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父顯然也被震驚到了,說話結結巴巴的,“這,這是?”
徐清雅說“爹,快把其他幾條腿也拆開看看。”
徐父這才小心的把金條交到徐母手裏,自己去搗鼓另外三條桌子腿了。
徐母手裏拿著,和徐韻然仔細觀察,沒忍住還拿起來放在嘴裏咬了咬。
徐母小聲說“這可真是厲害了。”
接著,徐父又從另外三條桌子腿裏麵分別找出來了六個小金條。
四人四目相對,說不出話來。
還是徐清雅先說“爹,咱們先把這些東西拿進屋吧。”
徐父這才反應過來是在外麵後院裏,趕緊應聲。
拿進去之後,金條被擺在了桌子上,一共二十四個,摞起來還挺壯觀的。
反正對她們來說,還是頭一次見到這麽多錢。
徐父想了想,說“這些東西是從買過來的舊家具裏麵找到的,是意外之財。所以呢,咱們家每人都有份,把它平分了吧。”
徐母也讚同,說道“對。三個孩子一人一份,我跟你爹一份。”
徐韻然和徐清雅對看了一眼,有些不讚人,這樣那不是爹娘吃虧了嗎?
剛想說話呢,徐父就擺擺手,說“就聽你們娘的。我們倆是夫妻一體的,沒關係。你們自己的那份,可以自己藏好,要是不放心,就先放我們這裏收著。你們大哥那份呢,就先放我們這兒了,等他迴來再告訴他。”
徐韻然和徐清雅都自己接過去了,打算自己收好。
剛想出去繼續收拾家具呢,徐父徐母都囑咐道“今天的事情,誰都不能說,要爛在肚子裏,知不知道?”
徐韻然和徐清雅都點點頭。
徐清雅像是想到什麽,說道“爹,要不你再找幾個差不多的木頭,把那幾個橫杆給做上,我怕有意外。”
徐父點了點頭,答應了。
接下來的家具裏麵,就沒有這種意外收獲了。
徐父的木工手藝很好,已經收拾完一半了。
看時間太晚了,就說“好了,快去休息吧。明天下了工,我去山上。”
徐清雅說“行,那姐,你明天給爹帶路吧。”
徐韻然點頭。
第二天,徐清雅上午就去割豬草了。
小孩子們好幾天沒和她一起了,雖然今天沒有糖吃,但還是很高興。
嘰嘰喳喳的聊了好多話。
今天中午輪到徐清雅迴去做飯了。
豬草交上任務之後,徐清雅就背著背簍迴家了。
她要做個涼皮,再拌點涼菜吃。
這八月的天,實在是太熱了,胃口都小了。
等人到齊,就可以吃飯了。
吃完飯,就都去午睡了。
下午兩點半,徐清雅起床,準備去山上。
到了地方之後,開始摘果子。
今天她帶來了好幾個背簍呢,可以多裝一點。
不過也沒一個勁兒的幹活,時不時還會休息一會。
而且,徐清雅今天還首次嚐試了爬樹,雖然就爬了幾步,但對她來說,是個巨大的進步了。
爬的上麵一點,又摘了一會果子,徐清雅才坐在樹底下休息。
坐下的同時,還沒忘了給自己身上和周圍噴點花露水。
山上雖然涼快一點,但蚊子實在是太多了,防不勝防啊。
五點多的時候,徐韻然帶著徐父上來了。
看見這幾個背簍,還誇徐清雅能幹呢。
徐清雅臉都有些紅了,這真是哄小孩子呢,“爹,你慢慢來,不著急。”
徐父說完就後麵背著一個,前麵抱著一個,下山了。
徐韻然看了看這個樹,摩拳擦掌的說“小雅,我來爬樹上摘吧,上麵還有好多果子呢。”
徐清雅說“行,那姐你小心一點。我在下麵接應你。”
接著,徐韻然綁好衣服袖口和褲腿的位置,身上還掛了個艾草包,動作靈活的就爬上去了。
徐清雅就在下麵接著果子。
倆人配合默契,很快就摘滿了兩個背簍。
徐清雅看了看,說“姐,你可以先先來了,我拿過來的背簍都滿了,放不下了。”
徐韻然這才意猶未盡的下來,說“要不是我明天還得上工,我都想下午也過來了。”
徐清雅問“姐,你上工主要是幹啥啊?”
徐韻然說“主要就是一些輕快的雜活,曬那些麥子。這樣吧,我明天下午早點過來幫你摘,反正爹來過一次了,肯定認識路了。”
徐清雅點頭答應了,主要是光靠她一個人,摘不了多少。
徐父第二趟迴來又背了兩背簍,徐清雅和徐韻然提了一背簍,才把今天的收獲全部帶迴了家。
到家之後,徐母正在擺放那些果子。
晚上吃完飯,徐母說“趁著這幾天活不是那麽忙那麽累,咱們就開始準備做罐頭吧。不然等之後秋收,再準備冬菜什麽的,就沒時間了。”
其他人都同意。
徐清雅說“行,娘,那你就安排任務,說咋做就行。罐頭明天下午會送過來。我到時候先放哪兒呢?”
徐母說“那就先放在那邊那個小屋子裏吧,裏麵東西少。”
“好。” 徐清雅點頭。
第二天,早上等大家都吃完飯出去上工的時候,徐清雅關上門,自己進了那個小屋子,把所有的罐頭都放了出來。
然後才放心的去割豬草上工了。
中午吃飯的時候,徐清雅就說“爹,娘,罐頭已經都送過來了。”
徐父徐母就去看了一眼,還誇呢,“小雅,你找的這人不錯啊,擺的這麽整齊,幹活真立整。”
徐清雅笑笑沒說話。
徐母說“那就行了,等晚上咱們吃完飯就開始幹啊。”
下午,徐清雅照常去了那個地方,不過這次沒摘梨了,她去摘旁邊的覆盆子了。
而且,還有山楂呢。
既然決定要做,那種類必須得多一點才行。
這些東西好摘,就一個小時的功夫,她都摘了滿滿三個背簍了。
現在才三點多,村裏人基本都在上工。
趁這個時間,徐清雅就把東西收進空間,自己從後麵小路,繞迴了家。
這條小路平時走的人少,但是要更近一點。
平時徐父徐母都告誡她們倆,別走這個路,怕她們遇到危險,喊救命都沒人聽見。
徐清雅說“爹,快把其他幾條腿也拆開看看。”
徐父這才小心的把金條交到徐母手裏,自己去搗鼓另外三條桌子腿了。
徐母手裏拿著,和徐韻然仔細觀察,沒忍住還拿起來放在嘴裏咬了咬。
徐母小聲說“這可真是厲害了。”
接著,徐父又從另外三條桌子腿裏麵分別找出來了六個小金條。
四人四目相對,說不出話來。
還是徐清雅先說“爹,咱們先把這些東西拿進屋吧。”
徐父這才反應過來是在外麵後院裏,趕緊應聲。
拿進去之後,金條被擺在了桌子上,一共二十四個,摞起來還挺壯觀的。
反正對她們來說,還是頭一次見到這麽多錢。
徐父想了想,說“這些東西是從買過來的舊家具裏麵找到的,是意外之財。所以呢,咱們家每人都有份,把它平分了吧。”
徐母也讚同,說道“對。三個孩子一人一份,我跟你爹一份。”
徐韻然和徐清雅對看了一眼,有些不讚人,這樣那不是爹娘吃虧了嗎?
剛想說話呢,徐父就擺擺手,說“就聽你們娘的。我們倆是夫妻一體的,沒關係。你們自己的那份,可以自己藏好,要是不放心,就先放我們這裏收著。你們大哥那份呢,就先放我們這兒了,等他迴來再告訴他。”
徐韻然和徐清雅都自己接過去了,打算自己收好。
剛想出去繼續收拾家具呢,徐父徐母都囑咐道“今天的事情,誰都不能說,要爛在肚子裏,知不知道?”
徐韻然和徐清雅都點點頭。
徐清雅像是想到什麽,說道“爹,要不你再找幾個差不多的木頭,把那幾個橫杆給做上,我怕有意外。”
徐父點了點頭,答應了。
接下來的家具裏麵,就沒有這種意外收獲了。
徐父的木工手藝很好,已經收拾完一半了。
看時間太晚了,就說“好了,快去休息吧。明天下了工,我去山上。”
徐清雅說“行,那姐,你明天給爹帶路吧。”
徐韻然點頭。
第二天,徐清雅上午就去割豬草了。
小孩子們好幾天沒和她一起了,雖然今天沒有糖吃,但還是很高興。
嘰嘰喳喳的聊了好多話。
今天中午輪到徐清雅迴去做飯了。
豬草交上任務之後,徐清雅就背著背簍迴家了。
她要做個涼皮,再拌點涼菜吃。
這八月的天,實在是太熱了,胃口都小了。
等人到齊,就可以吃飯了。
吃完飯,就都去午睡了。
下午兩點半,徐清雅起床,準備去山上。
到了地方之後,開始摘果子。
今天她帶來了好幾個背簍呢,可以多裝一點。
不過也沒一個勁兒的幹活,時不時還會休息一會。
而且,徐清雅今天還首次嚐試了爬樹,雖然就爬了幾步,但對她來說,是個巨大的進步了。
爬的上麵一點,又摘了一會果子,徐清雅才坐在樹底下休息。
坐下的同時,還沒忘了給自己身上和周圍噴點花露水。
山上雖然涼快一點,但蚊子實在是太多了,防不勝防啊。
五點多的時候,徐韻然帶著徐父上來了。
看見這幾個背簍,還誇徐清雅能幹呢。
徐清雅臉都有些紅了,這真是哄小孩子呢,“爹,你慢慢來,不著急。”
徐父說完就後麵背著一個,前麵抱著一個,下山了。
徐韻然看了看這個樹,摩拳擦掌的說“小雅,我來爬樹上摘吧,上麵還有好多果子呢。”
徐清雅說“行,那姐你小心一點。我在下麵接應你。”
接著,徐韻然綁好衣服袖口和褲腿的位置,身上還掛了個艾草包,動作靈活的就爬上去了。
徐清雅就在下麵接著果子。
倆人配合默契,很快就摘滿了兩個背簍。
徐清雅看了看,說“姐,你可以先先來了,我拿過來的背簍都滿了,放不下了。”
徐韻然這才意猶未盡的下來,說“要不是我明天還得上工,我都想下午也過來了。”
徐清雅問“姐,你上工主要是幹啥啊?”
徐韻然說“主要就是一些輕快的雜活,曬那些麥子。這樣吧,我明天下午早點過來幫你摘,反正爹來過一次了,肯定認識路了。”
徐清雅點頭答應了,主要是光靠她一個人,摘不了多少。
徐父第二趟迴來又背了兩背簍,徐清雅和徐韻然提了一背簍,才把今天的收獲全部帶迴了家。
到家之後,徐母正在擺放那些果子。
晚上吃完飯,徐母說“趁著這幾天活不是那麽忙那麽累,咱們就開始準備做罐頭吧。不然等之後秋收,再準備冬菜什麽的,就沒時間了。”
其他人都同意。
徐清雅說“行,娘,那你就安排任務,說咋做就行。罐頭明天下午會送過來。我到時候先放哪兒呢?”
徐母說“那就先放在那邊那個小屋子裏吧,裏麵東西少。”
“好。” 徐清雅點頭。
第二天,早上等大家都吃完飯出去上工的時候,徐清雅關上門,自己進了那個小屋子,把所有的罐頭都放了出來。
然後才放心的去割豬草上工了。
中午吃飯的時候,徐清雅就說“爹,娘,罐頭已經都送過來了。”
徐父徐母就去看了一眼,還誇呢,“小雅,你找的這人不錯啊,擺的這麽整齊,幹活真立整。”
徐清雅笑笑沒說話。
徐母說“那就行了,等晚上咱們吃完飯就開始幹啊。”
下午,徐清雅照常去了那個地方,不過這次沒摘梨了,她去摘旁邊的覆盆子了。
而且,還有山楂呢。
既然決定要做,那種類必須得多一點才行。
這些東西好摘,就一個小時的功夫,她都摘了滿滿三個背簍了。
現在才三點多,村裏人基本都在上工。
趁這個時間,徐清雅就把東西收進空間,自己從後麵小路,繞迴了家。
這條小路平時走的人少,但是要更近一點。
平時徐父徐母都告誡她們倆,別走這個路,怕她們遇到危險,喊救命都沒人聽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