長嫂如母,李昱既無長嫂,自己身為長姊,自應盡教養之責。
然自己偏又自幼選入宮中,別說教養,便連團聚的日子亦沒有多少,心下便隻覺思念愧疚,對李昱更是倍加疼惜愛護。
接到來信,少不得又向趙禎撒了幾把嬌,總算哄得這位皇帝陛下心軟,雖不能親身前去看視,然承諾十月十五國誕特宣李昱進宮祝壽,好歹使姐弟倆見一麵。
又禦賜了瓊漿玉液、綢緞綾羅,並有自波斯大秦得來的許多稀奇古怪的物事兒,派陳公公傳旨,送至李府。
當下老父疼愛、姐姐關懷,外加皇恩浩蕩應接不暇,便隻將個李昱盤桓在府內,三四天邁不開腳,出不了府門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