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昭本以為今日柴王娶親,王府門前定是人山人海,然而到得王府,卻大吃一驚!
隻見兩扇大門緊閉,門前冷冷清清,隻有兩個衛士,便心生疑竇,上前做了個揖,問道:\"兩位大哥,敢問今日是否柴王大喜之日?若是如此,這門前怎麽並無半位賓客?\"
那兩個衛士見他一身大紅,四品武職服色,麵上英氣逼人,又客氣知禮,頓時心生幾分好感,隻當他也是來赴宴的,便道:\"兄弟有所不知,這喜酒卻要等新娘子過了門拜了天地,到晚上才開始喝哩,兄弟來的忒是早了。兄弟若是不嫌棄,這柴王府有邊門,先到兄弟們的下處歇息一會兒,卻也便宜。\"
\"什麽?!\"展昭聽那兩個衛士如此一說,頓時大驚失色——按大宋習俗,凡男人娶妻,務必要去新娘家迎親,有些身份的男子更是要披紅掛彩,高頭大馬,與花轎繞城一圈,而賓客須在新郎新娘前先行到場,喜酒亦須事先擺好,待二位新人拜過天地,立即放響鞭炮開宴,新郎更需向賓客敬酒,卻沒有新郎新娘先行拜過天地再邀請賓客一說!
新郎不去迎親,不在人前拜天地,那是娶妾之舉,這柴意非分明是在當師妹作妾室!頓時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隻想找柴王問個明白,便上前用力拍門:\"開門!快開門!柴意非,開門!\"
那兩個衛士見他喧鬧,又直唿柴王名諱,慌忙阻攔,卻哪攔得住!
展昭拍得良久,見大門紋絲不動,怒氣上撞,方欲施展武功,強闖進府,卻忽聽一個聲音冷冷的道:\"是什麽人,敢在我柴家門前喧嘩?\"
這一句聲音並不算多大,然而門外包括展昭在內的人卻是聽得清清楚楚,顯是有人暗運內力,將聲音遠遠傳遞出去。
展昭知道遇上了高手,忙退開一步,便見柴府兩扇大門吱嘎嘎緩緩開啟,兩隊衛士服色統一,步伐整齊,魚貫而出,當中簇擁著的卻是一張花梨木輪椅,上坐一位滿頭銀發的老母,左家丁,右侍女,手執一根龍頭拐杖,寶相莊嚴,不怒自威,正是柴家祖母柴老太君!
見柴老太君出麵,展昭忙拱手長揖:\"展昭見過老太君!\"
柴老太君從鼻子裏哼了一聲,冷冷道:\"原來是你。你雖曾與我意兒是師兄弟,然意兒早已退出師門,便與你再無瓜葛了。如今又來做什麽?若是吃喜酒,便也罷了,隻是需等到晚上,現在可不是時候!\"
展昭見柴老太君如此說,隻得拱手道:\"展昭有話要問王爺,還望老太君允在下與柴王見上一麵!\"
\"有什麽好見的。\"柴老太君仍是冷冷道,\"別說意兒不在府中,就是在府,也未必能與你見上一麵。今日是我意兒大喜之日,你若要拿那些陳年舊事來糾纏,可別怪我老太婆不客氣!送客!\"
\"且慢!\"展昭見柴老太君一聲令下,左右家人便要關門,忙上前一步,攔住門扉,道:\"老太君,展昭確有要事,望老太君高抬貴手,放展昭進府與柴王見上一麵!\"
那柴老太君聽展昭如是說,頓時目露兇光,惡聲惡氣道:\"你今日是非進府不可了?!\"
\"還望老太君成全!\"
按理說展昭和柴王師兄弟一場,與彼此家人朋友交情亦該不錯,可這柴老太君卻甚是不喜展昭。
原來當年柴意非跟隨孟若虛學藝,孟若虛本隻有他一個徒弟,然而過了一年,孟若虛下了一趟山,迴來時卻從山下的村子裏抱迴一個虎頭虎腦的小娃兒來,便是展昭了。
當時小意非六歲,雖懂了點事,但畢竟還是孩子,山上隻有他和孟若虛兩個人,學武生涯枯燥無味,每天除了練功還是練功,現在見忽然來了一個小師弟陪他玩,自然是歡喜的不得了,對展昭更是愛護有加,手把手教他練功,情分不同一般。
甚至柴老太君逢年過節接他迴家,他仍是三句話不離師弟,住上兩天便坐不住了,哭著喊著,隻要師弟!
柴老太君隻道是家裏沒人陪他玩,因而每年接小意非迴家,必接了展昭一起去。
見了師弟,小意非便高興了,二人每天形影不離,同吃同寢,親密情狀,不似小夥伴,倒勝似夫妻恩愛!
當時柴老太君也沒往心裏去,誰知十年過去,柴意非滿了十五,家裏欲給他說親,柴意非卻語不驚人死不休,竟道今生非展師弟不娶!
柴老太君一聽此話,嚇了個魂飛魄散,當即便逼柴意非退出師門,再不許他見展昭,亦不許他踏出府門一步!
柴意非為了這事,也不知鬧了多少迴,終拗不過老太君鐵石心腸,隻得作罷,斷了想頭。
卻落下個斷袖之癖來,從此再不親近女子!
柴老太君沒法,認為孫子變成這樣皆是因展昭而起,從此便對他恨之入骨,再不許他踏入柴王府,甚至幾次大壽,展昭前來祝壽,亦皆被擋在門外。
幾年下來,原本親密無間的師兄弟倒反而生分了。
如今柴意非眼看就要而立,卻一直不娶妻,府中別說沒有正妃,連侍妾也盡是男子,柴老太君終日愁得唉聲歎氣,現在忽見孫子要娶親,自是歡喜的什麽似的,一切皆由孫子安排。
雖得知昨日展昭進了府,卻也未再說什麽。
可孫兒大喜之日,展昭卻來糾纏!當即恨不得將展昭千刀萬剮,顫巍巍站起身來,用拐杖拄了拄地,咬牙切齒恨道:\"你要進王府,可先要問問我老太婆這根龍頭杖答不答應!\"說著將拐杖一折,竟化為兩柄明晃晃的寶劍!
隻見兩扇大門緊閉,門前冷冷清清,隻有兩個衛士,便心生疑竇,上前做了個揖,問道:\"兩位大哥,敢問今日是否柴王大喜之日?若是如此,這門前怎麽並無半位賓客?\"
那兩個衛士見他一身大紅,四品武職服色,麵上英氣逼人,又客氣知禮,頓時心生幾分好感,隻當他也是來赴宴的,便道:\"兄弟有所不知,這喜酒卻要等新娘子過了門拜了天地,到晚上才開始喝哩,兄弟來的忒是早了。兄弟若是不嫌棄,這柴王府有邊門,先到兄弟們的下處歇息一會兒,卻也便宜。\"
\"什麽?!\"展昭聽那兩個衛士如此一說,頓時大驚失色——按大宋習俗,凡男人娶妻,務必要去新娘家迎親,有些身份的男子更是要披紅掛彩,高頭大馬,與花轎繞城一圈,而賓客須在新郎新娘前先行到場,喜酒亦須事先擺好,待二位新人拜過天地,立即放響鞭炮開宴,新郎更需向賓客敬酒,卻沒有新郎新娘先行拜過天地再邀請賓客一說!
新郎不去迎親,不在人前拜天地,那是娶妾之舉,這柴意非分明是在當師妹作妾室!頓時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隻想找柴王問個明白,便上前用力拍門:\"開門!快開門!柴意非,開門!\"
那兩個衛士見他喧鬧,又直唿柴王名諱,慌忙阻攔,卻哪攔得住!
展昭拍得良久,見大門紋絲不動,怒氣上撞,方欲施展武功,強闖進府,卻忽聽一個聲音冷冷的道:\"是什麽人,敢在我柴家門前喧嘩?\"
這一句聲音並不算多大,然而門外包括展昭在內的人卻是聽得清清楚楚,顯是有人暗運內力,將聲音遠遠傳遞出去。
展昭知道遇上了高手,忙退開一步,便見柴府兩扇大門吱嘎嘎緩緩開啟,兩隊衛士服色統一,步伐整齊,魚貫而出,當中簇擁著的卻是一張花梨木輪椅,上坐一位滿頭銀發的老母,左家丁,右侍女,手執一根龍頭拐杖,寶相莊嚴,不怒自威,正是柴家祖母柴老太君!
見柴老太君出麵,展昭忙拱手長揖:\"展昭見過老太君!\"
柴老太君從鼻子裏哼了一聲,冷冷道:\"原來是你。你雖曾與我意兒是師兄弟,然意兒早已退出師門,便與你再無瓜葛了。如今又來做什麽?若是吃喜酒,便也罷了,隻是需等到晚上,現在可不是時候!\"
展昭見柴老太君如此說,隻得拱手道:\"展昭有話要問王爺,還望老太君允在下與柴王見上一麵!\"
\"有什麽好見的。\"柴老太君仍是冷冷道,\"別說意兒不在府中,就是在府,也未必能與你見上一麵。今日是我意兒大喜之日,你若要拿那些陳年舊事來糾纏,可別怪我老太婆不客氣!送客!\"
\"且慢!\"展昭見柴老太君一聲令下,左右家人便要關門,忙上前一步,攔住門扉,道:\"老太君,展昭確有要事,望老太君高抬貴手,放展昭進府與柴王見上一麵!\"
那柴老太君聽展昭如是說,頓時目露兇光,惡聲惡氣道:\"你今日是非進府不可了?!\"
\"還望老太君成全!\"
按理說展昭和柴王師兄弟一場,與彼此家人朋友交情亦該不錯,可這柴老太君卻甚是不喜展昭。
原來當年柴意非跟隨孟若虛學藝,孟若虛本隻有他一個徒弟,然而過了一年,孟若虛下了一趟山,迴來時卻從山下的村子裏抱迴一個虎頭虎腦的小娃兒來,便是展昭了。
當時小意非六歲,雖懂了點事,但畢竟還是孩子,山上隻有他和孟若虛兩個人,學武生涯枯燥無味,每天除了練功還是練功,現在見忽然來了一個小師弟陪他玩,自然是歡喜的不得了,對展昭更是愛護有加,手把手教他練功,情分不同一般。
甚至柴老太君逢年過節接他迴家,他仍是三句話不離師弟,住上兩天便坐不住了,哭著喊著,隻要師弟!
柴老太君隻道是家裏沒人陪他玩,因而每年接小意非迴家,必接了展昭一起去。
見了師弟,小意非便高興了,二人每天形影不離,同吃同寢,親密情狀,不似小夥伴,倒勝似夫妻恩愛!
當時柴老太君也沒往心裏去,誰知十年過去,柴意非滿了十五,家裏欲給他說親,柴意非卻語不驚人死不休,竟道今生非展師弟不娶!
柴老太君一聽此話,嚇了個魂飛魄散,當即便逼柴意非退出師門,再不許他見展昭,亦不許他踏出府門一步!
柴意非為了這事,也不知鬧了多少迴,終拗不過老太君鐵石心腸,隻得作罷,斷了想頭。
卻落下個斷袖之癖來,從此再不親近女子!
柴老太君沒法,認為孫子變成這樣皆是因展昭而起,從此便對他恨之入骨,再不許他踏入柴王府,甚至幾次大壽,展昭前來祝壽,亦皆被擋在門外。
幾年下來,原本親密無間的師兄弟倒反而生分了。
如今柴意非眼看就要而立,卻一直不娶妻,府中別說沒有正妃,連侍妾也盡是男子,柴老太君終日愁得唉聲歎氣,現在忽見孫子要娶親,自是歡喜的什麽似的,一切皆由孫子安排。
雖得知昨日展昭進了府,卻也未再說什麽。
可孫兒大喜之日,展昭卻來糾纏!當即恨不得將展昭千刀萬剮,顫巍巍站起身來,用拐杖拄了拄地,咬牙切齒恨道:\"你要進王府,可先要問問我老太婆這根龍頭杖答不答應!\"說著將拐杖一折,竟化為兩柄明晃晃的寶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