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玄宗暈暈乎乎的,嘴裏念叨著要去找小美女楊太真。


    這情景,和當年被武惠妃迷得五迷三道的似曾相識。


    玄宗就是這樣一個男子,後宮佳麗三千,他隻要喜歡一個人,就一個勁兒地寵愛,其他人隻能幹著急。


    眼下武惠妃歸西,正是他的空窗期。


    突然,打西邊就來了一個楊太真。


    怎麽能不讓他上頭?


    李林甫忽然天靈蓋一擊,想到了這個九華詩會不是那麽簡單。


    暗自拍了拍自己的腦門兒,心道:“壞了,吾中計矣。”


    李林甫是絕頂聰明之人。


    這個時候,很多細節一碰撞,他就明白了所以然。


    這個九華詩會,來曆絕不簡單,一開始,是韋堅遞給聖人的折子,聖人批示同意出來轉轉,與民同樂,看起來就這麽簡單,在告訴中書省,有這麽一檔事,和韋堅配合安排。


    於是,作為右相的李林甫看了折子,並沒有看出個所以然,就按照聖人的意思辦理了。


    如果他那個時候能看出其中的故事來,完全可以找各種理由拖延不辦,直到聖人徹底對外出與民同樂失去興趣,這九華詩會鐵定是辦不起來。


    結果是,他一丟丟都沒看出來,這個詩會的意義重大。


    先是與民同樂,處處安排景點,讓皇上和“百姓”互動,皇上得出了大唐江山在他治理下蒸蒸日上,百姓安居樂業的和諧社會。


    這都沒啥。


    重點是名稱叫做九華詩會,偏偏把歌舞放在第一位,這明顯是針對皇上的喜好來的。


    最狠的一個節目,竟然是把能歌善舞的楊玉環找來為聖人獻舞。


    一下子勾起了聖人內心深處的那份孤獨,讓他的精神世界瞬間華光綻放。


    是誰知道楊玉環能歌善舞?


    是誰又讓她提前就出了家?


    又是誰非得安排楊玉環,而不是李玉環,王玉環?


    又是誰,要用韋堅來辦理此事?


    這麽一想,答案很快就出來了——是忠王李嶼。


    用韋堅辦理此事,是韋堅靠得住,是他的大舅哥。


    用楊玉環,是因為玉環是李瑁的妃子。


    而且對聖人的情感了解得恰到好處,武惠妃去世不久,聖人內心寂寞,渴望有一個知音相伴左右。


    這樣一來,聖人對玉環的出現是帶著驚訝和欣喜的。


    當得知玉環是壽王妃的時候,他內心一定是那麽的悲痛和淒涼,千金易得,知音難求。


    忽然,又有人告訴聖人,其實王妃已經出家。


    這樣一來,就和壽王李瑁看似斷了姻緣。


    給聖人增添了極大的機會。


    如果最後的結果是聖人得到了楊玉環。


    那麽最悲慘的莫過於壽王李瑁。


    太子之位人選裏再也不會有李瑁這個人的名字。


    聖人不會讓天下人用曆史的筆來嘲笑記錄這件事的。


    必然會找個很好的理由將這件事說得眾人皆服。


    那麽,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忠王李嶼。


    他距離太子之位又近了一步。


    想到這裏,李林甫想抽自己幾個嘴巴。


    竟然提前沒看出來,這時候看出來,已經為時已晚。


    但也不是沒有翻盤的機會,他雖然沒有金吾衛這些人,周圍警戒的也都是皇上的羽林軍,神武軍,但有吉溫這個人可以用,而且九華觀是新豐縣的地盤。


    吉溫在這裏當縣丞,也可以調動這裏的新豐縣的捕快和衙役,這些人,都在觀外候著呢,這麽大的事情,他們即使沒事,也得候著,正好就用上了。


    而此時,玉環外出,不知道在道觀哪個角落。


    吉溫出手,還有機會。


    當玄宗像個小孩一樣,吵著要找楊太真的時候。


    他口口聲聲是楊太真,就是為了避嫌,看來心中其實已經動心。


    李林甫趁這個機會把吉溫叫到跟前,低聲說道:“找到楊玉環,先關押起來。”


    “諾。”吉溫其實也有事匯報,他手下發現楊玉箏也來九華觀了。


    隻是他不敢在這裏動手,一直想和李林甫取得聯係。


    這下好了,姐妹兩個,統統拿下。


    九華觀從山腰上開始建,一直建設到山頂,層層疊疊,總共有9個正殿,還有18個洞,還有山莊、石碑、書院等等,還不加上後廚,道士起居室,道長專門的院落這些,要找一兩個人談何容易。


    如果是不安排人去尋找,玄宗想的是偶遇,那就更難了。


    而吉溫就不一樣了,他從李林甫身邊離開後,立即吩咐下去,此時,至少有五六個捕快,20多個衙役在道觀活動,尋找楊玉環姐妹的蹤跡,自然會比玄宗早得機會。


    李林甫也盤算著,還有挽救的機會。


    這個時候他需要把韋堅這個家夥盯住了,別讓他感到有什麽意外,事情就有翻盤的機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晚唐之主,沉迷修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黑馬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黑馬河並收藏我,晚唐之主,沉迷修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