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要從夏武帝夏正陽出生前說起,夏正陽的父皇是夏惠帝,惠帝的父皇明帝也算是千古一帝。


    聰明一世的明帝死前卻做了件糊塗事,他將皇位留給了皇後之子惠帝,又將賢貴妃所生的康親王封為攝政王。


    惠帝繼位時已經十四歲,那時康親王十八歲,按道理來說真沒必要再搞什麽攝政王。


    就算再沒有那個必要,明帝遺詔上寫了,再加上局勢所迫,朝臣們也隻能照辦。


    攝政王兵強馬壯霸道專製,惠帝無依無靠平庸且無能,他不是沒想過從攝政王手裏奪權,奈何他能力實在有限,屢次失敗後連為數不多支持他的幾位大臣也徹底倒戈攝政王。


    惠帝在攝政王那裏沒有任何尊嚴可言,深感屈辱的他將所有情緒發泄到位卑言輕之人的身上,他隻敢發了狠的欺辱無法反抗他的人。


    夏正陽的母親林姣娘自幼與趙家獨子趙俞坤定下親事,十六歲那年父母意外離世,她就一個人前往京城投奔未婚夫。


    那時十九歲的趙俞坤在禦林軍當值,他的父母在他小的時候就去世了,他在林家生活了幾年後被父親生前好友帶到了京城,後來那個孑然一身的老頭兒也走了。


    兩顆年輕又孤單的心湊在一起互相取暖,他們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美好的期許,他們的婚期就在眼前,趙俞坤甚至打算辭掉宮裏的差事陪姣娘迴老家,陪她安安穩穩過一生。


    所有的美好在新婚前一天的那個下午被打碎,惠帝不知道從哪裏知道了趙俞坤要成親的事,他將毫不知情的趙俞坤支到城外,又將待嫁的林姣娘騙到趙家,在他們的新房裏侵犯了她。


    他覺得還不夠,他又將想要尋死的林姣娘擄迴宮,方便他隨時隨地羞辱折磨她,直到林姣娘被查出已經懷有身孕,正好他又找到了下一個發泄的目標。


    惠帝不忘下旨封林姣娘為昭儀,他覺得他的封賜是對林姣娘這個平民女子天大的恩賜,他沒等到林姣娘的感激涕零,迴應他的是林姣娘自縊的消息。


    心理嚴重扭曲的惠帝知道林姣娘對趙俞坤的感情,他就故意用趙俞坤的性命威脅林姣娘,逼她活著,逼她生下讓她厭惡憎恨的他的孩子。


    惠帝還覺得不解氣,他又故意將趙俞坤派到林姣娘身邊,他派人時刻盯著他們。


    那個畜生,什麽不入流的手段都用過。


    夏正陽出生後,惠帝也沒將這個孩子當他的親子,在他眼裏,夏正陽不過是林姣娘這個大玩意兒生的小玩意兒而已。


    因為在惠帝那裏毫無地位,夏正陽在宮裏就沒有任何地位可言,可以說任何一個宮女太監都能隨意欺負他。


    惠帝雖然死盯著趙俞坤跟林姣娘會不會有奸情,但他完全不管趙俞坤接近夏正陽。


    也多虧了惠帝的不予理會,夏正陽才能從趙俞坤那裏得到本應該是生父給他的情感和照顧。


    林姣娘也沒有如惠帝所想的那樣敵視憎恨夏正陽,她像大多數母親那樣,用盡全力愛護著自己的孩子。


    時間不知不覺過去了五年,這場鬧劇中不聲不響的加入了一個新角色——攝政王。


    先帝的遺詔給了攝政王無上的權利,同時也斷了他登頂皇位的路。憤恨許久後,他終於想通了,他不能當皇帝,他可以將他的兒子扶上皇位。


    打定主意的攝政王還沒做什麽呢,一直瞧不上惠帝的皇後就主動找上了他,然後毫無懸念的生了個兒子,還是很得攝政王歡心的兒子。


    惠帝很能生,尤其是生兒子。


    攝政王要扶他的兒子坐上皇位,這種事情越早布局越好,而趙俞坤和他一直照顧的夏正陽就是兩枚很不錯的棋子。


    趙俞坤假裝向攝政王投誠,他想借攝政王的勢將林姣娘和夏正陽救出那個吃人的魔窟。


    林姣娘也是個聰敏的姑娘,她發現貓膩後逐漸摸清楚了攝政王和趙俞坤的目的,而她卻一直裝作毫不知情的樣子。


    直到惠帝對他們的監視有了鬆動,她抓住機會跟趙俞坤講了她的想法,她要讓夏正陽做皇帝。


    林姣娘也想讓自己的孩子做一個平凡的普通人,就那樣簡簡單單平平安安過一生。


    可他是皇帝的兒子,宮裏的爾虞我詐讓林姣娘看懂了一件事:不管夏正陽給哪個皇子當墊腳石,等待他的隻會是死亡,想要活,唯一的辦法就是坐上那個位子。


    再說了,都是皇帝的兒子,憑什麽皇後貴妃的兒子可以當皇帝,她的兒子就不可以!


    她想活,她想讓她的兒子活,她想讓她的愛人活,所以必須要給夏正陽爭這個皇位,因為隻有讓夏正陽做皇帝,那些被打碎的天理才能重新迴歸,普通百姓才能好好活著。


    趙俞坤聽了她的話後並沒有馬上給出迴答,他迴去後認真考慮良久才做出決定,他覺得姣娘的想法是對的,不管是於公還是於私,這個皇位由夏正陽來坐才是最合適的。


    做出決定,接下來就要開始部署。


    林姣娘和趙俞坤都是孤兒,又沒有強大的靠山背景,這是他們的劣勢,同時也是他們的優勢,正因為沒有靠山背景,其他勢力才會忽視他們,便於他們計劃布局。


    他們想讓夏正陽當皇帝,找靠山是首當其衝的第一步,因為有了靠山才能行事方便,所以他們找了三個靠山。


    一個是扶持五皇子的攝政王,一個是二皇子的生母賢貴妃,最後一個是惠帝。


    賢貴妃是吳丞相之女,吳丞相對攝政王表麵言聽計從,背地裏一直在找機會想要扳倒他,好讓他達成自己獨攬大權的目的,攝政王也知道他的那些小心思。


    至於找惠帝,一方麵是他一直渴望能推倒始終將他踩在腳下的攝政王,更重要的一點是,他是皇帝,就算他現在手中沒權,但隻要他們給他創造出條件,將來選誰當皇帝還得是他說了算。


    趙俞坤真話假話轉著圈的騙這三方人馬,還真讓他成功了,三方都信了他是自己人,他要去其他兩方那邊做臥底。


    取得他們的信任後,趙俞坤又找了一些真假參半又合情合理的理由,名正言順的帶夏正陽離開了京城。


    他說要以給夏正陽培養勢力為借口,實為惠帝(二皇子或五皇子)招攬天下英才。他又說,他還可以讓這所謂的招攬變成吳丞相(攝政王)的罪證把柄。


    惠帝不信他的鬼話也沒關係,隻要讓他產生興趣,讓他產生戲弄他的心,他就能暫時放他們離開京城。


    隻要離開京城,隻要他們做出了成績,讓惠帝看到推倒攝政王的希望,他不自覺的就會給他們當靠山。


    惠帝無能又變態?沒關係,隻要拿捏住他最渴望的東西,再瘋的畜生也能任你驅使。


    成功拿捏住了皇帝,趙俞坤他們在攝政王和吳丞相那裏就有了更多話語權,他們給的助力也會越多。


    其實攝政王想拉攏趙俞坤也是有原因的,趙俞坤雖然出身卑微,但他是貨真價實的文韜武略樣樣精通,不然以他的身份怎麽成為象征皇帝臉麵的禦林軍。


    隻可惜這麽有能耐的人,偏偏一門心思在一個永遠都得不到的女人身上吊死。


    正因為大家都知道趙俞坤愛林姣娘如生命,所以林姣娘留在了她一心想要逃離的魔窟裏,一方麵為了迷惑眾人,另一方麵竭盡全力為夏正陽鋪路。


    趙俞坤的目的是讓夏正陽當上皇帝,但他沒有刻意培養夏正陽怎麽做一個高貴的皇帝,他一直堅持教他讀書習武,還每天督促他習字,更帶著他體驗最普通的百姓的生活。


    夏正陽在趙俞坤的陪伴教導下,他看過美景,品過美味,經曆過世間最美好的品格,也見識過最黑暗的人性,他知道世間有數不清的無奈,也有無法對抗的天災,還有成因五花八門的人禍。


    夏正陽九歲離京跟隨趙俞坤四方遊曆拜訪,十五歲時獨自一人到了北方邊陲小城築幽城。


    築幽城再往北走不遠就是原來的西河部落領地,一年前西河部落被刹羅部落吞並,半個月前刹羅王親自率兵揮師南下,他揚言要在四個月內攻進夏惠帝的皇宮。


    築幽城的守備將軍袁武鋒中飽私囊吃空餉,對外號稱雄兵十萬,實際隻有三萬老弱病殘。


    刹羅王的鐵騎還沒到,得知消息的袁武鋒就帶著多年搜刮來的金銀財寶跟親信連夜跑了。


    築幽城的府尹喬維翰不忍看著百姓被屠殺,他在無力抵抗的情況下打開城門向刹羅王投誠,勉強保住了城中百姓的性命。


    江湖遊曆六年,夏正陽身邊已經聚集了很多能人異士,隻是他們看重的不是他這個皇子,他們欽佩敬仰的是趙俞坤。


    外族入侵對於百姓來說是滅頂之災,但對於夏正陽他們來說卻是可遇不可求的大好機會。


    為了從中謀取更大的利益,趙俞坤按照攝政王的指令,讓夏正陽孤身前往情況不明的築幽城。


    趙俞坤讓夏正陽想辦法在三個月內將刹羅人趕迴他們的老家,他則帶著他搜集來的人才日夜兼程趕迴京城。


    夏正陽要做的事情難如登天,趙俞坤的任務也危機重重,他必須要確保他帶迴去的每個人都能取得三方人的信任,他們還不會出賣背叛他趙俞坤。


    除此之外,他還要保證遠在築幽城的夏正陽能做到一戰成名,因為隻有這樣,他們才有機會抓住兵權的尾巴。


    隻有抓住了兵權的尾巴,他們才能將更多的兵權收攏到自己手裏,畢竟從某方麵講,兵權即王權。


    趙俞坤在京城如履薄冰,夏正陽在築幽城九死一生。


    雖然刹羅向夏朝出兵的事情處處透著古怪,但孤身一人在三個月內把兵強馬壯的刹羅兵馬打迴他們老家,這對於夏正陽來說都無疑是癡人說夢。


    但夏正陽還是去了築幽城,趙俞坤早就將他們的打算告訴了他,雖然他不想當皇帝,但他想救邊關的百姓,他不想用大夏百姓的性命賭。


    夏正陽到了築幽城才知道,忍辱負重的喬維翰早就因為想保護百姓而被留守在這裏的刹羅小將軍下令吊死在城牆上,連他的家人也沒能幸免於難。


    城樓上吊著一排硬邦邦的屍體,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們都一絲不掛遍體鱗傷殘缺不全,夏正陽甚至無法分辨誰是喬維翰。


    築幽城門口有一隊刹羅士兵看守,進城的人寥寥無幾,出城的人浩浩蕩蕩卻名額有限。


    夏正陽隻看了一眼高處的屍體就收迴了視線,他將鼓鼓囊囊一荷包銀子都塞給了負責看守城門的小頭目,他說他要進城接探親的娘子。


    看在銀子的份上,小頭目放他進了城。


    進城後的夏正陽沒急著行動,他花了些時間熟悉這座邊陲小城,了解了不少留守刹羅軍的事情。


    留守築幽城的刹羅小將軍名叫蒙脫,刹羅王的獨子,是個桀驁不馴又自大的年輕人。


    刹羅王給蒙脫留了三百騎兵,其中有三分之一是西河部落的人,他們全是最普通的士兵,沒有一個人任一官半職。


    喬維翰被吊死後,蒙脫就讓袁武鋒以前的軍師侯奎擔任府尹一職,讓他想辦法收集糧草和女人。


    大夏朝的將軍不都是袁武鋒那樣的酒囊飯袋,可以說除了築幽城,刹羅王南下的路異常艱難,他們五萬人現在還在百裏外跟錦鄔城的守軍死磕。


    夏正陽查了那麽久,始終沒有查到築幽城那三萬守軍的下落,要不是不止一個人賭咒發誓說這些守軍真的存在,夏正陽都要懷疑袁武鋒本來就是光杆將軍。


    百姓們的各種猜測夏正陽不感興趣,他隻想知道那三萬守軍到底藏在哪裏?


    老弱病殘也沒關係,挑挑揀揀總能挑出幾百個還能上陣殺敵的士兵,最不濟,還能找出幾個會領兵打仗的人。


    不管夏正陽接下來的計劃是什麽,他都需要人手,雖說史籍上有一些以少勝多的例子,但沒聽說過一個人勝五萬人的例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那坑係仙俠女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馮進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馮進寶並收藏我那坑係仙俠女主最新章節